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时代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纪元,其精髓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改变工业时代的规模化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展现出即时的高效性、按需的独特性和泛在的无界性的时代内涵,以及创新性、高效性与协同性特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路径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均经历了深刻转型,逐渐趋向于数据驱动、多元评价与即时反馈。然而,基础教育改革路上亦遭遇数字鸿沟的加剧、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难
[摘要]ChatGPT大模型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新时代正加速到来,人工智能也将普惠教育行业,对教师产生深刻影响。关于AI素养的研究能够帮助国际中文教师积极应对AI技术变革教育的趋势,有助于国际中文教师更新素养结构、实现智慧转型发展。教师的AI素养是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大趋势的必备素质。已有研究关于AI素养内涵的辨析以及一线教师的ChatGPT使用经验为AI素养框架构建提供了要素支撑,由此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总体引领,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学前阶段的细化和深入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各族人民紧跟国际教育现代化步伐,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根基,基于国内教育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颁布并实施系列政策法规促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打破“教育现代化”等同于“教育西方化”的片面性认知局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学前教育新样态。中国
[摘要]从课堂参与的视域出发,需要明晰学生沉默作为参与的积极属性,承认沉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行为方式,以及改变“去沉默化”课堂的实践偏离。将课堂沉默区分为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非参与性沉默和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的参与性沉默,对于激发学生深度学习、保证课堂对话真实性、实现课堂教学互动质量与公平具有重要价值。为充分发掘和有效应对参与性沉默,教师应树立正确课堂沉默观,革新课堂参与理念;提高课堂沉默区分力,丰
[摘要]跨学科教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面临着拼盘式融合学科知识、削弱单一学科的专业性、追求解决问题的功利效果和简单复制不同学科内容四种形式化困境,因此,关键在于如何真实而非形式化地展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为了突破形式化困境,需要守护学科印象的底色,夯实跨学科的基础;依托学科专业的深度,提升跨学科的理性感知;聚焦学科精神的渗透,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训练;利用情感驱动的方
[摘要]边境乡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是制约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云南地区为例,抽取了16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访谈,借助推拉理论分析框架,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到边境乡村幼儿园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推力内因、推力外因与拉力内因、拉力外因四个维度,使用“大学生边境乡村幼儿园从教意愿影响因素”与“大学生边境乡村幼儿园从教意愿”两份自编问卷对821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愿意去
[摘要]实践取向为促使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取向是指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院校与协同培养者坚持依托校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从发现与解决保教实践问题出发,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过程促使学前教育师范生体验生命与实践意义、养成保教实践意识与规范意识以及形成保教能力与智慧的行为倾向。实践取向并非对理
[摘要]为了解“双减”后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需求状况和满意程度,对2237名五年级学生及家长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管理”最为满意,但希望课后服务形式更多样化;家长对“服务内容”最为满意,但希望课后服务的目标更具体。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及满意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性别和家长的职业、学历等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学校可以尝试健全并完善多元主体参与课后服务机制,提
[摘要]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中介物,教科书的内容及呈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小学教科书话语如何叙述残疾人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着教科书编写者隐含的价值观以及对残疾人士的态度,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青少年学生的残疾人观。因此,研究现行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残疾人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我国2017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的统编中小学三科教科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为研
[摘要]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的融合教育实践改变了普通学校的德育生态,为残疾儿童的道德发展创设了新的德育契机。然而,受社会文化转型、残疾认知局限以及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融合教育生态中残疾儿童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学校德育内容的知识化脱离了残疾儿童的现实道德生活、学校德育的过度管理化隐匿了残疾儿童道德成长的特殊性诉求、学校德育评价的功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