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即心声,好的演奏是对每个时间点的合理把握,0.1 秒乃至0.01 秒。强弱、节奏、速度的安排,背后是演奏者的巧妙构思,它需要与听众的心跳合拍。这种‘心跳’,只有在现场能体会。演奏者要站在听众角度去表现情感,而不只是感动自己。” —— 吕思清
在南方温润的夜色中,当万籁俱寂之时,总有一抹旋律能穿透时空的壁垒,轻轻叩响人们的心扉。这旋律源自一位名叫吕思清的小提琴家,他的琴声,如同蓉城细雨般绵长,又如山涧清泉般纯净,让人在喧嚣之外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笔者有幸在5月的成都见到了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并在现场聆听了一曲小提琴《梁祝》,外加两次返场表演,再次被吕思清感动。 弦上风华 说起小提琴家,吕思清是古典乐迷一定会提到的
从琵琶演奏者到国乐推广者,可以说,随着天姿国乐一起成长的唐文婷实现了从逐梦者到造梦者的转变。在四川交响乐团党委的引领下,在她的推动和努力下,【天姿国乐】定会创造出美轮美奂的精彩未来。 艺术生涯的多面角色 唐文婷是重庆人,父母虽不是专职音乐人,但在家庭文艺氛围的影响下,她自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发现唐文婷显现的音乐天赋后,即便当时的家境并不优渥,唐文婷的父亲也尽自己所能为
据传,远古时代的人类用土块、石块、木棒投击猎物。在部落战争中,这种投击也成为作战技能。后来,狩猎、作战工具得到改进,不再依靠土块、石块、木棒掷击野兽,这种投击便演变成了一种游戏。 这项古老的投掷游戏,就是击壤。成语“击壤而歌”也由此诞生。先民击壤而歌,即打击土堆而唱歌,祈愿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打击乐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中国的传统戏剧中有鼓板、大锣、铙钹、小锣等,在西洋管弦
6月21日晚,【天姿国乐】四季音乐会《夏之风·炫彩》在四川交响音乐厅圆满奏响。当晚,音乐会由【天姿国乐】常任指挥廖元钰执棒,携手本场作品的作曲家赵俊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展现出音乐的无限魅力。 夏季的色彩是斑斓的,本场音乐会以“炫彩国潮”为主题,诠释了四季音乐会中的夏季主题,既有跨界与融合,又有传承与创新。音乐会以大合奏《觉醒》拉开帷幕,多变的节奏以及不同乐器间旋
当时间悄然走向夜晚七点半,成都白天紧张喧嚣的氛围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悠闲的美。天边泛起的最后一抹霞光在天际线消散,夜幕缓缓降临,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夏日特有的温热气息。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在这如梦似幻的夜色中,显得格外迷人。明亮的灯光从大厅的窗户透出,仿佛点亮了夜晚的画卷。音乐厅的外墙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像是夜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静静地等待着夜晚来参加音乐会的观众。 2
“一月一名剧,经典戏相会”是成都新声剧场2024“一月一名剧”项目。 荣获四川文华大奖的川剧《梦回东坡》,由四川省川剧院新编,2024年从东坡故里眉山出发,沿着东坡足迹,开展“寻梦”之旅全国巡演。巡演足迹由北到南,从西向东,眉山、成都、北京、上海、徐州、杭州、嘉兴、黄冈、太仓、常州、渠县、乐山、内江、绵阳、青神15座城市,二十余场精彩演出,惠及现场观众万余人次,一路收获好评。巡演
〔摘 要〕《贝加尔湖畔》为歌手李健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歌曲《贝加尔湖畔》的创作背景、歌词内涵、音乐元素及编曲特点,剖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探讨李健音乐创作与风格特点对歌曲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李健;贝加尔湖畔;歌曲分析 李健是中国流行乐坛中备受关注的男歌手及音乐制作人之一,凭借深厚的音乐才华与独特的艺术风格,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忠实的粉丝基础。他所创作的《贝加尔湖畔》一曲,自发
〔摘 要〕音乐教学与研究成果最直观的呈现模式是音乐会,以教师为职业的作曲家,将自己的作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四川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汇报音乐会是一个案例,李德隆教授将自己创作改编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搬上本次音乐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旨在以民族音乐为匙,启民族文化之门。其中民族室内乐与人声《河姆渡印象》《峨眉山月歌》及交响合唱《李冰治水(九) ·水泽万物》成为音乐会的
〔摘 要〕贝多芬于1802年创作了《暴风雨奏鸣曲》,他在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运用了对称性调性布局,大量色彩性的和声进行以及精心设计的曲式结构,形象地表现出“暴风雨”中焦躁不安的自己,生动地展现了自己的内心独白,极具戏剧性。作者旨在通过此文,为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音乐分析 一、《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
