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的学科特质决定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经历显著的变革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信息科技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紧跟科技的演进,让新时代的信息科技课堂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减少“将搜索引擎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的路径依赖,尝试“从搜索到对话”的学习转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来临的今天,尝试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与语言大模型对话,并不断更新对话策略,形
随着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AI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计算思维教育起点。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2024年5月,第八届APSEC计算思维与STEM教育国际会议(CTE-STEM 2024)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由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APSEC)主办的计算思维与STEM教育国际会议,专注于计算思维与STEM教育研讨,自201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计算思维教育
摘要:在计算素养至关重要的时代,全球许多中小学校均在强调编程教育的重要性。基于块(BPM)和基于文本编程(TPM)是编程教学中最主要的两种编程模式,然而鲜有研究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角度探究这两种编程模式的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准实验设计,比较中学生在这两种模式下的编程行为和计算思维水平。研究发现:①TPM学习者遇到了更多的语法错误,调试时间间隔更长,相比之下,BPM学习者通过调整编程块进行更
摘要: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对计算思维教育有着丰富的经历与体验,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探究教师们如何认识并实践计算思维教育。研究发现,“为学生创设多层次的体验”是在教师计算思维教学实践经验中涌现出来的关键主题,它强调从身体参与到反思理解再到内在认同,层层递进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研究认为,“多层次的体验”反映了教师在小学计算思维教育中承担着为学生创造体验环境、诱发思维活动、维持内在动力的特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学习支架类型对不同元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成绩和计算思维的影响。温州市某小学四年级83名学生参与了为期六周的实验,被分配至实验1班(n=41)和实验2班(n=42)。实验1班的学生采用反思型学习支架进行干预,实验2班的学生则采用支持型学习支架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在计算思维和元认知倾向方面,学习支架类型与元认知水平具有交互作用。对于低元认知水平学生而言,支持型学习支架比反思型学习支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教学实践的推进,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团队基于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开发了初中生计算思维评价工具,并选取部分地区的初中生进行计算思维发展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计算思维“模型化”水平发展较高、自动化和系统化水平偏低。因而说明,目前中小学的信息科技课程对计算思维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是
摘要:本研究选取K市四所小学五、六年级中的3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进行描述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挖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思维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K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思维水平整体良好;不同性别,五、六年级之间,互联网使用频率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对计算思维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互联网使用态度、编程经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数学
摘要:计算思维是智能社会必备的思维方式,其并非计算科学领域独有,而是存在于各个学科。计算思维教育应从低龄儿童抓起,并以编程教育为锚点展开,然而很多国家及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在学校开展编程教育。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选择排序和二分查找算法为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主题“寻觅幸运儿”,继而实施、评价与优化教学,以期寻得低成本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本研究发现,以算法原理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大概念和KUD(知识、理解、操作)目标为基础的计算思维课程设计模式。将大概念整合到教学框架中,有助于强化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概念的本质;围绕大概念制订KUD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精确地规划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使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紧密地结合。 关键词:大概念教学;KUD教学目标组;计算思维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十一学校(BNDS)的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框架,其中涵盖了新课标中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等内容,并分享了课程体系、示例和学生表现,希望能为各学校开发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课程;分层课程框架;信息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49-05 引言 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了《普
魏忠 上海海事大学/庚商教育智能科技 wising@sina.com 至今最感谢的老师,还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杨老师,虽然他只作为代课教师教了我一个月。那是高中二年级的冬天,由于我不太爱听课,在几何课堂上,为了混过去,加上刚刚搞懂某种反证法进行逻辑证明,就直接用自己发明的一套代数方法解题。杨老师看了我的作业,虽然很吃惊,但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叫我到他家聊天。杨老师告诉我:“你确实有些数学特长,然而
张勤坚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tczqj@163.com 去年十二月,在深圳偶遇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并有幸拜读了他的大作《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理论知识,下篇则由“道德与人生”“历史与现实”“文学与艺术”“教育与教学”四个部分24个案例组成。建议大家可以直接从下篇的案例看起,等遇到一些阅读和理解上的偏差时,再回头去看上篇的概念、理论、方法及工具等基础知识,可
郭影强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高中部 ztdos@qq.com 大象在哪里?文短事繁,且慢慢儿说。 首先说一个房间里的大象。最近同仁间交流一个问题:影响本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哪些?在众多的答案中发现有一个共同痛点:课时太少。在课时太少里面,又有一种情况是课时没有按照课程标准开够。但对于这种没有开够课时的情况,众所周知,一线教师无人能抵抗。所以它就成了只有窃窃私语,公开无人去谈的“
摘要: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对信息科技的“课程理解”“课程教学”如何理解一直都是官方及坊间的热门话题。这门课的“教学”需要“理解”些什么?从“理解”到“教学”的“落地”距离有多远?本文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标;课程理解;教学落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57-03 课程理念新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如何将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理解,转化为有效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分析课标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实验教学探索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实践途径参考,以促进信息科技课程的高质量开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
