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是教育中最基本的问题。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有过论述,但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好的教育就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的教育。”皮亚杰认为:“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尝试新事物,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完成了的尝试;好的教育是培养批判思维,让儿童能够设法证实,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展示在其面前的东西。”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学校课程体系的三大核心是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三大核心若成为学校发展的力量,那么这所学校就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考验着校长的智慧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减负提质”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向课堂要质量,因此,我们要用思想和理念去引领大家深入实施课堂改革,达到减负提质。 在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着让孩子“创造着长大”而不是“长大再创造”的想法,西安市长安区
近年来,渭南市大荔县紧抓劳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精品课例打磨、劳动社团开发等工作,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小组,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实施。 依托扶智平台 拓宽课堂路径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解决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和课程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等困境,大荔县以劳动教育工作坊成员为引领,组织骨干教师打磨精品课,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常态化地开展“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的“专递课堂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的新部署,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基石。 教育强国,强师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把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铭记嘱托,锚定目标,陕西奋楫笃行,培育了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推动全省教师队伍持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到“经师”和“人师”的相统一,再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刻阐明了教师对于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影响,深化了对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提到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也许是带着长辈的期许,1982年,20岁的我在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这一干就是四十一年。 当时的学校,年轻教师不多,领导对我寄予厚爱,学生也对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姐姐喜爱无比。我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书。第一节英语课,我信心满满地教学生唱英文歌,可是调子起高了,没有唱上去。这让我明白,教书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技能”。 “技能”是
校长有三重境界:当校长,办学校,做教育。我从1990年开始先后在5所学校任教,在4所学校走过了二十二年的校长之路。面对不同学校的现状,我都能以同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带领学校稳步发展,和老师们一起实现我的教育信念——用心做教育。 2002年8月,我在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开始校长历程。当时校园破旧不堪,学生不到300名,教师流失严重,面临生存危机。我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成环境优美的校舍,发展特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的一系列指示,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教育家为榜样,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争做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出生在一个三代人从事教师工作的教育世家。爷爷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先后担任过
从教三十五年来,我扎根一线,探索情感交往型课堂,形成了“简约、温润”的教学风格。创建“创客教室”,研发亲子课程,完成个人专著两部,参与编写教育著作8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十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 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践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用“爱的教育”理念,帮助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子洲情结 2021年8月,我
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第八批、第九批、第十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高校就业指导特聘专家。 2016年7月以来,我作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进藏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进藏后,我一直在思考“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问题。九年来,按照“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援藏理念,我始终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学校乃至西藏自治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24年6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此盛大举行。我和团队有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次获奖的研究项目是“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在高效率、宽带宽、线性度等方面的重大难题。 换言之,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龙头企业在领先世界的5G通信产业中,其基站真正用上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高性
我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家里现在有三位老师:我爸、我妹和我。如果加上小姑的儿子儿媳、故去的大姑和已经改行的我先生,这个大家庭一共有七位老师。 家里最早当老师的是大姑。大姑起初是民办教师,后来转成公办教师。结婚后先后育有三个孩子,当时姑父在西安工作,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一个山区小学坚守了十几年,生活虽艰苦忙累,工作却从不含糊。最终,她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强大的基础教育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先导,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早在高中时代我就立志未来要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期间,我努力学好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利用业余时间练粉笔字,也时常向学长请教。师大的学习经历让我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也为我的教师职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在教学日记中深入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这就意味着学校体育承载着体育强国的基础,但是在过去,体育课被很多人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学科。从教十多年来,无论是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暑,我始终坚守在体育教学一线,秉承“健康第一”思想,坚持“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以结构化思维综合思考体育课堂、体育大课间、体育社团、课间体育、体育竞赛、家庭体育的融合实施,努力为校园体育良性发展
二十五年前,我师范毕业踏上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刚参加工作时,期待着自己可以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然而现实却给我当头一棒。初为人师的我面对教学头绪纷乱,面对学生手足无措,一度陷入迷茫中。庆幸的是,学校这个大家庭有尽职的领导和热心的同事,在他们的帮助与引领下,我总算慢慢地站稳了讲台。 几年后,我被调入汉中市一所重点小学任教,这所百年名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优良,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
渭南市合阳县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崇文尚教,重教兴学相沿成习。孔子弟子子夏曾设教于此,明代的西河书院享誉三秦。改革开放后,合阳先后在初等教育普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等方面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进入新时代,合阳教育继续阔步向前,先后荣获陕西省教育强县、“双高双普”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国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等称号。 探索其教育
2024年3月27日,韩城市“共拥丰盈人生父母课堂”在新城第六小学举行开课仪式。“‘父母课堂’是该市深化家校共育工作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专家讲座引导父母深入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韩城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原菲在开课仪式上介绍道。 家校共育是新时代加强家校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两年,韩城市通过完
“训后跟踪”是教师培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将其列入承担“国培”项目的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匿名评估的反馈,学员对“训后跟踪”的认可度普遍较低。为此,该工作成为许多教师培训机构面临的问题,也成为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的一大难题。那“难”在哪里?如何克服? “难”在:1.培训机构人力有限,难以坚持长期关注学员。2.培训经费捉襟见肘,培训机构一般不情愿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培训班结业之后。3.
