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掌握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同学们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相生”能使“虚”与“实”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甚至互相转化,以此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虚实相生能够大大丰富文中的意象,开拓文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 【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鲁迅先生说,陶渊明飘逸得很久了,又说他并非整日整夜飘飘然,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倘若有取舍,便非全人。 陶渊明给人的印象是深邃、神秘。他的辞官归隐、他的饮酒乞食,其人、其诗,都耐人咀嚼而又永远咀嚼不透。苏东坡青壮年时期不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到了老年时期,尤其是在被贬谪海南岛的漫长岁月中,却日益酷爱陶诗。对晚年的苏东坡而言,陶诗几乎成了他唯一的精神食粮。他每天读陶诗,还给
考点解读 以“时光”为主题的游记类文章,内容多是体现淳朴的民俗民风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此类文章常考查学生对于作者游踪和写景方法的把握。这就要求同学们具备把握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作者的行踪;2.赏析画线部分的句子;3.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等等。
一路徐行,渐近自然,到达花山时,已过黄昏。人在树下穿梭,周遭黑黝黝一片。虫声像潮水,星火繁茂,灯光倒显得暗淡了。朦胧中只觉得那山清秀平缓,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的风味,内心欢喜。 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咕咕,唧唧。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坐定,茶味、夜色与山风,似乎还有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飘进室内,人也欣欣。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着。有鸟得意,
名家引路 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
那天,阴雨连绵。如针般的细雨飘洒在空中,淡淡的轻雾笼罩着大地。心情烦闷的我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散步。 学校门口有一排红墙,那里有一棵桂花树。走着走着,那棵桂花树映入了我的眼帘。远远看去,它静静地站在角落里,粗壮的枝干矗立在湿漉漉的青草地上,巨大的树冠犹如一把大伞,树枝上有些橙黄色的桂花,在茫茫轻雾中若隐若现,地上散落着一些被雨水冲刷掉的零零散散的花朵,花朵漂浮在水面,随着雨水波纹轻轻荡漾,呈现出一
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索生命现象与规律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生命之源与万物之链的神奇与奥妙。 细胞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如同宇宙中的星球,承载着生命活动的一切。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如同星球上的生态系统,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细胞的生存与繁衍。 生命的多样性与适应性正是生物学的魅力所在。从海洋到陆地,从低级到高级,生物的多样性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了生命演化的壮丽历程;从温度到湿度,从食物
那是一盏在茫茫白雪中被点亮的灯。 ——题记 在我的老家,每年冬天都会下一场大雪。放眼望去,世界一片洁白。 又是下雪后极冷的一天。爷爷要去除雪,奶奶不放心,便让我跟着。暴露在冷风中,我身上的每一块皮肤都叫嚣着,渴望回到温暖的火炉旁。我把头向厚重的羽绒服里缩了缩,有些担心地看了一眼衣着单薄的爷爷。回头望去,两排深深浅浅的脚印由近及远,渐渐消失在远处的巷口。天还早,街边的路灯还亮着,一盏一盏,连接
明月垂在空中,似一位少女苍白的脸,带着一缕哀怨与无奈。 闹钟被寒风冻醒,暴跳如雷,不满地“望”向我。一张张卷子在书桌上随意地摊着,如同没有归处的旅人。窗外的风如一头猛牛,横冲直撞,发出阵阵嘶吼声,令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丝寒风闯进来,让人顿时清醒。 手中的笔滚落在地上,发出一声叹息,无奈而又不甘地默默退到墙边。 捡起笔,我站起来,向卫生间走去。在镜子中,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男孩,他有着和我一样白
主题导语 友谊——一个让人心生温暖与幸福的词。唐代的鲍溶写道:“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意大利哲人托马斯·阿奎纳曾说:“人最高的愉悦,均来自友谊。如无友谊,一切追求都索然无味。”友谊是什么呢?它是了解,是欣赏,是信任,是包容,是忍耐,是劝诫,是牺牲,是诸多美德发生在本来毫无关联,却因为思想情感的共鸣而发生联系的人们身上。 亲爱的同学,你是否拥有真挚的友谊?是否拥有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是否与朋
作者自评 刚刚经历了期中考试,在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几家欢乐几家愁”。面对考试失利的我,妈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理解我、帮助我。那一刻,我更加懂得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有感而发,遂提笔成文,虽然略显稚嫩,但却表达了我的真情实感。 同窗互评 燕金戈同学:这篇作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开头和结尾,长短句的结合,使作文诗意盎然。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是一大亮点,细致入微,真实可信。 王汇众同学:王习棣
