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的归宿又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的真谛应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成长。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名词,成长是这个世界最富有意义的动词,生命的价值正是在逐步成长中得以体现,而教育正是实现生命成长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作为个体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释
本刊综合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陕西省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谈道,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
本刊讯 日前,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中考改革座谈会和“双减”调度会议精神,分析形势,交流工作,安排部署全省基础教育近期重点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出席并讲话。 会议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从教33年以来,我怀着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的理想,扎根教育教学一线,深耕数学教育和德育实践阵地,在用心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和理想的逐步提升,提炼出了“三Yi”教学主张,创造性地实施了“一二三四”教师培养引领体系,优化了“五育”并举的德育实践措施,工作取得成效,并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教育部领航名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学主张、
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借力扬帆”,走出了一条从“引名校”到“办名校”,快速提升辖区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的教改之路。 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 提起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学校,辖区群众最大的感受是“高颜值”“国际范”。 西安浐灞国际港秉持的理念是“把最好的给教育”,以最好的位置、最优的规划、最强的管理来发展教育。全区高起点规划布局教育,在园区规划中优先考虑教育配套,满足教育建设用地需求,在全区最好的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思政教育作了系列重要指示,为思政课改革发展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陕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挺膺担当,推动全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着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开创“大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拓宽新领域,凝聚新共识,贡献新智慧。 2019年以来,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坚持筑牢四个根基,固守思想阵地,以先进思想引领人,坚定为党育人、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纽带。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陕西),由12家成员单位组成,立足于各校特色优势,聚焦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充分整合“大思政课”建设资源,通过建好研究型工作平台、开展特色化品牌活动、探索内涵式建设机制,推动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在2022年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中,宝鸡市金台区成为陕西省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批示范区。近年来,金台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陕西省红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金台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开展红色教育,打造“机制护航、体系统领、课堂创新、特色融生、队伍更生”五位一体、基于金台特色的“红教育·金思政”品牌体系,
近些年,西安市育才中学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指示,深度融合学情和校情,不断深化思政课堂改革创新,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确保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一、从“校园景观”到“德育资源”,充分建构思政育人新生态 西安市育才中学前身为延安保育小学高年级部,是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在延安创办的干部学校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同志任首任校长。1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怎样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什么样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加强思政课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安康市按照“六要”要求,用“五航”机制赋能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培养思政课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级思政课教学标兵、骨干教师623人,打造了一支师德为先、专职为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党建领航,把准思政教师成长“方向盘”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强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何贯彻落实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是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政理、学理、事理”三理贯通,课堂、课下、社会实践三环相扣的教学环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我被推荐代表陕西省参加2023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经专家把关和综合研判,我的教学案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并在全国进行宣传和推广。一路走来,我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作出的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思政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思政课的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思政课教师的精神受到极大鼓舞,职业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教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第二,思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系列文件精神,推进清廉文化建设,打造清廉学校品牌,营造风清气正、清正廉洁的教育生态,勉县武侯中学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为组长,党总支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夯实了责任,全面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加强政治建设,炼清正党风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清廉学校”建设作为从严治党治校的重要抓手。不断学习,用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出了“双加强”的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校协同育人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子洲一小”)承担了陕西省家校共育机制建立试点项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建家校共育示范学校为契机,聚焦“组织管理、家校共育、条件保障、共育成效、创新示范”等五项指标,全力开启“学校主导、家庭主动、常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将评价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西安湖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主研发并实施“阳光评价体系”,以游戏化晋级规则强化过程评价,以“自画像”方式改进结果评价,以信息化工具为载体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建构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摒
“我之所以不想退休,想办幼儿园,那是有我的想法的。我干了一辈子老师,我热爱这个职业,我也爱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没有孩子的日子太难了。”这是郭老师在农村办幼儿园的初心。 郭月玲,退休乡村教师,曾任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尧禾小学校长,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模范班主任”,尧禾镇红蕾幼儿园创办人。黄亚敏,郭月玲老师的儿媳,红蕾幼儿园现任园长。 1968年,郭月玲当上了老师,自从走上岗位,她所带的班级每学期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服务所教授的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内容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情操,增强法治意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显著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成为课程的主要特点,相应的作业设计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需求。在“双减”背景下,教
