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文教材程度深浅之鉴别,无确定不移之标准可以根据。盖教材程度须针对学生程度而言,而此中关系,至为复杂。从国文教材言:文章辞句有浅深,艺术有浅深,内容有浅深,意境有浅深。而我国今日在中学国文教材方面,尚无公认之实验统计结果可以根据,则程度浅深之标准至为难定。从学生程度言:学力程度有高下,智力程度有高下,而根据心理发育之程度,则又有理解力、欣赏力之高下;且各地各校教学成绩之优劣不同,学生程度亦有出入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写作。本文拟提出“功能语篇写作”的概念,对它们予以统整。“功能语篇写作”认为,写作是基于特定的情境任务,面对特定读者,基于特定目的,围绕特定话题,以一定角色和口吻,采用合宜的体式和语言进行的语篇构建和意义交流活动。它可以涵盖从基础写作到实用写作、创意写作、思辨写作,再到跨学科写作、跨媒介写作、项目化写作等多种不同的类型。“功能语篇写作”旨在建立一个统整性阐释框架,倡导基于不同的任务类型,遵循其各自语篇赋形规律,开展多功能、多类型语篇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多类型写作的能力。
【摘要】“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确立,将给中文教育带来系统性影响,不但会改变高校中文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和层次,也将改变传统中文学科的结构,并快速推进中小学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的改革。要重塑语文教育的读写模式,使之更符合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发展语境下的教育要求,就要在中小学尤其是初中开展创意阅读和创意写作。
【摘要】本文立足教师、学生、课程实施三个视角,对项目化写作进行描述性定义。分别从语文课程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分析项目化写作的价值;阐述项目化写作的五个基本特征,即写作课程内容和资源高度统整、在真实情境中问题驱动、在主体交互中自我构建、学习评估动态多元、写作实践灵活开放;厘清项目化写作的七个核心要素,即写作项目、驱动性问题、学习支架、持续性探究活动、写作共同体、评价量表、言语作品;进而提出实施项目化写作的五个关键步骤。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主要形式。在大概念框架下,单篇教学、组文教学形成了复杂多变的交织互动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矛盾和现实挑战。实施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线性知识观与非线性知识观的教学矛盾,处理好单篇、组文与单元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基础性的低阶思维与发展性的高阶思维之间的矛盾。单篇教学与组文教学都是实施大概念教学的基本形式,二者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彼此倚重的关系。一个单元选取多种、多个大概念进行组文教学,大概念与文本之间就会形成多重、交互的多边关系。多边组文是大概念教学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单元教学的优势所在,可以将低阶思维学习纳入高阶思维框架,实现思维能力有序、高效、贯通性发展。
【摘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实现有效的、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准确的、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主要通过社会交往类文本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诉求等要素的综合把握。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讨论如何通过社会交际类文本的教学,强化交际情境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面向未来社会的人。
【摘要】红色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学科价值,在教学中应注重传承革命文化,促进人格发展,同时彰显学科特性,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文本和学情积极开展思辨活动,以合宜的问题、任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依托母题和议题形成结构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注重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关联整合,走向构建和创生。
【摘要】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充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目前古诗词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碎问碎答”教学模式,既割裂了诗词的美感,又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意象”“手法”“主题风格”设计主问题,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有机贯通起来,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摘要】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情感多元而深厚,具有联通中华民族公共文化心理的“统一性”;而现代新诗中的月亮逐步完成了意象的“去蔽”,获得了能指的不确定性,并不断召唤现代性和个体性的自由化表达。古今之月在诗歌中形成了“以我观物”的默契,实现了诗化与人化的历史会通。
【摘要】从叙事学视角解读《氓》,将使我们看到不同于传统研究的深层内涵。第一,《氓》的真实作者不是弃妇和他人,而是宣教官,隐含作者才是弃妇自己;第二,《氓》的真实读者是包括所有少年男女、夫妇和天子在内的被宣教者,隐含读者不是弃妇的父母、兄弟等亲人,而是氓;第三,《氓》的可靠叙事体现在宣教官教化天下百姓的职责中,而不可靠叙事则体现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弃妇的单一控诉中。总体而言,借用叙事学研究《氓》,有助于提升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编排颇具特色:组元方式上,文言特质服从于所在单元的任务群要求;选文排序上,彰显民族文化属性;任务设计上,体现古汉语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基于政策和学情精准施教,才能落实教材编写意图,充分挖掘古诗文的育人价值。可采用如下施教策略:从单元整体出发,提炼大概念,确定三级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媒介,重构教学内容;依据“使读”“促写”“成人”的原则实施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从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文言现象”“文学理解”“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入手,对2019 年~2023 年全国23 个省市的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与测试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的中考文言文测试呈现出“聚焦文言现象,语境化测查文言翻译;侧重推论深意,多文本考查个性化理解;坚持立德树人,情境化落实以文化人”的典型特征。基于此,笔者对初中文言文课堂提出了重视文言积累、强化文言理解与增强文化意识的教学建议。
【摘要】2024 年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面世以后,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试题在情境化命题、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套路破模板、紧密联系教材、逻辑思维和高阶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为了实现模拟考试向正式高考的平稳过渡,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备考环境,试题命制相对保守,新题数量相对较少。在相对“折中”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试题对新课程的呼应。此套试题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或者完善,使其指导作用更加明显。
