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试题编码是用数字、字母作为对试题的识别代码。构建历史试题编码,首先是结合当前考试评价改革,制定编码方案,明确历史试题都包含哪些要素和指标,并建立历史试题要素和指标的仓库。然后,对仓库里的众多要素和指标进行分析类别,创建历史试题编码框架,进而将各个具体的要素和指标重新组织起来,用特定的数字、字母表示,即可将每道试题转换成一串代码。通过编码,实现了历史试题各种属性类别及其具体要素和指标的细化、
摘 要: 课程标准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才能达成提升思维能力和涵养“立德树人”的效果。而这一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于课程标准整体性把握、深入分析教材文本逻辑和广泛阅读学术专著的基础上。 关键词: 学习目标 整体性理解 教材文本逻辑 专业性凝练 “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达到终点的一种活动。”[]这些终点往往被描述为学习目标。围绕着国家“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素养
摘 要:“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为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理论知识、精神追求的方向。《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课的教学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立意,从计量史学、乡土史料、人物群像、制度创新、价值引领等路径深度挖掘,将赋税制度与国民关系紧密结合,起到了活化课堂、锤炼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 赋税史 课程思政 赋税史属于经济史层面,《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与评价,讲求史料实证,要求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史料。通过选取《中外历史纲要(上)》部分教学片段,以“史料来源”为关键概念,从史料史源目标概述、达成路径举隅和史料实证原则总结三部分出发,借助选材与设问进行目标分解,相对具体、深入地体现“史料来源”与史料实证的逻辑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与精神。 关键词:史料 史料来源 选材与设问 史料实证 “恰当地运用史料”
摘 要:在专题史的教学中,应当尤其注意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用生活认知历史,用历史指导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在立意上追寻历史的当代价值和跨学科意义,以使历史回归生活;其次要注重利用生活情境来促进核心概念的理解;最后在任务解决中,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最终落脚点在于生活,教师也应当注意用历史塑造学生独有的气质、思维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本文以统编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为例,以家国情怀涵育为主旨,在“叩问真相”、“探问回响”和“诘问教训”的渐进式追问中,分别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次构建起家国情怀涵育的三重境。 关键词:生理 心理 伦理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然而家国情怀的空洞与缺失
摘 要:随着新高考的改革,试题方向更加偏向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新课标对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作出要求。以高考试题中对学生的质证阅读思维能力考查作为切入点,结合初、高中教材内容,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分析进行史料实证,构建起自己的历史解释。同时凭借评估量表判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之后所达到何种层次。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 质证阅读思维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一、质证阅读思维
摘 要:历史教育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系统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高阶思维的关键是提升问题意识和思考深度。为科学地评价基于问题驱动下让理解可视化的深度学习形式,可在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基础上制作高阶思维能力量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将不同思维层次进行赋值,并根据学生对关键问题解答的赋值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作为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依
摘 要: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间的张力,在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有所凸显。如何克服这一张力是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教师应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透过短时段激情波涛式的人物情节推进到中时段暗流涌动的制度,把握长时段下历史长河的大趋势。统合“人”“制度”与“趋势”,构建血肉丰满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人事 大势 唯物史观 部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者将中外历史以纲领、要点式地进
摘 要: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大量采用了图片史料,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以教材插图《吃马铃薯的人》的教学运用为例,借用图像学分析手法,引导学生以图研史、以史释图,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打开新思路。 关键词:图片史料 图像学分析 核心素养 教学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大量采用了图片史料,实物实景照片、字画等一应俱全。这些图片作为无言的见证者,其生动形象已成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桥梁,让课堂更加生动并充满想象
摘 要:教与评有机衔接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利于发挥高考评价的引导功能,有重要研究价值。以“辛亥革命”为例,微观剖析新高考试题中素养考查的实现,拆解分析试题目标、试题情境、试题设问等关键点,分别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问题导向对接,通过科学制订素养化教学目标、专业设置史料化教学情境、有效组织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实践,形成教与评的良性互动,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素养的人。 关键词:教与评 有机衔接 辛亥革命 剖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索历史探究性作业设计既有利于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又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关联学生生活、拓展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素养的综合考量,选择依托乡土历史“有关研究王景弘的学术争鸣问题”为学术探究情境,并设计相应的问题链,以此引领学生的历史学习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历史探究性作业 跨学科 王景弘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
摘 要:新高考对概念性知识的考查维度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即隐性考查概念或原理、各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学科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将认知维度与知识维度相统一,全景式呈现思维过程,这是讲好概念性知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概念性知识 考查维度 启示 墨西哥 新高考考查内容不再局限于学生拥有知识的多少及深浅,而是强调在价值引领和必备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对关键能力、思维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即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是中学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从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来看,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这提示高考复习教学务必要合理规划内容、科学制定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2024年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 教学启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摘 要: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发个体真实认知。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唱响<国际歌>》为例,从真实情境出发,以真实问题链构筑行动指引,不断进行历史情境的再造,让学生与变化的历史真实群体深入交互,注重跨学科素养融通以解决真实问题,多元群体的对话交流与协同合作以达成真实认知。学生从解决音乐问题出发,落脚于历史现实分析,将感性艺术听觉与理性历史思考结合,达成真实性学习。 关键词:核
摘 要: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教育全过程的高质量。纸笔测试作为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的重要一环,高质量的命题必然也要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情境化命题已然成为历史学科命题的重要趋势,将跨学科和情境命题相结合,会极大地丰富历史学科的命题情境,拓展情境创设空间。历史学科的广博性特征,为历史学科的跨学科命题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和可能性。以2020—2022年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为例,进行跨学科情境命题策略的初
摘 要:以生活画面为基本依托,置入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情感与思维的融通点,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增强历史代入感,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生活体验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蕴含浓烈的生活气息,立足“平民化”“生活化”的细节,强化历史学习的沉浸感,在感受和理解
摘 要:教材的使用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教师应以课标为依据,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基于学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以《东汉的兴衰》一课为例,从基于课标的解读、基于教材的备课、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三个维度,解析统编教材结构,阐释教学策略。 关键词:统编教材 新课标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已投入使用数年,如何用好统编教材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线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厘清历史发
摘 要:如何在教学中涵养家国情怀,是值得持久实践与长期钻研的问题。因为家乡在家国概念中的特殊地位,乡土资源在培养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涵养家国情怀,具体路径可包括:在乡土情怀中体味文化传承,在多元一体中强化国家认同,在实践参与中培养责任意识。 关键词:家国情怀 乡土资源 草鞋山遗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作为其他素养达成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