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关键词:遂宁;崖墓;石刻画像 DOI:10.200
摘 要:近年来,淮南市博物馆通过征集、发掘出土、案件移交、接受捐赠等途径,入藏战国铜镜近百面,加上原有的馆藏,共收藏有战国铜镜120面。新入藏的战国铜镜种类有素地镜、纯地纹镜、龙凤纹类镜(包括虺纹镜等)、山字纹镜、草叶纹镜、兽纹类镜等,数量大、种类多,其中不乏精品,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铜镜铸造技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淮南市博物馆;
摘 要:在挖掘邹平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过程中,清代“三绝才子”王兆曾与《梁邹诸景图》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这一发现弥补了《邹平县志》(嘉庆版)有景无图的重大缺憾,为研究清代梁邹山水和地理人文提供了珍贵资料。文章试图通过对王兆曾及《梁邹诸景图》相关内容整理和初步研究,进一步梳理完善王兆曾、成瓘以及《梁邹诸景图》和《邹平县志》(嘉庆版)之间的历史渊源,为邹平人文历史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三绝才
摘 要:清朝是瓷器制作的高峰期,粉彩瓷器在彩瓷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涌现了一大批粉彩瓷器精品。文章简单介绍了清代粉彩瓷器,叙述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的发展特点,并结合现存粉彩瓷器精品提出几点鉴赏技巧。 关键词:清代;粉彩瓷器;玻璃白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04 1 清三代粉彩瓷器发展状况 1.1 康熙年间晚期诞生
摘 要:弩机在古战场上具有射得更远、杀伤力更强、更加精准的特点,是性能十分优越的远搏兵器。本件汉代弩机器物通体锈蚀,望山与钩心锈死,望山瞄准部分与两枚栓残损缺失,郭内无法活动。文章通过探究古代弩机的结构、铸造和发射原理,对青铜弩机病害部分进行修复,制作尺寸相近且形制符合当年弩与弩箭的模型,恢复其战时功能。 关键词:青铜弩机;修复;模型复原 DOI:10.20005/j.cnki.issn.16
摘 要:文章是对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出土铁器保护修复的技术总结。依据此批铁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锈蚀产物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预加固、清理去锈、粘接补全、缓蚀和封护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日后系统研究这批铁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后续大规模开展该遗址的铁器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女山山城遗址;铁器;锈蚀产物分析;保护修复 DOI:10.20005/j.cn
摘 要: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古人生产和生活情况。由于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胶盐,易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破碎、开裂等现象,特别是长期深埋于古墓里的陶器文物更易出现损害、病害等问题。陶器文物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原、不可替代等特性,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通过介绍该古墓群出土陶器的概况,分析考古现场出土陶器文物的典型病害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文章分析研究了数字化记录在大悲殿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价值,以期为以后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崇善寺;古建筑修缮;数字化技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08
摘 要:为实现文物价值的广泛传播,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博物馆需对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进行仿制。文章以南京博物院馆藏草鞋山遗址出土玉琮的仿制为例,对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在玉器文物仿制中的应用进行相关讨论,实践证明,三维扫描打印技术结合瓷器类文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玉器文物的仿制工作是切实可行的。三维扫描打印技术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用相近玉料直接雕刻加工或是用有机合成法、人工合成法仿造古玉的流程,打印好的文物模型纹
摘 要:作者曾对晋中地区部分馆藏晋作家具文物进行实地调查与现状评估。结合文献调研,文章重点梳理了晋作家具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阐释了晋作家具文物基本情况与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保存现状及病害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尝试提出有关晋作家具文物保护修复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晋作家具文物;价值;病害;保护对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10
摘 要:城市更新进程中,文物活化利用是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如何赋予文物建筑新的生命力成为活跃在公众视野的热门话题。以上海天后宫复建修缮及活化利用为例,从文、商、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文物建筑修缮方式、利用途径、经验总结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城市文物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在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将文物建筑打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增强文物建筑与社会公众的联结,从而使文物利用
摘 要: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重点突出了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并对唐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体角色重塑、推动因素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让读者对当前文物数字化
摘 要:在当前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公众在精神领域的矛盾与问题日渐加剧,其本质上是文化与认知上的差异导致的。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需促进多元复杂社会群体求同存异。在多元视角下,博物馆展览从观众角度出发,强调时间上拓展到参观前后;体验上从观看与行走拓展到多感官、多运动模式。从博物馆角度出发,强调展览主题和视角多元性;展览内容呈现多元开放性;展览策划、阐释和空间推进多元性实践,并进一步讨论展览
摘 要:当今的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就必须重视博物馆的自身建设。党建关乎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根本,立足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需求,将博物馆的党建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融合,探索有效路径,则既能发挥好博物馆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牢把意识形态主导权,又可有效强化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共赢,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极其重
摘 要:博物馆在现代教育、文化艺术传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展览则是将博物馆这类职能和价值进一步发挥的有效做法。现代社会背景下,基于情感传达视角的博物馆新展览理念备受关注。文章阐述了情感传达视角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基于情感传达视角推动博物馆新展览方法应用的意义和价值,指出了传统博物馆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从情感传达视角,对博物馆展览的新理念、新方法及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情感传达;博物
摘 要: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定义中新增了博物馆应“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公众在享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也许是经济上的、文化上的,也许是身体上的、感官上的。影响博物馆可及性的因素有很多,提升博物馆的可及性就是要着眼于消除这些障碍。文章主要对博物馆线上服务进行分析,以廊坊博物馆为例,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博物馆可及性。