为推进以教师自主学习、系统提升、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国培计划”改革,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建立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探索教师自主选学等模式,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发展,教育部实施“国培计划”自主学习模式试点研修项目。作为西安市中心城区,新城区教育局结合区域教师队伍实际,根据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国培计划”项目指南要求,结合区域、学校发展规划及参训自主选学指导团队、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以两类角色培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时代对个人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创造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一、目前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小学阶段被认为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超越文字的限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目
20世纪末,信息技术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人们在交际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西方研究者们开始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统一纳入学习认知的分析框架,并形成多模态学习认知理论。例如Maybury和 Hill认为多模态是同时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感官进行互动的模态,他们认为通过多模态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建立“多模态读写”教学模式和
陕西省推行的“三个课堂”教学改革,悄然改变着校园面貌和教学的生态。学校和教师均积极拓展教学时空,有机融合“三个课堂”,推进基础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跃升。在推进“三个课堂”的过程中,师资培养问题日益突出,这需要各学校主动适应课改新变化,从当地实际出发,基于“三个课堂”的特点,创设有针对性的培训平台,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一、坚持系统谋划,注重因需施培补短板 “第一课堂”是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有幸荣获省级学科德育思政教学标兵,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回顾自己作为数学教师的17年教学生涯,我不断努力为学生传授知识,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2019年以来,我的教学工作经历了一场深刻且富有成效的变革,这不仅重塑了我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知,而且革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方法等。 一、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要在学科里融入思政教育。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的教材体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转变理念,革新教学方法 这些年,思政课教师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思政课大家讲”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思考和学习,致力于讲好思政故事,传播思政声音,为打造灵动思政课堂注入底气、正气。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在教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儿童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六大领域的教学内容: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家乡)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六大生活领域又包含七大主题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自然教育、国家领土和主权教育、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六年级上册属于“我们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教育高峰会议上着重强调,要在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教育精神,并明确强调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深远意义。但是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劳动教育,缺少劳动方面的学习和基本劳动技能的训练。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学校学习阶段到社会工作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构建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关乎学生优秀道德修养的形成,还关系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优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框架,规定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的五维度要求。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各行各业,也为职业教育开启了智能化转型的新纪元。面对未来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的数智化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还是推动我国教育体系全面升级的关键路径。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自动生成文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重要文件,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
按照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不同,学习可分为维持性学习和革新性学习。维持性学习主要是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记忆来加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的传统教学方式。革新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现代学习方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组织个性化的探究学习存在较大困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教育写作,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写论文、发表论文,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梳理,并通过媒体向外传播的学术输出行为。忽视教育写作,会制约教育思考的深度,不利于打开教育格局。 一、教师对“教育写作”的态度 1.将“教育写作”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善于思考且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基于教学反思及问题探讨的需要,非常重视通过教育写作促进专业成长,善于用写作的形式来分析和探讨自己在教育实践
