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谈谈学习语文的过程。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也不成其为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
编者按 2024年秋季学期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将正式投入使用。本轮教材改革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语文“以文化人”的学科特性,在修订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与之前教材相比,新修订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样的修订思路和设计指向?本期组织了三篇文章,约请教材编写组成员对其详细解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摘要】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之一。写作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发展学生书面表达素养,需要建构一个相对明晰的序列,关键在思维发展与提升,写作教材编写应吸纳最新写作研究成果。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在深入思考写作教学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统分析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写作板块作了
【摘要】“阅读综合实践”是修订版统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新增设的一个板块。“阅读综合实践”设计指向单元学习的综合性任务,强化单元整合设计;与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配合,将课标设定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加以落实,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单元的阅读理解,自主、合作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活动,实现语文学习的整合贯通、总结提升、拓展延伸,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认真研究“阅读综合实践”板块设计的思路和目的,注
【摘要】《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著作的经典代表被选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编语文教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这部将层层嵌套的概念作为全书支点的理论性著作,读者不能被其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所困扰,必须坚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关键性概念为依托,有效汲取书中的语文素养精华,切实发挥学术著作类整本书阅读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乡土中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摘要】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存在教、学、评多重现实困境,亟须探寻合理路径加以破解。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形式,能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学理支撑,有效重构整本书阅读教学,如:创设师生共同情境,着眼学生阅读全程;坚持学为中心,着眼学生深度参与;形成有效迁移,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建构实践共同体,实现师生互助;运行实践共同体,重在角色参与;检验实践共同
【摘要】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一线教师对教材助读系统的解读与利用尚存在不重视、生搬硬套、未加转化等问题。在重视助读系统的同时,还应学会善用助读系统。整合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完善注释内容,深化学生审美认知能力;“改造”课后习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助读系统;整合;完善;改造;深度学习 助读系统是统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各学习任务群均相互关联。基于诗论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能够一体关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多个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整合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引用、析论、比读、集评是将诗论运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诗论;学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
【摘要】剧本游戏是一种围绕身份认同展开的沉浸式娱乐技术和互动游戏,本文尝试将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学习任务嵌入“游戏机制”“人物角色”“剧情场景”等游戏结构之中,在剧本游戏和专题研习双线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有意义地玩、有趣味地学、有创意地评。 【关键词】剧本游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先秦诸子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
【摘要】目前,占课本分量很重的古典诗词的审美解读,还大抵停留在让学生在吟诵中体悟的方法上。阅读的任务乃是把自身水平提高到经典的水平,自发的体悟不但不能保证提高,相反可能导致误读,这就是连美国新批评主义都意识到了的“感受谬误”(affective fallacy)。对于古诗、近体诗、词等内在规律根本认识上的混乱,要深度澄清,从学科基本建设来看,应该进行历史的分析。本文试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中心,
【摘要】杜甫《登高》是中国抒情诗名篇。意象是中国抒情诗教学的重要抓手,紧扣象征解读意象内涵,从意脉和意境把握意象之间的有机整体性,都是意象解读的角度。《登高》前两联感物兴情,意在象外;后两联缘事写情,事中有象。写景与叙事都是抒情的方式,是诗人不同悲情侧面的展开,看似有别,实为一体。 【关键词】杜甫;《登高》;意象;文本解读 杜甫的《登高》是中国抒情诗名篇,也是历来不同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摘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自1952 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海明威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塑造了一个坚韧且勇敢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形象。从中不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和自身极限时的顽强斗争,也深刻揭示了个体在失败、孤独、衰老和死亡面前的复杂心理动态。小说最后描写桑地亚哥与鲨鱼殊死搏斗的情节被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不仅因其文学艺术性高妙,更在于桑地亚哥身上所展现出的个体心理韧性
【摘要】刘姥姥只是《红楼梦》中一位次要人物,然而却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刘姥姥形象分析、文本中的角色承担以及作用,对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重点刻画的唯一普通农民的价值稍显重视不够。本文旨在聚焦刘姥姥人物形象塑造的多重价值,体悟《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群像,揭示精妙的艺术手法,挖掘时代价值,希望能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展示一个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红楼梦》;角色价值
【摘要】2024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呼应课标要求,坚持育人导向、创新命题形式、优化试题内容,在语料的价值追求、创设情境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考查学科素养等方面体现了近几年一以贯之的命题探索,对一线教学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考语文;信息类阅读;素养导向;引导教学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三套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别为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语文学界
【摘要】2024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强化了对概念性思维的考查,这既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也是对基于大概念的任务群学习的回应。三套试卷对概念性理解、概念化迁移和概念性创生的整合考查思路,以及在关系认知能力、协同思考能力和反省思维能力三个方面确定的考查重点,对促进语文教学从“任务”到“任务群”、从“概念”到“概念性思维”、从“概念性理解”到“概念性创生”的转变具有明显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考语文全国
