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北襄阳菜越三国墓等地出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造型别致、立意复杂,此类铜熏炉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基本器型可能受到了汉代行炉型熏炉的影响,柄部弯曲程度过大可能与所燃香料种类有关。熏炉盖顶的衔珠凤鸟与胡人造像体现了东汉时期以西方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的神仙信仰,佛教元素的出现则说明早期佛教信仰主要依附于传统的神仙信仰之中。 关键词:汉末三国;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仙人 D
摘 要:2016年,江苏省灌南县三口镇一挖掘机师傅在该镇大北村一村民家整地时,意外挖掘出一缸窖藏文物。这批窖藏文物以瓷器和铅锡器等生活器皿为主,年代为清至民国初年。其中部分窖藏文物在工艺、质地和纹饰方面含有日本文化元素和西洋元素,应跟海上丝绸之路有一定关系,对研究连云港海上贸易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北村;窖藏;生活用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
摘 要:汉代灯具类型丰富,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北齐灯具古朴典雅,华美实用,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从太原市博物馆馆藏灯具中看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古代灯具;汉代;北齐青瓷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03 古代灯具在具有照明功能的同时,还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属性。每个时代的灯具各有特点,大不相同,代表了社会
摘 要:民国时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贵阳的城市建筑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文章选取了刘氏支祠、虎峰别墅、贵州省银行旧址作为观察样本,作为传统中式建筑、仿西式建筑、近现代建筑的典型案例,考察时代的剧变对建筑的影响;将决定建筑风格的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传统建筑文化的惯性、时代特征的介入、设计和建造者的审美追求;认为在当今的城市中为打造具有中国气派的建筑,应更多地从传统建筑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发扬光大。
摘 要:错金豹镇是沧州博物馆馆藏的7件一级文物之一。文章基于错金豹镇的命名,从工艺、功能、纹饰、用途、历史背景等方面来分析这件文物的丰富内涵,让大家对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汉代;错金;豹;镇;河间国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05 0 引言 沧州博物馆“沧海之州—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设郡封国”单元的独立精品柜中陈
摘 要:明大同镇长城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其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大同镇长城所辖七十二城堡是明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墙结构、防御设施、建筑材料、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揭示明大同镇长城及其所辖七十二边塞古城堡的建造特征,阐述明长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长城;大同;明代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
摘 要:吉祥瓷器泛指器物本身具有吉祥图、文字、纹饰或器形具有美好寓意的瓷器,其纹饰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按照其题材划分,主要分为祈祝幸福、繁衍生命、趋避邪祟三类内容;这些吉祥纹饰的构成法则主要运用了谐音、象征和文字等。 关键词:滨州市博物馆;吉祥;瓷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07 1 吉祥瓷器的历史渊源 吉祥陶器由来已
摘 要:石窟岩体稳定性的治理是石窟寺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石窟寺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大足石刻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了多项岩体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大足石刻观音坡石窟坠落岩体治理、圣水寺石窟岩体加固以及陈家岩石窟岩体加固工程为例,介绍石窟岩体加固工程的岩体特征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治理措施,为未来中小型石窟岩体保护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足石刻;中小型石窟;岩体特征;岩体加固;治理措
摘 要:晋祠是集祠庙、古建筑、园林三位于一体的景区,仅古建筑就囊括了自宋至民国各个朝代;同时作为山西省一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著名景区,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晋祠中的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并存,仅古建筑就有百余座,更不用说塑像、碑刻更是繁多。目前,晋祠存在保护和利用怎样进行与平衡的问题,也存在人才与资金短缺的问题。作者基于晋祠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探索保护文物的有效途径,为
摘 要:文物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平凉市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新时期文博工作的新思路,指明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以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探究;对
摘 要:秦安县文物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开发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县级层面,文旅资源开发与文物资源保护往往较难统一,乡村建设和文旅发展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章旨在探讨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平衡共赢的重要性,并分析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通过合理规划、科技应用、公众教育
摘 要: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的文字系统,且发展较为成熟,是汉字源头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分析甲骨文的优势,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非常重要。世界已知四大古文字体系—“尼罗河的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甲骨文”,都是人民的智慧结晶。且我国甲骨文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存且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意义尤为重大。甲骨文内容丰富,是分析我国上古社会的真实材料。因此,要弘扬
摘 要:分析自然类国有博物馆理事会制度运行过程中制度优越性未充分体现的原因,帮助博物馆提升社会资源统筹能力。采用“管委会+理事会”创新体制,形成以博物馆管理资源整合带动科研及藏品资源整合,深入开发教育文创产品的联盟化组织新模式。实现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围绕自然博物馆科研体系,建立一个集科研、教育、展览、生产、文创、科普为一体的“博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目标。该联盟是多方业务相关者积极广泛参与的多节点
摘 要: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数年来为现代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变革契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逐渐成为国内外博物馆教育的主流思潮。这一理论与博物馆教育的互恰与契合,使其对新兴的博物馆数字化教育产品也产生了深入影响。文章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探索数字化产品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如何对中小学生认知博物馆文化产生增益效果,并依托中国丝绸博物馆相关课题,为该主题提供实践性参考案例。
