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现代社会,创新逐渐成为需要高度社会协作的活动,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分布式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心理学都开始关注社会、文化与物质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分布式创新观认为创新不仅是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更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基于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涵义的分布式创新观,我国学校应关注拔尖人才的团队创造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鉴赏力,提升教育环境的创新承载力,注
摘 要 “变革恐惧”是教师面对变革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往往是消极的,会直接影响学校变革的成效。教师“变革恐惧”在实践中表现为恐惧被校长问责、恐惧自身能力不足、恐惧变革的不确定性和恐惧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从归因视角分析教师“变革恐惧”的形成机理,发现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是其内因,变革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介入和“理论文化”对“实践文化”的漠视是其外因。可以从学校、学校与教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机协同”教学活动成为可能,智能机器辅助下的教学也被称为“双师课堂”。但是,机器人真的能成为教师吗?这既是一个技术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哲学问题。已有研究对机器人教师角色的阐释和分析走入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穷巷,隐藏着对“教师主体性”和“教学不确定性”的忽视。在教学认识论中,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都不仅仅是抽象的角色,还
摘 要 中小学教科研科学化的主要衡量标准是符合客观性、符合逻辑性、符合实用性、符合推广性。教科研科学化的实现面临着教师教科研角色的“边缘化”,教师研究能力的“有限化”,教科研过程监管的“虚空化”,教科研成果评价的“去特色化”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中小学教科研的科学化:依托科学的理论基础,多维度提高教师教科研的专业化水平;面向事实本身,树立科学、探究的教科研精神;通过科学的制
摘 要 教师教育振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其有赖于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基于史密斯模型构建教师教育振兴政策执行分析框架,从政策文本、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四个方面审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振兴政策的执行过程发现,其政策文本的模糊和脱节性、执行主体间的恶性博弈、目标群体的局限性与功利化倾向,以及经济贫乏与社会偏见等成为阻滞教师教育振兴的重要因素。因而,建议从完善政
摘 要 课程治理机制作为课程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点,是多元主体共治学校课程的程序保障,是课程活动实现协同运作的整体框架,更是课程政策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关键中介。文章从主体构成、活动要素以及目标指向三个维度界定了中小学课程治理机制的内涵,理清了其功能定位,并引入流程再造理论,从“课程共研—课程共建—课程共管—课程共评”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学课程治理机制重构,提出了建立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多样化,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信、可追溯等特点,为解决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从资源层、用户层、交易层、运营层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透明、高效、多元的供给体系,以
摘 要 惩戒是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论题。教育惩戒权的生成,从历史逻辑上遵循“教令权”向“惩戒权”演进的路径;从现实逻辑上表现为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的对局博弈;从政策逻辑上关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制衡。目前,立法上教育惩戒概念界定宽泛、属性模糊摇摆,导致惩戒实施境地尴尬。为释放教师的惩戒权能,构建出教育性超越权威性、伦理性与法理性交织的智慧教育惩戒概念。教师在实施惩戒时应践行教育性,讲求教
摘 要 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其多元价值的实现愈发受制于优质资源供给不足或不均衡。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出发,面向广西全区14个设区市29个县(市、区)377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约12.8万名学生、家长、教师及校长的调查发现:调研对象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不同性别、不同人员角色、不同地区及不同年级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学校在课后服务项目、课后服务相关制度、课后服
摘 要 教师情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当前,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不高、教师倦怠现象频发以及功利化价值观已成为导致教师素养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要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情感关照必不可少。基于关怀理论,应以教师情感的丰盈为立足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营造尊师社会氛围作为外在保障,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营造关怀的学校文化作为心理基础,助力教师自我认同;重视教师的
摘 要 在“双减”政策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的行动带来挑战。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担负的责任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准确把握中小学教师角色,探索其在课程开发、课堂创新、评价改革、课后服务、家校社联动中的责任变革。从强化教育价值观念,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完善自我和
