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一种永恒的令人难忘的美好,那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在我心里,语文一直是美好如初见的存在。 语文,是一扇打开美好世界的窗。透过这扇窗,你可以去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去叹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跟随书本,你将在四季流转中驻足凝望、静赏遥想,直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语文,是一方承载美好精神的舟。登上这叶舟,你可以穿越古今,跨越山海,去遇见最璀璨的文明,去品味最广博的情怀。徜徉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界涌现出了诸如“学科育人”“大情境”“大主题”“大概念”等一系列课改热词,而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学习情境”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高频词汇。一时间,似乎没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语文课就不是好课,是未能凸显新课标理念的课。那么,究竟怎样的学习情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适切、富有意义的呢?好的学习情境又该如何创设呢? 一、立足真实:对创设“学习情境”的认识 在“学习情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结构化教学,强调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语言积累、语感形成、语理习得,最终塑造学生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的发展要落在实处,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涵养,随时能调用个体语言经验。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个体语言经验的重要途径。语文的结构化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建构核心素
在教学中,教师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从而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为实施语文聚合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支撑点。语文聚合教学遵循“聚合—发散—聚合”规律,强调从整体出发,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将联系和共性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或结构模型,教学目标需要依托于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去达成,评价则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也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在形式上要更加活泼多样,富有情趣,在内容上要体现层次性、实践性的原则。教师应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项作业,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一、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和2022年版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为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让他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基本载体和途径之一。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教学包括作业设计有了新要求。从作业的内涵和本质出发审视当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学科融合性、形式多样性、综合探究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把握学科性质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使用、设计作业,是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聚焦教学现场,梳理、分析、归纳作业设计现状,探寻单元统整视
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教材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将口语交际设为一个独立板块,对其内容、方法和技巧给出了教学建议,表明了教材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独立不是孤立,口语交际的教学应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融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教学中,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实现口语交际和其他板块的协同发展,就需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教学中教、学、评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评”一体化在习作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习作起点,并在习作过程中以评促写,将每个学生引至“潜在的发展可能性”领域,输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成果。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2022年版课标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丰富,更有底蕴。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
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单元整体,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的组织与设计,以促进单元双线目标的落实。语文要素的编排是教材的一大亮点,借助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那么,在单元整体
教材中编排了多篇神话类课文,神话的魅力既在于神话本身,神奇的故事、神奇的想象、神奇的人物,也在于不断勾连文化、科学,产生新的魅力,这些魅力需要在与神话的丰富对话中体悟,需要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创意表达。 一、分解与组合:基于要素,线性推进 1.要素为线,整体重构。相对于以单篇课文为载体,落实多个单元要素,教师可以以要素为线,重组整个单元,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安排(见表1)。 2.要素为箭,
“学习任务群”这一理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授课思维和组织形式,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领,兼备基础性、情境性、延展性和综合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整个单元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贴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群,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抓积累,重情境 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掌握,
“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跃入大众的视野。它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围绕某一主题,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整合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综合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旨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建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度融合,相互服务,推动学科教学和育人方式的变革,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才。 一、时代应然:“语文+X
课标的一大要求就是“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从一定的主题出发,超越语文单学科的传统界域而展开教学活动。教者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打破了学科壁垒,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研究不深、融合不够、跨科假象等问题。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使得语文的跨学科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
《枫桥夜泊》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枫桥夜泊》收录其中,理由有两个:一是“江枫”“霜”等深秋时节代表景物所呈现出来的秋天属性,与《山居秋暝》的秋天、《长相思》的冬天一起,契合“四时”这一主题;二是从诗的描写手法来看,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这些静态景物,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作用独特而重要,既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加大语文学习路径的实践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在课标中,特别强调跨学科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指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起点,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样的综合学习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热衷于“浅阅读”,随意阅读,毫无章法。这样的阅读只是浅显地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且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思辨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空谈。针对上述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困境,笔者依托二年级教材,以“读”促“思”,开展了以多元阅读方式提升低年级学生
“联系上下文”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表述,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语文能力。联系上下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到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呢? 一、通过批画,建立上下联系 批注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批注准确、清晰地画出上文与哪些内容有联系,下文与哪些内容有关,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上下文
2022年版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的要求。写话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也是发展学生书面语言的一项重要举措。教材非常重视写话训练,除了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相应的写话练习以外,还在语文园地栏目里编排了“写话”板块,写话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但现实中,许多学生的习作都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鲜有亮点,要想写出生动具体的习作,就离不开教师对细节描写的指导和训练。 一、注重积累,开掘细节描写之源 1.留心观察,生活中积累 课标指出:“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和训练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
《麻雀》是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那么,怎样才能凸显出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为学生的阅读表达助力呢? 一、借助画面体验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赏析文章,缺乏对所描述事物的形象感知,学生的感受体验也不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会写“喝、渴”两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关注语气词,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单元情境 1.出示单元思维导图,创设情境: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围绕中心句从哪些不同方面描写了夏天里的成长。 2.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围绕中心来写。 3.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事例或不同方面来写。 【教学过程】 任务一:知文意,识要素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导语页这样写道:“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意思就是文章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要能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作家
一、《开满鲜花的小路》背景介绍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二年级下册的课文,选自著名童话作家林颂英的童话作品,故事内容讲了鼹鼠先生收到长颈鹿大叔送的包裹,没能认出包裹中的小颗粒是什么,就到松鼠太太家请教,但是途中包裹破了漏出了小颗粒,等到春天时,去松鼠太太家的路变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大家才知道小颗粒是鲜花的种子。从《开满鲜花的小路》可以发现,小学教材选择的童话会考虑以下两点。 一是哲学启蒙。方卫
2022年版课标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想让学生愿意捧起一本书去读,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就要上好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为学生铺设好阅读之路。在本文中,笔者以高尔基的《童年》为例,从“整体感知,了解图书”“巧用策略,感受趣味”“做好规划,轻松阅读”“巧设活动,再次激趣”四个方面介绍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实践路径。 一、整体感知,
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思辨性阅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敢于表达自身观点、方法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倡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与见解,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领悟到文本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思考,可以养成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的习惯,从而发现其中
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标识,是文化发展生生不息的根系所在。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路径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蕴含的美学因子和价值内核,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基因,实现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一、口诵心惟,探寻古诗文音韵之美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以弘扬革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作为
立足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视角,智慧地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让学生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是当下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应然旨归。教学中,围绕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构建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和实践情境,凸显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支架搭建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如此智慧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蕴藏丰富的教学价值点。在教学时,教师可能习惯以零散、琐碎的方式解读文本,导致教学始终处于相对肤浅的状态。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从众多的教学价值点中遴选、甄别出具有穿透力和辐射性的资源,达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六年级上册编选了说明性文本《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应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理解文章层次、感受说明方法、落实语言运用,挖掘多维立体的语言运用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语言
“资料袋”是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辅助材料的形式设置在课文教学篇目后,包含内涵丰富的阅读资料和扩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资料袋”辅助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为学生筑起联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桥梁。 一、双线并行,明晰主题 教材的编排呈现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特点,每单元都设置了特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目标体系”。而“表达与交流”包含了“习作”和“口语交际”两方面的内容,并且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提供了方向,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盲
教材以双线组织构成单元,也就是各单元内课文大体上都反映了一个相关主题,构成了一条贯串整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外一条线,即语文要素。从三年级起,各个单元都有“导语”部分,对语文要素进行明确的说明,一些课文也会紧扣这些要素,并贯串着学习和应用方法,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交流平台”,对语文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和整理,并梳理出最佳的学习方法。同时,一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环节会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