摘 要:文章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线上3D数字展览为研究对象,从漫游、视听和互动三个方面分析其特点。研究发现:线上3D数字展览存在数量差异较大,整体浏览量偏低;漫游与视听功能发展比较成熟且设计多样;互动设计具有单一保守的特点。 关键词:博物馆;3D数字展览;功能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15 0 引言 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
摘 要:近几年我国博物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类博物馆”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探究类博物馆机构的发展与管理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助力中国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有助于文化的多样性表达。文章在综述类博物馆研究历史基础上,对其构成要素、范畴、意义进行分析总结。在类博物馆现象启示下,探讨政协文史馆的运行和发展路径,在文史资料和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的优势基础上,做好展览开放
摘 要:调性是指呈现在外、能被感知到的风格与个性。故宫博物院的“何以中国”展和观复博物馆的“好奇·Miao—观复猫钻进古画说起居”展的展线、展项和文案均采用了与其自身特点相符的具有一致性的调性,取得了良好的展览效果。这两种不同的展览调性值得我们在策展时依据博物馆和展览的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在策展实践中,作者根据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调性,独立策划了“与子同袍—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展”,实践经验可供参考。
摘 要: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2023年7月27日适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荣成博物馆在抢救挖掘参战荣成子弟兵资料的基础上,举办“铭记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成子弟兵”主题展览,广泛获得社会好评。文章主要围绕该展览的策划选题及资源挖掘、策展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展览开幕后的配套服务等方面对展览进行分析探索,以期为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 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纪念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第三次陈列改造提升工程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文章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第三次陈列改造的实践进行回顾和思考,以期对中小型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改造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陈列改造 DOI:10.20005/j.cnki.issn.16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在博物馆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的参与形式从传统方式逐渐转变为更加创新的手段,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公众参与也助推了博物馆教育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公众参与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参与不平衡、公众与专家意见不协调等。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旨在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利用技术提高参与效率、平衡公众与专家的意见,确保
摘 要:地方性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是一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载体。发挥地方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功能,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发行,国家对于博物馆开展中小学教育更加重视,通过对会宁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内容和博物馆的藏品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社会教育内容发挥教育作用的效果,结合目前
摘 要: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新要求下,顺应博物馆语境变化,充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构建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标准和实施路径,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试图厘清智慧博物馆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知识分享不足”“规范不足”等问题,并指出完善政策规范、加强数字技术革新、挖掘公众需求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文化服务;数字技术 D
摘 要:信息时代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赋予了博物馆行业新的生命力。文章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新的文化潜能,如何以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讲述文物故事、传播文化内涵,分析了中小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博物馆积极创新运营模式,直面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提供实践性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博物馆;文化潜能 DOI:10.20005/j.c
摘 要:为科学分析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出土彩绘车颜料的种类,使用剖面分析、拉曼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SEM-EDS)三种技术手段对颜料进行检测分析,发现红色颜料是朱砂(HgS),黑色颜料是大漆,绿色颜料是孔雀石[Cu2(OH)2CO3]。颜料的使用有直接单层附着在彩绘车本体上的,也有颜料叠加使用的情况。 关键词:晋侯墓地车马坑;彩绘;颜料分析 DOI:10.20005/j.cnki.
摘 要:清代以降,学界对碑志的关注度愈加增强,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识别、史实考据、碑刻艺术风格等方面,鲜有从多学科视野进行分析。文章从历史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帝制时期,碑志进入葬礼仪式的原因与社会作用,探赜碑志蕴藏的权力、身份等级等符号文化,并进一步揭示不同阶层对碑志所蕴藏的权力符号争夺的原因以及碑志形制最终被朝廷规“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关键词:碑志;中国古代;身
摘 要: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其中的骨耜体现了这一时期文明的独特性。对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耜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制作工艺、原材料选择、使用功能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出土的骨耜种类丰富,对其原材料及制作技术的探讨展示了当时的技术进步。对骨耜的形态和功能推断也展现了它在农业、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索发现,骨耜在大汶口文化的宗教、仪式中的使用及象征意义反映了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结合农业
摘 要:家具是人类行为活动的主要器具,家具的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不仅体现了该区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气息及经济价值。通过对家具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探析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重要区域,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特征。文化的多元性促使该区域的居住者思想活跃,也提升了该区域创新能力以
摘 要:仰韶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显现,各个聚落群相继产生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型礼仪性建筑、高等级墓葬和特定的礼器,孕育于原始宗教的礼制继承了其特质并发展。此时的祭祀已经颇具规模,有大型的公共场地、特定的祭祀形式和祭祀对象,神职人员已经成为统治阶层的重要成员。墓葬的结构和随葬品的数量质量都已经产生分化,尤其是出现了象征身份的专门化用器,已经具有礼器的性质。 关键词:礼制;原始宗教;礼仪性
