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日新月异,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教研活动与教育培训令人应接不暇。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反而陷入资源丰富的“幸福烦恼”之中,产生了如何抉择的困惑。为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践行新课程理念,教师亟须找寻属于自己的教研“北极星”。 找寻专属的教研“北极星”需定位其所在的位置。教师首先要在多样的教育理论与理念以及多元的教学观念之中做出选择
【摘 要】分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现行教材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偏向于“将单位‘1’平均分成一份或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种理解。实际上,分数的意义不止于此。分数概念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个子结构构成的。通过剖析分数概念的子结构,发现分数的意义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结构组成的多意义集合体。因此,分数在不同情境中蕴含的意义可能不同。
小学数学建模力的内涵思考与教学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数学课程要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作为结构的模型与作为过程的建模是数学模型的两个方面。数学建模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加强小学数学建模过程与能力测评的研究,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为此,葛素儿老师和她的研究团队,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建模力的内涵、价值与
【摘 要】“乘法模型”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以小学“价格问题”模型为例,设计测评工具,并进行实证分析,由此提出了“基于多元情境建构‘模型’的结构、基于生活实践经历‘建模’的过程”等教学策略,从而完善构建“乘法模型”的路径,促进学生数学建模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价格问题;数学建模力;乘法模型 小学数学建模力主要是指学生识别现实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建立信息之间
【摘 要】“正方形拼摆问题”是探讨“周长与面积”关系的基础。以“正方形拼摆问题”为研究对象,设计相关测评工具,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评估量表,划分学生数学建模力的水平层次,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经历情境数学化”“感悟建模一般化”的相关教学改进对策。 【关键词】数学建模力;正方形拼摆问题;周长与面积 作为探讨“周长与面积”关系的基础,“正方形拼摆问题”被安排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百分数知识从“数与代数”领域移至“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数学意义及初步感受其统计意义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标准我来定”的核心任务,开展了“制定班级仰卧起坐标准”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同时,以识别、联结、解答和应用四个要素为依托,制定评价量规,并结合教学实践中收集的数据,分析学生建模力的水平层次,由此提出教学改进对策。
【摘 要】模型思想在联系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铺地砖问题”中存在典型的数学模型。教师以“铺地砖问题”为载体设计测评工具,分析学生的建模水平,由此提出了“放大数学化表征、构建一般化模型、尝试迁移性应用”等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建模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力;铺地砖问题;数学化;一般化模型;迁移应用 模型思想在联系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 要】数的运算着重于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数和运算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数的结构和数的运算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引导学生感悟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对发展其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数加减法”单元是小学阶段数的加减法学习的终结阶段,分数和整数、小数在数的意义和运算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分数加减法”单元进行了整体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整体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关键词】学习
【摘 要】基于学习路径对“分数加减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模型,通过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可以实现相同分数单位的加减运算。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分数和整数、小数在数的意义和运算上的一致性。 【关键词】分数加减法;算理理解;运算的一致性 基于学习路径对“分数加减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分析,可知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分
如何更好地认识比100大的数?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一、利用数的认识一致性,迁移学习 教师用课件出示信息:中国代表队共1329人,参加38个大项赛事,荣获201枚金牌,每枚金牌约重235克。 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介绍数38:38是一个两位数,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再引导学生介绍另外三个数(1329、201、235)。 二、利用多样化的素材和路径,形成数感 1.借助点子图、方块图、
“分数墙”融合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大小比较和运算等知识,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直观模型。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如何借助“分数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可以开展以下教学。 一、先分后数,理解分数意义的本质 1.操作与讨论 (1)动手实践:提供等长的纸条,让学生通过等分创造出不同的分数。 (2)交流分享: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折法得到分数,并探讨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内在关系。
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从简单的情境入手,初步建立“整体思想”观念 1.教师出示题目:李爷爷围了一个菜园(如图1),其中一面靠墙,篱笆的总长为16米,求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先读题,再尝试解答。预设学生发现篱笆由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组成,其中高为4米,所以上底与下底的和为12米。学生通常会采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如假设上底为4米,
【摘 要】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旨在打破数学学科的边界,将数学学科知识和思维模式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围绕一个主题活动来实现知识的多维度拓展与延伸。教师从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四个跨学科作业设计要素出发,设计“吸管为什么是圆柱形的?”的数学跨学科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依据作业主题特点,精准确定作业目标;分析相关知识的类型,合理搭配作业内容;借助问题驱动和适时的指导,促进作业持续推进;关注学生生
【摘 要】金融素养是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教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遵循具身认知理论,借助真实的研学活动,以“最优购票”活动为例,建构课前预学案、课中探究案、课后联学案“三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思辨、拓展迁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促进其深度学习。 【关键词】金融素养;最优购票;“三案”导学;深度学习 金融素养是指个人有效管理金融
【摘 要】数字谜题是一种特殊的算式形式,包括横式算式谜和竖式算式谜两类。数字谜题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蕴含转化、推理以及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借助数字谜题,突破知识难点;运用数字谜题,理解内在关系;巧用数字谜题,培养高阶思维”等策略,探究数字谜题在夯实基础、渗透策略、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价值。 【关键词】数字
【摘 要】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跨学科实践,并能满足学生的高水平认知需求,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选择典型的数学试题,尝试利用真实情境,对其进行改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真实情境;数学命题;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发挥期刊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中国期刊协会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举办“期刊阅读新时代——分享好刊,阅读有我”主题征文活动。本刊编辑部报送的《素养立意,探寻有效的数学教学》通过初评,被选为2023年浙江省“期刊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在此,我们向作者表示热烈的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