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课程正处于从以往偏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到“科”与“技”并重的转型和重构中。然而,该课程教学在信息科技原理内容增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如“在传统教室上信息科技课”“掌握了科学原理却并不知道有什么用”等,“坐而论道”成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值得警惕的取向。 信息科技的“科”与“技”融合互通,所学信息科技原理应该落到实践上,做到知行合一,才是信息科技课程必须坚守的学科立场。凸显信息科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标志着信息技术课程正式走向了信息科技课程。信息科技课程转型并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更是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颠覆性变化,尤其是“科”“技”并重的学科特点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鲜明差别。信息科技课程转型不能够停留在“课程设计”层面,更应在“教学落实”层面真正产生学科育人价值。信息科技课程虽然有了课程体系,但仍然缺乏系统
摘要: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改革以来,原理教学逐渐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但原理教学较为枯燥。因此,本文以《数据的传输过程》一课为例介绍了科学原理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提升原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科学原理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课程名称从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课程内容从重视技术,走向“科”“技”并重,信息科技课程已逐步褪去
摘要:本节课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物联网实践与探索”模块的内容,作为本模块的开篇其重点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架构与技术等,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铺垫。本文以“校园物联网环境监测”教学板块为例,通过以真实性学习为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关于物联网内容的教学实践,研究理解万物互联的世界将人与物、物与物结合在一起,使得互联网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基
摘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具体内容模块中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通过实践证明,面向自主可控的初中信息科技“共创物联家园”实践项目能提升中学生自主可控意识,让中学生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并将自主可控及科技强国意识根植于心,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主可控;初中信息科技;项目
摘要: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的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而培养未来数字公民的必备信息素养必须注重“科”“技”并重。本文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及相关文献,厘清实验教学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价值定位,围绕“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模块开展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明确了如何在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
4月15日,全球著名人工智能学者李飞飞联合领导的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 2024)。 这份报告追踪了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其总结的2023人工智能发展10大趋势是:①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胜过人类,但并非在所有任务上。②产业界继续主导人工智
在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在各种充满诱惑的游戏、短视频面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既能充分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能摆脱对技术的过度依赖,能够做一个真正掌控技术的人。但能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群体被誉为“唯一的、真正的技术掌控者”,他们就是阿米什人(the Amish)。在彼得·威尔导演的电影《证人》和保罗·莱文森的科幻小说《孟德尔灯案》中,阿米什人都被描绘成一群既能让技术
正当全球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之时,4月16日,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段约3分钟的视频,宣布研发了十余年的人形机器人Atlas正式退役。在这段告别视频中,Atlas完成了最后一次精彩表演,并回顾了艰辛历程中的种种失败,向人类躹躬致谢,无数观众为之泪目。 在过去的十年中,Atlas一直是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标志性产品,它的幽默的舞蹈、谨慎的搬运、灵敏的三级跳、华丽的后空翻、灵活的雪地行走、顽强的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相当简短的Python代码实现的基于离散信号的神经网络框架,介绍了如何借助MemBrain软件的神经网络自主学习所生成的数据,来为这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框架设置参数,使之成为可运行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介绍了如何将这个框架用于实现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趣味性的教学实验。 关键词: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教学实验 神经元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大脑中的神经元以离散的方式进行工作。神经元细胞膜的
算法作为稳定的信息技术/科技课程核心内容,所展现出来的思维内涵与思维能力的可测评特征非常显著,其学习深度与广度也一直被一线教学从各角度不断研究,本期解码将从浙江省高中教学一线观察与探索算法教学如何实现生成式的计算思维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技术选考信息技术部分的深入分析,发现计算思维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短板。作者通过学生访谈、教学实践,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维度提出了多元思维碰撞形成融合思
摘要: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排序算法”为例,探索大概念统领下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寻找单元内容的融通点,将排序算法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融通,通过问题链和活动串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通过重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融通;激活;重构;大概念;算法单元教学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促使教师从“关注知识点的课时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表现性评价在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循证支持的评价角度切入,构建出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表现性评价体系:首先,制订了动态证据支持的表现任务;其次,塑造了量化证据支持的评价规则,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建立了表现性行为的等级评定表和达标核查表;最后,实现了可视化证据支持的评价档案。 关键词:循证;信息技术;项目;表现性评价 相比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在测验情境、任务类型、评
摘要:基础教育两个学段的课程方案明确了大概念、重要观念在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大概念在教育教学中真实性、结构性和持久性的价值导向,为信息科技学科学习路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作者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明确意义、整合结构、迁移应用、探索创新中树立信念的学习路径,以期达成课程全面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大概念;学习路径;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2020年修订)》及《
摘要:本文介绍了“模型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应选择什么样的AI模型训练平台,并结合实际项目详细阐述了建立、训练AI模型的全流程教学及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AI;模型 模型学习的必要性 第一,AI开发的目的是将隐藏在大批数据背后的信息集中处理并进行提炼,从而总结得到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AI开发的基本流程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的、准备数据、训练模型、评估模型、
摘要:本文对“项目式学习实施前观念的转变及理念加持”以及“项目式学习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并以“H5网页的在线制作”教学为例,从准备、实施、改进三个阶段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实施前观念的转变及理念加持 1.师生角色的变化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更多的是协助者、导师或教练,而非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指
