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走向自我教育。 如果把教师的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角色,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如何呢? 在一次观摩研讨会上,我承担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课标理念指引下,教师对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组织非常重视,但对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群设计很容易忽视。单篇课文是单元任务完成的载体,它既是单元任务的分解,又是单元任务转化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组织,促进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单篇课文价值
所谓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认知框架或结构。借助此,学习者不仅能够用探究的方式去理解、概括零散的看似孤立的知识,使之成为具有主题性、抽象性、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还能以专家思维方式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 “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共同推出的一种基于理解的“倒推式”教学设计模式。由“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证
小学学业考核评价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问题,为以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过程提供参考数据。学业考核评价是否有成效,命题是关键。纵观各类考卷,以阅读材料设计考题的量与分值在卷面占一定的比重,主观题是必设题型。下面,笔者以阅读材料《晨起江边拾景》为案例,呈现主观题设计之浅见。 晨起江边拾景 清晨四点,醒。再睡而不得入眠,辗转反侧至六点,起。下楼,环小区步行,至南
思辨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是学生在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对文本和作者进行反思质疑、分析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分析和判断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呢? 一、问题驱动,找准有价值的思辨点 对于思辨性阅读而言,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来学习是最有效的途径。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仍存在大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实践转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本质是生本课堂,其教学策略寻求学生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近年来提出的“大单元”这一概念,为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超越语文教材自然单元的单元整体备课思路。下面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介绍我们对大单元背景下实践转向的教学策略的思考。 一、以单元整体为单位开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22年版课标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列为语文课程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2022年版课标也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课标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突出了思辨性,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思维本身,
评价作为以育人为目标导向的价值判断行为,联结着教学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长期以来,以纸笔测验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只强调考试结果,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缺乏增能的评价智慧,欠缺多元的评价维度。笔者以高年级的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为例,探索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增值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从“单一形式”向“多元主体”的转变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素养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立足学生视角,依托教材精心设计作业。那怎样才能让作业真正发挥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呢?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探讨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紧扣语文教材,作业方向更鲜明 教材采用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式上升的单元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进行编排。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紧扣教材,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再到语文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教师应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减负增效。作业是学习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深入研究、创新作业设计形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双减”赋能。相比较传统的书面作业,如抄写、背诵、书面练习等,跨学科作业更加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解决问题能力、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以弥补传统基础性作业的不足。基于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作业的布置与实施 1.作业难易要适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布置作业,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度。作业布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分层布置作业,可以确立三个难易梯度,既有
为了凸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教材基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编排了由教学内容和助学系统构建而成的单元。从语文学习的过程来看,教材所展现的教学内容并不等同于学习单元,针对不同的学情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删减、调序,而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既可以依循教材的编排原则,也可以重新遵循不同的逻辑认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域下,对单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为导向,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单元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系统,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体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较少,对任务群的理解存在偏差。另外,还存在单元整体教学与任务群教学不能
2022年版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学习任务之一。作业设计也要顺应课标要求,依据学习主题制订作业目标,对作业内容、类型和时间进行统筹安排,明确作业的目的性,突出作业的整体性,体现作业的合理性,实现作业的科学性。教材以单元为编排体系,每个单元都设有明确的主题,将单元视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单位设计作业,有利于加强
2022年版课标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本期专题围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云课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精选四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的文章,旨在给更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带来启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新纪元。体察周边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把相似或者同类的文本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然而,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阅读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整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探究信息技术背景下采用的群文阅读教学
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地位突出,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而这一类文章大多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仅依靠文本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人物的品质,作者表达的情感。而“云课堂”丰富的资源,可以再现历史场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帮助学生深刻感悟人物形象。“云课堂”多样的功能可以让学生的学更自主,教师的教更有的放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文的课堂教学为例,探
多媒体的使用技术趋于成熟,根据“云课堂”的交互性和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可以开展“云课堂”教学活动,挖掘更深入、更精准的教学资源,摆脱学生对教师和文本的过度依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更有深度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时段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我发布
