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菜 孩提时代,太婆喜欢带我去采野菜,荠菜、白蒿、苦苦菜都有。她手巧,用荠菜、白蒿做菜饼,做饭团,包水饺……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如今,春日晴和,阳光明媚,田野里白蒿、荠菜娇娇嫩嫩。我那内心柔软的太婆啊,您看这三月的天空安静而湛蓝,这静好的时光安详而恬淡,我跟着奶奶、妈妈来踏青挖野菜了,我想把最新鲜的野菜送给您,好让您柔美的灵魂在这大地的精华中轻轻安放! ——王雅萱《又是野菜飘香时》 炊
日子长长短短,一晃竟过了十数年。而那些温婉静好的时光,却在记忆里盛开如初,从未改变。让我懂得往事并非如烟,旧日的风筝不曾断线。 那些好时光,你我曾共度,共享,共徜徉。 我至今仍记得,五岁时,你让我住在你家。雕花的大木桌如你的手掌般结实有力,老电视机旁的水仙长势喜人,温和而多情。在我作为一个孩童的记忆里,你总是起得很早,等睡眼蒙眬的我从床上爬起,撒着青葱末的豆腐脑和酥脆的油条已然在桌上散发着幽微
那夜下着雨,母亲的爱从被我忽略的细节中奔涌而出,告诉我,那是她用日夜的付出叠加给我的温柔。 升入初三,我的学习资料日渐增多,本应自己动手整理,我却因作业繁多全权交给了母亲。她欣然应允,日日抱过我卷了边角的乱七八糟的资料,一个人在小房间整理,次日再回赠我齐齐整整的一沓。长此以往,我便习以为常。 一个下雨天,母亲没去接我。我一路踩着水洼奔回了家。我重重地敲着铁门,镜片上滑落的雨珠更令我急躁万分。“
风已经有了冬天的味道,日子一天天逝去,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爱我的人还站在原处静静等候。 夜幕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光皎洁明亮,周围寥落的星辰忽明忽暗,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由得回想起了童年。那时,我住在外婆家。我一直觉得外婆很好看,她笑起来眉眼弯弯,让人心里觉得暖暖的。虽然她的眼角有很多皱纹,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她的美。 外婆的手很巧,她做的年糕是我的最爱。儿时的我,每天晚上看电视,看到一半肚子就
初中时光浮光掠影,最难忘校园一角的那棵枫树,总是在四季中或金或红地交替着。踏上它一旁的台阶,便看到了树冠最顶端麦芒般的叶尖儿,阳光从叶尖穿过,斑斑驳驳,缤纷灿烂。这里是学校风景的最佳观赏台:操场在眼下,教学楼在对岸。夕阳夕照时,远处天边是一片雏菊和薰衣草混合的颜色。我在这里,看着眼前这一切,满眼满心的温暖浪漫。 假如不曾来过这里,我将错失多少青春中璀璨晶莹的记忆。 初一时,纠结了许久,才决定分
穿过蜿蜒曲折的小路,绕过鳞次栉比的高楼,终于来到了古街。潮湿的青石板路上,生长着暗绿的苔藓,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氤氲着水汽,散发着诗意。来来往往的游人穿梭着,不时闪进一幢古朴的房屋,留下一片模糊的背影,传来一阵银铃般清脆的笑声。 转头瞥见一扇精美的木门,它与周围轩敞明亮的大门相比,显得娇小含蓄。轻轻一推,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惊醒了安眠的时光。门檐上聚集的水珠瞬间滴落,“啪嗒”一声摔到地上
素年锦时,沐浴着阳光的那棵梨树开了,纷纷扬扬洒下一片雪白,洒向树下的老爷爷和小车。 也许是七八岁的年纪时,每周三周五我都会在放学后去上写字课。外公总是怕我饿,就会在写字课楼下的小摊买上两串炸鹌鹑蛋。卖鹌鹑蛋的老爷爷是个很慈祥的人,见到小孩子就会露出和蔼的笑容。每次来到他的小车前,他总会弯下腰,摸摸我的头,笑道:“小闺女又来了,两串对不对?”那时的我总会用力点点头。他转身先用刷子在烤炉盘上刷一层油
手握毛笔,墨色轻柔地在宣纸上晕开,看似普通实则不然的唯美意境便跃然纸上。 铺开宣纸,倾倒墨汁,墨香弥漫了整个教室。教授我水墨丹青的先生为我示范,寥寥几笔,绘出了大致轮廓。写意画,再熟悉不过了,我心想。又见他换支毛笔,蘸水调色。上色而已,我更擅长了。先生的画接近尾声,我看着成品,心中迟疑:这么普通的画,考级能行吗?先生看破我的心思,说:“你试试便知。” 我学着先生的样子,持笔游走,墨汁化开,在雪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柴米油盐为我们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时光,余生的红烧肉请由我来掌勺。 ——题记 香辣呛鼻的农家小炒肉,在锅里吞云吐雾的挂面,由淡青变为殷绿的上海青……食物总是带给我们人生百味。我自幼就对食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的我每天郑重其事地站在板凳上,看着母亲任由沸水与食材嬉笑喧闹。我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将烹饪这门必修课掌握得炉火纯青,于是,我拉紧围裙的腰带,照着书上的教程向这门必修
