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 春雷一声令下 春雨 唰唰唰 下了起来 放学的铃声响了 孩子们兴冲冲地跑出教室 迫不及待地撑开雨伞 红的 绿的 粉的 霎时间 校园成了花海
课堂教学改革是现阶段摆在每所学校面前的重要内容。如何变革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实践,从单元入手,基于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研究,尝试变革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了单元视角下的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成果。 一、背景:源于四个层面的背景 一是时代的发展,从工业社会走向人工智能社会;二是课程标准的变化,从教的方式走向学的方式;三是素养的导向,从内容导向走向学习单元;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难课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形式难度,包括生字量、词汇难度、语句复杂、篇章结构、文本长度等,这类难课文在第一学段经常出现;二是内容难度,指一些时代距离远、主旨理解有难度、表达方法难领悟、思维上具有挑战性、语文要素难落实等,这类难课文主要出现在第二、三学段。既然被视为难课文,就说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面临一定的难度挑战。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这一类课文对学生学习
点面结合写场面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具体表述为两个层面,指向阅读的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指向表达的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样的安排体现的正是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编写意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编者意图与教材内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训练点面结合写场面,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一表达能力。 一、在精读中提炼方法 点面结合这种写作方法
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小学语文课堂,承载着传承这一瑰宝的重任。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学生能够穿越时空的藩篱,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文化韵味。笔者以《题西林壁》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诗意的浸润中,悄然生根,茁壮成长。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赓续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
国防教育不仅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重要手段,还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种原因,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国防教育的目的、核心,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传输爱国主义思想。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围绕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国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在课堂中植入年俗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以年俗文化揭示文本内涵,发掘课文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以年俗为主要内容的课文,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年俗文化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畅享语文的精彩。 一、搜集资料,了解年俗文化 年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运用增强现实技术,革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课文中提到的某些内容对小学生而言比较陌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与多种情境相结合,通过多感官体验、情感模仿以及语言表达,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深入探讨情境教学法的三个关键阶梯,包括丰富情境素材、强化模仿与代入,借助动作与语言,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多感官感知为基石 丰富情境素材,以多感官
识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任务,在低年级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汉字作为识字教学的对象,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缺乏联系,一个汉字一个音节,学生学习起来难认难记,这是识字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积极探索突破之道,改变那种机械、单调、重复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引入创设情境的策略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能够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创设故事情境,营造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文本中含有许多劳动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以劳动场域、劳动任务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依托文本的内容,通过选择、改编等方式设计系列口语交际话题,引领学生持续开展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一、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目标的确立 在义务教育系列课程中,劳动与语文都承载着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这样就决定了在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涉及劳动和语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提出的要求是从作业总量和时长上加以控制,而语文作业本身又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成果和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方式。如何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教师设计语文作业提出的挑战。教师需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优化作业设计,变传统的题海战术为多元练习和高阶练习,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才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一、在紧扣教材中重视要素落实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样的定位充分体现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必然要求教师抓住学生识字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单调、乏味、机械的传统识字方式中走出来,打造有趣味、有情境、有效益的生态识
课堂小练笔作为单元习作的重要铺垫和补充,具有方便灵活、形式丰富的特点,能够在阅读与习作之间建立起通道,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也在课文中安排了不少小练笔,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安排小练笔提供了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让课堂小练笔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紧随课文设计课堂小练笔 紧随课文设计小练笔,强调的是以课文为根本、从课文出发,练笔点就在课文学习的关键处
“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是“核心素养”表述的中心词。它本身的主体词是“实践活动”,前面的两个修饰语“积极的”“语文”有定性和定向的作用,即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关于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与运用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探索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路径,采用多种策略让积
所谓单元长周期作业是针对学生在语文单元学习中的目的、内容、方法等设计的整体性作业和系列作业组合,引导学生聚焦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比较长的时间周期中解决学习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在主题性、情境性、实践性、建构性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具体设计时,教师既要站在新课标的高度,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突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特点,又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和具体学情,系统规划单元作业
新课标指出:“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对此,教师要以统编教材为依托,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围绕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 一、拓展延伸,增强文化自信 新课标对文化自信的定位是“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小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与习惯的养成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感悟与渗透,
