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我国中高端产业和产业中高端部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与要求不断提升。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提出“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相对于传统工程师和常规技术技能人
摘 要 培养面向高端产业场景的现场工程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囿于人与技术二元对立哲学立场,使得当下职业教育忽略了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和人文意蕴。工程哲学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了理论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应然认知逻辑。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三个维度透视工程活动的复杂过程表明,知识生成是工程思维与综合知识的主体建构过程,学习过程是现场情境下综合知识迁移与
摘 要 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是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针对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面临的顶层制度设计不完善、“学校+企业”的覆盖度不全面、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指导,阐明了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中企业场域、教学场域和学习者场域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结构,通过分析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关键
摘 要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能够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产业适应性、提升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应围绕“基于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中、为了工作现场”的逻辑进行建设,遵循“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建设理路,坚持“以岗为本”,设定课程目标,明确“三性一度”的目标层次定位;坚持“以技为本”,开发课程内容,形成“技术本位”的内容开发
摘 要 在数智时代,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普及、数字化转型与连接无处不在、安全与隐私关注增强等新特征凸显,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亟待信息技术的改造。然而,职业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面临专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与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脱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融通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不足与共享机制不完善等新困境,需要在以往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即教学模式
摘 要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链衔接”育人机制构建是凸显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引领动力社会价值、明晰职业院校“主阵地”与企业“主角色”发展价值、彰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长远发展个人价值的重要路径。立足于此,基于“指挥棒”“奠基石”“助推器”“指南针”“攻坚手”五重构建逻辑,提出以政策链为“引力”,完善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以教育链为“聚力”,创设“产学研创”教育实践基地;以人才链为“活力”
摘 要 在当前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切,越来越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迁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开展“2+1”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铁路行业校企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逻辑分析,可将“2+1”校企双元育人路径从开发教学资源、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构建校企考核体系四个环节开展。保障“2+1”校企双元育人成效可从健全
摘 要 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价值。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基础主要体现为“赛教+双创”的教学理论融合、“赛教+双创”的教学目标融合、“赛教+双创”的操作程序融合、“赛教+双创”的实现条件融合、“赛教+双创”的评价反馈融合。基于此,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
摘 要 基于职业师范院校线上教学质量标准价值取向的思考,通过理论溯源与解析,系统诠释了线上教学质量标准的生成逻辑,即理念与方法的结合、线上和线下的统一、定性和定量的联结。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CIPP质量评价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搭建逻辑坐标,通过探索理论内涵与标准维度的逻辑关系,按照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3个类别提炼34个核心指标,构建了职业师范院校线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以
摘 要 开展企业深度实践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双师”能力、增强教师育人水平、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当前这一举措却并未发挥出应有效能。基于此,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从院校、企业、教师三方主体入手,从山西、浙江、河南、广东等15个省(市)选取高职院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和高职院校教师共43人进行深入访谈,多维度了解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困境表征为“制度—资源
摘 要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279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数字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教龄段和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数字素养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任教专业的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在办公软件的应用和熟练程度上表现较好,在多媒体软硬件的应用和熟练程度上表现较差。基于上述调研结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是:内外推动,激发教师主体自觉
摘 要 教育强国战略下,职普融通高质量发展是拓宽学生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建立职普融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行动指南。运用文献归纳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创新水平”“协调水平”“绿色水平”“开放水平”和“共享水平”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的职普融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共享水平”“共建
摘 要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立体评价模型是保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立体评价模型以职业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为评价内容导向,融合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环境,采用大数据技术作为评价工具,同时,引入了涵盖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五维一体”评价维度,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