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公开发布。《决定》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新征程上的又一份重要纲领性文件。《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5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凭借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新时代,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文化育人,关键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既是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神高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全面育人的重要场域。因此,要全面把握中小学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实际上,德智体美劳这“五育”在实践中本是一体化的教育活动,但一些学校受唯分数、唯升学的影响,出现了“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割裂现象,导致学生片面发展,背离了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这
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活动,旨在通过研究教学教材、听评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听评课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河南大学附属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研究,以课例研究代替传统评课,以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撬动校本教研变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改变教研内容、方式、品质和精神的实践策略,以及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 一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我们观察到,除了公开课、达标课等赛课活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模式,即以学科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组织教学,课程内容也受书本所限,很难有大的创新和突破。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体性很难发挥出来,仍然处于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的状态,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兴趣和动力难免会下降,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自然也不会有较大的提升和突破。 推动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涉及的内容较多。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准则,从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他们需要的引导和启发,这样才能够让高中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未来的人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一、引导学生进行人生主题的探讨 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或者职业方向,也不清楚自己今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创造何种生
当前,各种研学旅行机构、实践活动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城乡学校也在尝试开发以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活动空间、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笔者在此对研学旅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研学旅行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倡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向社会,
研学旅行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和谐的人文互动氛围中,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然而在一些乡村学校,研学旅行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的正常需求。二是资源整合不够到位,以笔者所在县区为例,诸如艾草、中医、玉器、莲藕、金鱼等地方特色文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抓手。大课间活动的长效开展,对发展学校体育和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十分重要。 一、长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现实困境 大课间活动内容单一。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仍以“跑操+课间操”组合为主,内容相对单一。跑操一般以慢跑为主,课间操大致为国家现行推广的广播体操、自编操、韵律操、搏击操、健身操或者根据单个运动项目创编的自编操等。 大课间活动形式较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特殊教育更是如此。作为盲校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每个生命重放光彩。盲生看不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但是他们同样渴望拥有美好的生活和未来。当一个个可爱的盲童满怀憧憬地走进盲校校园,开始他们的生命体验时,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的盲校教师,我们应该给他们送上怎样的语文课呢?笔者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尊重生命,营造温馨的氛围
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当下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形式变化和途径拓展,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创新发展、面临考验两方面着手分析,以期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创新发展之需 1.拓宽新视野:德育文化主题元素在传承中有新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在德育文化主题的选择上,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发出新时代德育的最强音
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基础教育环境不断变化,新课改也在持续深化……这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也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笔者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视角切入,探索其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职责界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高效开展学习。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几个层次 1.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百科全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能够带领学生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合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将素质教育有效渗透于思政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笔者从高中思政学科教学现状出发,在此探索素质教育在其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以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高中思政课教学现状 1.网络文化影响教学
小学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他们的文化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具体指导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实施途径,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红色精神的支撑与传承。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他们更需要红色精神的滋养。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造育人环境,渗透红色教育 打造校园红色景观文化。学校可以在校园醒目的位置设置红色校园文化主题的宣传版面,定期展示红色励志标语,让红色思想随时随地影响学
在新时代,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的意义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而体验式德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途径,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师围绕化学中的德育元素开展体验式德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践获得良好德育体验,实现健康发展。笔者从主题型、跨学科共育型、社会
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于立德。承担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道德与法治课,不能因观念过时、内容陈旧、知行不一而被诟病。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赋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专注力较弱。教学中,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将理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潜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在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对当前的工作内容、形式进行创新,以取得实效,实现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班主任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德育工作中,有助于营造良好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一、精细化管理融入德育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初中阶段是帮