旬阳市小河初级中学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七年级“养习惯 端品行”、八年级“控情绪 塑品格”和九年级“展风采 勇担当”的三段德育目标,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善言、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里,并形成习惯。从“日行一善”到“善行一生”,积善成德,形成健全人格。 从学
王彬武先生撰写的《教育的理由》一书让我豁然开朗:教育要与时俱进,更应回归本真。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戒是学生为错误行为、违规行为应付的代价,也是必要的教育方式。”该书对当前教育和教师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不仅有观点,还有应对方法。如什么是老师的爱——师德;教育惩罚的能与不能——责任。又如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换来一个学生觉醒的故事等。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特别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应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如何上好一节课呢?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每节课前,教师们应积极交流研讨,钻研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是有边界的,而学生们的课堂思维力是无边界的,教师要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的应用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留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必须要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留白”,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要精心备课,挖掘教材内容,探寻教材内容的“留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开展有效合作,这不仅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品格、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学校德育面临着众多挑战。 近年来,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坚持“以学校为本”,不断拓宽德育实践视角,朝“办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的目标努力,结合学校本身的特性及发展层次的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和社区,落实
我特别喜欢著名学者张文质说的一句话:“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的,慢需要平静、平和,需要耐心、细心。教育好比种田,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呵护,是“慢活”,是“细活”。“慢”不是在教育问题上的“怠慢”,而是对教育的感悟,“慢”的艺术在于等待。 有一次,班里学生因水痘影响调整为线上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我耳机里突然传出了动画片的声音,经检查,原来是我们班的小莹(化名)在上课期
想必很多同学都听到过甚至亲历过这样的威胁或恐吓:“你若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扫大街!”尽管长辈们的劝学初衷可以理解,但从这些话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体力劳动的不屑一顾,更有甚者,会将体力劳动作为对孩子犯错时的惩罚,将劳动与处罚挂钩,无形之中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劳动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如上所述,轻视体力劳动者的家长不在少数,不仅向
有幸成为一名老师,让我能与性格迥异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因为他们,我得以窥见多彩斑斓的世界。走近他们,我能看见欢快自由的身影,听到如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察觉不同人身上的潜力,感悟生命蜕变的力量。在走近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也刷新了对自己的认知,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 以平等的态度走近一颗心 我们班里有个叫小彤(化名)的孩子,她长得眉清目秀,可说起话来却支支吾吾、含糊不清。在学习中遇到简单的字和词语,她也读
近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起底式”大排查,并强调应对师生与家长定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专题教育培训。长期以来,校园欺凌被公认为是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仅仅依靠学校层面的防治行动往往难以真正奏效,经常会出现欺凌者被“教育”后继续欺凌他人的现象。作为家校社政协同防治校园欺凌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欺凌者的家长应积极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也听过不少关于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书,只是很喜欢买书、借书、藏书和抄书。 去年,有学生在课间看见我在办公室看书,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看书,好奇是何种动力支撑着我。我回答:“我只是很喜欢学习文史知识。”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书早已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能使我们更加求
流光似水,辗转如歌。尽管已经踏上讲台三年了,曾经的懵懂和滞涩也已悄然褪去,但我时常还是会困惑: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远呢?直到近日,我在阅读著名教师柳袁照的《真教育: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时找到了答案,发现了一条接地气、有底气的专业成长之路。在这本书中,柳袁照提出了“日常”“细节”“绝活”等做教师的关键词。仔细一想,这不正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吗? 首先,注重“日常”培根,夯
阅读是脱离“我”,写作是回归“我”。可以说,在短暂的阅读中,我可以成为任何的“我”,再以本我记录“我”。 上学期临近放假时,“阅读”找上了我。那种感觉如同馋虫,莫名想看看书,很迫切、很紧急。这种感觉在之前已消失良久,这次我实在是想要抓住,便赶忙去县里的书店买了两本书,又在网上下单了好几本。其中有往日心动却搁浅未读的,也有网络畅销的。 沉浸在故事中,去过另外一种人生。 刚拿到《额尔古纳河右岸》
晨曦初露,天边泛起淡淡的金黄。阳光虽未完全驱散夜的寒意,但已迫不及待地透过林间稀疏的绿叶,斑驳的光影在湿润的泥土上跳跃着,仿佛在诉说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的喜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带着些许湿润,又夹杂着初夏的清新,宛如一首悠扬的序曲,预示着这片山林深处的秘密之地即将被唤醒。 我们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追寻着溪水潺潺的声音,踏入了这片幽深的山谷。谷地两旁,参天的大树高耸入云,它们的枝叶相互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