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通识选修课座位选择偏好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中的座位偏好,进而探究通识选修课课堂参与度的现况,提出教室空间重构建议。采取混合研究法,分析465份有效问卷和10名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发现:(1)社会自我概念略胜于学业自我概念,最能影响学习者的座位选择;(2)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学习效果区域分布基本符合Park和Choi的黄金区域理论;(3)坐在不同的座位会影响学习者的课
[摘 要] 在线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在线学习力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收集S校7位大学生的在线讲座信息、对Y校8位优秀网络教育学生进行访谈获取的资料,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法,利用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构建了动机—行为—绩效的在线学习力模型,具体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和学习绩效5个维度。其中,学习动机由目标倾向和价值意义组
[摘 要] 教学命运共同体作为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校际教学合作方面的构想、尝试与应用,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利益诉求共同体、观念认同共同体、共赢成长共同体、教学实践共同体,具有系统要素共融性、价值认同深刻性、学科界限跨越性、参与主体多元性等特征,推动着教学主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与共赢。教学命运共同体具有弥合校际教学资源差异鸿沟,拓宽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丰富区域教研内容与形式,助推教学实践改革;引领教师角色转变与
[摘 要]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经过了实验探索、深化推进和系统发展等阶段,在通识教育、机制创新、模式改革、制度建设、资源统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不仅需要全面总结现有的经验和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而且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育理念、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和综合改革等
[摘 要] 教学既要指向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也要教授学生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本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辩证统一的动态平衡当中。然而,当代教学对工具性价值的过度张扬导致了本体性价值的迷失,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目标层面,对功利的追逐侵占了伦理性的精神家园;在教学内容层面,对科学事实的推崇导致了人类意义世界的异化;在教学实施层面,对差异的过度关注动摇了共性的中坚地位;
[摘 要] 智慧教育作为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样态,呼唤传统知识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然而,智慧教育下的知识教学存在3点悖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教学的有限性之悖、知识地位的式微与智慧地位的强化之悖、知识主体的去中心与教学价值取向之悖。为此,立足知识教学的知识论,在知识的本体智慧、意义智慧、生成智慧与实践智慧等智慧属性之上明确“知本蕴智”的知识观。进而提出智慧教育下知识教学彰显智慧意蕴、实现
[摘 要] 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推动下,国内众多学者不断发出对大学教学有效性的追问。采用SLR系统文献分析方法,围绕大学“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影响因素、标准及提高策略4个方面展开研究,整理了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及博士论文(2000—2020年)文献资料,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尽管上述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诸如多元化标准的统整、教与学关系的把控、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即时性与长
[摘 要] 教学对话依靠内在的话语机制进行,对话过程中充满价值的碰撞与权力的较量。教学对话主体、话语内容以及言说方式是作用于教学对话过程的三大要素,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教学对话进行实然探寻,发现课堂教学对话仍存在场域之内的主体地位不平等、制度之下的话语内容不真实以及实践之中的言说方式不恰当三方面问题,进而提出打破角色壁垒,实现话语权力共享;建构话语体系,培育话语内容生命力;进行双向交互,达成平
[摘 要]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公共治理潮流,适应新时代科技革新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为出发点,解释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轨迹,分析梳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展望学科发展和实践路径。立足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境遇,探寻其核心价值导向,构建学科发展空间,拓宽学科建设结构层次,努力构建交叉融
[摘 要]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基于对“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内涵、原则及实施框架等内容分析,从夯实课堂教学、推进美育科研、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对燕山大学美育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和
[摘 要] 教学时间赋能“双减”是课堂教学赋能“双减”的聚焦与细化,具有多重的逻辑必然。由于教学时间的理解局限、教学时间的价值异化以及教学时间的张力不足,使得教学时间赋能“双减”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为此,需要深化理解,拓宽教学时间赋能“双减”的助力渠道;回归本真,促使教学时间中的“人”“时”并重;活化安排,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的灵活度;转化视角,关注教学时间的“现在”之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摘 要]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大概念是精准教学实现高效减负的重要途径。研究尝试构建大概念融入的初中科学精准教学模式,并通过准实验研究检验模式的有效性。该模式依托平板电脑开展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中,师生依托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完成相应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大概念融入在精准目标设计、精准教学过程以及精准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准实验结果以及课后调研显示,学生认同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