古诗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古诗都具备关联性,从纵向来看,诗歌的主体内容与创作背景之间有内在联系,从横向来看,诗歌与诗歌之间也具备着外在联系。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古诗的关联性特征,恰当运用关联阅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内涵,从而聚焦核心,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本文以四年级下册《墨梅》一文为例,探究关联阅读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背景补充,知人论世 诗歌是诗人因情因时而作,任
《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篇童话的奇妙并不是从巨人有什么超能力进行描写的,而是着重围绕“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凸显童话的奇妙和表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入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入境、入文、入心。学生在童话的花园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总是将教材与教学内容等同起来,认为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要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材中选编了不少长课文,这些长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字、词、句、段、篇、语言、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如果把教材中的内容都当作教学内容来教,那么就会使课堂步入高耗低效的局面,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并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立足学生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是借助彩色的图画和充实的内容将学生拉回到生活中,通过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学生想要说、有话说,写作才会真实、有效。为此,笔者在明确2022年版课标对看图写话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后,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教材看图写话素材、学生认知特点、学情等,构建了低年级看图写话“一核五环”教学模式。围绕看图写话核心,沿着“一看—二想—三说—四写—五评”的逻辑,实施看图写话,搭建看图写话和学
探索绘本读写的最初动因,缘于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时,常出现“不想写、不会写”等现象。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利用“境”调动学生参与语言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写话的训练中来。笔者以绘本《天啊!错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绘本,让写话训练更有效。 一、探究真相,感受“奇思妙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进一步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流程】 一、读好词语,感知母鸡 师: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自主读读这两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可恶 欺侮 狠狠 下毒手 如怨如诉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预设:第一
2022年版课标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所组成的、能够更好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能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下进一步达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 “五育融合”,即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五育融合”关键是要下沉到课程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的目的。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活跃的关键时期,
劳动教育是我国“五育”之一,注重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获得,还要能够对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劳动精神,感受劳动创造的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如,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认识生字,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热爱。基于本课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
方方正正的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创造和繁荣民族经济文化、巩固发展祖国的统一以及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读书必先识字,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就成为一大重点。汉字的构造形式主要有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假如只是把汉字看作是由笔画组成的字符,就会使汉字的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是这个单元的主题词,感受语言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手指》一文时,面对课题,学生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丰子恺先生为什么要写手指呢?生活中片刻不离身,这手指究竟有什么可写的呢?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手指,能让人有所收获吗?这或许就是风趣幽默表达的魅力。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紧扣整体布局,
小学的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目标在第一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提出,“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不主动参与交际、表达不够清楚等,对此,笔者以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课为例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如下分析与探索。 一、解读口语交际教材,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2022年版课标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多对童话、散文、说明文等体裁文章中的创意表达比较重视,但对文言文教学中的创意表达不够重视,这也与教师不知道文言文的创意表达该如何教学有关。结合文言文课文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创设情境着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一、指向日常生活情境,化言成文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共情,获
探究性作业在形式上表现为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即学生以教材知识为探索基础,自主展开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传统的古诗词作业以抄写背诵为主,在这种作业模式下,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停留在浅层。将古诗词教学与探究性作业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古诗内涵,提升语言文字建构能力,实现对古诗词文化的传承。 一、情境扩写,深入画面 诗歌的语言往往含蓄精练又韵味无穷,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寄托在诗中描绘的客观物象
学习是一门思辨的艺术,教会我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寻,找到万事万物的真谛,从而活得更加通透和自由,能够自我解读人生的大命题。2022年版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并在课程内容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回应,说明思辨力已经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从教学实践分析,部分教师对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的差异仍然存在认知问题。思辨是价值核心,创意是教学手段,教师应以顺应成长规律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对传统作业碎片化、重复性和被动性的问题进行改革,对作业内容进行统整,减负提质。作业清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作业清单是将作业内容、评价以清单的形式有序展开。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根据作业清单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监控,完成作业后,再借助作业清单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和修改。 作业清单具有导向、评价和激励的功能。“导向”即教师将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内容和完成标准以清单的形式呈现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涵养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加上古诗离现代社会时间久远、学生年龄小等原因,学生在理解诗意和诗的意境上可谓困难重重。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结合古诗的内容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一、借助声效,感悟情感 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读,抑扬顿挫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意,融入诗境。在教学李白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