摘 要:背壶造型独特,是大汶口文化典型器物之一。自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一直沿用到大汶口文化晚期。背壶的分布范围基本与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围一致。大汶口文化背壶因素与周边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有一定交流。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背壶;分布;扩散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9 大汶口文化是以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而命名,
摘 要:本研究在有限效果论指导下,探讨重庆渝中区民国建筑的折中式风格及其传播现状,剖析现存问题,给出解决路径。研究发现,民国建筑及其风格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存在传播持效性短、大众了解不深入、传播方式单一的问题,总结出原因有两点:一、宣传效果达到峰值时没有及时转化受众,造成观众流失;二、受众对信息媒介的选择自主性增强,相关部门并未给出对应举措。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建议建立“视频
摘 要:瓦脊雕塑流行于岭南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区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百色粤东会馆屋脊上的装饰是著名的石湾陶塑瓦脊,因瓦脊产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俗称“石湾瓦脊”,又称“花脊”。粤东会馆陶塑瓦脊体现了明清时期两广地区在岭南建筑及民俗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关键词:陶塑瓦脊;岭南建筑;粤东会馆;传承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
摘 要:在现代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在艺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家大院每个瓦当上面都有不同的图案,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用装饰纹样进行表现,从而造就了典型的晋商建筑装饰特色。“狮狮如意”文创产品设计通过纹样的表现手法,让瓦当“活”起来,使瓦当图案化、设计化,让人们的美好意愿更加活灵活现,从而也带来更加活跃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对狮面瓦当上面的纹样进行提取重组并装饰,通过图案纹样的表现再加上文
摘 要: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博物馆数字化的浪潮中,藏品数字化是核心,而三维建模是藏品数字化的关键手段。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因其设备要求低、灵活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藏品建模的重要手段。在考古领域,虽然Context Capture在空三精度、纹理映射质量、模型精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其不能直接用于可移动文物建模,因此该软件应用较少。通过对采集到的影像预处理或对模型成果后期处理,使之
摘 要:回顾传统首饰设计理念,装饰和财富价值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创作宗旨。然而,随着当代艺术运动的兴起,鲁特·彼得斯也以首饰艺术家的身份加入了这股浪潮。文章对他的创作生涯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概念、材料、工艺和展示等角度分析其在首饰领域中的非凡突破,阐述他是如何构建身体、物体与概念的多元化关系。他对思维创新的努力以及对哲学启发的挖掘皆为后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推动当代首饰形成以智性内涵为核心的思想转化,
摘 要:以丹霞地貌闻名世界的丹霞山是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合称“广东四大名山”。历史上,丹霞山人文景观荟萃,遍布的摩崖石刻是其人文发展的重要见证,最早的摩崖石刻可追溯至宋代,多与寺院有关,锦石岩寺、金龟岩庙内的几题宋代摩崖石刻为探究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丹霞山;摩崖石刻;文化遗存;寺庙 DOI:10.20005/j.cnk
摘 要:文章通过对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类型学划分,综合考虑墓葬形制、随葬品、人骨葬式和头向等特征,梳理出这一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发展进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 关键词:陕北;内蒙古中南部;东周时期;洞室墓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36 本文所指的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处阴山和北山之间,行政上为今陕
摘 要:文章通过对利津县博物馆藏品的深入探究,旨在揭示清代著名收藏家李佐贤的生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首先介绍了李佐贤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其次,通过对李佐贤所著《古泉汇》的探究,揭示了他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与整理以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再次,对李佐贤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书画鉴影》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他在书画鉴赏领域的见解与贡献以及对艺术鉴赏的独特理解。最后,以李佐
摘 要:以承德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描述了云帆月舫数字化复原和交互设计的过程;最后,总结了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方式,强调了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古建筑文化;展示与传播;避暑山庄 DOI:10.20005/j.cnki.issn.1674
摘 要:《宝玉石鉴定》是产品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目前,对《宝玉石鉴定》的研究主要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且主要是高职高专和中专的宝玉石鉴定与工艺专业的整体发展,对于应用型本科产品设计专业《宝玉石鉴定》课程的研究与探讨比较少。因此,作者从课程本身出发,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改进,对应用型本科产品设计专业的《宝玉石鉴定》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宝玉石鉴定初级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
摘 要:统万城是农牧交融的历史见证,它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意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物古迹的保护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是认知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因此,在文物古迹的实际保护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那些承载着国家记忆的古迹造成无谓的损害。 关键词:统万城;文化传承;保护;旅游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
摘 要:大芦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由九座民居院落和一座祠堂组成。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不断发展,大芦村古建筑群从保护、利用和研究等方面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从文化遗产生命史的角度对大芦村古建筑群进行调查,以时间为轴线记录大芦村古建筑群的生命历程,通过记录并分析不同的群体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拥有不同层次的认知和由此带来的对于遗产实体的不同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来展示大芦村古建筑跌
2022—2023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按年代从早到晚排序): 1、合肥市蜀山区庙东郢东南遗址 2、宣城市郎溪县磨盘山遗址 3、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 4、淮南市寿县寿春城遗址 5、芜湖市繁昌区八亩塘窑址 6、滁州市凤阳县明中都宫殿院落与水系遗存 2022—2023年安徽优秀田野考古工地(按年代从早到晚排序): 1、芜湖市繁昌区人字洞洞穴遗址群 2、马鞍山市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