优秀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思政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助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价值观,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汉魏故都,许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三国文化等本土资源优势,可以有效拓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那么,将三国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什么?如何开辟好这片育人“新阵地”?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科学谋划校本课程,统筹推进“1+1+N”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形成和完善课后延时项目体系,让孩子们有秩序地开展学习、阅读和运动,我校通过多种特色社团,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室内“社团+主题阅读”,以阳光阅读丰富延时服务课程 为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科学设计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不断优化和创新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课后延时服务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原则。课后延时服务的核心价值是学生发展,即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五育”并举涵养核心素养、重视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一、“五育”并举视野下课后服务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小学育人模式的需要 首先,课后服务是对传统课堂的扩展、提升和融合。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有利于发
“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双减”政策的落实面临着一些挑战。笔者现提出四点具体对策,旨在推动学校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一、家校配合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转变家长关于教育不合时宜的观念,并传授合适的指导方法,以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师应多传播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在给子女设定目标时注重正面的激励而
“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围绕教学内容恰当布置适量的、形式多样的特色化作业,以此增加语文课后作业的实效性。那么,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特色作业呢? 一、设计特色游戏型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语文教师应创新设计游戏型的作业,通过做游戏的形式来复习课堂知识,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结束三年级上册《富饶的
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师开展常规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科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作业是否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是否符合学科自身要求,从而实现“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效”的目的。然而,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如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呢?对此,笔者聚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探索其优化策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肯定了教师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地位,提出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办法。就高中阶段而言,目前在完善教师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管理机制需完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志性政策文件,确立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地
当下,重视家庭教育的思想正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在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在“家文化”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制度建设、学校管理、师生发展、课程建设、家校社共育等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在此进行如下分享。 一、理念立“家”,培育师生理念之魂 立“家”需要先进理念引领。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对所属区域、校情、学情进行充分调研、
优胜路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区域名校,在“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致力培养“仁善、睿智、健康、优雅”的学子。70余年的办校积淀,让学校厚积薄发。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优胜校区、丰收校区、孟源校区、天伦校区“一校四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孟源校区作为一所新学校,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的高质量校本化探索实践,为全面育人创设适切的载体,注入课程教
内涵发展是立校之魂、兴校之根、强校之本。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发展,它包括校长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师生的精神风貌、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内在要素。 在学校管理中,笔者坚持以人为本,以校长主动发展、支持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树立学校师生的良好形象,最终实现内涵发展。 一、校长主动发展 校长要做与时俱进者、终身学习者,才能应对繁重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为此,笔者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心态,秉承持
学生是校园里绚烂多彩的花朵,如何更好地呵护这些花朵,将校园安全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他们受到欺凌和伤害,是学校管理者念兹在兹的重中之重。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博爱县光智中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以有奖举报为抓手,预防校园欺凌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苗头的,早发现是预防校园欺凌最有效的措施。只要学校能提前发现苗头、及时妥善处置,必定能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以有奖举报为
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所有的工作都以教育人、成就人为中心。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做到“眼中有人”,善于鼓励、引导师生自由生长、向上发展。那么,如何成为“眼中有人”的教育管理者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治校方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课程设置上要做到“眼中有人”。在构建适性的课程体系时,校长的思考不能只限于新课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学校沿用
社团是学生进行文体活动的重要平台,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挥特长、拓宽视野、增长能力,多方位满足发展需求,使每名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校园里幸福健康成长。 那么,在农村学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需要重点考虑哪些事项?笔者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究,在此进行分享。 一、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社团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农村学校德育与特色文化的构建,延伸了学生的课堂活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可见,接纳所有学生,是对所有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优秀班主任提出的拔高要求。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班主任来说,真正做到接纳所有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笔者结合30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经历,提出以下见解,以供参考。 一、接纳所有学生为什么是个挑战 先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是否能在一个班级有效实施,是否能惠及每一个孩子,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水平如何。为了全面提升每位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让小学生责任感养成在各个班级得以有效落实,我们通泰路小学课题组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措施。 一、以教师榜样促责任感的养成 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定心丸”,是学生的“定海神针”。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中的作用,学校在组织班主任交流学习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还不够成熟,而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社交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班主任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品质养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只有从多个方面出发,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社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中,班主任要通过细心观察和深入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惑,给予学生多一些关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成为
心理危机,指危机事件超出了个体或群体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能力范围时,人们所处的一种身心失衡状态。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阶段,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22年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缺少父母照顾与陪伴,如住校、父母外出工作的青少年,抑郁、孤独、手机成瘾等问题更多。父母不和睦、家庭关系紧张的青少年会有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要重视家庭这一重要因素对青少年心理
