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由北宋陕州地方官张劢撰并正书,北宋崇宁二年(1103)十月十二日立于陕州城府学内,明清以来,碑不知所终,方志未见收录。2019年,三门峡市博物馆整理文物时发现此碑。《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所述内容反映了宋徽宗崇宁兴学在陕州的落实情况,追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熙宁兴学、三舍法的功绩,与史书记载颇为吻合,有关记载弥补了地方志的缺漏,对研究宋徽宗崇宁兴学、北宋陕州城的建筑布局
摘 要:在潍坊市博物馆众多藏品中,鸟兽形铜器因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并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研发等活动中深受关注与喜爱。文章对潍坊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典型器物简作析览,以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其在博物馆得到更好的保护、挖掘、研究、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潍坊市博物馆;鸟兽形铜器;造型;纹
摘 要:汉代画像砖是四川地区极具特色的文物之一,四川博物院的馆藏品更是备受瞩目。这些画像砖因其丰富的题材、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资料。文章对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画像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文物的价值,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四川博物院;汉代画像砖;研究 DOI:10.20005/j.
摘 要:北魏又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王朝”,在中国石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元398年拓跋鲜卑定都平城期间,大量的石雕艺人迁徙至此,伴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和佛教的兴盛,外来文化艺术和雕刻技艺经中亚、西域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为石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平城作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汲取、融合多元艺术风格,涌现出大量的精美石雕。文章撷取大同市博物馆珍藏的石雕精品进行赏析。
摘 要:岩画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寄托,它的发现对于人类文化史和艺术史来讲,意义重大。民国时期编纂的《热河经棚县志》对克什克腾岩画有过记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物工作者发表《内蒙古白岔河流域岩画调查报告》以来,诸多专家学者对克什克腾岩画群进行考察、调研,出版过多篇学术文章及专著。作者根据所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性质,参考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克什克腾岩画群进行论述。
摘 要:造像碑是佛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造像与铭文结合的特征,并起着记功载德、禳灾祈福的作用。文章对“孝敬皇帝”造像碑的造像艺术、造像题材和雕凿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此造像碑有盛唐时期的石刻雕刻艺术特点,其涵盖的内容对研究唐高宗与武则天对于太子李弘的亲子之情具有较高的实物史料价值。 关键词:造像碑;唐高宗;武则天;太子李弘 DOI:10.20005/j.cnki.issn.1674-
摘 要:福建博物院现有抹香鲸标本2件,文章通过回顾馆藏标本获得历史和实际测量,从抹香鲸物种介绍、标本研究和自然博物馆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环境保护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关键词:抹香鲸;标本;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07 福建博物院是福建省省内最早开始从事自然研究的机构之
摘 要:汉画像石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文化信仰的反映。江苏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数量较多且较具特色。从内容上看,画面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徐州画像石西王母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神仙学说、阴阳学说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情况。文章对西王母形象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汉画像石;西王母;汉代;汉代文化;
摘 要:在山东省平阴县博物馆众多馆藏文物中,于慎行《东阁衣冠年谱画册》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为国家一级文物。晚年的于慎行邀请当时在京的画家会稽金生,依据其生平事迹中的重点场景绘制了于慎行《东阁衣冠年谱画册》,进行了绘画式的还原。文章对于慎行《东阁衣冠年谱画册》的传承、作者、解读、价值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于慎行;明代;画谱;解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
摘 要:定州博物铜质、铁质文物类型丰富,未经较为系统全面的保存评估。为科学评估其保存状态,借鉴“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从文物基本情况、病害调查、检测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对文物保存现状进行调查与综合评估。并对馆藏文物调查评估进行探讨,为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提供支持,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定州博物馆;铁质文物;铜质文物;锈蚀分析;环境监测 DOI:10.200
摘 要:红色文化极具中国特色,包含国家经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特殊记忆,同时是一种重要资源,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泰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是著名的黄桥战役所在地,也走出或驻足过许多革命英雄,存有大量的革命遗迹、旧址和文物,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对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开发与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
