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设 计的诞生(1945—1959)”展,以中国社会的巨变为背 景,以 1945 至 1959 年之间的中国设计与中国现代文 明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通过实物、图像、 影像和文献等多种途径,力求反映新中国设计历史 构建的路径,全景式地梳理与呈现中国现代设计发 展中的重要阶段。 展览共五大板块。第一板块“前进 前进”展示了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设计作品,主要是
随着人工智能(AI)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 创新方式,也为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然而,设计与科技的结合也带来了一系 列问题和挑战,比如设计师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设计的本质和人文关怀,导致作品缺乏个性和灵魂; 技术促动产生的机械化和标准化设计审美,缺少当下人们迫切需要的情感体验 ;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精 准把握用户需求,在有效提高设计的针对性
摘要:随着当下人们对审美体验、情感交流和个性化等需求的增加,产品的过度包装和资源 浪费成为设计领域的显著问题。同时,产品包装由实用功能的载体转化为精神消费的载体, 体现出消费文化中关于平衡商品情感价值与物质价值的悖论。本文重点探讨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时代过度包装与精神性消费的关系,揭示物质性消费与精神性消费界 限的模糊性,以及“过度包装”在精神性消费伦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艺术设计软件的完善,数字技术已深入艺术设计领域,为设计 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这一变革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还扩展了设计师的 视角和思维。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人文精神带来了冲击,引发了对于如何平衡技术发展 与人文关怀的讨论。面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需要找到平衡人文温度与技术速度之间关系的策略。 这意味着在利用技术速度的优势的同时,必须规避技术对人文的可能
摘要:从传统交通模式到智能、可持续和多元化的出行方式,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在技术浪潮的影响下,时间空间纠缠共生的汽车空间不断拓展与变化,汽车已经从交 通载具转向第三空间。本文直面未来出行形态的大变革,以空间观念重新定义未来出行形态, 提出未来出行工具流动的时间、共生的空间的复合属性,从汽车本体的位移变化、斜度优化、 尺度复合和屏幕延伸对出行空间进行塑形。在空间观念的转向之下,汽车
摘要:当代博物馆的空间媒介设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体验方式层出不穷。文章提 出了“参与式消费体验”(Participatory Consumer Experience)机制下的元宇宙博物馆空间媒介 设计形式,探讨了元宇宙技术的国家政策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案例的类型对比,厘清了虚拟现实、 社交媒体等多种混合媒介(Mixed Media)的互动方式,分析了依据空间特点、媒介条件、体验 感知等设计
摘要: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GAI”)艺术的价值讨论, 主要有工具主义论、价值主义论和智性交互论等观点。实际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和传统艺 术具有价值观层面的同源性。人工智能艺术在创作、评价和参与等方面均有大幅创新,表现出 高细节、强参与、泛情绪的艺术个性。通过挖掘人工智能艺术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发现其心理 价值主要体现在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现有的有影响力的一些可持续幸福理论学说,并分别剖析对比各自的研究 方法与局限性,试图将“设计”一词引入可持续幸福(Sustainable Happiness)理论研究的领域中。 结合一些促进可持续幸福的设计案例,提出心理学和设计学跨界联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期 为国内设计助力可持续幸福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可持续幸福 练习快乐 空间设计 社区建设 “可持续幸
摘要: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美术工作者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为美术字的发展提 供了沃土。本文尝试从美术字的风格流变、相关政策以及设计创作场景三个方面分析延安时期 延安解放区美术字的历史,回顾文字设计背后那段特殊的革命岁月,探讨大视野观照下政治作 为重要力量之一,如何对中国美术字设计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延安时期 现代美术字 标语美术字 字体设计 中国的美术字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在
摘要:联觉是指人体多种感觉的互通。将联觉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利用人的多重感官体验 进行服装设计,往往能够给人带来作品形式之外更高层次的情感感受。研究发现,服饰设计的 款式、面料、色彩以及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都能触动人体的联觉机制。本文研究了联觉理论 如何指导服饰情感化设计,将羊毛毡带给人的情感价值融入服饰设计中,赋予服饰感情、个性 与生命,使得羊毛毡服饰更具艺术性和人文性,满足用户对服饰更高层次
摘要:文章通过对陶瓷鉴藏者、营销者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身份,以及陶瓷鉴藏品类与价格的变 化趋势、陶瓷类文物艺术品流通环节与交易方式的格局特征等的分析,综合阐述 20 世纪上半叶 中国陶瓷鉴藏空前繁荣、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的状况。这一盛况的成因,既缘于国外鉴藏者旺盛 的购藏需求及多样的鉴赏趣味,又与中国本土古玩经营业在清末民初的加速发展密切关联。鉴 藏与交易,强化了中国陶瓷的文化媒介作用,推动了具有现代意义
明末江南作为经济、文化、时尚的中心,珍 宝毕聚、巧匠汇趋、名士云集,不逊两京。[1]女性 妆容服饰的变化,更以苏州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妇女妆饰逐岁一新,而作俑自苏,始杭州效之, 以达于东南,而闽、粤、川、贵等风靡;南都效之, 以达于西北,而鲁、燕、秦、晋等风靡”[2]。 当前所见明代金银首饰,除帝陵、藩王及 勋臣贵戚墓葬的发现外,要属江南地区缙绅之 家的用物最为宏富多彩、精丽别致。论鬓边时 样、
摘要:乌镇以艺术介入的手段从众多旅游文化古镇中脱颖而出,“中国乌镇”成功转型为国际 化旅游品牌。从社会学和艺术学的角度拆解乌镇以艺术介入的形式打造多元化旅游模式会发现: 木心美术馆的设立和开放成为艺术介入乌镇的开端,明确了“艺术乌镇”的新发展方向,乌镇“旅 游 +”多元化旅游生态模式也随之确立;乌镇利用“互联网 +”和艺术在场的双重保障,给游 客更丰富更完善的“艺术乌托邦”体验,从此开启了经济整合
摘要:工业设计奖作为一种设计推广活动,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模式。本文以政府主导、 面向区域创新的工业设计奖项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深入分析工业设计奖 在驱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以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为例,阐述工业设计奖 驱动区域创新的路径,旨在为工业设计奖的组织方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奖 区域创新 驱动机制 省长杯 工业设计奖作为一种设计推
摘要:“中国古代玉器”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由旧转新”的专题展览,内容设计和形 式设计均呈现出全新的视觉面貌。本文从“呈意象”“传意蕴”和“构意境”三个维度来还原 “中国古代玉器”展的形式设计过程,思考从“呈意象”“传意蕴”到“构意境”这种从量变 到质变的展陈设计方法,探讨如何实现展示内容、形式变化以及观者感受协调统一的设计路径, 为博物馆展览的形式设计工作带来一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