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这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60至90年代中期的边疆危机,清政府是抵抗侵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救亡图存的行为主体。有意将清政府与爱国官兵区别开来的历史叙事,忽略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民族性,不能正视清政府在反侵略斗争中的主体地位,用反封建的情感书写反侵略斗争,有悖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清政府 反侵略 主体 初中历史教科
摘 要:因果关系属于一种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为此,可采用分层推理、史料研习、游戏活动、因果模式等教学路径,突破停留于知识讲解的实践桎梏,将其培养上升到专业性、深度性的思维能力层面。 关键词:因果关系 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路径 史学家追寻因果关系解释是孜孜不倦的工作,所做的历史解释绝大多数属于因果关系探究。[1]引申说,他们所做的历史解释呈现出历史叙事,从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事件之中找出因果关系,由此
摘 要:以《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为例,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首先,透过汉唐两代长安城布局图的微观具象对比抽象出宏观的时代变迁;然后,借助时空长镜观察三省六部制以及科举制的纵向渊源与流变;最后,运用历史的广角思维理解隋唐土地制度与选官、税役等上层建制之间的横向交织与联动。 关键词:时空观念素养 长安城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时空观念”素养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最能体
摘 要:推行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深度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点拨”:在学习关键之处点拨,构建知识脉络;在思维受阻之处点拨,激活历史思维;在新旧知识联结之处点拨,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情感升华之处点拨,涵养品格。现以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为例,探讨通过“点拨”方式进行深度教学的策略与途径,以此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教学 点拨 赋税制度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摘 要:“史料阅读”是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功能性辅助栏目。历史常态课的开发设计应重视包括史料阅读在内的各辅助栏目提供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备课的效率和教学的精准性。根据“史料阅读”栏目的价值与功能,围绕该栏目的常态课教学设计可以从三条路径入手。 关键词:史料阅读 辅助栏目 历史常态课 “常态课”是基于现实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基于教师现有能力水平的、自然和真实状态下的课堂教学。[1]由于个人时间
摘 要: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内容多但课时少,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大概念和主题式教学为引领,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思维水平。 关键词:问题解决 深度学习 高中历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
摘 要: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引入地方史有助于浸润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地方史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可以形成情境创设的合力,提升历史解释的张力,增强情感生成的动力,使历史教学契合了从具体走向抽象、从感性走向理性、从逻辑理性走向价值理性的教育规律。 关键词:地方史 家国情怀 三重逻辑 地方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特色鲜明,常见于公开课,能深刻触动学生心弦。其成效源于遵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
摘 要:时代巨变下的蔡元培先生一生经历了多次选择,其选择背后的动因值得探究。《近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的教学以蔡元培先生的选择进行统摄,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明其事,探其因,悟其情。在理解近代中国选官制度调整的基础上厚植家国情怀,使学生在心灵上与蔡先生产生共振共鸣,进而将精英人物的选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更高的人生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 关键词:蔡元培 家国情怀 官员的选拔 之所以选定蔡
摘 要: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及其路径,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新路径。教师援引初中“小钱币,大历史”的学习主题,依托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货币类”插图资源,适当补充文献资料,融合数学、思想政治和美术等学科素养要求,探索高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货币类插图 高中历史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
摘 要:作为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地图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乡土性和直观性,使得其在拓展教材内容、活化课程、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课程资源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方志地图,发挥其课程资源价值,关键在于对方志地图的科学选择、区分运用和合理解读。 关键词:方志地图 高中历史教学 史料运用 地方志,又称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
摘 要:教材逻辑是确定教学逻辑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性必修的教学中,聚焦教材的逻辑结构,依托课程逻辑凝练核心概念、深入文本逻辑把握教学机理、立足教学逻辑实现两个转变,通过大单元教学,达到在“旧识”基础上深化“新解”,由“史实”升华出“史识”的学习定位。 关键词:教材逻辑 单元教学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余伟民教授将选择性必修3(以下简称“选必3”)教材逻辑结构凝练为“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历史传承”和“文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ChatGPT作为一种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为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ChatGPT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潜力,包括个性辅助学习、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ChatGPT的优势、挑战以及教育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角色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ChatGPT 中学历史教学 应用潜力
摘 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精心选用了“1931年商光边区土地分配证”这一珍贵的一手史料,遗憾的是,当前教师教学用书及权威历史学专著在解读时均出现了偏差,错误地将“裸田壹(一)石”释读为“稞一石”,这一失误的根源在于对史料的转引过程中未能回归原始文献进行核验。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准确释读并深刻理解史料是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石,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亟需强化史源意识,确保史料解读的