傍晚,整个公园都动了起来,人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欢乐地起舞。合欢树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它把叶子成双成对地折起,一点点合拢,慢慢进入梦乡。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 植物也要睡觉,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轻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
严冬来临,人们最盼望的就是皑皑白雪了。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人们纷纷到雪地里嬉戏、拍照,文人墨客还能踏雪寻梅,吟诗作对。然而,你可能想不到,不久前,美国一些地方竟下起了红色的雪。放眼望去,洁白的雪地上出现了一朵朵红色的“玫瑰”,就像一片玫瑰花海,极为壮观。 其实,这种红色的雪并不只在美国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高山和极地都有它的踪影。这种雪通常在晚春或者夏季出现,融化后的颜色更红,还会带有西瓜的味道,所
文题速递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提示: 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写作指津 1.选定作品。可以优先选择写人记事的文章,比如《社戏》《小石潭记》等,这类文章更容易让读者获得为人处世方面的感悟;也可以选择抒情散文或说明文,从中选择令自己有
我与灯笼相识于童年。很小的时候,每逢年节,我就会和家人一起制作纸灯笼。如今回味,那灯笼红彤彤的光,便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吴伯箫的《灯笼》,让我再次忆起挂灯笼的快乐时光。在作者的笔下,灯笼不再只是节日的装饰,而是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我认同他的观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递。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要珍视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日子,也让我品味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就像那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品味着其中的韵律,这种声音不禁在我心头蔓延开来。每当我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时,想起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心里便有了一份安宁。我想,鲁迅先生当时忆起这声音,心灵深处也会得到一些慰藉吧。 现在我才明白,鲁迅先生那时看的戏,终究不无趣;吃的豆,终究不普通。“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读完《社戏》,我了解到在鲁迅先生心中,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就是他儿时的乐园——平桥村;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是与小伙伴玩耍的情景。 鲁迅先生对友情的感悟更为深刻,文中对童年友谊的描写花费了很多笔墨。无论是热情活泼的双喜,还是羞涩腼腆的闰土,都能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 读着鲁迅先生的《社戏》,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童年,转瞬即逝,轻轻地走,正如它轻轻地来。 文章写的是社戏,读着像童戏,细品是友戏,人生无
《桃花源记》里有一段大意是:到达桃花源之前,要走过一段狭长昏暗的通道,“仿佛没有尽头”,但走过去之后,视野便会明亮开阔。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它可能是黄昏时的公园,日落时的海边…… 生活中总会有烦恼和压力,我们或许会在某个阶段感到非常难熬、非常失意、非常不顺利……这时候,我们便渴望来到心中的那片桃花源,那里纯净得没有一丝污垢,能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跨过那个迷惘的阶段,我们就会
贺敬之在《回延安》一文中对故乡“新”变化的描写,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记得那年回老家,刚走到村口,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印象中那个简陋的小村庄里,如今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一排排整齐的屋顶,瓦片流光溢彩、夺目照人;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路边开满鲜花;一个个分类的垃圾箱统一摆放、规范管理…… 几年的时间,家乡的变化竟如此之大!我不禁感叹时代发展的迅速,一系列乡村振兴的政策让老城旧貌换新
1.示例: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控制地球变暖,低碳由我先行;绿色出行每一天,低碳生活在身边。 2.示例:“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倡导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 3.(1)①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②因为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的比例大大低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