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至新阶段并产生本质变革,既有观点和概念已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解释,基于此,作者提出“Cultech”(文化科技)概念。“Cultech”是指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文化消费场景搭建与信息智慧服务中应用的数字化手段,具有智能化、交互性、兼容性、人文主义等特征。“Cultech”发展的关键问题体现为“五个面向”,即面向人类、面向科学、面向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
【摘要】微信群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群体传播的新形态,是虚拟的信息言论场,微信群成员退出微信群就意味着退出这一个社交虚拟空间场域。群成员退出微信群的原因主要是场域内环境污染、惯习与群体不相融、资本转化受阻等。当人们的交流客体由有形之物转变为无形之物,交流的无力感并没有因为社交平台的出现而随之消失。退出微信群意味着群成员渴望信息宁静的主体意识加强,通过退群释放线上社交压力,获得社交自由。与此同时,群成员要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取得长足进展,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不断取得新成果。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多有学者提出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却缺少将两者作整体性考察,探析中国特色新闻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理路。中国特色新闻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相融通、相契合、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过程,两者的内在机理具有一致性。中国特色新闻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
【摘要】媒介技术的发展引起我国大舆论场格局失衡,主流媒体在大舆论场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在党和政府的媒体融合创新理念指导下,我国主流媒体开展了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完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布局与构建,平衡了我国大舆论场的格局。主流媒体需要积极投身技术创新与应用,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政府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舆论监管能力,为开展舆论引导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主流媒体;媒介技
【摘要】媒体融合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然深入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中,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深层次变革的重要缩影,同时媒介技术更迭及其相应业务的变化则催生了政治传播样态、政治传播生态的新转向。媒介可供性促进了各介质间的深融,使政治传播场景更加移动化、延展化、即时化、智能化。媒介信息环境革新和技术赋能下的文化变迁倒逼政治传播议题更加注重数字化叙事、焦点化阐释、年轻化表达及可视化呈现。随着媒体融合
【摘要】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游戏的叙事、化身如何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影响,而对网游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鲜少有深度分析。传输理论指出,当叙事传输(人们暂时迷失于故事)发生时,受众会对虚构角色产生认同,继而收获媒介享受体验;该心理过程在具有交互属性的媒介(如网络游戏)中表现更佳。基于此,通过采用问卷法对网游玩家进行在线调查,重点分析了叙事传输对网游享受的影响机制以及化身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叙事传输不仅可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计算广告流程发生了颠覆性重构与升级。传统广告流程被重构为计算广告用户分析、计算广告创意生产、计算广告交易投放、计算广告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新的步骤。计算广告新流程具有广告数据与算法的平台化、广告行为的工具化、广告过程的同步化和广告效果获知的高效化等四个内在特征,实现了业务层面的“流程再造”。基于“流程再造”的计算广告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遵循着科学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
【摘要】传统文化节目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作用。其在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贯穿于传统文化节目的制作、传播全过程,其认同结果的实现取决于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语境,以及传统文化节目在呈现与表达过程中的建构路径、建构方式与建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节目;时代精神;社会认同;“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摘要】以党报(通讯社)、党台为核心的各级主流媒体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近些年,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特别是智能化社会的滥觞,主流媒体新闻宣传普遍出现吸引力不足、影响力不强、抵达力不够等问题,反映出它们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面临基础能力弱化、内容供给错位、传播效率低下三大困境。踏上新征程,对内凝心聚力、对外传播形象、开展舆论斗争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各级主流媒体应着力开展“供给侧结构
【摘要】深度媒介化社会带来的传播秩序、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的巨大变化,迫使传统主流媒体必须以融合求破局。虽然取得些许进展,仍然难以在回归中心与节点现实、庙堂文化与草根文化、内容与渠道关系平衡等方面走出困境。时代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必须以大融合为方向,以成为社会的基础架构为重心,以重构社会秩序为目标,找准关键节点定位,挖掘内容优势,在未来的传播秩序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深度媒介化;主流媒体;大融合
【摘要】旧闻的激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介质,虽然这种激活是在现实意义上的,但它依然带着旧闻的背景而来。这些特性表明,图像是弘扬观念和传承文化的媒介,即使在新闻传播中,它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相对于单纯阐述历史的内容,现实与历史相关联的内容显然会加强用户对于新闻的感知,并触发积极的情感态度,留下深刻的情感记忆。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旧闻,还需要将旧闻通过再利用、再创作重新展现给世人,实现旧闻的“再新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四力”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也是必修课。从“‘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眼力’是发掘新闻的基本功”“‘脑力’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笔力’是‘四力’落地的最终反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增强“四力”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专业新闻工作者;“四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 穆青曾说,蜻蜓点水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出从制度化、符号化、观念化和生活化四个维度重构黄河文化传播“共通意义空间”的路径,从而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效能,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正向循环。 【关键词】共通意义
