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山的坚韧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是一种姿态,花的妩媚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在挚爱语文的人眼中,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也有独有的姿态——丰富与深刻。 语文的丰富,在于它的情趣。文学作品的结构、声调、意象等美妙安排往往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感官体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去触摸语言的气息、脉动和心
2022年版课标中,“情境”是重要高频词、关键词之一。“课程理念”中明确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教学建议”中相应地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可见,情境的创设具有十分突出的教学地位,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独特作用。那么,基于课标理念,如何准确地把握学习情境的实质性内涵,并有效地创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学习情境呢?本专辑组约的四篇文章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在继承我国古代文论“意境说”理论、充分运用人的直观认识原理、吸收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情境教学思想。“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李老师将情境的创设、优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其所构建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为“初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其中的“情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与学习任务群教学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语言运用情境”。作为学习任务群实施的重要因子,情境一方面构建学习任务和学习经验之间有意义的关联,另一方面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产生连接,具有真实性、驱动性、复合性和必要性四个特征。那么,学习任务群视
五(下)第四单元以“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为语文要素,相关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与该语文要素相关联的能力要求呈阶梯式分布于多个年级的单元学习之中,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其心情、品质、内心等。可见,该语文要素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针对该语文要素,我设计单元统整学习,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
■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既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又让人感受到作者的不甘和进取,给读者带来的共鸣和思考是立体的、深刻的。 是什么样的境遇促使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呢?《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即使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也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
古诗有多种教法,不同的教法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有一点是教师必须共同追求的,那就是有效。笔者经过深入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古诗教学的一般方法,谐称:五“读”俱全。下面以五(下)《村晚》教学为例,跟各位同人分享。 读准字音就是读准诗中每个字。在课前预习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其他学生仔细听,哪个字读错了就立即纠正。这一步虽然简单,却是学习古诗的基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在指名读《村晚》这首诗时,有学生把“
余文森教授在课堂教学构建中提出了“读思达”教学法主张。“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学段的教学方法。写事类习作是习作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读思达”理念指导下,探究出以下写事类习作教学路径:通过“读”定位教材,落实达成目标的基础和依据;聚焦“思”前置评价,融通确立教学指导观,确定目标的诊断与监控;在“达”中开展习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事能力。 学生不能把事情写清楚,大多是因为教师
学习单承载着学习的目标,是任务驱动式学习的重要支架,包括学前导学单、学中助学单、学后研学单(以下简称“三单”)。“三单”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联结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基础概念,打通学科内、学科间的学习内容,融通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并嵌入同步评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任务链条。笔者以六(下)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运用“三单”教学为例,来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请扫文末二维码查看《两小儿辩
一、谈话导入,感受诗的特点 师:说到诗,你们最先想到哪一首? 生:《静夜思》。 师:会背我们刚学的古诗《暮江吟》吗? (生背诵) 师:背得很熟练。《秋晚的江上》是第一单元的课文,会背吗? (生背诵) 师:现代诗也背得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惊奇之诗”。猜一猜——“惊奇之诗”是现代诗还是古诗?为什么? 生:应该是现代诗,“惊奇之诗”听起来不像古诗。 师:我们看看他猜对了没有。有一天
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由传统的“知识作业观”转变为“素养作业观”,我们应基于教材的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1+X”单元作业,探寻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现出学科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作业新样态。“1+X”,“1”是语文基础性作业,“X”是语文延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重在落实,夯实语文学科基础;延展性作业重在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实践,形成以项目推进为核心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1+X