摘 要:桂平市博物馆馆藏东汉鸟饰变形羽人纹铜鼓,其表面存在灰色土垢、残缺、表面硬结物、点腐蚀等病害。修复团队采用了多种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以揭示该文物的材料组成和制作方法,识别了疾病痕迹的种类和原因,并确定了之前修复的区域和所用材料。修复团队还发现了该铜鼓上方原有的丝织品痕迹,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猜测。基于分析,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计划,该计划结合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技术和传统的金属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考古遗迹的保护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文章以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为例,探讨了城市考古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合理保护利用、加强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城市考古遗迹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城市考古;遗迹保护;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
摘 要:防治霉菌病害是古籍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古籍霉变主要由特定的环境原因诱发,会对古籍保护和文物工作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损害。预防性保护理念可以为古籍霉变防治提供方法论指导,据其指引,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古籍霉变的预防方面,应强化对古籍存放环境的控制,使用合适的防霉剂,做好消毒与除尘管理工作。在古籍霉变的治理方面,治理技术总体上呈现出由物理和化学方法向生物学方法转
摘 要:水下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急需全世界共同保护,但目前无序打捞、私人强占水下文化遗产的现象是任一国家通过国内法律都无法解决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构想的提出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此前提下,有必要了解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构想为水下文化遗产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通过建立区域性保护条约完善我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之路的同时,要创新水下文化遗产保
摘 要:瓷器修复对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结合实际工作,并对近几年多数博物馆瓷器修复工作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梳理瓷器清洗、粘接、加固、补配、上色、绘纹、仿釉七项修复技术,总结相应对策,为瓷器修复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瓷器;文物;修复技术;相应对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16 0
摘 要:文章对胶济铁路淄博张店段的近现代建筑进行了详细调查与保护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该段铁路线沿线的近现代建筑,探索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系统梳理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针对胶济铁路淄博张店段的近现代建筑,分析和研究了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揭示出了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通过深度探讨建筑的历史背景,为保护这一段铁路线上的近现代建筑
摘 要:文章从保护和展示利用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典型墓葬壁画保护案例,对墓葬壁画搬迁保护与原址保护两种不同形式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墓葬壁画原址保护面临的问题,并基于现实条件下给出了墓葬壁画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墓葬壁画;保护方式;典型案例;壁画病害;对策建议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18 1 概述 绘画是人类艺术最早的表
摘 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广元皇泽寺多处危岩垮塌和山体开裂,对寺内摩崖造像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广元市文物管理所委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对皇泽寺危岩实施了抢救性加固保护,在对保护工程地质条件、灾害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抢险加固保护,加固保护主要采取隐蔽性结构加固措施—锚固技术。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工作,
摘 要: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理念的提出,结合可持续理念和模块化设计,文章设想设计一个基于儿童友好理念语境下的可移动、可循环利用的美术馆,以临时美育空间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临时美育空间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展陈空间设计创新,提出移动美术馆构建的模块化设计,为新时代下的美术展陈提供一套低碳、友好方案。 关键词:可持续;移动展陈空间;模块化设计;儿童友好 DOI:10
摘 要:文章以晋祠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了博物馆文物利用与青少年历史意识培养之间的互动性。晋祠博物馆通过精心策划的多元文物鉴赏活动,如精选主题展览、文物互动课堂、知识竞答讲座以及数字创新展示,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体验。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历史兴趣,也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历史认知水平,对培养青少年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责任感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对于推动博物馆在青少年历史教育中的角色发挥和文
摘 要: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起效,关键之一是需具有适应性,其内容或路径要适应青年学生情感态度、认知特点、话语习惯和其他发展需求与期待。博物馆隐性思政教育,因其独有的情境性、针对性与适切性,使受教育者以最为自然的状态接受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博物馆隐性思政教育的前提是知识传递的主要媒介—讲解,需将深奥的、专业的、晦涩的、隐性的信息调整为大众易于理解、接地气、可以接受的外显性信息,思政教育才可绵绵用力、