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总会觉得没有素材可以写,或者写着写着就无话可说。慢慢的,写作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障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一、多观察,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课堂所学的观察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心体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革命文化题材,是教材文本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类选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人文思想和教育价值,对培育红色基因、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和“行”结合,引领学生带着时代发展的思维真正地走入革命历史,理解革命文化,践行革命精神。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大单元视域
进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围绕某一主题或核心概念进行清晰的阶梯化的学习,使其在知识、能力、品格和素养等方面得以优化和升级”。在语文新课标中,学习进阶的效果表述是“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等。单元整体教学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关键在于以教材单元内容为依托对学习单元进行重构,达成学习进阶的目标。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探索在单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双减”政策的推进,如何从单元整体角度来设计和实施语文作业,就成了一线教师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与政策要求,明确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作业设计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性,以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单元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任务来把握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关注点,积极探索实施单元整体作业的有效方法与路径。笔者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谈谈具体的设计与实施
古典名著阅读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学习的一个文体单元。本单元涉及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四大古典名著,本单元选编的课文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与之匹配的单元助学系统的内容,比普通单元要完备和多样化,有单元导语、注释、阅读提示、阅读链接、资料袋、插图、课后练习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助学系统,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古典名著中遇到的困难,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出发,在训练学生倾听与表达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以“父母之爱”为话题,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考与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进阶式思辨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古典名著单元安排学习的课文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四篇课文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有关,其中《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其余三篇则分别节选自《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该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强调读写结合,因为阅读对象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学生读起来有难度,再写读后感难度就更大了。对此,教师需要精心谋划,通过作业设
传统的语用教学属于接受型的消极语用。消极语用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泛化、模式化、单向化等问题,难以提升学生作为语用主体的语用能力;与之相对的是积极语用,这种积极语用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表达为特点,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而体现为一种自觉语用、完整语用和深度语用的聚合体。基于上述理解,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开展积极语用的路径与策略。 一、充分认识积极语用的特征 积极语用从形式上看是基于自主思
古诗词项目式学习是围绕真实情境中古诗词学习的问题进行深入持续探索,形成项目成果,促进素养目标达成的教学方式。在开展古诗词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古诗词的教与学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又能在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中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性地传承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 一、小学阶段古诗词的大概念 古诗词项目式学习是围绕古诗词的大概念实施的,提取与古诗词相关的大概
批判性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模式,关注的是辨别文本中的事实与观点,明确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与写作目的,指向对文本深层次理解,并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为自己的观点、主张提供有力支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阅读者,充分体现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应有价值。 一、在立足文本中重视具体语境 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文本自然是第一个成为“批判”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践行这一理念,在其编排中通过“快乐读书吧”等形式将课外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当前,个别教师在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时,由于方法的不当(如盲目放养或过度干预),导致学生的表现不佳,浪费了时间和资源。本文从三个角度展开详细论述,指出如何立足学情落实整本书阅读计划,继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与能力。 一、阅读前
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重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但是大多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群,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群,利用任务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赋予他们自主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层面建构学习任务群,为学生的自主阅
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新课标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但是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仍然缺少抓手,导致其始终停留在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效。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在持续优化课堂学习环节,提高课堂质效的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注重课前导学案穿插,指引学习方向 不容否认,很多学生在阅读方面都会
新课标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目的是巩固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已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运用学习任务群,但针对课外阅读,却大多还是盲区。相比课内阅读,个性化课外阅读既能满足具体学生个体拓展性阅读的需求,又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间接积累文化知识,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情合理开发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并搭配不同的阅
文学上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的“留白”,这些“留白”都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因此,教师应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文本补白,使学生的思想与文本产生思想的火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全面挖掘中发现留白 小学统编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本身应该关注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充分说明,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对德育渗透予以充分重视,并且加以有效实践。然而,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选材导向 在统编教材中,编者选择的阅读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学生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提出,阅读中华智慧故事“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性学习活动呢?下面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杨氏之子》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路径。 一、在创设学习情境中激发思维 在体现言语智慧的课文学习中,言语智慧都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理解这样的文本,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思辨性阅读,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内容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目标。但是,有些教师认为思辨性阅读需要在议论性文章中进行,这是在思辨性阅读认识上存在的严重误解。议论性文章固然适合开展思辨性阅读,其他的说明性文章、叙事性文章甚至抒情性作品,都能够开展思辨性阅读。笔者对如何结合叙事性文章的特点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进行了探索。 一、