【摘要】限定副词“只”是汉语中表达排除的重要手段,也是辅助中学生理解文本意义的关键词。“只”的完全排除义与向上排除义分别属于两类限定副词:唯一性限定副词与范围性限定副词。二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数量指小”相关,又互相区别。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智取生辰纲》为范本,试图从形式语义学和框架语义学角度,对唯一性限定副词“只1”和范围性限定副词“只2”的义项分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
【摘要】语文阅读变式训练是指抓住原命题的本质特征,对问题进行不同条件、不同情形、不同层次等的变式,从而产生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厘清了相关知识和方法,变式训练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达成实效。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语文阅读变式训练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变式训练;读写结合;情景还原;跨媒介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已经成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确定适切的跨学科主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层级的任务活动、制订多元的评价量表实现跨学科学习视域下整本书导读探究。本文以《骆驼祥子》读后提升课为例,引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语言运用、文化自信及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整本书导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摘要】“双减”背景下,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从优化作业设计着手,围绕丰富内容、突出主题、聚焦情境、形式创新、注重评价进行深入探究,使作业设计更富有层次;主题侧重情境化、生活化,形式设计多样化,评价方式更具过程性和发展性,从而全方位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层次化;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妙提问,可以推动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循序渐进探寻语言文字的奥秘,体会文章所传递的情感,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但如何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一线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袁小园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 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学问“策”研究》一书,针对这一现实问题给出了高效科学的育人策略,贴合教学实际,可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首先,打造高效课堂,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呼唤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语文学科的变革方向。由林秋雁、林虹、李燕玲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站在未来教语文:语文价值的追问与重构》一书,正是基于语文学科的历史走向,对当下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基点上认识并引导语文教学,走出一条课改新路作出的回答。全书着眼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将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究融为一体,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特
在教育现代化的大潮中,语文教学也呼唤着科学方法论的融入,因此,在统编语文教材的框架内,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取向,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极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年出版的《科学取向与问题解决:新教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必修)》一书,以统编语文教材为蓝本,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设计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的方法论与问题解决策略,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系统、有效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未来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统编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成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然而,如何高效利用新教材,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卡片》一书正是为呼应这一现实需求编写而成的,笔者在开展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生活教育思想下的初中语文‘立学课堂’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JY14-L290)时,对其进行
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的旋律,是人类文明中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们不仅能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能在心灵深处引发共鸣,触动人心。在《诗经》中,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曲悠扬的乐曲,既独立又和谐地编织出一部交响乐。品读《诗经》,也是一次对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重新发现之旅。吴梅影所著《诗经沉香》一书,以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笔触,穿越千年时光,窥见《诗经》中诗歌与音乐交织的奥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然而,在现代社会,古诗词往往被视作遥远的学术研究对象,与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渐行渐远。如何让古诗词在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继续保持生命力,走进现代青少年的心灵,是当下语文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用音乐学古诗: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经典诗词歌曲(7-9年级)》一书,不仅是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文化创新与传播方式的一次积极探索。该书
汉语词源学研究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分为声训及形训两条线。其中形训即根据形声字声符表义功能来探讨词源问题。从先秦发展到今天,不同时代的学者给形声字声符是否表义赋予了不同的理解及阐释。《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一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论》分为绪论、学术史的梳理、泛时的考察、历时的考察、方法的提取,下编《考释》考察了宵部、真部、元部、阳部、侵部、唇音等内容,非常适合语言文字爱好者以及研究者使用。笔者
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文学作品解读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是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关键途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一书通过一系列非裔美国作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洞察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与精神追求的窗口。该书精心挑选了非裔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涵盖小说、自传、戏剧与诗歌四大文类,体现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展现出非裔美国作家的多维视角。每篇作品都附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