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一种语言技巧。幽默的语言不仅使人轻松,还能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智慧的启迪。写作中,若能适时加入一些幽默元素,更容易写出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振奋的作文。 下面,我们以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为例,学习几种制造幽默的方法。 一、突出细节,制造矛盾。 作者很注意呈现游览过程中本身就带有幽默色彩的细节。如描绘“车夫之王”这个人物时,作者抓住其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勾勒出一个车技高超、沉着
1865年,马克·吐温写的《跳蛙》在全国许多报纸连载后,他就以记者身份前往夏威夷进行采访,归途中乘船向东游历了地中海。就在航行期间的一天下午,同船的一位旅客查尔斯·朗顿把自己妹妹的画像拿给马克·吐温欣赏。这个女子叫莉薇,头发乌黑,美貌惊人。马克·吐温发现自己对她的形象难以忘怀,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位从未见过面的姑娘。 第二年12月,马克·吐温去纽约时又遇到了查尔斯,并应邀拜访了查尔斯的父母朗顿夫妇和
考点解读 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总会驻足欣赏。美景点缀了世界,充盈了人的内心。在主题为“旅途”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描写自己在路途中遇到的某处景物,并生发联想,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此类阅读大多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这就需要同学们具备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赏析黑体(加点)字词或画线句;2.分析景物形象;3.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寒节气前一天,我想去看看江边那片腊梅——在我心里,那该是欧阳修先生看过的夷陵梅。顺着滨江步道往上游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一片梅园。梅花的好就好在这里,天气这般凛寒,它有的也只是些细碎花朵,从不大红大绿地惑人,有心者须走到近处,去细细地看。那些将开未开的小花苞,拳拳地咕嘟着,紫褐色的胞衣尚未脱尽,胀开的花苞却已咧开,露出几丝酽红的花蕊。它们柔媚得盈润欲滴,晶莹如剔透蜜蜡,让人轻易不敢去碰,只能看;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座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
第2版 《长江源之秋》 1.本丈作者从青海格尔木启程,翻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跨过楚玛尔河,来到长江源头的一个高原湖泊——雀莫湖,最后抵达姜根迪如冰川,顺利完成了这次长江源考察,也领略了长江源秋天的奇美景色。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其中以写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2.二者都体现出了高原反
名家引路 一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
学生习作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望着眼前的一帘凌霄,我明白了宗璞先生写下《紫藤萝瀑布》时内心的震撼。月色下,这花开得异常明艳,嫩紫色的花瓣在月光下胧着一层独属于人间四月天的芳菲,纤细的枝条在春风料峭中摇曳,那么美,那么舒展。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令人喜悦?可耳边的轰隆声却又令我皱起了眉。 狂风大作,山雨欲来。前路多风雨,此番美景,又能存在多久?我暗自叹息,上了楼。 伏案桌前,思绪纷飞。自从升
儿时,我们都曾有过天马行空的幻想。再回首,那些奇妙的幻想都已随着匆匆的岁月流逝、消散,化为泡影,但它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 ——题记 儿时的我,常面向蔚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遐想万千……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会尽情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穿梭在棉花糖一般柔软的云层中,与鸟儿们一同玩耍;我会飞越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穿过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河流,领略白居易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
那天,我吃完饭出门散步,偶然看见路边开了一家新店,门口赫然写着五个大字——“趣味科技馆”。我顿时来了兴趣,拔腿进了店里。 一进店,首先是一条漆黑无比的通道。我摸索着进了一间屋子。刚一进门,桌子上的圆盘亮了起来,不等我反应,耳边响起一个机械的声音,伴随着“嗞嗞”的电流声:“欢迎来到003715考场,请考生5分钟后准备答题,不得使用任何电子产品。考试为两项,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说完这句话,它便沉