摘 要:文博展陈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观众文化体验的载体,因而保护与展示的平衡成为文博展陈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文物保护与观众体验的双重视角,分析了文博展览中保护与展示之间存在的冲突与协调。通过对国际上的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剖析,论证了保护与展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方法,旨在促进文物长期保存和深度观众参与。 关键词:文博展陈;保护;展示;平衡;展览设计;公众参与;文
摘 要:在“十四五”规划和智慧文旅的国家发展规划背景下,密室、剧本推理、角色扮演等项目逐步升温。随着游戏社交逐渐被公众熟知,博物馆社教活动也开始将发展视角落在这一方向。沉浸式观展一般根据展览总体基调策划故事情节,利用场馆建筑、空间设计、展品装置等设置不同风格的内容,让观众以沉浸体验的方式加深对展览的理解与认知。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沉浸式观展;社会教育 DOI:10.20005/j.cnki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的革新给博物馆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针对数字媒体技术革新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挑战与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理论研究和深度分析,详细分析了博物馆在应对技术革新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博物馆更好地应对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机制、提升观众的媒介素养和信息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存储和展示场所,如何设计出多维度、内容优质的研学课程,成为其长期奋斗的目标。文章聚焦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在详细探究博物馆研学课程面临的主题缺乏全面性、形式单一刻板、缺乏系统管理与互动体验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配合等困境基础上,对研学课程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以期为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多维度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课程;课程设计
摘 要: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北方民居中的门式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山东栖霞牟氏庄园是我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宅院建筑之一,其门式建筑可谓是典型代表。文章以山东栖霞牟氏庄园为例,分析了北方民居建筑中的门式建筑的特点,介绍了牟氏庄园的建造历史和院落布局,从建筑布局和装饰构件两个方面探讨了牟氏庄园门式建筑的特色:在建筑布局方面,庄园门式建筑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门洞间距狭长,层层深入
摘 要:革命纪念馆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起着延展教育空间、扩容教育资源和完善教育目标的关键作用,如今已成为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关键力量。但在实践中,也同时面临着“主体性不够、专业性不强、协同性不足”等现实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全过程育人机制、凸显主动意识,全方位深挖利用育人资源、放大内涵优势,优化整合全员育人队伍、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革命纪念馆实现自我提升,
摘 要:中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器多出土于沙丘遗址中,器型和纹饰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环珠江口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文章重点对中山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器的年代、用途、文化性质和源流等进行了探析,还原中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 关键词:中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器;文化性质;源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29 在笔者2022
摘 要:作为魏晋时期凉州治所的姑臧城,一直是丝绸之路河西段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是中国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都会。最早的姑臧城是于匈奴休屠王时期建成,前凉时期又在匈奴所建姑臧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可谓规模空前,基本上形成了姑臧城的城市布局结构。文章根据史料的记载、现存的遗迹和考古发掘资料等再现了当年姑臧城的景象,主要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市布局及主要建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姑臧城的位置应该在今
摘 要:雷州半岛的古民居广泛分布于整个半岛,其中大多数建筑可追溯至清代。这些古民居不仅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著称,更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特色,生动地见证了雷州半岛在清代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一直以来,雷州半岛常被外界视为南蛮之地,是朝廷官员流放之所,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们对半岛上丰富古民居资源的关注。文章本文旨在从雷州半岛的社会基础与地域文化出发,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并塑造了雷州半岛古民居的艺术风格特点。
摘 要:文章着重通过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蒲松龄设茶的柳泉、蒲松龄使用的砚台和印章、蒲松龄的画像、蒲松龄墓园等这些生活的见证物,探究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剖析他的内心世界以及这位封建文人身上那种独有的人格魅力,以期得到更多学者的共鸣。 关键词:蒲松龄;遗物;生活遗迹;人格魅力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32 蒲松龄是位多才多艺的作
