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指示和关于教育系列论述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思政的“大”主要体现在大目标、大队伍、大机制上。人才培养首先在育德这个“大目标”上,思政课担负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任。“大队伍”是
摘要: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是强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对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目前存在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不科学、岗位管理机制不健全、区域内统筹使用不足等问题,应当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制度建构,科学设置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机制,提高中小学岗位聘任和用人自主性。
摘要:研学教育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教育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未来教育将不可避免地与数字化和智能技术融合。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研学实践教育的需求,创建智慧化的研学实践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以体验教育为核心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和研学培训机构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也可进一步推动体验教育,尤其是研学实践教育的发展,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区域评价体系,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注重过程评价。为维护教育公平,要探索增值评价,并且要构建区域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区域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自2020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强调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但县域整体推进劳动教育仍存在着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劳动课开设流于形式、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加快劳动教育县域整体推进,需要行政推动、科研领航,构建县域——片区——学校三级劳动基地,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劳动平台的建设。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方针促使学校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大课程开发和设置的力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进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和情境活动,深化对其基本原理、指导理念及原则的探索。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提升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农村初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当前,农村初中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初中课堂应进行提质增效的重构,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打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从而提升农村初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随着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的发布,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总结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现状后,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宣传与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氛围;加强教师培训,探索多元化书法教学方法;编写系统设计的中小学书法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书法能力素养;深挖书法教育中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实现书法教育的价值升华。
摘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者和维护者。通过对河北省内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现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情况、所在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教师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主动、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但仍存在诸如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足、不会应用等现象。教师应提高认识,掌握相关知识并主动实施,学校应重视队伍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加大培训力度。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石家庄市谈固小学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全面、和谐、互动的环境。学校通过构建生态育心课程、打造生态育心空间、融通生态育心场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特色课程等措施构建全环境育心“生态图”,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能够发展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摘要:学生的厌学率快速攀升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特别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厌学心理已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实践经验和调查发现,父母的高学业期望、不当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都对小学生厌学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学校可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合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家长正确看待学业成绩,建立合理的学生发展期望,努力为小学生营造良好学习与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素养导向的新评价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养导向的新评价不仅考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重视真实情境下学生的知识构建与综合运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学校通过构建“动力”“活力”“魅力”三力评价体系,打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评价的通道,实现学生自主成长。
摘要: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家校共育共治机制下,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当建立一种较为良好的关系。通过介绍家校共育共治机制的实际特点,分析现阶段在学校和家庭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家庭和学校关系不平等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在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影响之下新型家校关系的构建策略。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追求,也是把学生培养成学思结合、知识与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公民的需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内主题班会、文体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提升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活动;主题班会;文体活动;个性发展;社会实践 中学生核心素养包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涉及到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等多个方面。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做到有胸怀、有爱心、有内涵、有智慧、有技巧,在班级管理中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建设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培养良好班风,建设和谐班集体。
摘要:加强小学班主任常态化管理工作关键要在“常”上下功夫,班主任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使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从严格班级管理制度、发挥班干部作用、固化管理程序、提倡换位思考以及利用班级日志密切关注班级状况等方面着手,明确班级管理路径,真正打造出优秀合格的班集体。
摘要:亲和力是幼儿教师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能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亲和力对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幼儿教师应从耐心倾听,关爱尊重幼儿;勤于观察,主动换位思考;提升自我,巧用机智幽默;增强自我认知,提高专业素养等方面探索亲和力提升策略,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摘要:在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间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学前儿童而言,弹性时间可为幼儿提供自主决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儿园可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组织系列活动教授时间管理技巧、鼓励幼儿自主决策体验时间的意义等,有效地支持幼儿在弹性时间中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为其未来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小初衔接问题是教师及家庭普遍重视的教育问题,学生能否从小学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初中,直接关系到他们升入初中后的发展状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和精准地开展教育引导,从课程、课堂、学科、活动、评价等方面着手,探索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小初衔接策略,着眼于知识储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打造学生的学习品格,厚植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