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开展《读本》的深入学习,有利于不同学段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新时代优秀思政教师 首先,作为新时代思政教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及思政教师的重要讲话要求学习好、领悟好、贯彻好,在教育教学中时常思考根本问题、做到六个要求、记住两个关键、坚持
高中思政课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不断丰富思政课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 一、新课标对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要求 新课标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培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
议题式教学模式是对问题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一、议题的设置要具备思辨性、开放性和系列性 议题设置的思辨性,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明确的认识,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议题设置的开放性,是将议题的选择性放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实现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议题设置的
在新教育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对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大胆使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 一、解读单元主题,构建知识体系 在大单元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单元教学主题。但这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确保教学计划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随着新一轮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初学段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这一重要课程中,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衔接尤为关键。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有效的衔接策略有助于减轻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过程中的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其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一、教学
礼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因此,笔者在本文基于强化礼乐育人基因、加强礼乐育人效果、强化礼乐实践育人转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深挖礼乐资源、创建礼乐情境、注重礼乐文化渗透三条将礼乐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将礼乐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又肩负着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情感态度产生深刻影响,促使学生的心智发育走向成熟。笔者在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探索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策略,从趣味教学、优化方法、加强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这充分说明
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笔者在本文探析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明确道德规范。但是,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以理论说教为主,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以考促学、用考助学,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也是新高考背景下出现的一项新举措。但是,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以考促学、用考助学存在一些认识和实施误区。那么,如何以考促学、用考助学呢?下面,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以素养为导向,考查必备知识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学段目标、教学内容都提出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育,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政治知识,还应该使其产生政治认同感。所以,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对情感教育进行深化改革,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确保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政治情感教育的思考 政治教师要在思想和实践行为方面高度关注政治教学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需要以具体的真实情境作为执行特定任务和运用学科内容的背景与依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均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典型特征,而创设情境正是命制一套高质量试题的有效抓手。因此,研究高考政治试题的情境特点,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一、高考政治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具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政治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有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一、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 政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需要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基于此,教师应对过去一次备课进行有效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一、指导思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历史学科的二次备课是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提出的,作为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革新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但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实践提供参考。 一、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历史这门学科对学生思想水平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进而逐渐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教师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让学生以一种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学习主题,围绕学习主题进行知识的拓展,以多种学习形式来引发
唯物辩证法把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中最一般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的最高形式。历史是一个从现今立场上能够旁观的整体对象,可成为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培育的最佳载体。 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是学生科学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思维而必需秉持的原则与必需使用的方法论,也是正确且全面地认识历史、分析历史并以史为鉴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综合素养而非单纯知识考查的高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部分。家国情怀是学生在探究历史事件和认识历史人物时对其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深刻认识,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从而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勇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这样的素养要求之下,可以把赣南苏区精神作为地方史的一部分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对此,笔者在本文简述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史教育的重心和阵地主要在高校和各级党校,中学生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党史教育。所以,高中历史课堂便成为中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挖掘合情、合理、合适的史料,使党史的呈现、教育能更加自然地贴近学生,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历史解释能力培养主要立足于史料这一基础,在历史理解的过程当中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进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能力、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使命。但是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创新,探索出高效的、新颖的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一、基于学科大概念培养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存在的问题
历史和地理是两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优化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大学习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树立跨学科意识,加强历史与地理学科的衔接,以增加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空间。笔者在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结合教学目标,让知识重叠出现 史地不分家。历史是一门覆盖面广、内容丰
合作学习在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有些教师忽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地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教师需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实践,通过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加强互动,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
地理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性质不同的学科。地理比较抽象,难以形象地用文字描绘。因此,这就凸现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包括环境、气候、地球运动、人口增长等多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运用图像辅助教学可以使其中的知识点一目了然。所以,教师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高中地理图片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不同,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升级,高中
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在认知地理内容时,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主题式教学法,通过整合主题资源、创设主题情境、设计主题活动、拓展课堂容量、提升思维能力、深化区域认知等,实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目的。 一、整合主题资源,拓展课堂容量 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依据教学主题,整合教材内外资源,让地理课堂教学容量得到有效拓展。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教学做合一”思想时曾说过:“无论是学还是教,都要以做为核心,由做而知如何学,由学而知如何教。”全面分析政治学科不难发现,其是一门生活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以实践性活动为主,契合政治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将“教学做合一”思想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活动型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以“教”为主导,丰富教学的多样性 教师选择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将国内外最新的政治事件与高中政治教材中的政治理论、经济原则和政治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发挥政治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从培养学生时政素养的三种策略入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活跃和富有成效的政治教学环境。 一
高中政治学科在“三新”背景下面临全新的挑战与压力。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为人处事方式。议题式教学即以特定主题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师选取具有现实意义或挑战性的主题让学生探究分析,促使学生在思考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对此,笔者在本文从多方面分析议题式教学在政治学科的应用策略。 一、精选议题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合理设计议题。议题要与学科主干知识相结合,高度符合
初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以家国情怀的培养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不论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重点,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挖掘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优化家国情怀教育环节,通过具体的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十分重要,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缺乏时空观念,不能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
在历史教学中及时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看法。 一、提问内容丰富化 1.提出创新性问题。 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提问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些教师往往会从农民起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历史问题 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问题链,首先就要结合历史教材,将其中的重点内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这种基于教材内容所产生的问题会形成非常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教师可以将
美育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素材,如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海洋、广阔的宇宙、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万象等,地理之美无处不在。开展地理与美术的跨学科整合教学,不仅可以借助美术的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技能、空间综合思维能力,以及手绘、制图等地理实践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审美主体的道德情感和完美人格的发展。因此,笔者基于中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结合日常教学中的案例,分享一些有参考
相较于其他学科,地理是一门同时具备文科特质与理科特质的学科,也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学科,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教学法是通过更加趣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更加轻松与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本文对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进行了一定的介绍,探讨了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辅助工具以直观性、形象性、实时性的优点,逐渐被地理教师所熟悉。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高中学生因地域环境差异、时间条件限制、经济状况不一、个人精力差别等,对不同区域的特征认识较少,如苏州的学生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相对较少,无法系统地进行分析。以全景地图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则能够突破局限,将不同地域的区域特点呈现给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逐渐得到重视。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对课标、教材的解读,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以系统化、指向性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科素养,让其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笔者在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探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一、解读教学资源,确定教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是交往主题在亲情领域的具体拓展和延伸。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让家更美好”做好认知、情感、行为的铺垫,能提升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进而传承中华美德,厚植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渴望亲情,对亲情有着自然的情感;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亲情体悟不深,遇到亲子矛盾缺乏应对能力,对于亲情共建的意识比较淡薄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3课。本课分为四个子目,重点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熟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学习历史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他们在初中
党史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逐步发展壮大的一系列历史记录,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宝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使思想政治学习更加具有立体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教师要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强化政治引领、涵养文化底蕴、丰富教育内容等教育价值,将地方红色文化元素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从“讲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并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笔者结合本地区教学实际,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培训,撰写了部分课例,进行了实践尝试。 一、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历史教科书中,章节不同,所涉及的教学主题也各不相同,而无论哪一章节的教学主题,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健康、积极的思想。教师结合历史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导向。初中历史教师在大概念影响下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整体单元教学重视整合与重组知识,有效解决了自然单位为“课时”的知识碎片化教学引发的各种问题。以大概念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理念、内容以及目标均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地理思维培养教学,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进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地理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推动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一、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思维的培养要求 高中地理课程的三层目标共同组成了高中地理最终目标,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