摘 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对教育、人才培养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分析民族博物馆在发挥教育作用方面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何更好地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
摘 要: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文物陈展的设计与呈现十分关键。随着数字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的发展,传统的文物陈展方式也面临着改变和创新的需求。如何创新设计方法,将文物展示得更加生动、丰富和引人入胜,成为文物陈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博物馆文物陈展的创新设计方法,特别关注数字技术、互动展示和场景设计等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展;创新设计 DOI:10.200
摘 要: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极大推动了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并强化了其文化传承作用。随着AI背景下博物馆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升级跨越,科技的融入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展览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文章对AIGC技术未来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和助力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内容设计,在满足故事性与叙事性、多样性与互动性、教育性与普及性、保护性与可持续性的原则下,根据文物特点、基于历史时期或事件等确立主题思想,并通过引入、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构建一个有层次、有逻辑的展览内容结构,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历史文化知识。在文物陈列展览中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互动设计,包括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
摘 要:数字交互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观众与展品之间最直接的交流途径,也是连接观众与展品的纽带。文章简单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的目的,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框架,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内容,包括宽视野立体显示、跟踪定向、三维建模等,并从虚拟现实漫游、增强现实交互、混合现实交互几个方面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实现做进一步探究,希望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摘 要:当前,馆校合作成为博物馆与学校共同促进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太原市博物馆一直以来坚持以流动博物馆形式走进各中小学校,并逐步通过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文章以太原市博物馆在馆校合作中的具体实践为例,就博物馆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的具体衔接与联系做具体阐述,同时也指出了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太原市博物馆;馆校合作 DOI:10.2
摘 要: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事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程孕育了众多宝贵的文物,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文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迫切需要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以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章主要探讨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文物;保护和利用;问题;策略
摘 要:纪念馆作为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名人事迹的公共文化场所,具有显著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如何在新时期优化陈列展设计,充分释放纪念馆的影响力,是当前纪念馆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文章主要以周恩来纪念馆为例,讨论纪念馆陈列展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的重心、陈列展教育工作求新求变的突破点,并探讨完善陈列展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工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纪念馆;陈列展;社会教育;文化传播 DOI:10.20005/
摘 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必需品,关乎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粮食的储备建设和仓廪制度的完善。粮农类主题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媒介,在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立足于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研究,通过梳理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类型与特色,以期展示中国农业文明,梳理粮食历史文化,为粮农类主题博物馆理论研究贡献应有力量。 关键词:
摘 要: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人文内涵。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若无生动的讲解,或许只能沉睡于展柜之中,难以触及人们的心灵。在博物馆工作中,文物讲解的策略和艺术性成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文物讲解不仅是解读历史的窗口,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化与人心的桥梁。通过恰如其分的讲解策略及充满艺术性的表达,讲解员能够将文物的故事、背后的情感与观众紧密相连,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摘 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学习历史、探索世界,很多博物馆致力于研究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文章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介绍了馆方利用网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供讲解服务以及多类型的体验式社教活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馆藏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关键词:苏州碑刻博物馆;讲解;社教活动;文物;“活”起来 DOI:1
摘 要: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合乐图》,其创作年代曾在学术圈引起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合乐图》与《韩熙载夜宴图》之间关系匪浅,属同一时期的画作。日本音乐学家岸边成雄在《合乐图中的乐器》一文中认为,《合乐图》描绘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欣赏左、右教坊竞奏的场面,系宋人摹本。也有民间爱好者以画中人物的腰带形制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证,从而判断《合乐图》为明代作品。文章试从图中所绘乐器角度,结合诸多资料比对
摘 要: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书写的代表,承载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面貌。文章旨在探讨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中的异同,通过详细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对比,揭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发展历程。文章重点考察了象形、形声等方面的转变,强调了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中的不可替代性,并突出了现代汉字在保留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甲骨文与现代汉字
