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发布以来,课程改革走向深水区,新的教育理念正以各种新名词的形式出现在教师面前,在各种教师培训铺天盖地而来之时,许多教师只能被动接受,很难真正理解。 新课程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实践路径。这一路径同样适用于教师的自我成长,促进教师将深度学习转变为深度教学。 教师的自发学习—
“同学们,明天就开始放暑假了,我再强调一下安全事项……”梁芳根站在国旗下,和蔼可亲地对学生们说道。他给即将离开遂川县草林镇拱前小学的孩子们上了放暑假前的“最后一课”,他如操心的父母一般,再三叮嘱。 2023年6月28日,是遂川县中小学期末考试的日子,这天阳光明媚,太阳把大山照耀得更加青翠欲滴。记者驱车穿梭在半山腰的公路上,一边是溪流交错的悬崖,一边是古木参天的高山,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
在《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观点:教学中,我们在起步阶段要建设路线学习模式。从终身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要让学生完成对地图学习模式的建设与拓展。 一、理解两种模式的概念 1.路线学习模式,简单、机械地达成训练目标的学习方法 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区域,想找到一个餐馆,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要了解去餐馆的路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打探等),获得“到达这个餐馆的最短路线”。之后根据路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可能出现错误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给学生自主纠错的主动权,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笔者称之为“示错教学”。 一、走出“示错教学”的误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回避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担心自己难以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1.教师担
当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少数学生出现焦虑、厌学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表现出较强的生命特征,它通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学生心灵,具有滋育儿童心理的独特优势。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 一、价值追求:语文让童年走向美好 古人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对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组课程内容,这在教学方式上是一次大的革新。“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它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等,强调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简要复述要求学
所谓“双视角”,指的是读者视角与作者视角,即语言发出者视角与语言感受者视角。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社会交往中,交际要靠信息交换来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旨在让学生精准表达交际信息,以实现成功交际。 一、“双视角”审视教学,转变教学思维 长期以来,人们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阅读方法中受到启发,认为“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为增强指导性,“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逐步实施,如何让核心素养可见、可测、可评价,已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纸笔测验常为选择、填空、判断及简要论述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能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指向学生对核心概念、大观念和关键能力的理解,这正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涵。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来评估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具有导向功能,又兼有调控作用,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评价都应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把握课程内容指向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表现性目标,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一、小学数学表现性目标的内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
指向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需重视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表现性目标作为指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概括中获得知识技能并发展其关键能力。在数学的运算教学中,感悟运算一致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炼计算通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数的运算是通过生产、生活问题的实际意义展开的,在分数和小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感悟运算一致性。运算教学中怎
核心素养的落实必须注重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表现性任务指的是关联现实、能驱动学生探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真实问题。如何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呢?教师需从核心素养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路径及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后,进行整体分析与重构。下面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一、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明确任务目标 (一)把握数学概念本质,确定核心素养 数据意识是《义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步目标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课堂,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发现”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情境,使他们能自主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而“探究—发现”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发展学生
《巨人的花园》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译者为我国作家巴金。执教这篇课文时,汪老师巧妙地以“探寻花园的变化,发现巨人的转变”为教学主线,通过梳理情节、想象画面、研读人物等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显童话的“奇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
儿童诗以儿童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事物,用精炼的、富有节奏感、形象化的语言,直接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情感,充满着童真童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对学生学习诗歌提出了“(学生应)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的要求。如何在任务群视域下,通过单元统整的方式进行诗歌的诵读与创作呢?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尝试阐述自己的思考
“课本插图反映事物真实特点,不会随意做出有悖于事物发展特点的臆造和虚构。”学术界肯定课本中插图的教学意义,普遍认为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字型教科书,插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审美力等。国外有研究认为,当文字和画面共同呈现时,学生有机会搭建言语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类文本多用写实性插图,写实性插图旨在如实地表现故事中的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教学分析与对策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几个版本的教材编写都采用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分数放在多个阶段进行教学,以分散知识难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数的教学安排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计算和简单应用,重在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表象;第二阶段是在五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是巩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作业的价值、制定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索作业设计的策略。下面笔者从作业设计的原则、作业设计的策略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1.坚持减负提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优化的落地与执行,就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为了出新、出奇,而是为了让学习者始终对学习保持好奇,以达成核心素养提升的终极目标。 改变、优化,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真正理解方式方法的概念以及操作方法,而不是盲目地以形式来证明。“意见”指出要开展研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热词由此成为教师聚力研究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1~3单元项目“我是校园代言人”为例展开阐述。 一、创设学习项目,实现大单元整体规划 “设
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育的发生和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本能性超越”,即学习的发生。传承文明的火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代人对一代人的否定、赓续和超越,人们通过学习前人累积的文明成果实现自我超越。我们可以认为学习是一种发生机制,它让继承和超越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这也让学习本身拥有了一种建构视角。当我们把学习当作一种外在与内在互动的过程时,我们才能说,学习是由诸多因素建构而成的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写这封信的时候,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相聚,不仅仅是人聚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心聚到了一起。此刻,你们家是围坐在餐桌旁,有说有笑,吃着月饼,还是每人抱着一部手机,演绎着世界上“最近也是最远的距离”? 家是爱的港湾,家里是否有爱的氛围、爱的流露、爱的表达的确很重要。父母都很爱孩子,但不一定“会爱”孩子。您可能要说,我供孩子吃、穿、上学,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女孩——她独自一人坐在老房子的地板上,身边随意散落着几本书,阳光透过薄薄的纱帘,在她的身边形成几个光点,随着风吹动纱帘,光点也不断晃动,她也浑然不觉。细小的灰尘自由飞舞着,犹如女孩肆意奔腾的思绪。书给她带来了安静,让她屏蔽了父母焦急的呼唤……是的,那便是幼时的我! 我爱书,这大概是我最斩钉截铁、肆意妄为的表白。自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便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把“阅读
我曾在一所普通的小学工作了8年。我和学生的故事就像树叶一样,从新鲜葱绿到泛着时光的微黄,滋养着记忆的土壤,让它能生长出更多的温暖和美好。 回首,发现很多故事,都藏着学生对我的耐心与宽容。 是的,他们都发现我实在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在音乐和体育上显得很笨拙。 老师是乐盲 楚楚喜欢下课的时候唱歌给我听。当她唱完《大王叫我来巡山》,我热烈地鼓掌:“唱得真好听。”她高兴地表示,下一个课间还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