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这不取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等同于实际教学或教育研究的能力,而是主体是否有强烈的教育情怀。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还应特别重视“学科气质”的养成,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濡染。也正因此,相对于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我们就应更加重视“课堂文化”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教育情怀;学科气质;课堂文化 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实际
摘 要: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但这重要性是建立在对学习的全面科学的理解上。学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和本领,它本身就是需要学习的。所以,对于学习来说,学会学习是学习的前提。同时,不能简单地将学习看成是现代学校学科内容的学习,生活才是最重要而全面的学习。从人的生存与全面发展来说,学会生活是一切学习得以持续的前提,也是我们最终的学习目标。所以,要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要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不仅可
【编者按】 创造是最基本的生命动力。儿童创造性成长是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目标。创造性成长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概念,与之相关的儿童创造性成长的支持与促进,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命题。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围绕这一命题的研究,是有根系、有主张、有路径的。本期《关注》栏目,呈现他们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创造性成长是一种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成长,是一种应然的学习生活方式。创造性成长旨在发现儿童、尊重儿童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孕育期”,学校通过创造性成长这一教育理念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本土实践路径。促进儿童创造性成长需树立人人能创造的理念,需要开放宽容的环境并融入学科实践活动。同时,建立全面的支持系统,进行评价机制改革,开发特色评价项目,关注每位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关键词:创造性成长;拔尖创新人才;学科实践;评价机制 *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
摘 要:随着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诉求,儿童创造性成长成为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目标。传统知识观以知识为本位,逐步出现知识与情境脱离、知识与行动脱节、知识与身体割裂等现象。创造性成长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随着表征主义知识观引发的教育症结日益突出,生成主义新思潮为传统知识观的阈限提供了破局思路。审视情境、社会与身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价值,重新赋予知识情境性维度、生成性维度与具身性维度的意义,
摘 要:儿童的创造性成长指向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持。通过学校实践引领、家校深度合作和社会资源融通,组织开展“学科课程节”“家长进课堂”“教室在窗外”等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以素养为导向汇集校家社三方教育资源,为儿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生态场域,在联动中形成教育合力,支持儿童的创造性成长。 关键词:创造性成长;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育生态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
摘 要:“创造性成长”这一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精准地把握住了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方向,站位高,立意深,视域远。力学小学的老师们不仅理论认识到位,而且还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丰富的实践作为实现儿童创造性成长的路径与方法。他们从理解到行动,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连续体。与此同时,深刻地认识到创造性成长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性教育体系,而且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关键词:创造性成长;前瞻性
摘 要:教师专业判断可分为四种类型。教师在识别、分析、处理课堂上具有潜在隐患的情况时所作出的判断,是实践性判断;诊断性判断用来辨别、描述、理解和阐释实践性判断;反思性判断是一种涉及教学实践中隐性和显性的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判断;批判性判断是在反思性判断之后,对教师反思所作出的判断和揭示的价值观进行挑战和评价。 关键词:教师专业判断;实践性判断;诊断性判断;反思性判断;批判性判断 *本文系中国
摘 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历程,隐含着校社关系的演变。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从实地出发,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探寻乡村小规模学校出现的原因及发展现状,也让校社互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基于三所学校的分析,对校社互动情况进行描述,讲出乡村小规模学校校社互动的故事,对研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小规模学校;校社互动 本文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摘 要:成长型思维与自主学习者天然耦合。培养具有成长型思维自主学习者的具体方式有任务驱动、多学科融合活动、评价展示学习成果等,从而让学生更自信、更主动、更持续地投入学习活动,使其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自主学习者;教学策略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立项课题“指向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语文对话教学实践研究”(批准号:2
摘 要:“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意在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让教师成为“长大的儿童”,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栖居之所”。“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的外在特征体现为可组合、可融合、可拟合,内在定位体现在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层面。爬梳建构类型,打造“成长学习空间”“课程群学习空间”和“跨学科学习空间”。 关键词:新儿童教育;学习空间;教育资源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
摘 要:学习空间的课程化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为主要目的。在对学习空间课程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浸染学校文化、助力课程实施和依托技术支持的原则。学习空间的课程化设计体现为:建设可交互的课程实施环境,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场所,打造数字化的课程实施平台,延展开放式的课程实施场域。 关键词:学习空间;课程化;学校文化;数字化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课程视域的儿童多元发展学习
摘 要:教材中的儿童形象很好地体现了国家的育人目标。儿童形象在教材中“高频出镜”,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从“有关自身”“有关他人”“有关集体和社会”“有关自然”四个层面着手,挖掘儿童形象蕴含的道德榜样作用。洞悉儿童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剖析儿童成长经历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推敲儿童一举一动中透露出的细节,让“教材中的儿童”影响“现实中的儿童”,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