一、从单元整体入手,根据学情导入新课 (板书:奇妙的想象。生读) 师:三(下)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在这个单元,我们读了不少关于奇妙想象的文章,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感受了想象的神奇。还记得吗?我们先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然后读了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文中那些奇思妙想,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宇宙的另一边》中,“
一、回顾学习历程,明确学习任务 师:上周,你们的老师带着大家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想象”之旅,同学们一边学习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一边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故事,分享读、写想象故事的乐趣,修改自己的习作,让我们的故事充满奇妙的想象。齐读课题。 (生读) 说明:本单元教学,我按照“以终为始,边做边学”的思路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一是“构思单元习作,画出故事图初
文本解读 1.托物:意象分析。 本课的三首诗都是咏物诗。咏物诗,要刻画出所咏之物的特点,这三首诗咏叹的马、石灰、竹子都是意象。 在《马诗》第一、二句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如雪的大漠、燕山似钩的月,生动地再现了边塞战场的景色。“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爆发过无数场战争,所以这两句诗读起来给人一种清冷且苍凉的感觉。第三、四句通过“金络脑”“
一、导入诗题,明确题材 师:同学们,学校将组织“七彩诗歌节”,你们看,负责诗歌节的丽丽老师来了。 (播放音频,内容如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负责学校“七彩诗歌节”的丽丽老师。“七彩诗歌节”将组织开展画诗歌、诵诗歌、赛诗歌等系列活动。“诵诗歌·边塞类”这一板块向大家征集诗歌朗诵视频,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视频作品经班级初评后再上交。期待大家的作品哟!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齐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 2.聚焦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了解他被称为“军神”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深化对“军神”内涵的理解,激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明确“主角”。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军神》。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军神”就是——刘伯承。
课前准备 “校园云上萌宠乐园”即将开业,要招募一批最受人们欢迎的动物。请你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走访,收集资料,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代言,可以制作动物名片,也可以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文章,既要表现出它的突出特点,也要充分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有趣的主题情境,能有效整合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勾连学生课内的课文学习、课外的观察积累及最后的方法迁移,有利于实现学生在单元学习中
概念构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图像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系点,整个合起来呈现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经过实践我发现,在习作教学中,提供概念构图支架,可以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为学生搭建习作阶梯,有效体现习作的自我表达和创意表达。 一、累积式素材构图——丰富习作内容 每个人都会有突然跃入脑海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我建议学生随时带纸和笔,用素材构图来记录校园活
一、设计手册目录 活动一:交流初印象。 1.细读导语,畅谈了解。 (1)读单元导读页,了解人文主题“遨游汉字王国”,明确三个语文要素。 (2)自主阅读“前言”,交流对汉字的了解。 2.明确任务,交流发现。 (1)明确任务:同学们,杭州作为中国的对外窗口城市,经常有国际友人前来参观,请你作为杭州小主人,为国际友人编制一份图文并茂的汉字推广手册,介绍汉字文化。 (2)自读材料,交流收获与
2022年版课标指出,“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真正让学生做到课本与实际相结合。 一、立足课堂,在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但由于理解能力有限、缺少阅历,学生理解时往往比较吃力,且不易产生共鸣。为此,教师可以将耳熟能详的乡土文化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内涵。 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有一个小练笔,编者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 阅读是练笔的基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围绕一种景物进行细致描摹,“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段则是对多种事物进行简略描写。在让学生动笔完成小练笔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写法的差异,懂得写文既可以详细写一种景物,也可以简略写很多种事物;可以写自然之景,也可以写生活场景,拓宽选材的思路。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