班级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二个家”,它可以将学校、教师、家长拧成一股绳,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建和谐班级,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因此,作为教师,传授学生知识重要,教学生做人
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力,不仅可以实现小学高学段班级的学生自主管理,还能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那么,班主任要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力,不妨发挥一下班级学生联盟合作的作用。 一、联盟合作下的班级管理体系 学生联盟合作,作为班级的自主管理系统,由“异质融合”的组织形式、轮值和承包的实施机制及“积分共享”的团队评价制度三个板块构成。 1.异质融合。学生分组,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的出现,生活正在进入一个“微”时代。这些新事物也在深刻影响着学校教学,如何在“微”时代的大环境下更好地进行大语文教学?值得我们思考与实践。 一、多元化资源为课外阅读实践提供丰厚土壤 1.资源的多样化,增强了阅读的感染力 有效的阅读课外实践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微”环境丰富的资源,具备声、光、形、色等表现手段,为阅读课外实践提供了新的形式。我们可以随时用微
以单元目标为统领的整体教学,是语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重点领域。那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活动化、任务驱动情境化的要求,单篇教学的价值在哪里?它和传统的单篇教学有什么区别?如何开展单篇教学?就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着眼核心素养生长点,赋予单篇教学整体性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来组织单元教学,强化了各个年级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依托新教材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中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一、凸显文化浸润,点燃文化自信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上自周秦,
如今,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校园内部智慧平台的建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学校内部构建相应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上传单元资料以供学生选择。平台中设置有不同的板块,可以让学生积极讨论并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观看课外视频,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多样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习资源,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资料,激发兴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符。这种教学方法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初中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学习态度和个体发展各异,这就造成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差异。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育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采用分层
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要体现三个字:趣、实、活。趣,让学生的参与成为其自主行为;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核心素养;活,教学方法活、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在实践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读多维结合,强化思考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不同作品的内在意义、不同作者的内心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也要通过语文学习来培养其人文素养,以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存在的几个问题 人文素养主要包含情感、积极、正确价值观三个方面,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基于综合性的语文人文素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重视解决。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学的受众是
近年来,濮阳市二实小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索实施适度教育,提出了适度教育的“四让”理念,即“让学生真做主体、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深度延展、让素养悄悄生长”。 我们倡导各学科都以“四让”为基本遵循,变教师“教”为引导学生“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其中,学校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实施“六化”识字教学,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探究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情境化识字 《
“1+X”故事识字法中,“1”指的是一节课教师精选1个生字,运用故事教学法帮助学生认识这个生字;“X”指学生从本节课中精选多个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进行创编展示,旨在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创编故事中建立汉字与生活的链接,形成语文素养。 一、运用的策略 运用“1+X”故事识字法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非常大的优势。尤其在低年级段,每一个汉字都可以追溯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在学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当前,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因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对评价的重视不足等因素,学生识字质量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趣味化识字教学法策略。 一、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旧以教学经验为主,过于强调识字教学的形式,以帮助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往的基本手段,也是孩子在学校乃至步入社会后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人在交流中更加自信,一个能够流畅、准确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人,也会更受重视。 小学阶段是口语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最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在此期间逐渐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培养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的先决条件。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相反,语言发展不佳的孩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任务驱动式”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案,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以及多个学习任务,为学生构建宽广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深处。那么,如何更好地在任务群视域下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呢? 一、任务群目标设定要有准确性 1.立足课标,确定目标 新课标着眼全局,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活动,是指按照阅读内容的相关性整合教材,合理补充课外内容,整体进行相关篇目比较教学或同一文本内部因素比较教学的语文课堂活动。它强调深度解读文本和海量阅读,提倡对教材资源的部分重组、优化。 有效设计比较阅读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点燃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为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比较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尽管数字化时代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内容更容易获得,但很多学生的阅读还相对肤浅,很难做到深度思考,习作表达也不够清楚、有条理。对于如何提高读写效率,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笔者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在此以肖培东老师写作指导课为例,探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写作教学的源头是生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往往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和更深刻的思考。 肖培东老师在《好久不见》的写作指导课上,了解到学生写作内容集中在小学同学、儿时玩伴和故乡时,他就请教室里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整本书阅读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丰富、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与课堂教学融合 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建构,旨在通过“一篇”到“整本书”再到“一类书”,引领学生走向更多名著阅读。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单篇”与“整本书”的关系:通过“单篇”习得阅读策略,进而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 二、与跨学科教学融合
多媒体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介,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处理与传播,为学习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互动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从而优化了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 一、提供写作素材和范文示例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整本书阅读彰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整本书阅读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日益凸显,需要我们不断优化阅读形式,提升阅读品味,丰盈阅读内涵,以多元化的整本书阅读“立体策略”,为学生的思维“开源浚流”,汇聚源源不断的智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连点成线,读中理清脉络 新课标的实施,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更清晰的界定和更具体的要求,意味着要突
