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海洋无人装备重大战略需求下,培养具有战略认知、海洋情怀、实践能力的创新驱动人才尤为重要。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所需创新人才,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建立“核-壳”二元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建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科研、平台、竞赛相融合的“一核三维”研究生培养机制,实现突破“四模块”闭环迭代的培养途径,形成以科研育人、学术育人、平台育人和竞赛育人为抓手的创
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虚拟仿真学习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的相关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和学习者特征等维度,探讨虚拟仿真学习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提升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三个研究假设。以2023年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为数据来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学习方式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创造力,专业素养正向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参与虚拟仿真学习能通过创造性个人、创造性过
摘 要:研究生培养是国家与社会赋予高校和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自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北航智能传动研究中心(ITRC)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定目标、强基础、重实践、融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先后培养汽车领域的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青年拔尖人才。该文将阐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环境下、在汽车产业与技术
摘 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鉴于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一流湾区,且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定位及条件颇为相似,该文拟对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协同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在分析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互促共荣的经验做法,最后总结旧金山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可资粤港澳大湾区借鉴的经验启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新
摘 要:不断探索新工科的教学模式是推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创新设计,深度融合课堂讲授与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加强本科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系统性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文结合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以本科生课程智能机电系统实践为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
摘 要: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0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0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不太乐观,宿舍成员间的异质性、宿舍规模、性别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法;宿舍人际关系;“00后”大学生;大五人格量表;宿舍网络密度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一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作者结合主持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从课程建设历程、一流教材、一流师资、一流教学方法及一流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波谱分析一流课程建设及优质资源进课堂的做法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的一流课程建设及优质资源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共享。
摘 要: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国际化的视野、很强的创新能力的海洋科学专业高层次后备人才。为此,我们为海洋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课有孔虫-古大洋环境重建的重要标志。该课程以引导、自主学习、讨论和实验等方式,锻炼学生们通过重建有孔虫及其壳体地球化学特征知识体系,探索其在大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洋流重建、古海水化学、古生产力以及海岸带演化等方面国际前沿问题的能力。初步实践
摘 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意义重大。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对标“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接轨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化教师培训队伍,将国际化教学融入到专业核心课中;坚持以学科的五大重点攻关方向
摘 要:变形观测与变形分析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兰州交通大学第二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培育)项目,及甘肃省首批认定的“一流课程”,基于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课程组持续更新原有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构建现有线上线下授课内容,同步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同时,测绘工程需要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组成员深入学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内容,
摘 要: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以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为例,该文在探讨该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时代需求基础上,从“政策落实-培养目标-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出9个理论课程思政元素和3个实践课程思政元素,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规划工作的复杂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需要对接企业需求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电子信息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该文结合学生兴趣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明确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案例-项目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实现将复杂抽象概念用具体生
摘 要:为更有效地在科教融合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模式提高学术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在分析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内涵及数字经济时代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基于研究生培养的异质性目标,针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提出基于产教融合联盟构建互动型课程体系、基于产教融合联盟开展双轨式科研训练、基于产教融合联盟构建多元化考核标准的路径,通过多主体共同参与提高学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提出政府、高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模
摘 要:生物医药产业的源头创新依赖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然而,科技创新和探索未知困难重重,研究生开展新课题研究经常遇到科研难题的困扰和挑战。该文依据药理学实验研究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科研的典型案例,初步探讨如何帮助药学类研究生创造性地解决科研难题,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研究生;药理学;科研难题;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G304
摘 要:21世纪以来,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同其他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需求逐渐提高。功能材料专业应运而生,北京工商大学的功能材料专业2019年获批建设。该文在具体方法上讨论四个方面内容,即课程模块化建设和课程组建设构建多元交叉的课程体系;课程团队共建、教师教育背景多元化、促进教师交流合作等建设多元交叉的教师队伍;共建教学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及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搭建多元交叉融合的教学资源
摘 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经管类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该文聚焦新文科建设的内在特点,分析经管类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回应成长成才期待、组织科学评价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凝练提出经管类学生第二课堂“德育+新文科”“美育+新文科”“劳育+新文科”“创新创业+新文科”建设路径创新,有助于