语文作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帮助教师延伸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促进学科教学顺利开展等。“双减”政策下,作业的效用也有所扩展,以作业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得到关注,带动更多教师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路径。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实践中稳步优化自身的作业设计。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学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迈入了“深水区”。“减负提质”“作业管理”等新政带来的新要求,成为教师们亟须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长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总是倾向于把作业与成绩画上等号,总想给学生“加点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需求和情感需求,忽略了作业是为学生设计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在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方面,部分教师更多的是站在“教”的立场上思考“双减”背景下作业
在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式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辅助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对话,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文、阅读理解等作业,并给出详细的反馈和指导建议。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在分析学生的学情诊断数据的基础上,
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查询、应用等,以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等效率。教育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应用于教育管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对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小接触、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在享受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一些不良的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如暴力、色情、信息诈骗、网络犯罪等也在互联网上传播。在中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如何将学生培养为一名合格的数字公民,如何使学生在面对庞杂的信息时能够进行正确的分辨和利用等问题,这不仅是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需要,
编者按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能动性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改革中,“县管校聘”为教师资源配置带来了新动能。陕西省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意味着曾经各学校的“孤岛”局面被打破,编制、岗位、人事调配等纳入“一盘棋”管理。但是,交流轮岗下“聘”与“用”主体的转变,也给学校管理、教师职业发展等带来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为此,很多语文教师悉心探究作文教学之道,进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热点专题训练,从升学的角度说,这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应试层面教作文,肯定是不够的。 叶圣陶主张“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自能作文”要求学生自主体验生活,自主命题、立意,独自完成行文,不受应试作文诸如篇幅、体裁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属于开放性写作的范畴。可要达到“自能”的水平
市县教研机构是我国五级教研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研员“下水”上课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各地陆续实施教研员“下水”上课制度,并将其常态化、制度化、具体化,如杭州富阳推行“带班上课”,舟山普陀实施全员“下水”上课,旨在通过以教促研,改进课堂,提高质量,强化教研支撑作用。 常态“下水”上课是教研员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教研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关
于我而言,《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如一面镜子,让我时刻对照反思自己过时的教育行为。读这本书,就如和苏霍姆林斯基对话,进而探讨教育的本质,汲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能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前人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过去那种“填鸭式”“灌输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学生的秉性不同,悟性也有差异。正如生物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但也正因如此才构成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秉性作出合理的选择与引导,应当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
“别里科夫”是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笔下塑造的一个中学古希腊文教师形象,是一个性情孤僻、思想保守、与世隔绝的可笑又可悲的人物。他最大的特点是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甚至辖制全城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师职责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教学大纲,正确解读教材。教师对课文的正确解读,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教师只有正确、深刻地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把握文本的感情和方向。如《明天要远足》这篇文章,此文章细致地表达了一位因远足而兴奋得睡不着的小学生形象,这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很相似,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相似的经历,并进一步去演一演文中的学生形象,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战略支点。学校的文化积淀越深厚,内涵就越丰富,特色就越鲜明。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育人功能、提升学校品质、培植学校精神、厚实学校办学内涵,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内生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持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课程的育人价值,挖掘地方区域文化,聚焦劳育问题,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成为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新途径、新策略,满足学生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新时代的劳育要求。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立足育人目标,挖掘杨凌特色农耕文化,结合劳育,进行了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挖掘地方文化,融合教育哲学 追古溯今,农耕是传承千年的人类瑰宝,中华文明大多诞生在土壤中。
教育是一盏明灯,照亮千千万万学子未来的路;教育是一棵大树,投下庇护少年成长的阴凉;教育更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者寄予了厚望,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期望。我何其有幸,能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今天,我想聊一聊自己二十余年来在教书育人路上的经历和感悟,分享在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品德操守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和各位同仁共勉。 一、师德,是探寻“四有”好老师品格,追赶教育
关于家乡的记忆,除了青山环绕和冉家河的静静流淌,最深的还是村里的那一条条“路”。 家乡的路大多是由错乱的羊肠小道“编织”而成,但很神奇,每一条路都是相通相连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就像割不断的乡音乡情,总是能把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从小长大的村子坐落在牛山脚下的五茨公路(五里—茨沟)旁边,这条公路连接着月河川道的五里镇和北山付家河源头茨沟镇以及沿途的多个乡镇,我的父辈们就是沿着这条路,把山里
“权贵人家的孩子,有着他们独有的生存发展之道,普通人无法走。普通人家的孩子,诸多困惑其实本质相似,大人的一点智慧足以点亮孩子一生。” ——童喜喜 这是童喜喜写的书《喜阅读出好孩子》中的一段话,我对这段话感触颇深。因为在我从教的经历中,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点燃这些孩子内心的希望,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智慧。这种智慧,正是阅读给予的。 教师的“一点智慧”是,使普
驻足海边,望波涛汹涌,心中会升起曹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志情怀;站在山巅,心中会涌起“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触景慨叹;彳亍在秋之末的原野,会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秋之遐想;每日经过主题为“奋飞”的校园雕像前,我都会有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脉偾张的冲动。 爱文字的人,其内心是敏感的,有时真的会有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脆弱。读一篇小文,看一本小说,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