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儿童是童年空间的主体,童年空间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场域。基于儿童立场的童年空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多样性、探索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然而在保护主义和成人权力的影响下,童年空间出现了异化,导致其陷入过度束缚的境遇,让儿童处于被定位、被隔离、被疏远的客体地位;精神空间隐匿于物质空间造成物质依赖,破坏了儿童构筑精神空间的内在动力;童年空间从属于成人空间,致使儿童在成人的抉择和控制下逐渐成为附庸。究其原
[摘 要] 教育的过程时常伴随着规训,纪律、规则是教育规训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提及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对儿童的规训常被人们刻意忽略。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当的规训会导致儿童身体和心灵的被压迫。过度的规训使得生命本体价值被忽视,儿童成为经验的“失敏者”,杜威的教育理论给出的主张是坚持儿童立场。杜威“儿童是中心”的论述是一种本原上的回归,“教育无目的”是对教育走向规训的预防,“经验主义
[摘 要]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文学+”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原典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守正课程特性。为适应数字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媒介的大表达观,培养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创作的人才。新文科建设要立足中国现实、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要融入课程思政,服务于新文科建设建构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与立德树人的教
[摘 要] 针对国际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运用在地化与故事化的教学思路,有助于促进海外中文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认识。基于中国古典小说在泰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以《三国演义》为案例,通过在地化与故事化两个维度探讨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融入泰国中文教育的新思路,发现古典小说传入泰国的时间较早,其影响超越文学范畴,触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将古典小说作品用于中华文化教学,有利于提升文化的可感知性,促进教学对象对
[摘 要] 我国新生代乡村教师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不仅对物质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有更为强烈的内在情感需求,向城市流动意愿强烈,身份认同危机已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质性方法,在我国中部某山区县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考察,从关注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生存处境入手,走入真实的田野现场倾听他们的个人话语、了解他们的行动意义、探寻他们的身份认同体验。研究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
[摘 要]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是促进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保障,推进“双减”政策落实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汲取党的十八大以前减负政策实施成效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作业负担过重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综合治理,最终形成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减负政策的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以推进校内减负为重点的减负政策实施时期(2013—20
[摘 要] 省级“双减”政策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借助QSR NVivo 12质性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学生减负领域三个维度分析了28个省(区、市)的“双减”政策文本。研究发现:从政策工具维度看,政策工具运用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频次最高,供给型政策工具次之,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较少;从政策
[摘 要] 转设后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以应对当前的生源竞争压力。为此,基于对教育政策、经济发展、生源供给和教育技术四个方面的发展背景分析和以公立普通高校为主要竞争对手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迅速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整体战略创新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特色品牌优势、应对竞争压力和抓住发展机遇的战略方针。为这一战略方针的落实,文
[摘 要] 推进“新文科”建设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在中国新文科研究领域,美国希拉姆学院因其改革红利的溢出效应而被误解为“新文科”发源地。因受宏观环境、建构主义理论、教育政策和文科“无用”论等因素的影响,从2017年起,希拉姆学院在新文科框架内同时进行重组院系、整合学科、优化课程、赋能技术、共享师资的改革,获得了良好效果,成为美国新文科的典范。希拉姆新文科范式对中国的启示是:新文科建设需要
[摘 要] 自“泰国4.0"战略推出以来,泰国政府为适应该战略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着重强调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国家各个产业的创新转型,其中教育是重点领域。作为东南亚地区比较早地提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国家,泰国的数字教育先后经历了稳步起航、全面推进、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泰国政府不仅颁布了各类法案、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而且特别注重本土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数字化应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