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立德树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学科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落实跨学科教育和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纵观人类教育史发现,基于学科发展综合化—分科化—综合化的图式,学科智育与学科德育经历了文道结合,分化独立和全面融合三个“分合”阶段。由此探索学科德育和学科智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学科实践是学科德智育的
摘 要 各类学校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加速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教学主体空间分离、教学互动情感阻隔、教学活动边界开放、教学时空灵活多样,使得在线教学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师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成熟的在线教学模式可供参考,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认同呈现模糊趋势。教师表现出角色转变游离、情感表达隐饰、教师身份尴尬、主体偏离课堂的特征;学生表现出思考探索停滞、主体意识淡薄、自主管理松散
摘要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跨学科学习成为教育领域一道亮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本研究围绕义务教育 阶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从内涵特征、价值意蕴、设计逻辑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由关键词入手 分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阐述其特征,基于生命、学生、学科、人才四个立场分析其 价值意义,最后采用 UbD 理论来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并提供以“我为校园添把绿——植物的生
摘要 我国课后服务政策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演进特征:革新服务功能,突出育人和教育公平的价值导向;筑牢服务保障,彰显公平性与普惠性;丰富服务内容,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服务对象范围有限、资源配置失衡、质量评估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通过构建课后补救体系、合理配置课后服务资源、优化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等路径推进课后服务政策不断更新与完善。 关键词 课
摘要 深度学习作为近几年的高热词,备受关注。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存在密切联系,对于深度学习的发生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问题解决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即从“知识主线”转向“问题主线”、从“先学后用”转向“学用合一”、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同时,借助核心问题、真实情境和高阶思维激发深度学习,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共同体保障深度学习,从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好服务。
摘要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
摘要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是化解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涉及事、岗、人三个要素,存在着“依事设岗,以岗选人、人适其岗,用人治事、以事成人”的底层逻辑。然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教师资源配置管理实践中未完全理顺“事、岗、人”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陷入岗位分类粗放,“事”与“岗”未实现相互映射,“因岗定编”与“依编定岗”的因果关
摘要 校本课程存在“人本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理性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中心”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研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获的课程权力具有周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教师校本课程权力“螺旋式迭代”的发展轨迹可以归纳出主导型、无为型、主动型、抵抗型、被动型和平庸型等权力实践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外因和内因对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夹击。最终,以“知识中心”和“人本中心”课程价值取向的知识社
摘要 目前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身体体验不足、数字认知失衡、数字环境系统不完善等困境。通过具身认知理论分析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机理,以身体参与为物质基础,以心智发展为运行中枢,以教师与环境相互统一为催发条件,提供身心全感官性发展模式。从身体、认知、环境三方面提出重视具身参与,实现教师体会性学习;倡导以人为本,回归教师价值性需求;满足情境交互,营造动态数字化氛围等优化策略,以此培育乡村教
摘要 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高水平教师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学、名师工作室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U-MS-D共同体)已成为教育同行探索的焦点。然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乡村教育振兴发展仍存在差距。文章梳理乡村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探索培养策略,构建“U-MS-D”共同体合作
摘要 跨学科教学指明了语文学科发展的新走向,为落实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新路径。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定位存在认知偏差,语文跨学科应然知识能力与实然知识能力存在失配,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实践尝试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植根学科本位,提升语文跨学科教学内生动力;拓展教学资源,强化语文跨学科教学知识能力;优化教学实践,加强语文跨学科教
摘要 生涯教育既着眼于学生当下又面向学生未来,新高考改革使生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体系中新的关注点。生涯教育课程也由此成为当前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终身教育理念视角下,当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建设存在功利化、狭窄化、单一化三方面的困境。鉴于此,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建设应当以“全程发展”为统领、以“以人为本”为依托、以“多方合作”为保障,以期为我国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格局的创建提供一种新的
摘要 课程综合化是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修订原则之一。“综合”不仅有使部分“整体化”的涵义,还包括与综合思维相关联的思维方式的涵义;不仅只是学科间的综合化,还贯通学科内、外,形成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不断扩充、追求完满的连续体;课程综合化的内涵表现出复杂性特征。当前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课程综合化的价值功能认识不深入,对课程形态理解偏于静态和孤立,以及低估开发过程的
摘要 教科书文化建设深刻地影响着教科书的使用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科书不断发展,是新一代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与重要举措。教科书文化建设在形成与发展中呈现出汲取历史营养、坚持守正创新的历史逻辑和传承文化记忆、树立民族自信的文化逻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筛选的本质属性。面向未来,加强教科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现路径方面,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教科书文化建设全面领导;构建以学生为核心
摘要 整本书阅读能够重构学生的认知,提高核心素养,使语文学科建设更加完善。然而,在碎片化阅读影响之下,整本书阅读出现阅读内容随意化、阅读思维扁平化、阅读评价系统单一化等问题,这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教师要转变阅读指导模式,重视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也要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这样,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自主
摘要 近二十年来,初中数学教材围绕“方程”内容,设置了丰富的问题情境。通过构建基于问题情境内外特征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对选取的人教社“2005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中的“方程”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数学水平、任务水平和真实水平有了提升,问题情境的思考性明显增强;生活情境、职业情境和数学情境的数量明显增多,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得到强化;综合水平呈居中变化趋势,问题情境的
摘要 SAMR是教育与技术融合层级的新型理论模型。实验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两个被试班级学生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开展基于SAMR模型的物理课程移动学习实证研究。实验证明,SAMR模型下进行物理课程移动学习,在学习能力、学习活跃度、学习参与度、学习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上,高层级的技术融合手段对物理成绩与核心素养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SAMR模型;物理课程;移动学
摘要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和各项教学活动中都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相比基于教材或教师经验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在新时代有更大的优势,即给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让教师能够在自己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决定;同时围绕着学生的“学”,限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指向学生学习质量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责任。它不仅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而且要符合学科教学
摘要 “五育”融合即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路径,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协调育人价值,是“五育”的主要突破口和“五育”融合教育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是融
摘要 日本“自然体验活动”指登山、露营、郊游等户外活动和观察星空、动植物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学习活动,其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小学教育全面推行的“自然体验活动”,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与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活动建设模式,研发具有“学科融合”理念的活动设计方案,且构建了一套较完备的评价系统。日本“自然体验活动”的体系构建、活动设计、评价系统对我国小学教育中推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