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踏着春的节奏,2024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家发展大计,共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汇聚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回首过去的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市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不断提升档案服务保障能力
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召开后,北京市档案局、档案馆第一时间向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磊作了汇报,并结合实际形成《关于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及我市贯彻落实思路举措的报告》,经北京市委办公厅厅务会审议通过后,报送赵磊同志。赵磊同志对报告作出批示:以首善标准认真抓好落实,扎实推动全市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北京市档案局、档案馆对标对表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了2024年全市
摘要:论文从多维视角探讨国外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把握大数据时代国外档案数据治理的本质内涵与工具体系。首先,在理念上侧重于探讨大数据环境下文档概念和来源原则的适用性,阐释了档案数据治理的兴起及其表现;其次,注重从技术与战略的视角分析档案数据治理实践特征,尤其关注电子治理、IT治理、信息治理等不同话语下档案数据治理机制及其适用性;最后,在风险层面集中探讨了档案数据开放与服务活动的信任危机表
摘要:调查我国档案开放数据资源建设进展,旨在明确档案领域参与公共数据开放的优化策略。通过调查档案机构在档案机构官网及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的情况,从数据全面性、数据可获取性、数据及时性、数据可用性以及数据互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解析。由此,发现我国档案开放数据资源建设目前存在着数据开放规模不足、数据资源价值有待提升以及开放程度有限的问题。因此提出档案开放数据资源建设的优化策略,即完善档案开放数据制度,
摘要: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
摘要:数智环境为红色档案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论文分析了现阶段红色档案管理面临着“事由”与“来源”和“单一”与“多元”的双重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色档案治理的“双中心”治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建立数字全宗和进行智能管理实现“以数字全宗为中心”的内部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和收集用户反馈实现“以用户交互为中心”的外部治理,并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红色档案治理的全过程,以期促进红
摘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GB/T 42468—2023)系列标准,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论文对该系列标准的出台背景、显著特点、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纸质档案抢救 纸质档案修复 工作规范 Abstract: On March 17, 2023, the State A
摘要:侨批档案是一种具有高度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源,但是散存于民间的现状,使得档案部门必须与社会力量合作,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发其价值。论文在对广东省侨批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现有实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仅靠社会力量收集与管理侨批档案存在资金、能力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困境,多元参与、资源共建和协同开发的合作治理模式更为有效,而要推进这一模式的应用,则必须具备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关键条
摘要:短视频媒介的出场进一步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从短视频媒介的视角思考如何进行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从政策支持、技术赋能、理念转向方面分析了基于短视频媒介的数字档案开发的动因;从主体、资源、受众视角阐述了短视频媒介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的内在关联;从重视现存资源的叙事开发、加强对现有成果的二次开发、探索线上线下的联动开发角度论述了基于短视频媒介的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取向。 关键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修复工作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这不仅能提高档案修复工作效率、缩短修复人员培养周期、明晰修复工作模式管理界限、释放修复人员工作压力,同时能为档案修复工作智能化提供基础研究思路。论文利用知识管理思想,结合档案修复工作特点构建SECI模型,聚焦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并进一步加入人工智能管理思想,利用CBR技术规划档案智能化修复方案生成路径模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学习手段制
摘要:研究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我国应急管理水平和决策速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紧接着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的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过程,就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能力体系进行了构建,并提出协同治理、政策体系优化、全过程管理三方面的优化路径,以期对我国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能力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重特大事件档案 应急管理 档案管理能力 2022年
红色档案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研究党的历史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和基础,对于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北京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北京市档案馆藏有大量的红色档案,厘清馆藏红色档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筛选判定和价值分析,是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档案的基础和前提。 一、馆藏红色档案概念 对于红色档案的概
摘要:巴西国家档案馆通过开展档案展映,践行保护和传播音像档案的理念,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形成较为固定的品牌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论文基于文献、案例和网站调研,将档案展映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主题聚焦,借助档案观照社会;机构合作,相投理念汇聚资源;场景融合,多元渠道丰富参与;职能延伸,助力教学提供动力。此外,论文结合我国实际总结启示如下:搭建平台,并行推动馆藏保护与传播;拓展合作,协力实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北京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北京蔬菜供销存在供应不足、季节性短缺、某一蔬菜品种滞销现象等问题。为解决蔬菜供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响应“为首都服务”的口号,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于蔬菜供销政策不断进行改革,从“收购包销”、垄断蔬菜批发到“统购统销”、改造个体菜贩。个体菜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国家逐渐将蔬菜业纳入国家计划经济轨道,而与此同时,蔬菜自由市场却屡禁不
在现今的北京中山公园内,矗立着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汉白玉石坊,今名“保卫和平坊”。自清末以来,这座石坊曾数度更名易地,其命运几度沉浮,恰恰印证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百余年间的兴衰荣辱。目前,学界对于这座石坊的历史梳理仍存在一定的讹误和疏漏。故而本文重新考索相关史料文献,以期更为全面地展现其历史变迁。 一、屈辱前身:德国公使遇刺与“克林德碑”的树立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
清末名臣郭嵩焘称“我朝与胥吏共天下”,认为清代基层行政的实际权力操之于书吏,而所谓“贪官污吏”也成为人们对清代行政人员的刻板印象。例如,清末著名小说《活地狱》揭露,当时书吏群体中流传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了他们的手,没有一个放过的”[1]。假如清代基层书吏贪腐是常态的话,顺天府的一些书吏就格外另类了。顺天府是今日北京的前身,规格相似,范围稍有变化。清代,顺天府掌京畿地方行政事宜,辖通、蓟、涿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法学家、原民盟中央主席,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抗战时期,沈钧儒等先生勇赴国难,为争取民族团结和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南京市博物馆藏有一份沈钧儒手迹,为我们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感悟先贤家国情怀提供了见证。 一、“我是中国人”手迹的缘起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沈钧儒‘我是中
昌平区档案馆以微故事展播方式推出“红色故事”专题栏目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昌平红色血脉,昌平区档案馆开拓创新,依托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采用微故事展播方式策划并推出了“红色故事”专题线上栏目。栏目内容围绕昌平抗战记忆展开,以“文字+视频+声音”的方式述说抗战时期昌平作为平西和平北革命根据地前沿阵地的红色故事。广大群众可关注“昌平档案”微信公众号浏览,也可登录“昌平档案信息网”点击“红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