细腻的阳光流过书桌的实木纹络,像一片黑暗中闪出了金色的流光,有质感的木质中似乎要迸发出某种新的生命来。看看眼前冰冷的书案,记忆中的那块荒木却再次拨开我的思绪,依稀带来久远的潮湿泥土的气味。 深山旅行,漫藏着各种惊喜,有乌桕树上吊着的巨大蜂窝,有被雷劈作两半却仍新发青翠的大树,有脚下湿滑的地衣苔藓,有壁立的岩石中流出的汩汩清泉,亦有抱窝的松鸦高声地警戒着闯入者。 渡过江去,森林便愈发浓密,遮天蔽
平潭,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岛屿,它紧靠台湾,风景秀丽。去年的暑假,我来到平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 沿着海岸线徒步,脚踩在松软的沙子上,慢慢地,被海水漫过。那种冰凉清爽的感觉涌上心头,一阵又一阵,一浪接着一浪,好不快活。似母亲轻柔的哼唱,似孩童爽朗的笑声,给人以宁静平和之感。 当太阳收起它最后一抹余晖,我发现眼前的海水慢慢在变蓝。太阳下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下,大海展现出另外一种美。
秋日里的雨,下一场凉一场。冰冷的雨,独占一席秋色,执着地洗刷着窗边花园里我精心栽种的花卉。其中有一棵矮小的,承载了我童年记忆的桂花树苗。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童年乡下有关桂花树的种种往事:春日我和小伙伴在抽出新叶的树下疯跑;夏日我在墨绿如黛的树下纳凉;秋日桂花香飘十里,我和家人在树下打桂花,做桂花糕;冬日里,我坐在石阶上看着常青的树发呆…… 我一度以为,自己是永远不会与这样一个承载着我无数欢声笑
去年暑假,我去到了仰慕已久的都江堰。在这座宏伟的、名垂千古的水利工程面前,我收获了不少乐趣——有奇山异水之趣,有古今贯通之趣,更有幡然领悟之趣。 都江堰的山水,堪称一绝。看那急流浩荡,好似万马奔腾,层层叠叠的水流汇聚在一起,像要冲破天际。站在观赏区的我陡然一惊,眼前的江水地动山摇般奔涌而来,翻涌腾跃。那水乍一看是碧绿的,像没有一丝杂质的翡翠,细看又有许多溅起的透明水花,它们冲刷着,跳跃着,欢呼着
清晨,在微冷的北风中,学校的秋季运动会开幕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热闹喧嚣中,我竟然垫着衣服,盘着双腿,在观众席写了一整天的作业。当我回家躺在床上,望着白花花的天花板,盘算着该怎样度过这个没有作业的周末时,却发觉心里空落落的。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离不开被作业规划着的生活了。 我拿起一本练习册,上面那整整齐齐的铅字似乎在嘲笑我。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这样形容监狱:“这里
底气一词,一平一仄,颇有韵味。 何为底?何为气?拥有底气将绽放何等风采? “底”从何来?最基本的就是国家民族经济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军事的力量。当我们国家积弱积贫之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招牌在公园出现,我们也没有底气去抗争;当朝鲜战场我们“打得一拳开”以后,就有了和当时强大的美国谈判的底气。 但是,当物质层面的支撑不够时,精神层面的强劲就显得更为重要。自信便是“底”的助燃剂。就像鲁
我们中国,素称“诗的国度”。不仅在于其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更在于诗词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承载着人情冷暖。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就有很多关于“归来”的诗句。如辛弃疾的“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或如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如欧阳修的“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中所蕴含的悲欢离合,常常都令人心生感怀。 我以为,世间最残酷凄凉的归来,大概要数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那位饱经