【摘要】叶圣陶“读整本书”类型观以大阅读为视域,具体表征为“养成读书习惯”“了解固有文化”和“提供写作的范本”三类。“养成读书习惯”既可视作手段的阶段性目标,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终极性目标,“养成读书习惯”类整本书包括文学名著、语体、近代文言,但偏重“语体”。实践中可先通过“纤屑不遗”的精读以“知”,再通过“提纲挈领”的略读以“行”。“了解固有文化”类整本书以文学名著为主,实践方式诉诸“读解”与“欣赏”。“提供写作的范本”类整本书旨在提供“写作的榜样”,以“切实适用之关于文章法则之书籍”为阅读文本,且以“语体”为主以“近代文言”为辅,实践中要求“读透”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叶圣陶“读整本书”类型观有助于拓展与重塑整本书阅读认识视域、全面选择与规划整本书、分类纵深推进整本书阅读课型构建。
【摘要】本文遵循史传文学的文体特征,以类性特征撬动篇性特点,以“一体四面”为具体路径,确定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理解、鉴赏、评析史传史论作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摘要】本文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研学活动,让学生围绕主线情境任务,从校内走到校外,将课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将评价渗透到研学过程中。由此可以为古诗文教学注入鲜活的因子,促使学生更加立体、深入地学习古诗文,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学教评一体化”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统一性,而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学教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关键。本文立足“学教评一体化”理念,以“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为例,阐述“学教评一体化”理念下学习目标确定的实践意义、基本原则,以及依据课标统筹分析学习目标、结合教材细化完善学习目标和围绕教学创设学习目标等实施路径。
程翔老师的《长在语文课堂》是一本厚重的语文著作,鲜明而立体地呈现了程老师“做有灵动的教育,教有学理的语文,当有骨气的教师”的教育追求,勾勒了匠心独具的语文课堂、悲悯高洁的语文人情怀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师者风范。 阅读正文前,有必要先对《长在语文课堂》中的“长”字加以理解与探究。“长”,可理解为生长,滋长。语文老师应该扎根课堂,从课堂中汲取养分,提升专业能力,涵养师者品格,拓宽专业视野,提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实现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尤为重要和紧迫。《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一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黄伟教授和梅培军博士共同编著,通过对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问题的系统阐释和实践探索,实现了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该书综合运用文艺学、文章学、语言学、阅读学和教学论等理论,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四种类型,不仅涵盖了文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变革。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创新和发展,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年出版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原理、方法与案例》一书,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书中不仅有理论的指导,更结合生动的案例作了实践方面的示范,呈现了以任务推动学习的操作细节,令我们深刻理解了“ 从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由山东教育出版社2022 年出版、王岱编著的《统编高中语文名师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一书通过整体把握和深入研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并结合诸多名师的精彩课例,从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习评价、课堂实录及反思、备课参考资料五个模块为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具示范性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很好地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它呼唤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主线,以情境与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与探究为驱动,以反馈与评价为支撑的教学体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教程与教学设计》一书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2 年出版,是作者洪方煜和郭吉成基于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设
新课标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强调语文教学的价值导向,注重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和开放性、多元化和个性化、创新性和实践性。在此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如何探索更适应的教学路径?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康海荣编著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或可为以上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径。 该书共九个章节,从宏观层面阐述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嬗变,解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育的工具,是影响语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改革,不仅涉及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还关系到语文教育的历史传承、文化建设和价值引领。因此,从语文教材改革的角度研究语文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是一项有意义且必要的工作。 由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年出版、顾振彪编著的
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立足学科育人思想,依托语文教材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值得借鉴和学习。《初中语文教学问“策”研究》一书正是作者袁小园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分析,全书包括随文而教、创新拓展、读写结合、多元探究、教材研究、智慧研讨六个篇章,从多元视角探讨教学策
大数据背景下,聚焦汉语言专业领域,以服务教学需求为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库,既是顺应“互联网+”新业态的表现,也是促进汉语言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汉语言专业所涵盖的教学资源类型众多,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古籍、翻译等诸多方面,规模庞大,每一方面都需要准备大量文学作品、学术文献、参考资料、慕课微课、案例习题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是单纯的资源整合与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