【摘要】1948年,根据革命形势需要,新华社跟随党中央迁至西柏坡。这个设在中共中央大院里的编辑部,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指挥了全国各战场和各解放区的新闻报道。这一时期,新华社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解放新局面做准备。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历经时代变迁,新华社的工作方法、原则、经验,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关键词】西柏坡大院;党的领导;舆论导向;“新华体” 西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科技对传播的推动作用下,智能化正改变着媒体的竞争格局,也改变着广告运营格局。在此背景下,新事物的涌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广告运作流程的重构和对传统广告公司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广告公司智能化转型的原因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中国广告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蓝色光标、利欧数字、天与空等中国广告
【摘要】2022年年底,一款派对游戏《Goose Goose Duck》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亚洲区玩家的眼球,这也正是网络游戏开发者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媒介空间生产的一次成功探索。研究发现,与传统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相比,这类新型派对游戏迅速爆火的背后是游戏设计者与玩家作为媒介空间生产的共同主体“双向规训”的关系建构逻辑。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探寻新型派对游戏中蕴藏的空间权力
【摘要】网络低幼化语言作为年龄变体,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常用重叠、故用谐声、附加构词、摹态拟声词、新兴语气词、特殊称谓等,这些形式主观表达轻松悠闲、可爱幽默。在青年亚文化的表达诉求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网络低幼化语言传播中实现了日常嵌入式路径演变,呈现出传播快速性、融合多元性、强交互性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语言;低幼化;年龄变体;青年亚文化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语言的年龄层次边缘模糊,不如
【摘要】网络直播在诞生之初,传播形态较为单一,主要以秀场直播为主,但也因入行门槛较低这一先天基因,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数字时代,对于电商平台及各类企业而言,网络直播显然成为重要的布局风口,如何实现商业变现是营销策划非常核心的工作。虽然目前网络直播的商业模式并未完善,但得益于其赋能效应,直播电商显现出来的潜力已不容小觑,孵化了众多带货“网红”,李佳琦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超级网红主播。直播电商通过真人主
【摘要】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在困境与逻辑悖论,存在着规范话语交锋、技术话语冲突以及主体话语争夺三个向度的话语博弈,未来需要维护技术伦理的人性化运用、提升参与伦理的群体性素养、加强话语伦理的共识性沟通与构建新闻伦理的复杂唯物主义,建构数字时代新闻伦理发展的潜在路径。 【关键词】新闻伦理;话语博弈;发展路径;数字技术 新闻伦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者需要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
【摘要】红色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具有凝聚共识、谋求认同的重要意义。作为红色文化载体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场馆作为传播的优势应得到充分重视。源自博物馆和艺术领域的策展及策展人与红色文化场馆传播具有高度契合性。基于当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红色文化策展传播可通过“以叙事建构意义”“以对话谋求认同”“以仪式激发共鸣”“以技术浸润情感”等路径来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策展
【摘要】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化传承三个不同侧面出发,以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微时代下非遗微纪录片生产、传播、延续的路径。 【关键词】影像人类学;非遗文化;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文化传播 移动视频作为一
【摘要】身体既是叙事的主体和载体,也是叙事的内容。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短视频展演已成为最流行的新的身体叙事形式,而其中女性群体成为主要的参与力量。除了平台技术因素之外,短视频生活化的内容特征以及“她经济”的崛起共同构成了短视频平台女性身体叙事的传播逻辑。而从短视频平台女性身体叙事的文化实践来看,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通过身体展演来实现女性的多元表达、身体关注和身体改造;二是通过在不同关系叙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既内蕴实践的赋能助力,又强调理论的守正创新。党的新闻工作自创始之日起就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精神纽带的关系,展现出与其他新闻模式不同的精神样貌。本研究以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1月10日发表在中文媒体和学术网站上的全数据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构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研
【摘要】在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即将三十年之际,对新媒体研究进行一次完整的回顾,乃是新媒体研究迈向一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将普赖斯的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与知识图谱相结合,对1998—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文章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应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了我国新媒体研究的学术图谱。该图谱揭示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飞速发展和平缓中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