微写作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被一些教师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微写作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门槛。同时,它强调创意和即时反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一、拟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主题 通过拟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微写作主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更容易对自己熟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开探索语文学习的大门,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从而进入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阅读教学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参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可以将语文阅读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愉悦境界。本文从“趣”“解
如何让阅读教学“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也曾说过:“这本书我已经教了几十年了,唯一不同的是你们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远比回答教师
近年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名数学教研员,为了更好指导全市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我在本地一所初级中学参与了教学及相应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却产生了三个困惑。 其一,我曾经观摩过一节示范课,授课教师用手机移动端控制电脑PC端的互动课堂,脱离了讲台的束缚,教学环节相当紧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很高,课堂的整体效果非常好,当时看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高度融合的场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活动经验的获得和再利用,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背景介绍 笔者曾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高校主办的省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的最后环节——微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教学内容的修订中明确指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对学科大概念内涵特征的把握,笔者以“函数的基本性质”为例,探究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大概念的内涵特征 “大概念”是一种“专家”思维方式,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也是“如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需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以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学会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构建数学模型,并以此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直观想象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落实直观想象素养,能让学生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数学学科本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培养核心素养。 一、直观想象素养解读 1.直观想象素养的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直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成为关键。要实现高效课堂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大单元,并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大单元教学下的初中数学课堂现状 (一)知识点零散,学生感到吃力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一个大的教学单元分为多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旨在降低学习的
2022版新课标发布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备受关注。随着学生学习需求和数学学科发展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由此,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被引入和实践。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指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整合成一系列连贯的学习主题,通过设计有序的活动
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变革,从原来的注重教师讲授转变为注重师生互动参与。“导学互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借助多元的导课设计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认识到该模式的重要意义,积极优化导学课程设计,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单元”教学突出学习内容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有利于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维,培养学科素养。其中的章节导引课为大单元整体教学作好铺垫,引导学生认识整章的学习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学习路径和应用价值等,在实现新旧知识关联、激发学习兴趣、构建知识结构、提升人文情怀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基于“大单元”理念,讲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随机事件的概率》章节导引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个性化教学,是比较符合学生特性和知识类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个性化教学本身具有互动性、和谐性、平等性和交流性的特点,可以改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
循环递进过关法中的循环,就是对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测;递进就是对同一知识点检测的难度逐次增加,通过按照C→B→A→组长的顺序逐次过关。 循环递进过关法,即在讲完新课后,教师对同一章节的知识点从不同角度,按照由低到高的教学目标,把同一知识点按先基础、后综合的顺序进行循环检测,使学生把碎片化的知识点建构起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一、循环递进过关法的教学原则 1.教学观 教师应注重对知识内容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也是形成与提高数学基本技能的必要条件。实施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列举实例,使概念具体化 数学概念的突出特点是抽象性及概括性,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模式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游戏化教学,又称为游戏化学习,其核心思想在于将游戏元素与教学融为一体,以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动力,从而创造出更为高效、有趣的学习体验。 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基于多个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原则,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一、趣味引入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教化教学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颖、好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氛围和助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
在探究数学的奥秘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关键元素——错题。这些错题不仅映射了学生的认知图谱,还蕴藏着转化教育方法的潜力。笔者先从数学错误的本质和类型谈起,再深入分析案例,最终聚焦如何有效利用错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再学习,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这些错误引导初中生走向成功的策略。 一、数学学习中的错误:一种学习工具 在数学学习中,错误不仅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从知识与心理
知识来自课内,也来自课外。不要把教材当成学生的全部世界,而要把世界作为学生的学习教材。毕竟课堂有限,生活无限。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课外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教师应以课外活动补充、拓展课堂学习,建立广泛的学科学习场域及学习活动。基于具体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学科问题的大量经验,形成把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和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不可估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语言知识,在活动和交流中形成语言能力;提倡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真实的问题和需求,在与小组成员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知识、习得语言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清楚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该遵循的原