〔摘 要〕《茶马古道》是由宋佳良作词、陈勇作曲的一首具有云南风格特色的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歌曲在歌词内容与主题,以及音乐风格方面都集中地体现出了地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本文基于对歌曲创作背景的论述,重点从音乐创作和演唱诠释的角度进行分析。在音乐分析方面,立足于歌曲的结构特征,对每一部分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音乐与歌词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演唱诠释方面,则从演唱技术运用以及演唱表现两个角度进行了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当代以来有关花鼓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阐述花鼓戏的唱腔技法研究、花鼓戏的传承与传播研究、不同学科的多样视角研究、花鼓戏伴奏乐器及乐器作品个案分析、花鼓戏剧目剧本及方言音韵分析、花鼓戏的舞蹈动作及表演特征研究这六个方向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供学界作进一步研究参考。 〔关键词〕花鼓戏;唱腔;传承;伴奏乐器;剧目 一、花鼓戏的唱腔技法研究 笔者在整理时发现这部分的研究论文颇多
〔摘 要〕戏腔风格流行歌曲是我国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体裁,该类歌曲不仅有着与其他流行歌曲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同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中彰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基于对戏曲风格流行歌曲的理解,着重从艺术特征和演唱技术运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腔风格;流行歌曲;艺术特征;演唱技术运用 专业音乐语境中的流行歌曲是一种独立的声乐体裁,与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归于同一个宏观声乐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文化的交融与革新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议题。这一交融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深层次的文化对话与互动。它不仅丰富了现代流行文化的内涵,也让中国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对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详细解读其如何巧妙地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并探讨这种创新融合的方式及背后推动的多元原因。 〔关
〔摘 要〕仡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族群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的北部石阡县和务川、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少部分人口散居在我国的广西和云南两省。仡佬族是一个善于用歌声抒发情怀的族群,其歌唱的内容多与生活息息相关并富于哲理、生动诙谐,常常是即兴而发,不仅有趣味性还有知识性。黔北仡佬族的民间音乐不仅是人与人共情的纽带,更是与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仡佬族经过千百
〔摘 要〕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由作曲家张朝改编自王洛宾1939年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此曲保留了原曲的旋律和情感核心,巧妙地融入了钢琴的音乐语汇和演奏技巧,丰富了该作品的表现形式。本文对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情感演绎与教学运用进行分析,以帮助现代演奏者更好地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张朝;情感演绎;教学运用 一、钢琴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美育课程对以美化人、推进五育融合、增创美育教学实效、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愈加凸显。本文以“音乐V课”为载体,与“互联网+”相结合,积极开发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以五大课程模块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挖掘四川地域特色优势的美育元素,形成单个到集体、独立到综合、阶梯状发展的极具地域特色的美育课程,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构建美育课
〔摘 要〕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教师通过音乐教育构建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结合音乐教材,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在感官欣赏的基础上融入审美感知,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创作理念、创作背景及其内涵,达到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目的,真正做到以音乐课堂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音乐情操。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对小学音乐课堂中采用的教
〔摘 要〕本文以《钢琴伴奏艺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多维视角出发,探析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通过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价体系创新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思路,旨在促进《钢琴伴奏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教学改革;综合素养 一、引言 钢琴伴奏作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