摘 要:冶金热力学是应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冶金过程中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以及影响反应进行的各种因素,目的在于控制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该文通过案例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冶金热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冶金热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冶金热力学;教学措施;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冶金物理化
摘 要: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杂,公式多、概念多,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同时因课程理论推导多、应用实践偏少,且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痛点问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及课程目标达成度均不高。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该教学革新传统教学方法,由知识传递转向基于问题、任务、案例的探究式教学,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思维;同时基于超星平台,结合PBL教学法
摘 要:断裂力学课程知识体系复杂、重点难点分散,又偏重理论教学,因此针对性地提出以经典科研案例与理论知识串联、将特色性实验环节穿插其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基于高延性水泥基材料(ECC)发明过程中的断裂力学理论,建立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知识框架,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使断裂力学呈现出独特的工程魅力。借助与理论教学配合的实验教学,学生切身体验到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前沿思考、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同时,通
摘 要:有限元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程设计优化和建设安全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专业课思政育人特长,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设计有限元思政体系和建设方向,重点挖掘每章节所蕴含的思政素材,并在有限元课程教学实践中创新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以中国古今科学家们对有限元法发展的贡献作为案例鼓舞学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秉持五邑大学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精神,为全面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环境工程专业基于OBE导向,围绕导师制构建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在培养全过程内形成融合教育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以“基础素质—技术能力—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梯次发展模式,持续优化理论及实践课程设置,培养学
摘 要:从2019年到2022年,先后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15个不同班级开展连续多轮的博弈论实验,包括大二、大三和两个校区的研一学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最理性的决策是所有人选择0”,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统计结果表明,第1轮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可以评估班级整体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程度”。在前2轮实验中,年龄越大的学生普遍结果越小,不同年份的班级结果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源质量,英语教学对
摘 要:地方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学督导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性保障,但是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学督导的体系、机制和成效与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上不相称,主要表现为职能定位需要更清晰,工作机制需要更优化,督导权威需要更充分,主体协调需要更通畅,内容体系需要更全面,信息化水平亟需提高。遵循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指导思想,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全面提升教学督导研究、
摘 要:该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加强组织力提升对创建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就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中组组织力建设的实践路向进行阐述,以更好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关键词:组织力建设;创建;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受到高度重视,然而课程体系建设尚不成熟,在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得到澄清。为完善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该研究通过定性研究方法,从理论层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理念,准确定位课程体系目标;优化组合课程要素,科学搭建课程体系结构;创新教学内容
摘 要:基于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工科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双重考量,在深入剖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要求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链条贯通式的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融合策略,并通过实证加以说明;旨在激发工科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内生性改革动力和推动非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进一步增强工科学生为国为民的担当情怀和履职责任感。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
摘 要: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开展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项目拓展大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培育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深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卓越人才至关重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以材料设计加工与传感系统构建作为实践教学载体,开展材料合成与测试、增材制造与加工、传感器件的封装与调试、系统编程与数据传输等多项实践教学内容,为大学生构建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化教学体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是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其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不同阶段的低阶与高阶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该文结合专业基础课(模电、数电)和专业课(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具体课程实践案例,首先介绍以专业基础课为依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低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探索;然后介绍以专业课为载体,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立足点,发挥“双导师制
摘 要:科学技术新发展、行业需求新转变和国情新变化对经管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教育部从政策、方针层面提出了新文科经管类建设的理念,来应对新形势下产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新需求。该文立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探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新特性和新任务,明晰新文科建设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并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路径;实践平台
摘 要:案例教学法能够适应遗传学发展迅速、知识体系庞大的特点。该文在简析案例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案例教学法运用于遗传学教学的3点现实作用,换句话说具备可行性。接着,从教学的3个环节着手,提出教学路径设计,即课前精选教学案例、课中全面研讨案例、课后升华育人成效,从而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遗传学;现实作用;路径设计;新时代人才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针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逻辑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等,该文依托在工程伦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在工程伦理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设置,采用体系化的教学方法,成功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和细分化,探索到一套系统科学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思路。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化、系统化和体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工程伦理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工程伦理
摘 要:社会发展催生高等师范院校新生态,在信息化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充分利用技术革命的优势,破解原有课堂上的多种问题。其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责任心、学生收获和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以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探索实践新的“任务育人”教学模式,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