摘 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表述为“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但没有给出确切的时间。实际上,初高中其他版本历史教材和相关历史研究著作对这一事件的时间都有具体阐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了相关要求。由此,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应该明确具体的时间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部编版历史教材 瓦特改良蒸汽机 时间表述 瓦
摘 要: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同异以探寻其本质属性的方法。比较研究法是诸多学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体现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关键词: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个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仍然相当薄弱,教材知识量庞大且需要选修
摘 要:核心概念是理解与把握高中历史课程主旨的抓手。通过分析高考开放性试题,揭示其要求考生透析、运用核心概念的机制,即突出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这对高考复习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概念 开放性试题 历史解释 处于重大变革期的高中历史教学,最艰巨的挑战是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容易变得零散庞杂。为此,笔者聚焦核心概念,即对居于课程统领位置的核心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有关联、有层次的课程内容板
摘 要: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在交通史、在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和浙江选考历史科目真题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以“铁路”为切口,可以更好地厘清并探究高考命题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关联,建立考、教之间与教、学、评之间的有机互动联系,为实现科学备考应考、落实核心素养提供有效方案。 关键词:铁路 浙江高考 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
摘 要:凝练主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中的关键一环。凝练主题的路径有:研读课程标准要求,找准要旨与史事的联接点;挖掘统编教材内容,瞄准要点与要点的贯通点;关照社会现实需要,盯准历史与现实的共频点;关注学术研究动态,锚准学术与教学的契合点。 关键词: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测评 主题式命题 凝练主题 始于高考的主题式命题对核心素养测评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所谓历史主题,是指该题就是有明确价值导向的专题
摘 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初中课堂与博物馆的有效链接成为必然。以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从整合博材资源,活用博物馆情境,创设博物馆互动,发现博物馆美育四个方面阐述博物馆与初中历史的融合教学,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 初中历史 融合教学 策略建构 “博物馆资源微型化运用是围绕教学内容将文物引入课堂。这是一种以历史学科为核心运用博物馆资源的方法,即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引入相应资源进行例证、解
摘 要:历史学习需要创设真实有效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历史情境性问题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在历史情境的推理、研究、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对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因此,教师可以基于课时主题、单元主旨和时代特征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性问题,这是对学生学习历史思维的一种启发,也是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情境性问题 课时主题 单元主旨 时代特征 一、历史情
摘 要:历史跨学科作业是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常态化实施的题中之义,它为培育学生对知识的整合性理解与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平台,也为“双减”政策下创新作业形式、有效发挥评价功能明晰了方向。其实践路径有:围绕核心概念与关键问题,于不同学科中寻找可跨点;对照教学目标与基本学情,制定跨学科作业评价目标;选择适切载体,创设问题情境;立足思维过程,明晰评价标准。 关键词:主题学习 跨学科作业 初中历
摘 要:教学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水平。相较传统的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能够多维度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能力、全面检测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水平,从而有效弥补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缺失。基于表现性评价理论对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希冀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创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之道。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表现性评价 核心素养 中国近代史 教学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针对初中学生成长实际,史料实证素养的重点不是要求其考证史料真伪和利用史料重现历史真实,而是培养其运用史料认识历史的态度,特别是科学运用史料的能力。初中学生使用史料的一般过程涉及搜集、辨析、解读和应用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可通过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搜集等四种能力,来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一、追梦人的集结号——马军“忧思合悦”名教师工作室简介 广州市高中历史马军名教师工作室,是2021年6月经从化区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从化区首批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成员中现有高级教师2名,硕士研究生5名,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团队。两年来,马军名教师工作室在教学专家庞友海、陈洪义、谭方亮等导师的指导下,始终践行“忧思合悦”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打造“情思合悦”高效课堂,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活力历史课堂的
2021年教育部发布《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表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亦是将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黄山市是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重要战场,是皖南革命斗争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活动的重要区域。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挖掘和研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富教育价值的乡土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教育实践中,是学生建立社会主义
“合适才是最好的”,是实事求是在历史教学上的诠释,学校历史教研组参与了广东教育科学课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借此在教学“合适”实践上求索。 怎样做?可概括为“三板斧”:指导学生开展资料学习阅读与探究、参加校外活动;主题发言交流;测试分析,解决学生潜在问题、合理的规划为课题开展铺好路。 第一板斧,“项目式学习活动”筑就情景思维之基,同行切磋丰富思维模式的“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