摘要:本文探讨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从“课程理解”到“课程教学”的关键路径,并从秉持与时俱进的课程使命观、理解“科”“技”并重的课程育人观、树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观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三观”理解,聚焦课程开设及课时分配、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全面阐述了信息科技课程落地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信息科技教师提供教学实施的系统指导和实践参考,以此推动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
摘要:本文以《信息的保存》一课的多种设计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基于教学的灵活性与调整、实践与创新、持续性改进来指导教学过程,探索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信息科技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67-03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理论界定
摘要:本文基于微课程教学法,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助力学生从事英语微项目学习活动,并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微项目学习中的良好成效与不足之处,对中小学教师如何跟上科技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微课程教学法;英语微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70-03 基于微课程
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初中部青年英语教师梁洁仪在英语微项目学习中引导学生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助学,为人工智能时代运用AIGC从事创造性学习闯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实践之路,具有“破冰”意义,值得我们分析得失,以便教学融合人工智能优势,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先说所得。这次尝试,结合点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长处与英语输出中的短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长处是它的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它所能提供的数据量远超
摘要:本文以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收集并使用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教师教学发展性数据及学校管理综合性数据,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教师专业性提升及实现学校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智慧课堂;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74-0
摘要:本文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五年级上册《田忌赛马》一课为例,将数字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技术;移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77-03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数字技术和移动终端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
教材分析 在浙教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中,“数据”这一逻辑主线贯穿所有学段,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数字资源”,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了“泛在的数据”——认识数据、第二单元学习了“数据证明观点”——学习数据处理。在学生对数据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单元即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身边的编码”从数据延伸到编码,为四年级下册的数字化编码和解码做准备。《从数据到编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标题来看,它起承上启下的
学习内容分析 信息系统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中的内容,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集成、开发设计和安全等,但没有明确指出自主可控的学习要求。自主可控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自主可控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可控意味着信息安全容易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具体来说,就是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自主开发的全程可控,并对自身
摘要:本文基于“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先导项目,研究了211名高一年级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研究发现,37%的学生能够适应项目式学习,36%的学生在过程中无需教师提供额外帮助,22%的学生既能适应项目式学习又无需教师额外帮助。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学生在明确项目培养目标、明确并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情况或问题。此外,学生提出的办公软件操作问题、课程进度问题和
摘要:本文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了初中信息科技学科大概念下的实验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并以“智能养花系统”实验项目为例进行实验教学案例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初中信息科技;智能养花系统;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90-04
摘要:本文以“走进多媒体”单元为例,基于UbD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实践,从预期结果思考学习、关注学生预期理解、深度学习与体验等方面,促进教学评一致,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UbD模式;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093-04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体系,是基于单元
摘要:UbD模式作为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工具,为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支持。本文以“无人机互联表演”项目为例,基于UbD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并展开实践和反思,探索UbD模式下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创新型实践过程和价值,以期能够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体验互联、物联科技,感受自主可控。 关键词:UbD;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
摘要:本文以“国宝回家——多样化的沟通与交流”微项目为例,探讨了微项目教学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实现了核心素养学段目标的达成,促进了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信息科技;微项目教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101-03 《义务教育信息科
摘要:本文构建了“课程·空间·活动”三维联动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该模式以“课程”为基础,以“空间”为支撑,以“活动”为提升,通过三者的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三维联动模式;视觉识别;智能闸机;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104-03 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的
摘要:本文以单元教学为载体,选取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的“程序设计基础”章节内容,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和教材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逐梦星辰大海”作为单元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以“开发航天器运行状态检测程序”为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进而阐释如何在基于项目学习的单元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评价。 关键词:单元教学;项目学习;核心
摘要:本文从德育元素怎样融入、如何实践和有何策略三方面,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探索,并通过教学实例展示了德育元素融入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学习的具体应用,以期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 关键词:德育元素;项目学习;融合;学科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4-011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