摘 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优化重构,通过自主研发、与企业联合研发系统建立优势互补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MOOC建设、虚拟实验室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实体课堂动手测绘实验、动态演示实验、基于项目现场讨论交流、课外拓展训练等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设计,学生课上课下均有思考实现线上线下互进协作学习,选择学习时间自由性更大,充分调动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以产出为导
摘 要: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其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与深化。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尝试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互动式“3W”教学模式,以混凝实验为典型案例,从理论实验教学、实验动手操作、数据处理和国际最新科研成果等方面革新水质工程学实验教学,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与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
摘 要:实验教学环节是材料类专业课程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基于材料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检测方法,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本质问题,针对性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该文主要以金属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性质、特点及培养目标,针对实验教学课程结构、课程思政建设和综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分
摘 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深入开展,城乡规划专业在培养具备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修复能力的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该文首先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要求;然后分析发现莆田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生态环境类课程存在生态环境类课程设置较少、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课程设置、
摘 要:在OBE理念指导下,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本科生交通运输商务课程内容特点,围绕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对“交通运输商务”课程教学过程与考核内容进行重构与改造。该文引入交通运输商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对于交通运输商务谈判、交通运输合同设计等商务流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结构,从交通运输商务合同设计、知识发展前沿综述、知识考核等方面,设计考核内容,并对学生成绩
摘 要:人才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卓越教师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进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是一项系统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自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该文从卓越化学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出发,以卓越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为基础,从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专业情感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提出卓越
摘 要: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这些高校目前大多采用的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的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协调好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但目前三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一些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企业的意识与能力不足、一些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对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的协调指导不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该文
摘 要:民办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其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与资源优势,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民办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也应充分考虑会计本科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特征和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出及时调整。该文就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广州南方学院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在专业建设中多方协同育人体系的经验与特色,以期对推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综合
摘 要: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快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通过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班协同育人中存在问题,指出以OBE 理念为指导组建校企合作班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珍珠设计班”为例,构建以OBE 理念为核心,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以产出为导向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育人平台及“六共”育人策略,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化,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OBE
摘 要:该文在分析课程思政与跨文化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阐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与原则,论述基于跨文化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跨文化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同时增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此外,该文提供详细的、可推广的实践方案,为后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课程思政;跨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文化自信;建设路径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但党建与业务工作、思想工作的融合是一个难点问题。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广大教职工和师生的纽带和桥梁,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部党员教师的双重身份要求其既承担党建与业务工作,又肩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该文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新时代党建要求,挖掘教师党支部在“三全育人”中的党
摘 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一直是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难点。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核心方法类课程,加强思政建设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课程内容体系本身的特性,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优化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维度上仍存在一系列的难点。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方法论课程的视角,分别从价值塑造的框架体系重构、知识传授的教学相长
摘 要:为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统一,积极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素养“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全国高校正积极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环境污染与健康课程从人类健康实际问题出发,兼具环境类课程思政特色。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开拓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教导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环境污染与健康课程中的渗透
摘 要:测试类专业背景课程是自动化、测控、机械等工科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在深入分析该类课程当前思政教学易发生问题的基础上,依据装备测试类专业背景课程特点,从教学目标、思政挖掘、分布设置等方面分析思政体系化设计思路,从思政切入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的角度讨论课程思政可能的实施路径,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完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测试技术;专业背景课程;改革探索;实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