这个盛夏,我穿过湛蓝的天空,越过山川大江,抵达了我渴望已久的地方——山城重庆。 重庆,重是重逢的重,庆是庆幸的庆。这是一个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无数的机遇、重逢、突变和挑战的地方。不知为何,我对重庆有一种特别的执念。这架飞往山城的航班,我期待了八年。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想象着那里的一草一木、大街小巷、想象嘉陵江的晚风是什么味道,想象南滨路的灯光照在我身上…… 山城的清晨,晨光熹微,在树影斑驳的
内容简介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代表作。作者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过度使用化学药物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伤害。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逊(1907年—1964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她从小爱
片段阅读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造成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得到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中,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被人忽视的“恶魔”,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起来与其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 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一直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岔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岔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 确实,需要有多种多样的变通办法来代替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所有这些办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多年以后,面对书架上静似姣花照水、行如弱柳扶风的“黛玉妹妹”,我将会想起邂逅面塑老人的那个遥远的傍晚。那时的阳光,温暖又柔和地拥抱着古老的巷子;那个瘦削的老人,因为有梦,砥砺前行;那个懵懂的少年,因为有梦,无问西东。(开篇由眼前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点明作文主题。)。。。。。。。放下那本厚厚的《红楼梦》,搁下汗津津的笔杆,我决定出去透透气。市中心的小街热闹非凡,酸甜可口的糖葫芦、香辣扑鼻的铁板
山水游记 太行山始终以峻拔奇伟、厚重壮观著称。为何黄河三峡尽头,现出了这么一座峻中出秀的山?或还是因了那个名字?说白了,那名字太女性。来了才知道,还真有一个叫黛眉的女子,她曾经是汤王妃,聪慧贤淑,助君成功,后遇冷落,执意出走并隐化此山。我相信,王宫里不缺美人,黛眉的离去也许于商汤王无损,但多少年后,一个时代连同那个王都不复存在,她的名字却同山一起留下了。我们不必查证传说的真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
入住丽江古镇,朝看晨岚,暮听清风,夜观星月,在枕水而卧间回味蹉跎岁月,心灵在此刻放慢步伐,没有浮躁,没有虚伪,于随心随性间,得到了回归和休憩。 丽江的美,缘于古镇上古朴的民居,湿漉漉的狭窄的石板路两旁,掩映于绿荫间的白墙青瓦,刺向天宇的飞檐翘角,依山傍水,拙中藏巧,衬托在蓝天白云之下,在饱经沧桑、历经无数风雨洗礼后依然朴拙自然。古屋的脚下,缓缓地流淌着清澈的溪水,绿苔在水中轻柔地招摇,长长的水草
文题速递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一种景物都藏着独特的美,在某个时刻,因机缘与我们相遇,牵动着我们的情思。请选择一处打动你的景物,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游记常常要对某处风景进行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放眼周围之景,万物皆有可观可写之处,暮春柳絮、初夏栀子、深秋枯荷、冬日红梅,四季流转,风景变换。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无论是一片树叶、
这似乎是我第一次不太匆忙地走在小区的道路上。脚步漫漫,积水片片,一股淡香伴随着呼吸,聚集在我的身体里。刹那间,脑海里仿佛浮现出翩翩桂花乘风渐舞的模样。 抬头,却不见桂花。我踮起脚尖,拨开叶片与枝条的层层阻挡,才见到那半开不开的花骨朵儿——白中透出点微黄,那黄色好似洁净得不染一丝尘埃,却将一切尽数收敛,藏匿于交错的枝叶间,一朵一朵紧挨着,一簇一簇相拥着,像从空中坠下的星星。花瓣娇小而玲珑,伴着滴滴
在西安,环城而行,每一步都让人沉醉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中。西安城墙高耸在城市中心,威严而壮观,如一首史诗般矗立在历史长河里,令人神往。 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以其约13.74公里长的青灰色身影,犹如一条融汇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丝带,系在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上,用一部无字史书呈现出岁月的辉煌,成为古城西安名副其实的地标。 去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这里。早对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