自1956年1月创刊至今,《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已经走过了69个年头。春华秋实,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杂志一直坚持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为广大中学师生搭建研究交流的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培育了一大批过硬的成果,激励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师。这是一代又一代历史教育工作者坚守的结果。一切都源自我们对历史教育的敬畏和热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和教师都衷心感谢全国各地的师生们对杂志的厚爱和支持!
《中外历史纲要(下)》谈到,古希腊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其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随后介绍了雅典和斯巴达政体以及城邦的社会结构,强调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不过,由于篇幅限制,教材对城邦形成的具体进程、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和城邦政体的多样性,以及城邦的社会结构缺少
* 本文属于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政策背景下历史学科试题命制与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批准号:2022JKZG069)的阶段性成果。 一 广东教育质量监测是在党和国家全面重视教育背景下逐步推进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
* 本文是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21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BQW2021JGW015)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学科实践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路径之一。虽然关于实践学习的探索由来已久,并且也积累了一定的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课程实施上,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提倡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和课题式学习,形成研究性的学习成果。”[2]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项目式学习(简称PBL)是
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是综合思维的表现,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层次。基于历史学科特点,有研究者把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概括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1]对于高三复习备考而言,如何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复习备考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以2023年6月浙江历史选考卷第23题为例,探讨基于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以
一、理论指引 1.溯源理论 “跨学科”概念是心理学家伍德沃思在1926年提出的,“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科或已确立领域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的过程,旨在促进对主题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理解,该理解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围”[1]。也有学者认为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开展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科的探究活动,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各自领域的学科“小交叉”,以及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的“大交叉”。[2]从
“见微知著”是一种能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推断结论或结果的思维意识。2023年山东卷第16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史料研习情境为载体,从多维度考查学生“见微知著”的思维意识,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最终推动个人素质的全维发展。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程元通控告棚民案: 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
*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深度学习导向下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22YG140658)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考作为终结性评价具有反馈、评价和引导功能,规约着教与学活动的展开。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研究是指导教学、落实素养的重要依据。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第43题。历史新课标卷充分反映了高考评价体
“泛史料意识”是一种开放的史料意识态度,它要求研究者和学习者在研究一个主题时要尽可能地扩大史料视野,搜集不同类型史料。“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具有史料价值,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来解释和使用。”[1]今天,这种意识已被诸多史家所认可,并付诸实践。 史料研读是高中历史新课标蕴含的重要价值理念。“学生应了解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通过尝试解读不同类型的史料,知道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
* 本文是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青年项目“初中历史材料解答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2020080)研究成果之一。 材料解答能力是学生历史学习中的重要能力。材料解答能力包含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历史理解能力是前提,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历史解释能力是重要素养,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然而,目前很多初中生,尤其是农村或落后
* 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基于课堂观察改进高中历史情境创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BQW2021JGW014)及中山市2023年教育科研青年课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2023126)的阶段性成果。 考试是检验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评价老师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更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环节。正因考试的重要性,试题命制与研究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容量大,概括性强,同时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何用好统编教材,提高教学效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荀子《乐论》有言:“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宗白华先生认为:“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
21世纪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引发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成为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而近年来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又使全球化成为趋势不明的争议热点。基于此,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感知经济全球化的既有经验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追问“谁参与”了全球化、“谁推动”了全球化、“谁主导”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进一步优化,“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1]新课标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且有深意的教学问题:即优化后的课程结构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类别,这将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怎么在教学活动中有差异地做到“保证共同基础”和“不同发展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三十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人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研究。”[1]关于深度学习,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都有丰富的解读。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基于历史理解、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的综合性学习,亦即学科核心素养达成与发展的学习。 一、理解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深度学习 历史深度学习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且为普通高中学段深刻影响。所谓“深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发展到“
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英文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要概念。 一 、历史教学中使用英文资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1],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概念时,恰当地使用英文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
深度学习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历史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权威定义有待历史教育学界专家进一步探索,但毫无疑问,深度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大量的定义中,笔者最认可安富海先生的解读: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 [1] 在这一定义中,强调了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的关系。历史深度学习不同于
聂幼犁先生在其著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新史学不满足于传统史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量借鉴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历史学正向综合的‘大历史’迈进”。[1]在“大历史”的趋势下,历史教科书紧跟这一趋势,呈现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历史,出现了大量美术学科的术语、理论、方法、研究成果等。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涵盖大量图像资料,内容包括文物、古迹的图片以及大量的美术作品,在一定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历史课程及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与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围绕主题设计任务并进行评价,是当前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尝试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应用GRASPS构建表现性任务,引发学生相关表现,并通过评价量表评估表现质量,实现“教-学-评”一体,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一、GRASPS表现性任务的
德国历史哲学家约恩·吕森认为“历史是人类意识的叙事性构建”[1],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历史课堂同样离不开叙事,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将特定的史事依序纳入一个赋予意义的语言结构并将其延展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来实现中学历史的学科价值。因此,教学叙事建构的精度极大影响着学科价值实现的效度。探讨历史教学叙事的建构方法与优化策略实有必要。该依托什么创建叙述结构、如何挖掘叙述背后的价值、如何协调师生在叙述中
一、跨单元主题教学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上提出了原则性、系统性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并采用适切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因此,如何做到合理整合且有效实施已成为当下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诸多的历史课堂仍然存在着机械背诵、随意提问、面面俱到、浅层思维、学习路径繁琐等现象,导致历史课堂容量庞大且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基础教育类重要期刊,是中国知网、万方、龙源、博看、读秀、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多种媒体的全文录入期刊。我刊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各级教研员、历史学硕士以及其他历史教育工作者。《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社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向本刊惠赐佳作,要求如下: 一、栏目设置: 1.学术茶座。约请专家解答中学教师提出的
一册在手,教学无忧,用了都说好。《中学历史教学》创刊于1956年,由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全国基础教育类重要期刊,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四大期刊之一。选稿不收任何费用,质量第一,保证杂志的高品质。主要栏目有学术茶座、教师发展、课程研究、高中教学研讨、初中教学研究、学业评价、命题研究、国外历史教学等,从课程、教师、教材、考试等多维角度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