如果偏安一隅的南宋是麻木僵硬的冰池,那辛弃疾就是那股拼命逆流而上的滚烫洪流,永远沸腾着。多想他能冲开岁月的桎梏,离开那个怯弱的南宋,去到一个容他大展宏图的时代。 但,如果能重新选择,我认为他仍依然会选择坚守在公元1140年的南宋王朝。 年少时的辛弃疾,意气风发,血气方刚。他立志为国拼下滚烫的事业。22岁时就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勇武有略,军纪严明。仅率数十人突入敌军大营,生擒叛将,当市正法。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耳边留下过各种各样的声音: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情韵深长,同学们的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奶奶的嘱咐温暖亲切,爸爸的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鸟鸣清脆悠扬…… 请你以“回响在耳边的 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把你记忆深刻的内容和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风,吹过发梢,吹落了几滴汗水。虽说才刚刚入夏,却已是酷热难当了。轩窗外,成片的绿阴交织在一起,浅绿、墨绿
清晨,一抹和煦的日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屋内的檀木书架上,洒在那本尘封已久的诗集上。我轻抚泛黄的纸张,尽享其间存留的檀香与墨香。微风拂过面庞,承载着我的思绪,悠悠地飘远了…… 儿时的我,最不喜欢读古诗了。古诗不如童话趣味盎然,不似小说引人入胜,更不比歌谣简单易懂,因此我对它可谓是毫无兴趣。 但是,后来我却沉醉于古诗,甚至学会了写诗。这个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奶奶的教导。 一个夏日的傍晚,奶奶出门散步,
现代诗人王家新在《在山的那边》一诗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心中有着怎样的海,决定了你将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信心。海是难过了想看一看的地方,是梦想,是美好,是成长的天地,是精神的家园。请以“我的心中有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左手是一块青田石,右手是一把白钢刀。一道道灵动飘逸的笔画,是刀石碰撞产生的浪花。石料虽小,内有乾坤,那里有我心中
那年冬天,老家的院子里积起了一层薄薄的雪,像是盖住了于树叶丛中流淌的时间。大人们围坐在火炉边谈笑,弟弟也早已与邻家的孩子打成了一片。我随手翻开一本书,几行小字倏然撞入记忆,而后,便陷入心灵深处的那片海。 那是《城南旧事》,是我懵懂涉世的最初,是“我们看海去”带给我的心灵震撼。 弟弟上了幼儿园,母亲便想着重回工作岗位。正巧舅舅想办个工厂,缺人合作,便让母亲来投资帮忙。本以为是新生活的开始,未曾想
沉浮千余载,不曾忘却,归来仍是少年。 我穿过午门,不远万里地赶来,只为与它见上一面。戗脊飞檐直至天边,旭日东升,辉光斜照。初次见面,我与那幅《千里江山图》只隔了一层玻璃。 一抹光照上玻璃,画上的每一笔都格外清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斧劈皴遒劲有力,勾勒出山的气魄。山石皴勾染有致,蓝绿交错,尽显生机。一条溪流从天边流将下来,曲折蜿蜒。一叶小舟落入水中,那撑舟的希孟虽看不清面目,但他举杯长笑,与山
走在古巷,品那一曲皮影,赏那不该被遗忘的静。 细雨蒙蒙,青石板路皲裂,透着时间久远的气味。拐角边,一片湿溜溜的青苔蜿蜒着,为这青灰的砖瓦色调中,挂上一丝生气。一只花白的小猫轻巧地攀上屋檐,让人欣喜这擦肩而过的偶遇。倘若有一位轻提裙角、手执纸伞的旗袍女子走过,是否会让人想起戴望舒《雨巷》中“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这个人人都大步往前走的时代,又有谁愿意歇下脚,欣赏这尘世之中的美景? 雨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麦田守望者》 每逢过年,爷爷奶奶总要忙碌一番。奶奶先去山间采茶,爷爷再配合着炒茶。等我们回家之后,他们就会把一大包新制的茶叶塞过来,嘱咐着:“这茶可香了,你们可得记着回家泡着喝啊!”但我总会将茶扔在一边,不以为意:茶那么苦,谁还会记得喝茶呢?饮料不比它好喝多了!再说了,现在有几个年轻人喝茶啊? 但,奶奶的茶叶在这个寒冬让我深有
【模拟金题】 请以“我闯进了_____的朋友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填写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如孟子、项羽、陶渊明、李白、李清照…… 【思路导引】 现代的“我”闯进了古人的朋友圈,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从此时此刻突然进入彼时彼地。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主人公的生活场景、个体遭遇、精神气质乃至时代背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题目属于典型的穿越类记叙文,写作时要立足现实与历史真实,