摘 要:关于合作问题解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的建构及理论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的测评与评价研究、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体现研究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研究进展表现为:研究领域“面全点深”、研究主题注重实践性。不足之处在于:内涵因素的分析研究不够系统化、测评框架和评价标准缺乏本土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实施研究还不够全面以及教师对合作问题解决的理解和实施研究有待深入。未来,可在结合“教—学—评
摘 要:“课题研究课”让研究回归一线课堂,基于日常教学又超越日常教学,为研究走向实践找到了出发点与落脚点,使得课题研究日常化,课堂教学科研化,实现的是师生自然、真实的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科研生态。“课题研究课”是课题研究活动,也是学科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研究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丰富研究内容,在教学反思中拓展研究深度。 关键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课;课堂教学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为必要。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不难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有的是在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中,也有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实施: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师资力量,建设课程体系,丰富内容形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力量;课程体系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与文化建设不断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学资源不再仅限于书面化的教材,信息化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更新和丰富。其中,影视资源打破了传统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让平面的课堂变成更为立体的场所,让学生可以依靠它们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激发学习兴趣;身临其境的发生场景,串联学习线索;与时俱进的信息资料,开阔学习视野。 关键词:小学科学;影视资源;课堂教学 一
摘 要:幼儿古诗教学实验,第一要考虑的是教材,第二要考虑的是怎么教,第三要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从90天的实验中,获得四点感想:其一,对一个5岁左右的幼儿,是可以进行古诗背诵的教育的。其二,对传统私塾背诵的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否定,当然也不能全盘接受,要避死记硬背之短,扬科学背诵之长。其三,授课要考虑幼儿心理和思维特点,所选诗和讲解要有趣,一节课的时间要适当。其四,创造情境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摘 要:捕捉课堂教学问题,连发三问。一是离开了课件怎么教学,建议“一备”教案、“二备”课件、“三备”学习方式。二是面对教学意外如何应对,建议紧扣生成,呼应生成;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直面问题,幽默化解。三是板书怎么回归,建议发自内心地认同板书,持续磨炼板书基本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机智;教学意外;板书;教师发展 长期的课堂教学调研,让我对课堂教学的生态有了较为真实的感触。每次听完课合上听课
摘 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石,对推进园所课程建设、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和助推作用。实践中发现园本教研存在缺乏问题导向、脱离教师主体、不够系统深入等问题。对此进行三个方面的探索:坚持问题导向,达成教研共识;明确活动主体,树立教研自信;紧扣专题内容,形成教研系统。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教研;保
摘 要:饮食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食育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本身的概念,科学地认知食物及饮食过程,了解饮食背后的文化。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食育实践活动的探索,主要包括主题式的季节活动、项目式的学科活动、场景式的体验活动和数字化的创意活动。 关键词:食育;实践活动;校本实践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
摘 要:扎染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类别,体现了各民族的审美和地域特点,积淀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我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视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的继承与发展,提倡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增强民族自豪感。据此,开设《非遗印迹:扎染》美术创新课,让学生感知扎染的纹样之美,了解扎染的文化之美,体验扎染的技艺之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工艺;扎染工艺 中国传
摘 要: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除了做好个别学生的危机干预外,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的积极预防功能。为此,可以将“抱持”引入小学心理健康课堂,让学生在安全包容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发现需求,激发潜力,完善人格,经历心灵的成长。抱持性的心理健康课堂是安全、包容、支持的课堂,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施:共同约定,用彼此的信任奠定抱持性课堂的基调;共情感受,用温暖的言行提升抱持性课堂的高度;
摘 要:《多元文化数学与多元文化数学教育》一书是张维忠与唐恒钧对多元文化数学与多元文化数学教育深度思考的成果,包括多元文化数学及案例、民族数学教育、多元文化数学教育概论、多元文化数学课程与教学、文化回应数学教学等内容。该书揭示了多元文化数学向多元文化数学教育转化的过程,建构了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呈现了多元文化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发展;其隐含的数学教育研究基本理论线索也为未来多元文化数学教
摘 要:《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一书是一部关于于漪个人成长与奋斗的生动传记,更是一部展现她深厚教育情怀与坚定信仰的精神史诗。借助此书,我们能阅读其完整生动的人生经历,走进其精神世界,将其教育理念乃至人格修养融入自己的教学。从本书中可了解于漪决心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经历、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经历、在艰难时期的坚持和坚守、对教育制度改革的探索,以及晚年对于教育事业的继续贡献。 关键词:于漪;
出版一本书,是许多老师的梦想。“我不要稿费,甚至自己出点钱也可以。”这种“大度”的背后,是他们对于出版的初衷:将自己的观点、成果固化为文字,“以此存念”。 不幸的是,教师的著作(其实也包括大量的论文、案例、课题成果等),俟一出版或发表,便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就像有人打趣的那样:这样的作品,“除了自己看一遍,编辑看一遍,发表后自己再看一遍”,再无其他人关注,永远地被锁在了箱底,“连自己都不愿
一些中年教师常常对我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诸如演讲、赛课、座谈会、外出考察学习等,都限定在年轻教师的范围内,把他们拒之于门外。失去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会感到很可惜。还有一些中年教师,已有一定的职称基础,但对于副高、正高职称,往往觉得很难取得,于是不思进取,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他们所反映出的是当下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年教师进入了职业的高原状态。那么,中年教师要如何突破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