摘要:本文依据相关研究者开发的“计算思维评价指标体系”,在实施“国庆档电影票房分析”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衡量计算思维发展的自评表、互评表和师评表,应用于项目教学整个过程中,并采用对照班教学。在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教学中恰当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思维发展;项目式教学;过程性评价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
摘要:作者从基于开源硬件的小学创客课程出发,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小任务,初体验——微项目,夯基础——主题项目,拓展提升——竞赛项目,强创新”四步走的实施策略,以期解决目前在小学实施的基于开源硬件的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项目活动的效率,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开源硬件;项目式教学;实施策略;核心素养 目前,小学创客教育课程主要
摘要:本文对所在区域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广现状以及信息科技学科导学案在推行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导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落实的策略,以及课程平台助力导学案推进的可能性。 关键词:导学案;信息科技;课程平台 笔者所在区域教学改革目标任务指出:“推进导学案的应用,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限时讲授、合作互助、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要求,以生为本,赋能课堂,
摘要:本文探索了儿童立场下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的有效路径:营造趣味,让编程教学更显童趣;追求灵动,让编程教学更有张力;聚焦思维,让编程教学更富生机;注重创新,让教学成果更为多样。 关键词:儿童立场;图形化编程;编程教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算法是信息科技课程的六大逻辑主线之一,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算法思维的习惯,并通过实践形成设计与分析简
摘要:本文以《初识画图——丰富的表情》一课为例,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有机融合学生对美术学科审美构图、色调搭配等技巧的应用,引导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的自我导航,以期为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培养与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信息科技;美术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的知识整合,统筹设计
摘要:本文以《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一课为例,探讨了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中促进高阶思维培育的学习支架设计的一般方法,即创设情境支架引导发问、构建探究支架助力探问、依托评价支架实现解问,在此过程中通过合理追问与论证、激发思维倾向、牵引思维生长、实现思维进阶,助力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阶思维;学习支架;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那么,这两个领域是否有相互融合、创新教学的契合点?本文以项目式教学理念为依托,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新“做中学、学中创、评价引领”教学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城市项目主题下的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融合创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劳动;融合创新;“学—创—评”一体化 “劳动教育应依据劳动形态的演进而与时俱进,创造条件让
摘要:提高学生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首要任务和主旨之一,“活动式”教学是落实通用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对通用技术学科活动式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通用技术;核心素养;活动式教学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在通用技术课堂倡导‘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大语言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出表现,正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本文向读者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原理、训练过程及其在多个行业的应用,展示这一技术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决策和改善服务体验,同时也探讨了大语言模型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潜力。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激发更多的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共同促
摘要:全链路AI的开发是指将AI技术应用在数据集制作、模型训练和模型应用等多个环节。本文依据全链路AI开发思路,实现了一款视力检测AI小助手的制作。除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使用了手部检测模型、关键点提取模型和手势判断模型这三个AI模型外,这款视力检测AI小助手还在多处应用了AI技术,如借助大模型的多轮对话完成较复杂程序的编写,解决数据归一化问题等,为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视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项目实践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计算机视觉算法与程序,并通过“疲劳驾驶AI预警1.0”项目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OpenCV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初中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它致力于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解释图像或视频数据。在初中人
摘要: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中,深圳市教育局参与了教育部“双区”建设工作,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深圳市教科院大力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摸索出一条“数证(数据与证据)共生、循证变革”的行动路径。在此过程中,作者所在单位推动项目实验学校基于“三个视角”构建“四类场景”,落实数据生成与应用,力促教学证据转化,推广基于“循证”逻辑的精准教学,为中小学数字化转型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学
摘要: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在过去四年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为例,展示了以图书馆(学习中心)为中心的信息素养课程框架,并且以与初中PBL项目组合作开展的联合教学为例,详细展示了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案例和评估方式,为中小学图书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素养;中学;课例;PBL 变革:人工智能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背景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指
摘要:本文结合可视化编程教育现状,以古诗词与可视化编程融合为样例论述可视化编程与古诗词的内在关联性,提出可视化编程与古诗词的特征抽取方法与关联方法,通过诗词实例演示,提高学科融合程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创新型融合方法。 关键词:学科融合;可视化编程;特征;古诗词 在中小学可视化编程教学过程中,时常要打破学科界限,挖掘其他学科的资源,注重知识的整合学习与运用。[1]这充分说明了可视化编程与ST
摘要:本文从高校大数据应用场景规划出发,提出了以创新融合应用驱动高校大数据治理策略,构建了教育大数据治理平台的整体框架,设计了六个跨业务、跨部门和跨层级的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并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的组织架构,探索数据治理建设路径,以此来提升高校科学决策能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数据治理;创新应用;治理框架;组织架构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教育大数据治理工作,在促进教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现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域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厚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实践平台,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以期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课程思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
摘要:本文在梳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难点和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借助现有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学生综合评价系统、数字画像等问题,构建起个体、寝室、班级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班级管理效能,夯实校园治理基础。 关键词:班级;管理信息化;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研究 班级是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具有教育组织和社会组织双重特性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