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国的内涵。需要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发力,办学主体要提升支持力,加强资源保障;行政主体要提升决策力,增强政策供给;校长要提升领导力,优化学校运行;教师要提升教育力,增值专业资本;学生
摘要: 从中国教育大数据元年的开启到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提出,教育领域的数据应用不仅面临着物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新,还亟待构建应用主体教师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主要从宏观层面关注数据应用技术和活动的施展,而对教师具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鲜少问津。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中介变量,我们是否能够理解一线教师在数据应用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是否能够从具体层面认识教师理解和分析数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语言杀人事件引发对智能时代的语言风险审视。该研究从智能时代语言的算力、数据与算法本质出发,将自然语言还原为概念的形式逻辑、样本的封闭训练与表象的统计联结,以柏拉图理念论作为哲学透镜审视语言本质,发现在形而上学的算力乌托邦、一切皆是的数据单向度以及万物互联的算法智能树中存有诸多潜在风险。未来教育在语言风险遮蔽下,面临维度失位下的时间隐匿、空间失真与主体断裂,思维缺位下的对称性模
摘要: 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给教育带来双重影响,使教育中的机会与风险共存。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强大优势,能够增强教育主体的能力、记录完整的教育信息、推动人的个性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效率。但随着技术向度的增强与工具理性思维的介入,这一过程也面临不同维度的伦理风险。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主体风险、安全风险、算法风险和技术滥用四方面。解蔽人工智能裹挟下的四重风险,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
摘要: 大语言模型(LLM)作为一种先进的AI技术,正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与传统AI技术相比,LLM能够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并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LLM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进已经对AI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学习平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迫切要求青少年AI教育课程与时俱进的变革。为应对这种变革,该研究从课程内容框架、基于LLM的教学模式以及LLM辅助学习平台三个维度设计了
摘要: 如今,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滞后性难以相衬,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为何”问题虽已达成共识,但其本质“是何”“如何”落地等问题成为目前教育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从认知科学、技术伦理和道德教育等跨学科视角出发,探析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理论溯源,构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以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阶段旨在培养新一代
摘要: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
摘要: 内耗是一种自我内部的心理矛盾样态,代入内耗一词的心理内耗、精神内耗成为当前网络热点话题,是青年群体普遍面临的心理样态。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呈现出“内卷焦虑”“自我至上”“社交狂欢”与“躺平颓丧”“身份困惑”“社交恐惧”并存的自我对抗、怀疑、冲突等矛盾性内耗表征。该样态的出现受到数智化时代社会评价异化、技术僭越失衡、网络亚文化渲染泛滥等多维影响。为应对和破解大学生矛盾性内耗
摘要:知识结构化是课程内容结构化核心要义,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知识结构化为目标的循证实践,将“最佳教学证据”与“教师个体经验”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基于证据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提升以知识内化为目标的课堂效率。为全面认识知识结构化的特征、性质和样态,基于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知识结构化的内涵和要求进行分析,从知识的本体结构化、认知结构化和实践结构
摘要: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
摘要: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盘星,还是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的压舱石,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助力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上历经历史洪流中自救、历史困境中起伏、历史趋势中推进和历史潮流中转折这四个阶段;其政策上体现为在乡村发展与现代进程的契合中创设、在制度环境与运行机理的融合中执行、在时代发展与现实困境的碰撞中接续等三个方面;其价
摘要: 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改革,系统体现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时代诉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政治要求、评价教师数字素养现实渴求、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发展需求及强化数据分析服务价值追求,对于推动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系统解决教育多维现实问题具有多重实践意义和价值。改革突出数字化赋能,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数字驾驶仓”,赋能教师评价和教育治理;突出标准引领、精准诊断、正向激励等评价功能发挥,引导教师数字素养健
摘要:大国科技竞争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育数字化时代的合格中国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中小学信息学科实验教学发展现状,持续提升实验教学实践与创新水平,该文基于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案例开展研究,该研究以遴选自22个省份的81节中小学信息学科实验教学课为研究样本,从思路创新、技术与器材创新、方法创新三个
摘要: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加快了教育转型和教学手段的革新。研究基于互动假说,考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10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口语教学对学生的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流利度有积极影响,但对准确度的影响不大。研究证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的互动环境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更多真实性的互动,有助于提高
摘要:该文旨在验证修改后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在职业教育教师中TPACK认知水平的情况,突出对职业教育教师TPACK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定量研究设计方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共纳入2898个样本。结果显示:教师们的TPACK认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经验更丰富的教师比没有经验的同行具有更高水平;同时,在欠发达地区,TPACK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地区。因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工具化形态,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推动形成“人际交往”转向“人机交互”、教育“具身性”转向人工智能“离身性”等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与教育关系的再审思。由王金伟、徐艳著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与教育现代化》一书,则基于上述背景,系统性探讨了人工智能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信息数据爆发式增长的阶段,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环境不仅使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社会信息技术等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推动教育工作管理模式和创新思路逐渐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必须承认,高校学生是使用大数据技术最为广泛和活跃的群体。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教学信息管理以及高校思政工作创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高校通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传统音乐教学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信息化音乐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真正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构建起素质教学和能力教育的教学思想,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也更具内涵性,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更优质、更符合钢琴教育规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每一个从事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蕴含着中国人久远的历史记忆和道德价值追求。它记录了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文脉,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代社会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公共化障碍日益突出。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局限,加之青少年生活方式和审美兴趣的变迁,传统戏曲在现代社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接触和使用已经成为常态。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适应他们的需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课堂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学生参与度不高、传递内容单一等问题,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媒体技术具有多媒体性、互动性、立体性和网络性等特点,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和在线教育平台等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全球前沿阵地,教育大数据的优秀应用案例层出不穷。鉴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诸多相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应明晰两国之间的差异,从对比分析中明确我国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与技术追求,以及得到科学客观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化建设、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由李哲著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 2021年5月出版的《教育信息化:中国与日本的比较》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