英语学习的本质在于育人,而不单是培养一种语言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言首先是一种声音,提高听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进而提升读写能力。 在对中学生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审美因素,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一、教师示范,传递语言之美 教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如何,对学生参与课堂表现、学习思考的程度有直接影响。如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幽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特别是在语言学习这一领域。在课堂上,幽默的有效使用,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升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本文结合语言习得原则,探讨教育中幽默的运用,以及教师在寓教于乐中应承担的职责与采用的策略。 一、理论背景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是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理念。第二语言习得理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向,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通过科学选择阅读主题,丰富阅读内容,并运用信息技术呈现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阅读英语原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
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是否能理解、掌握、运用语法知识,会直接影响其听力、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法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教师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将三者有效融合在语法教学中。 一、语法教学遵循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学习活动观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要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在真
体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结合标准化游戏教学,注重高效课堂构建,从不同角度开展体育教学,优化体育育人的价值。 一、围绕学生主体,实施标准化游戏教学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这导致体育学习也存在差异。要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化,应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出发,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以跑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跑步游戏,激发
体育,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肩负着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任,要利用体育课堂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一、在准备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 准备活动是体育运动前的重要环节。不论学习什么运动项目,如果没有充分的热身活动,就很容易在运动中受伤。然而,有些教师对这个环节不够重视,简单带过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国家历来对环保教育十分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材中也引入了大量的环保教育内容,要求教师在多元化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这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推动整个社会实施科学环保的有效途径,对于新时代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丰富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教材资源,能够陶冶
新课标提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同时兼顾多种评价方式。音乐电子档案的建立正是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形成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性评价,丰富学生评价体系。随着一至六年级音乐电子档案的不断完善跟进,教师能更加全面地看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成长。 一、以档案内容为抓手,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电子档案是以PPT插入视频的形式,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的“电子成长册”,主要由
随着时代发展,人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小学生来讲,学音乐不再是单纯地学唱歌,或者是学会一种乐器,更重要的是让音乐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音乐素养课是最基础的课程,是学习声乐、器乐,乃至舞蹈之前的必修课。 一、农村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现状 音乐素养是有关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音乐基础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下一些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即便是在有的城区学校,正常的音乐课大多也是随意地唱唱歌。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所以,节奏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认识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度 要想演唱好一首歌曲,就需要掌握好节奏。节奏一旦发生变化,就会改变歌曲的风格。我们常见的2/2、2/4、4/4等拍子,都带有行进的特点;3/4、3/8、6/8等拍子,带有旋转性特点,常和舞曲有关。因此,在教唱歌曲的时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跨学科融合一直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并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开发多方面的潜能。 一、以体育励志润心,加强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就有利于养成优秀的品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使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和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读写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形成,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形成也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双减”背景下,开展全学科读写,以“教师读写”为突破口,以课堂为阵地,对各学科读写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建构,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有助于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有机整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研究目标,从全学科的视角,探索“
整本书阅读作为全面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毋庸赘言。如何让整本书阅读真实发生并走向深度,如何让学生通过有意识的整本书阅读训练,摆脱碎片化阅读的弊端,收获个性化阅读的体验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线教师必须直面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脚手架”+监控,让整本书阅读真实发生 1.坚持授人以渔,掌握整本书阅读技巧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任务群的形式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并从阅读书目、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如何适宜有效地介入指导阅读,才能让学生保持兴趣持续深入阅读呢? 实践证明,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阅读能力最近发展区为起点,为学生搭建支架,这样才能有效助力学生读进去、读深入、读出来。 一、通读环节,助力学生读进去 1.立足文本原生价值,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社团活动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元素,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和综合素养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组织社团活动时,学校和教师需要考虑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尤其要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美德培育,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当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社团活动尚存在一些问题。 内容层面上,各自为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未来教育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理论的革新,微课应运而生,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2022年秋季开始,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新课程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新高考的分科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基于“翻转课堂视域下微课推进分层教学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课堂的变革,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信息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笔者借助问卷星平台对鹤壁市高中的地理教师和高一至高三学段不同班型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设置教师问卷和学生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也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新的历史阶段重提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从2022年起全面实施,以助力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双新”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
社旗县第一完全学校是全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师生近6500人。近年来,学校在“雅行”文化引领下,确立了“立德树人,课程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自2016年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学校逐