教学《草原》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时,学生突然质疑:“老舍不是满族人吗?为什么是‘蒙汉’情深,而不是‘蒙满’情深?” 其实,我在备课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1961年夏天,作者一行人受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的组织下,到内蒙古参观访问。在那个时代背景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第一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美丽的南国的大榕树。老师来当解说员,大家一起回顾这部分内容。 (播放大榕树的视频,生边看边听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解说) 师:谁来给老师评价一下? 生:我认为您的解说绘声绘色。 生:我觉得您解说得特别有意思,配合画面我感觉更美了。 师:巴金的静态描写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静谧之美,那么他的动态描写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为2022年版课标修订的创新点之一,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不少教师还缺乏有效的操作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堂实践策略。 一、准确判断学习任务群归属,聚焦思辨主题 要进行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首先要合理地进行学习任务群的归属。为了使判断更科学准确,需要梳理2022年版课标中的相关内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
人这一生,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去靠近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就会让自己远离抱怨,杜绝消极思想,把生活过得充实精彩,让人生变得明亮灿烂。初识马娜,她26岁,高高的个头儿,漂亮的面容,青葱可爱,透着灵气。细聊,惊讶于她已经是一名工作了近10年的“老教师”了。 马娜,是一个遇挫折永不言败的人。2008年,她要参加河南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大赛,我随教研员提前去听她的《卜算子·咏梅》。第
我曾经看到过《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教学案例:首先,引入真实情境“为准备学校‘读书月’活动,我们班计划把这篇课文改成课本剧上演”。然后,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挑选台词说得好的同学,作为演员候选人”。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作为课本剧的四幕:快乐游戏、意外遇险、安慰鼓励、成功脱险。在每一幕的台词演说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和文中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
学校随堂课活动中,听得一位年轻教师执教六年级文言文——《学弈》一课。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先出示标注有分隔号的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再让学生根据分隔号朗读。有了提示,朗读难题迎刃而解。听课教师感慨小小分隔号,关键时候作用挺大的。 由此,笔者想到,在平时文言文乃至古诗词的授课中,教师常常是通过先出示分隔号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去掉分隔号,检查学生的朗读情
前年秋天,我在购物平台上买了盆茉莉花。没几天就寄到了家,花苞成串成串的,很好看,从此它就在花盆里“安家落户”了。不久它就开花了,淡雅的花,雪白雪白的,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呀! 到了冬天,天气转冷了,花渐渐落了,叶子也枯黄了。不久,枝干也好像枯了,一派枯败的迹象。可能是天气冷的缘故吧,待到来年春天定会有转机,我在心里这样想。 转眼春天到了,阳台上其他的花早已生机勃发了:月季红艳
当《汪潮文集》在眼前铺陈开来时,扑面而来的便是水。这不仅仅是因为“汪潮”二字的反复呈现,还因为十卷文集的封面、封底联结成的图画都跟水有关——千岛湖水巢、台州大陈岛大海、泰顺瀑布、太平洋潮涌、杭州西湖等。翻开《汪潮文集》,一卷有一卷的风采,《序言集》《人物集》《课程集》《教材集》《组文集》《弟子集》《点评集》《讲话集》《讲座集》《讲课集》,一卷卷娓娓道来,如沐春风。作为汪教授的弟子,有幸拜读这十卷文
很多教师能评课、会评课,能根据执教者上课情况,灵活选准评课点,运用教师上课实例,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课。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必须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其实,教师教学论文写作如教师评课,回想一下教师是如何评课的,就很容易学到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师有效评课,要突出评课点、具体事例、结构和表达四个重点。相应地,教师教学论文写作,要突出论点、材料、结构和表达四个方面。 教师评课,首先要考虑
书名:《教育写作指南:语文教师的学术表达》 作者:吴欣歆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欣歆教授撰写的教育写作方面的专著,是有助于“语文教师从日常教学的生活化表达走向学术化的专业表达”的良师益友。 全书按照语文教师的工作实际和发表教学成果的类型,分为五章内容:教学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论文。第一章论述了教学文本解读的特殊性、提升文本解读能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生态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要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把生态与德育紧密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在主动思考中逐渐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 建设生态校园,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制订和实施绿色生态
建设“数字教育内容图书馆”。该项目使平台使用者能获取经验证的现代数字教育内容,实施深度教育计划,构建个性化教育轨迹,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受教育者创建并实施“学生数字档案”服务。该项目通过开展伴随式数据采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创新学生评价工具。该项目有助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和成长全过程的记录、分析和智能化建议生成,便于学生管理自身教育轨迹,通过分析其学术成就和个性特点,为学
“双减”背景与2022年版课标视野下,如何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学校考试管理、学习评价等一系列政策?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如何促进学生高效复习?如何恰当命制试题?各地的试卷在结构、题型、题目等方面有哪些新尝试、新特点、新突破?2024年第2期《新课程新理念复习与评价专号》的特别策划和众多文章,相信会给您一定的启发。 本期有以命题研究、复习策略、作业设计等为主题的文章,还有从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