【模拟金题】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微小的幸福。它或许是你打开窗户时感受到的温暖春风,或许是你饥肠辘辘时尝到的心心念念的美食,或许是你在校园小径上嗅到的蔷薇花香……只要慢下来,你就会捕捉到这些常被我们忽略的美好,感受到它们带给你的微幸福。 请以“我的微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很明显,叙事的主体是“我”。微:轻微、细微或者表示极小、极少。“我的微幸福
【模拟金题】 藤野先生不倦的教诲、热心的希望留在鲁迅的记忆中;母亲勤劳的一生、用手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留在朱德的记忆里;娄蒙路的棚屋里,“美丽的颜色——镭”出现的那一刻,把居里夫妇定格在世界的史册中。回忆,是让逝去的时光永恒的方式。 回首往昔,有哪些人、哪些场景、哪些事让你无法忘却?请写一篇有关“回忆”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典型的人物支撑文章的内核。回忆类作品中人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往
【模拟金题】 以“眼泪知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思路导引】 眼泪是由情感、环境或生理反应驱动产生的,眼泪是我们感情的自然表达。在喜悦的胜利中流泪,是对自身努力和成就的认可;在阅读一本感人的书籍时流泪,是对文字情感深度的理解;在分别的时刻流泪,体现了对亲人或朋友的深深眷恋;在错误面前流泪,是对自身的反思和改正的决心。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情感印记,它们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
清晨,小路旁月见草探出头来,缀满点点粉红。当微风拂过面庞,它们便凑在一起,摇头晃脑,好不伶俐! 黄昏时分,秋风渐起,将一处又一处桂花纷纷吹落。几天前,它还不是如此模样——聚集在一起,一树的黄色“炸弹”,香气浓郁,直入心脾。那时,隔壁月见草还只有几片绿叶。如今黄桂却如同一位沧桑的老人,渐显龙钟之态。 左边,是刚开的粉花;右边,是已坠的黄桂。 “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仿佛沉醉于金色的梦境之中。
那缕炊烟从老屋缓缓升起,穿过了我的童年,带着朴实无言的爱,来到我的面前。很久很久没有见过谁家的屋顶上还环绕着缕缕炊烟了,一幢幢高耸的楼房甚至竖不起一根烟囱,又哪里去寻找不散的炊烟呢。 那悠长环绕的炊烟在这绚丽的霓虹灯下是没有容身之处的,它只适合出现在老屋破败的屋顶与外婆苍老的笑脸上。那才是一张完整的画,一张饱含乡下人质朴善良的乡村水墨。 儿时的我与外婆同住乡下。那里有蔚蓝的天空与大片大片的金黄
窗外,皓月当空,月华如水。此刻,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一幕幕和她在一起的往事…… 日常·温馨 放学一推开门,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扑面而来。“回来啦。快去洗个手,准备吃饭!”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围裙,微笑地看着我,手里端着一盘刚做好的菜。我胡乱地洗了手,就急不可耐地奔到餐桌前。原本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被我破坏得“面目全非”。她端了一杯水,静静地站在一旁,慈爱地看着我,不停地提醒我慢点吃不要呛着。我一番狼吞虎咽
青春是什么?是像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像苏轼“左牵黄,右擎苍”,还是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追寻这个答案,我踏入自然,从中获取灵感。 国庆假期,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中坝大峡谷。跟随江水,我们决定从顶端一路下行。细细的水流缓缓往下,我们也一路徐徐向下。慢慢地,右边的高山逐渐显现,道路也越来越窄,仅够一个人穿行。时不时有石头从身旁的石壁中凸出,或是一棵松树斜长过来,大家
她卧在柔软的滩涂上,裹着翠绿的“鹤氅”,有力的臂膀枝丫横生,脚底伸出无数龙爪,紧紧地抓住淤泥,如屏障一般守护着这片海域。没有行距,没有间距,密密麻麻中却点染出几抹凌乱之美。她,便是挺立于漳江口的红树林。 我沿着堤岸前行,海鸥的叫声伴随着海涛声萦绕在耳边。听长辈说,这儿原只有几棵树苗,后来,生命以惊人的速度蓬勃生长,蓊蓊郁郁,葱葱茏茏。可当洪水带走她的沃土,涨潮夺去她的旖旎时,她则紧抓大地,坚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