参与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自20世纪末被引入中国后,许多学校都积极地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践,寻找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自主意识,营造出一种平等、融洽且充满活力的学风,能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快乐与探索知识的满足感。 一、高中阶段文史类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参与式教学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正因如此,我们才拥有了辉煌的过去、灿烂的今天。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劳动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此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给同行提供参考。 一、概念引领,领会劳动含义 什么叫劳动教育?《辞海》中有相关解释:“劳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一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研究主题,打破学科间壁垒,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那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是什么?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哪些特点?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分享如下
2024年年初,教育部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优化招生结构事项,明确提出要培养有想法、能创新、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一些省区已迅速行动,在统考时设置极具地域特色的大情境来进行引导。 比如,北京市在小学数学试题融入了交通规则和代驾里面的一些情境;海淀区五年级的语文期末试卷里几道大题都和博物馆有关,连作文都是《博物馆奇妙夜》——夜幕降临,博物馆里逐渐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墙壁上钟摆的滴答声,突然一个低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高中地理微课是教师按照新课标与教学实践要求,选取相关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方式。 一、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微课的目的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多、时间紧、难度大,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对高中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微课教学视频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制作微课应明确三个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最后一个板块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并给出了两个案例。虽然案例没有详细说明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是课标却要求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地理课程总课时的10%。许多一线地理教师因此感到困惑,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到底该怎么设计?基于此,笔者从设计的思路上对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探讨。 一、确定跨学科教学主题和内容
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综合实验技能,并且通过有效的实验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原理。笔者现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基于实验活动来有效培养与建立学生的科学素养,并让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一、强调基本的实验要点 在展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研究实验的特点,明确具体的教学方向,并以此为契机对实验的要点进行相应
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生物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命现象有基本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生物教师关注的议题。 一、转变教师生物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实现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其明确指出了学生要学习生活化的、基于真实情境中的学科知识,在未来丰富的真实情境中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个体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境时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那么,在新时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有哪些新的内涵呢? 一、教师需要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个个富有潜能、个性独特、感情丰富的学生,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
教育部于2019年提出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旨在推动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科课程的综合开发,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在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去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广大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进行主动的融合学习,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运用和其他学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影响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所以,幼儿园教育一定要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动家园携手、共生共育。其中,要高度重视儿童成长的两条途径。 一、由体验到经验 儿童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的核心指向就是对生活、对社会的各种体验欲望。比如,妈妈放到茶几上一杯热水,告诫孩子
幼儿期是儿童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路径。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探索有关人工智能的教育理念、活动内容、活动策略等,以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智能教育环境与创新思维的激发 为了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互动,使幼儿园的环境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让
混龄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幼儿教师良好的师德示范与引导,可为幼儿参与游戏提供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可以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游戏中的技能培养与学习,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也为幼儿提供了技能培养的平台,能够帮助幼儿提高生活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丰富其学习经验。 据笔者调查,目前幼儿园混龄角色游戏的实施存在
“前书写教育”,是指为了适应以后小学学习,帮助大班幼儿做好书写准备,以激发幼儿的书写兴趣、发展书写能力、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教育行为。近年来,我园以营造支持前书写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前书写物质环境、开展专门的前书写集体教育活动为基本路径,开展了积极的教育实践,并探索出几个实施路径:日常生活中渗透,主题活动中彰显,区域活动中体现。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前书写,助力幼儿学会创意表达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或物品。衍纸也称卷纸,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它材料多样、色彩丰富、造型生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衍纸活动中模仿、运用、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观察、审美、动手和创新能力。 一、衍纸对发展幼儿能力的影响 1.塑造健康人格,增进团队意识 因为衍纸这一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大部分幼儿都会选择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这在很大程度
在新时代,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以“尊重兴趣、源于生活、基于经验、自主选择、着眼发展”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来保证教育效果。 一、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涉及内容很多。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学段,有针对性地来确定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案,并循序渐进地推进。此外,还可以多为他们设计校外体验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要“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高质量提问,对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支持与拓展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有效提问,有利于从幼儿视角聆听对话、观察行为、参与互动、合作探究,激发幼儿的积极探索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对新任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作
龙年春节档,一部《热辣滚烫》的电影燃起多少人心中的激情。而在这个暑假,我的感同身受则源于一本书——《心中的圣殿:走进巴甫雷什学校课堂》。在“沈建群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们语文组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活动,我也因此与工作室推荐的这本书结下了“热辣滚烫”的缘分。 初见这本书,它的封面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蓝双色的搭配,简洁而不失美感。作为教师,我们对苏霍姆林斯基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