摘 要:文章针对阿拉善盟长城遗址的地理分布和军事战略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首先,从历史背景角度介绍了阿拉善盟长城的建设缘由和军事战略的关联。其次,深入探讨了长城的地理分布、各段的地理特征和分布,以及地理环境对其建设的影响。再次,对长城的军事战略功能进行了分析,尤其从地理环境对其军事策略的影响角度,对历史上长城的不同军事战略作用进行了讨论。最后,阐述了阿拉善盟长城遗址的保护与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保护和研
摘 要:文章深入研究了太原地区革命文物在革命历史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其丰富性、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意义,以及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和互动关系。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历史的见证,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同时,这些文物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遗产意义,代表了太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这些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太原地区;革命文物;革命历史教育
摘 要: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作为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博物馆功能不断丰富与群众需求的扩展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与完善。文章分析了当前基层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基层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新路径探索;思考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英文公示语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文物公示语一般具有语言晦涩、术语专业性强等特点。基于以上,文章在交际翻译理论视域下,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妇好墓文物公示语翻译为例,分析其应用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翻译有效性的修改建议,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样本,为其他译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思路,以期提高文物公示语翻译准确性,更好地传播中
摘 要: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目前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构建古建筑的实景模型是文物保护的基础和前提。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在古建筑建模上均存在诸多局限。文章提出使用倾斜摄影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融合的方式,实现精细化的三维模型重建,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精细化古建筑模型提供相应理论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古建筑;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空地数据融合
摘 要:金山位于上海市西南郊,濒杭州湾,有“控扼大海,襟带两浙”之说。金山水土膏腴,素有“上海粮仓”之誉。明清时期金山就有铺递,近现代金山邮电事业获得展飞速发展。 关键词:金山;邮政;电报;电话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35 从古代的轻车快马传递信件,到近代的电报、电话,再到现当代的邮箱、微信等,中国历代通信方式不断演变,邮政也
摘 要:大运河苏州段位于江南运河中段,低湿多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体系,且千年来始终奔流不息,成为江南地区文化孕育的母体之一。苏州“运河小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其生成与发展既是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也受到大运河的影响。将苏州大运河沿线的运河小镇单独分类研究、厘清属性,从遗产价值的角度加以分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阐释内容之一。 关键词:大运河;市镇;运河小镇;水乡古镇;遗产
摘 要: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研究的核心遗址,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以其重大学术价值,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认定为距今3800年前后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为了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不断夯实巩固夏文化研究传播的高地,洛阳市应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从“强化学术研究,完善人才体制建设,打造夏文化传播示范区和夏文化精品旅游区,拓宽文化资源品类,抢占文化资源高地”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摘 要:黔北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其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对黔北苗族刺绣图案进行艺术语言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黔北苗族刺绣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黔北苗绣;图案;艺术语言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38
摘 要: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对讲述中国革命故事,向世界广泛传达中国爱好和平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9—2022年“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结果,得出博物馆通过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活动、发挥数字博物馆传播优势等提升革命文物跨文化传播力。文章从“着力提升策展水平,讲好革命文物展览故事”“聚焦世界永恒主题,推动文创产品‘走出去’”“利用热
摘 要:民俗文物蕴含自强不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文章通过对民俗文物价值的叙述和对民俗文物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现状的分析,对民俗文物活化利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发挥民俗文物新时代育人功能的措施。 关键词:活化;利用;民俗文物;发挥;新时代;育人功能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40 民俗文物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摘 要: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该文首先阐释了革命文物的概念及重要作用,论述了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随后运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建设沂蒙革命纪念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讲好革命文物故事、深化文物史料研究、探索“互联网+革命文物”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沂蒙革命纪念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活化利用是保护革命文物建筑的重要手段,革命纪念馆可通过合理的展陈形式挖掘革命文物建筑的红色历史内涵,在新时代延续其窗口阵地作用。肇庆,古称“端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名胜与文化遗产古迹较多,但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相对较晚。一直以来,业界的关注点大多在文物古迹方面,并没有太多关注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导致以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依托的活化利用相当缺乏,不能更好地突出肇庆市红色文
摘 要: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西风禅寺摩崖石刻进行现场调查及分析检测,经XRD等实验检测得出西风禅寺摩崖石刻载体岩石为风化程度较轻的片麻岩。西风禅寺摩崖石刻露天保存,存在载体病害以及本体病害。石刻表面存在植物病害,有苔藓、地衣、霉菌等微生物生长,存在表层片状剥落、孔洞状风化和表面溶蚀等表层风化,以及机械损伤、裂隙、表面污染与变色等病害。其中一处石刻因人工水源冲刷而存在严重风化,另有两处石刻载体在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