摘 要:战国时期青铜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传承功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青铜麋鹿作为当时社会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战国青铜麋鹿的造型分析以及其文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其造型特征、美学特征和文化影响的简单探讨,加深了对古代青铜器艺术的理解,促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了青铜器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青铜麋鹿;战
摘 要:兴隆洼文化的玉器是辽西地区年代最早的真玉器,代表着辽西用玉传统的发端。查海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家户内部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玉器。文章对家户玉器和遗物组合的量化分析表明,查海遗址的小家户对玉器有更明显的偏好,这些家户倾向于增加淀粉类食物的加工,同时减少石器的生产。这说明查海玉器的起源并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很可能也植根于聚落家户的经济生活之中。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玉器;查海遗址;家户
摘 要:洹北商城的众多考古发现为讨论其防御体系提供了可能。洹北商城的防御体系由城市防御设施形成的防御圈、山川河流、政治方国、军事制度等共同组成,其中城市防御设施包括环壕、宫城城墙、宫殿院墙、门卫房、道路等。洹北商城的防御体系行之有效,到殷墟时期也没有全部废弃。 关键词:洹北商城;防御;军事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35 洹北商城
摘 要:画像石是汉代独有的艺术形式,其中济宁地区的汉画像石最具代表性,研究该地区的汉画像石,发现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虎形象。虎在民间被称为百兽之王,是最早的图像崇拜对象,对汉画像石虎形象进行研究是极具艺术价值的课题。文章从雕刻技艺、构图方面对济宁汉画像石虎形象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发现其独特之处,并深入探究其艺术价值,挖掘虎形象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济宁汉画像石;虎形象;表现形式;艺术价值 DOI:
摘 要:在《论吴门书派》一书中,葛鸿桢将吴宽誉为“吴门书派的先导者”。作为明初吴中地区的重要文人、书法家,吴宽不仅对吴门书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书学观念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文章将探讨吴宽在《匏翁家藏集》及其他书法题跋中体现出的书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注重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强调精勤和服膺宋元。 关键词:吴宽;书学观;服膺宋元;人品;精勤 DOI:10.20005/j.cnki.is
摘 要:锡山秦氏“世为东南望族,盛于明清两代,先后四百余年”。经过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于明清时期成为江南望族,科第联翩,子孙通显。东林书院,由北宋理学大家杨时创建,明朝后期因无锡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重兴修复,以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声名显赫,一度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锡山秦氏与东林书院学术渊源深厚,更有4位秦氏子弟入祀东林书院道南祠。文章通过分析锡山秦氏与东林书院学术的传承和人际的交往,
摘 要:赵邯郸故城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未受到后世建筑的覆盖,该遗址保存相对完整。三号夯土基址作为赵邯郸故城王城的核心区域,是一处高台建筑遗址,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赵王城宫殿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战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形制与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参考,可初步推测出三号夯土基址的原形制。据研究,该遗址的中央为庭院,北台为一座土木混合结构的高台式宫殿建筑,南台则是附属的低平台式建筑。这种
摘 要:在唐代社会繁荣稳定的背景下,雕塑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唐代佛像雕塑造型、艺术特征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唐代雕塑艺术推向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文章浅谈唐代佛像雕塑的“雕”与“塑”以及唐代佛像雕塑中的禅宗文化。 关键词:唐代;佛教雕塑;禅宗;人生哲思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4.04
摘 要:古代玉器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审美特征。文章通过对古代玉器的历史沿革、文化意义、审美特征以及与文物鉴赏案例的分析,探讨其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结合玉器赏析案例,进一步阐释了古代玉器在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旨在深入挖掘古代玉器的独特魅力,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古代玉器;文化意义;审美特征;历史沿革;当代传承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了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塑,首先介绍了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其次分析了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及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生态恢复的方法,具体包括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恢复水域与湿地以及开展土地治理等;再次重点讨论了关于景观重塑的目标,具体包括保护历史文化景观、打造自然景观以及将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与遗址相结合来进一步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最后总结
摘 要:武夷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北苏区的革命中心。武夷山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全市已认定的革命遗址遗存有119处,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5处。文章简述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介绍武夷山革命文物保护的现状概况,并从红色文化旅游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夷山;红色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