摘 要 HPM即数学史及数学教育,它适应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数学教学规律,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在教师探索和使用HPM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行动研究为基础,探索HPM模式的个体化实践经验,教师组织则需要以协同探索为基础,构建基于HPM的有效教学体系。只有个体和组织相互支持,建立起有机的学习和实验共同体,教师才能以HPM为载体实现专业发展。为此,学校需要为HPM教学
摘 要 课堂参与是衡量学生学习效能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为实现学生学习提质增效的价值诉求,需要重识学生在课堂场域中参与的广度、程度和深度。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明晰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内涵与理论框架。经过两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形成了包含课堂行为参与、课堂认知参与和课堂情感参与三个维度的“中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共计32个题项。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
摘 要 网络流行语通过互联网逐步推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交际之中。小学生好奇心重、学习能力强,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更将其应用在了语文写作中。由于日记常作为纸质的家庭作业或假期作业,许多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批改评价,绝大部分学生在日记写作中“放飞自我”,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笔者发现,网络流行语在小学生日记写作中存在行文风格口语化、词汇选择随意化、语句表达不规范、内容
摘 要 近年来关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梳理其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相关成果多聚焦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理论基础、特点、价值与核心素养关系、教学策略等维度。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展开深入分析,发现当前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所形成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究应加深研究的学理深度、拓展研究的多学科视域、提升研究的系统性。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摘 要 ISM法(解释结构模型)经过修正和实践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分析教材结构的科学方法。运用ISM法对中国沪教版和英国CCM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概率”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抽取知识要素、确定要素间关系和邻接矩阵、绘制要素层级分布图,对教材的逻辑顺序从起始要素安排、知识要素选取、各要素间关系和最高要素安排四个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对比。基于研究结果对教材编写提出知识要素的选取注重知识
摘 要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至今仍然面临“哑巴英语”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怀特海表达观或能为新时代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怀特海表达观强调表达的个体化,提出身体的表达,重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强调语言依赖于环境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四方面启示:注重学生个体的口语表达,结合身体的表达,注
摘 要 采用MBTI人格类型量表,对284名九年级学生十六种人格类型、四个维度及八种人格偏好分布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中学生人格类型与化学学习的关键要素、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不同MBTI人格类型的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动机、态度、行为及偏好的学习模式上的差异,以及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人格类型为基础,为中学化学教师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成效提供策略指引。 关 键 词 MBTI;人格因素;化
摘 要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作为大数据时代基础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指向,梳理两者融合的发展脉络是探寻其未来融合之路的重要前提。以概率统计为内容载体,以1978年以来的相关政策文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为明线,以中学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变化为暗线,采用历史研究法与内容分析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概率统计教学融合的演进历程划分为:滴灌融入的蛰伏期、联结融入的萌动期、依偎融入的显露期、磨合
摘 要 “人文”的核心价值是自由。人文教育通过“物”对于人文自由的承载而实现,并藉由对“物”的梳理、聚拢和情境性转化而使自身具备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美术教育所提供的正是人文教育,而美术课堂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场域。人文性因素对于美术课堂教学的驱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对美术教育的文化目的性的明晰,第二是对跨学科综合教学、情境教学等教育方法的引入与改良,第三是源于平等、人性等人文概念的潜在影
摘 要 新高考改革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贯彻素质教育、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行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如学生选择困境、制度结构困境、实践过程困境等一系列现实难题。本文基于对这些困境的分析,提出了突破新高考改革困境的应对之策: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构建科学选科的长效机制;优化改革制度结构,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强改革的基础资源保障。 关 键 词 新
摘 要 高考重题现象破坏考试公平性和公信力,对中学教育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高考高利害性和社会对高考不公平“零容忍”背景下,这一现象势必妨害社会稳定。由于查重对象极为庞杂、查重资源存在盲区、查重标准模糊不清、查重机制尚未确立等原因,当前高考试题查重工作面临重重困境。推进高考试题查重需要从拓展试题搜集渠道、制定试题查重标准、完善试题查重流程、研发试题查重系统、加强试题查重保障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