思辨性阅读是指在批判性思维引导下以阅读为核心、以思辨为方式方法的文本阅读活动,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阅读要求比中低年级明显提升,体现为重视把握多种不同文体的特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围绕阅读中产生的多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与碰撞中实
习作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体例上的创新之举,编者从三年级起每学期选择一种关键习作能力作为习作单元的主题,安排专门的单元组织学生开展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习作单元的编写体例十分匹配这样的要求,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的“围绕
环境描写是描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刻画人物等目的。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出了环境描写的习作要求“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有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有些教师觉得仅此一次的环境描写训练,还不是专项的训练,就忽略了对环境描写的指导,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因此,教师需要把环境描写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本中学习表达方法,为学生适时提供表达支架,帮助
习作是新课标在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中对写作的称谓,可见与第一学段的写话比,习作重视篇章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与第三学段比又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由训练重点决定的。第三学段习作训练要求具体生动,第二学段习作训练的重点则体现在写清楚上。对于这样的训练梯度,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又要从微观上把握教材在单元习作中安排的系列要求,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写清楚的能力。 一、理清写
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在对比中发现异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本文以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比较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人物故事,比较求同 文言文教学需要给学生还原或创设真实的情境,人物故事比较就像“变魔术”一样,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古人与今人的心灵世界,每一首古诗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智慧,等待读者去细细品味、深深感悟。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诗意的美好?这无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以《古诗三首》之《示儿》为例,探讨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体验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人的情感
小说文本是叙事性的文本,小说文体是叙事性的文体。“叙事学”已经成为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叙事研究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叙述了什么、怎样叙述的、为什么这样叙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文本教学中,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彰显叙事之美。彰显叙事之美,这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文本教学的根本性取向。叙事,有叙事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顺序、节奏、人称、结构等。因此,让学生领悟小说文本的叙事之美,能有效地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神话课文学习,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既可以从神话中感知民族传统文化的建构,又可以在审美体验中获得强大的感召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段阅读要求,积极探寻不同学段神话教学的梯度,让神话教学在各学段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一、第一学段,在感知神奇中走进故事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神话在第一学段安排的篇目不多,主要有《大禹治水》《羿射九日》。从神话自身的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编的革命文化类课文有三十多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真研读文本,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达成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一、接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把接引式学习运用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该类文本与学生在时间上、情感上存在着距离,因而学生在阅读尤其是自主学习中,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都难以实现。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特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不仅将文言文学习提前至三年级,而且安排学习的篇目也增加到十多篇。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中,“言”主要是指诵读方法和词语、句子等语言方面的积累;“文”是指文章的内容、情感与表达。尽管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处在起步阶段,在要求上只是接触、了解,不要求字字落实、精准理解,但在整体上需要体现“言”与“文”互融,即兼顾两个方面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来体会文本内容、故事、人物,追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共鸣,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设身处地地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情境而产生与诗人相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描绘的精彩世界,而且能够领悟诗人寄托在文字中的精神、品质与追求。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在把握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法体悟诗人赋予的思想感情,探索促进学生阅读古诗词时产生情感共鸣的路径,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的深度
小学现代诗单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典型的文体单元,适合以学习任务群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的表述看,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需要“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这样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现代诗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任务群的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实践中,感知
立德树人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德育所处的重要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其中的人文性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统编教材安排了大量古诗词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渗透德育,通过挖掘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与诗人的对话中产生共鸣。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民族精神,古诗词最能体现作者抒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与其他版本比明显增多。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此,教师要解决传统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偏向:一是偏重“言”的教学,让学生逐字逐字地翻译记忆,课堂死气沉沉;二是偏重“文”的教学,进行大量拓展、人文渗透,导致基础性字词学习缺失。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基础性学习,突出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成长的作用。 一、以熟读成诵为抓手 在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