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试图走出一条民族化之路,涌现出诸多具有东方式审美品格与民族风格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文化为本位,师法传统,建构民族化的理论路径,正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现阶段的工作。可以说,追寻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观念,透过中国电影具体的实践创作,捕捉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理论体系,是中国电影研究者始终践行
【摘 要】 2023年,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持有问题意识,关注到创作过程中的叙事转向、“人机共创”趋向,深入研究数字时代下的电影本体与美学问题,并以数字人文为方法承续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学者们的研究还聚焦影像技术与工业发展,积极探讨国际性的影像生产与理论前沿议题。本文通过回顾2023年度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创作现象进行系统思考、拟对本学科研究方法与方向的有一个更加清晰认识
【摘 要】 近年来,“地缘电影”成为学术界热议的重要话题,对“地缘电影”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学者的主体性与原创性。作为一个不断阐发的学术概念,“地缘电影”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断裂,“反地缘性”正是这种断裂性的显现。本文着力分析“地缘电影”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断裂成因,注意到“地缘电影”的“反地缘性”特点:“反地缘性”不仅使得“地缘电影”的概念更为辩证、全面,也意味着应该以开放眼光看待“地
[对谈人] 卞芸璐 张明浩 郭培振 [嘉 宾] 田 宇 编者按:2024年4月9日,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对焦青春成长、家庭、职场的电视剧《承欢记》在CCTV-8播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这部剧将原著小说的故事背景从世纪之交的中国香港,改到当下的上海,在爱情、亲情与职场中勾画女性成长,表现了当代青年在自我价值实现和亲密关系处理中的观念转变。不仅如此,电视剧《承欢记》在工业制作等多方面也有诸多
【摘 要】 近年来,影视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其演进轨迹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从1.0时代的离散化、偶发性的影视旅游行为,逐步过渡到2.0时代的影视城建设热潮,直至当前3.0时代,城市空间与影视IP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显著趋势。3.0时代的影视旅游呈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特征,从影视文本来看,过去的奇观化叙事逐渐被在地的“日常化叙事”所取代。同时,产业形态也实现了从单一媒体宣传到价值
【摘 要】 元宇宙为观众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沉浸体验,为游戏IP影像美学重构提供多种可能。在“影游融合”背景下,对游戏IP进行改编时,通过以“讲故事”为重点,密切关注观众奇观化视觉消费需求,采用“游戏升级式”的叙事方式,增设符合电影叙事的人物角色、故事内容,正确处理游戏IP与电影叙事的关系,在保留游戏故事内核的同时,向观众讲述完整的故事。本文通过以“影游融合”与元宇宙为背景,对元宇宙背景下游戏IP的影
【摘 要】 数字时代下国产电影生态美学研究是当代美学和影视生态艺术在人生意义上的寻求和人的感性生成上的统一,与人的诗意生存和现实环境息息相关,从本体论的角度将生态电影看作是人对于现实生态和生存方式以及人对生存意义上的领悟,它带有影视艺术特有的生态审美规律。生态电影中的审美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讨论生态电影美学无法离开技术的因素,电影中的风格美学与技术运用的相融合,既体现了现代审美力的发展,也昭示着科技
【摘 要】 近年来,以青春期故事为叙事核心的中国青春影片以及中国电影对“青春”主题的呈现备受瞩目。诸多作品尝试在恋爱、伤痛、蜕变、成长等标志性“青春”主题下展开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和社会关怀的表达,并期望能打破和超越“青春”主题的既有范畴。在这一语境与追求下,《这么多年》堪称此类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电影在意象运用上体现了向现实性的靠拢,同时,也打破了青春电影扁平化的“伤痛想象”。更为
【摘 要】 作为聚焦教育题材的电影作品,影片《我本是高山》(郑大圣/杨瑾,2023)的创作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立足女性叙事视角表现女性发展,影片讲述了张桂梅带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帮助大山里的贫困女孩圆梦大学的故事。影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聚焦新主流电影如何讲好中国的教师故事,采用以信仰为核心的叙事形象化阐释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影片通
【摘 要】 《熊出没》系列电影自2014年上线第一部院线电影以来,票房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和美学表现都有所提升,除了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有关以外,更多是其灵活的制片与创作理念造就的。在制片理念方面,该系列影片紧随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步伐,在产业、科技和观众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依靠;在叙事层面,该系列影片在每一个重要节点完成叙事转向,依靠新的叙事主题和叙事内容形成故事内容层面的吸引力,在环保主
【摘 要】 中国动画学派以传统美学为内核,以水墨动画意境为风格,诠释了独特的审美特性。导演不思凡从2004年执导首部动画短片《黑鸟》开始,就坚持利用水墨艺术和传统美学来营造独特的动画电影空间,阐释了“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境,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动画电影风格。通过对导演不思凡创作的动画作品进行梳理,结合我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美学、水墨场景等维度对不思凡动画电影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
【摘 要】 电视剧《承欢记》(田宇,2024)以跨媒介改编作为路径,对小说进行了现实主义改编,通过对几位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性;故事以家庭伦理发展作为线索,完成了主人公从承欢他人到承欢自我的成长塑造;以叙事空间的转移作为延伸,将主人公与家庭关联的成长空间转移到工作场域,故事叙述从起初的情感纠葛到偏重职场进步,展现了人物在此过程中经历的阵痛与蜕变。 【关键词】 小说文本; 影像
【摘 要】 《追风者》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波诡云谲的金融市场作为故事叙述的背景,以主人公魏若来“圆形”的生活轨迹结构全剧。该剧以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以及上海地下组织的斗争为线索推动全剧,展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发展历程;对革命故事的生活话语叙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大众化”的创作理念;复仇母题元素的运用,以及多文本之间的对话,扩展了剧作的思想含量,使当代观众接受了一次革命信仰的洗礼。 【关键词】 《
【摘 要】 依托强大的故事叙述力、跨媒介的内容延展力、深厚的粉丝影响力,网络文学正以丰富饱满的内容和创新多元的媒介形式,成为刻画社会生活场景、反映时代发展潮流、展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四川盛以其丰富的巴蜀文化滋养了《斗破穹苍》等众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拥有庞大的网络作家群。然而,四川网络文学发展也面临着创作人才流失、IP外流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下,
【摘 要】 新锐导演辛爽执导的网络剧《漫长的季节》自播放以来以实力刷屏。区别于常规网络剧的叙事模式,该剧将其坚守的平民立场引入创作,通过时空交错的嵌套结构以及直视苦难的书写方式,呈现了东北工业转型过程中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以象征隐喻提升剧集的审美表达和意义空间,坦陈并救赎植根于一代人生命深处的深忧隐痛,为同类电视剧树立了新的美学范式和艺术景观。 【关键词】 《漫长的季节》; 时空向度; 平民
【摘 要】 从电影发展史看,艺术与技术以复杂联动、共生共振的关系,不仅为电影艺术提供新的表现工具,也催生了新的电影艺术流派。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成熟,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引发了唯技术倾向,损害了电影艺术的人文性。面对全面数字化的电影语境,应以“共生体”视角审视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构建开放、有生命力的电影艺术创作生态。本文以技术应用为视角,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史进行研究,探寻电影
【摘 要】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飞速,流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影院观影到如今的流媒体平台观影,观影体验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升级,给电影美学尤其是电影接受美学带来了冲击。流媒体时代的弹幕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观影狂欢和游戏仪式,造就了影院观影和流媒体平台观影的特殊奇观,在这种弹幕电影和电影弹幕的文化现象中,沉默的观众得以解脱,变成电影的关键环节,互动评论使得电影传播迎来了新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