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 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沉淀着民族的历史与进程,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时评频道 加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教育。以中华文化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特色,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培养具有传承中华文化担当的时代新人。积极开展节庆共度等活动,加强中华各民族节日文化的互动融合,增强各民族在理想、信念、精神、情感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深化节日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理念,深入挖掘节日文化的共同性,尊重差
素材链接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过节?这个疑问似乎越来越变成了难以破解的公众困惑。究其原因就在于,因为对仪式感缺乏尊重,而没有注重过节的形式质量,最终也就影响了整个内容的体验度。比如现在很多人在过节的过程中,包括置办年货、打扫房屋、贴春联等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化,许多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聚会或宅在家里,导致年味越来越淡。 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年轻人对春节的传统文
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亲近自然的价值观念。如今,人们通过“献鲜花”“云祭扫”等,在文明祭扫中寄托哀思和怀念;将优秀家风故事搬上舞台,更好展现传统节日内涵;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民俗触达更多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传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文化符号,富有厚
速用范本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一切传统的事物都必须经历时代的筛检,若是没有传承的庇护,将不知流落何处。这些年,总有人“吐槽”家乡的年味被冲淡了。其实,春节一直都是国人眼中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仪式”。而它的真正意味,恰恰在“辞旧迎新”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而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载体。 承古,春节是我们记忆深处的古树,宁静安详。
入乎其内 自然科学论著是对自然科学现象、科学知识和原理等进行研究的论文和著作。逻辑严密、论证严谨、说明清楚、理论性强,是自然科学论著的典型特点。其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涉及较多专业的概念、术语和背景知识,阅读难度较大,读者需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阅读。阅读此类论著,除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和把握逻辑、理解主要内容外,我们还可采取因“体”阅读、因“类”研习的策略,从其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1.(1)“观象授时”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种以星象定时间的授时方法。(2)古人观测星象的目的在于确定时间,并进一步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耕生产。 2.观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时间早于历法。事实:天文学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而历法源于天文,直到《殷历》“甲寅元”的发明,中国才进入了历法时代。陈述的事实中蕴含着观点。 3.首先强调了中国进入历法时代的标志;然后详细说明古人形成“日”“年
主题阐释 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进步。而科学的发展进步,又离不开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科学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举科学精神的旗帜,助力民族复兴。
2024年4月,96岁的俞鸿儒走上《感动中国》领奖台。台上的他,右手轻轻地扶着一根拐杖,腰杆挺得笔直。走到台下,他说,这个奖,领得惶恐:“以前那些(科技界)得奖的人,都有很大成就。做核潜艇的,造飞机的,他们都有很大贡献。风洞是一个辅助的装备,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你是什么贡献?我什么也没有,只是给别人帮帮忙的一个人。” 在从零起步研制激波风洞的那几年,爆炸,是俞鸿儒工作的日常。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俞
仰望星空,我们能看见两个“北斗”。一个有7颗星,已在宇宙间存在亿万年之久,自古以来为人类指位定向;一个有30颗星,从无到有诞生发展不过26年,在浩渺太空却能为人类提供精确到10米的定位。前者名为“北斗七星”,是自然的馈赠;后者名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由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 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认为,卫星研制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
“小学生给课本挑错,新教材真的改了”事件登上热搜。据悉,浙江临海四年级的小学生陈一逸是个十足的动物迷,2022年2月,他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时,发现《鹿角和鹿脚》一文配图用的是梅花鹿,与内容实际不符合。之后,陈一逸搜索了很多信息,又在网上请教专业人员,最终认为文章里说的那头鹿有可能是印度的豚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给出版社写信说明了这一情况,没想到不久后他就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信中说:“希
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研究古建筑。最初,梁思成只是叫罗哲文做一些整理资料和绘图之类的入门工作。 一次,梁思成将一张图退给罗哲文说:“你这张铅笔图画得有问题,需要重画一张。”回去后,罗哲文将自己画的图与原图认真对照了一遍,不解地去问梁思成:“我画的图和原图一样,线条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实在看不出问题在哪里呀。”梁思成皱起眉头,指着几处线条对他说:“别看咱们画的都是线条
妙文品评 民生有保障,国家有未来 ◎一考生 一百年初心未改,四十载风云激荡。【对偶句开头,音韵和谐。时间跨度大,充分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中国共产党始终为践行“党是人民的党”,民生保障不断落实,社会福祉稳步提升。民生有保障,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开篇点明主题,提出中心论点。】 一个“民”字,镂心刻骨,思之念之。千百年来,它的身影在儒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中得见;亦表露在文人“但
话题导入 议论文是一种需要作者由表及里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观点的文体。议论文一般按照引论、本论、结论这三大板块行文。根据这三大板块我们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几种形式。其中总分式如果详细划分,可以划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 范本呈现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或许时常会因物欲的诱惑、权力的游戏以及名利的角逐而迷失自我、动摇本心,以至于忘记了内心深处最初的坚守。然而,坚守道义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到达“天下至诚”超凡入圣的境界。 首先,我们应明确“道义”这一概念,其中“道”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所行道也”;而“义”者,宜也,是合宜、应当之意。在我看来,道义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拥有丰富的内涵,如正直
《劝学》有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中学生,我们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就自我。 我们惊叹于雅丹地貌的鬼斧神功,殊不知风蚀柱等的形成都有赖于风长久的“侵蚀”。所以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取得成就的可能性才越大。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拥有许多知识,一切都是依靠后天的努力,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我们应学会积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漫长遥远,有人说人生的路只需紧紧把握紧要之处,还有人说人生需走好每一步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认为我们既要把握好青年这个紧要阶段,同时,之后的每一步也不能懈怠,这样方能走好人生之路、不负韶华。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青春是最该努力的时候,我们应牢牢把握好这个时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回望曾经的东京夏季奥运会赛场上,全红婵在众多优秀的跳水运动员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精致”即为“精巧细致”,“追求生活上的精致”表层可理解为追求物质生活的优渥考究,追求生活的闲适惬意,追
有人说生活需要精致,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当下,对待生活理应精雕细琢。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不糊弄,不焦躁,用细腻精致的心态让平凡的生活开出花来。也有人说,生命需要粗粝,在这个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的时代,再多的奢华与精致也不抵内心的纯粹与真实。在我看来,精致与粗粝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蜿蜒在生命的两侧,将这漫漫长路点缀得芬芳摇曳。 生活需要精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诚如此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精致的装饰,质是粗粝的本真。粗粝与精致看似矛盾,却也相互映衬,和谐共生。 紫砂泥未经加工时粗糙而质朴。然而,经匠人的精心制作,这些泥土却能蜕变成巧妙精致的紫砂壶。壶身线条流畅,造型各异,每一处都透露出匠心独运的奇思妙想,而它本身粗糙质朴的性质却使茶叶口感醇厚回甘。因此,紫砂壶是集粗粝与精致于一体的至美器物,它是匠人们用心血和汗水,用灵感
引 言 科学文化论著兼具经典性和思想性,其严谨的论述和批驳的思维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品质。自然科学与科学史是此类论著的重要话题,通过研习典范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化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文本观点的能力。 选 文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20世纪更甚,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方法是从研究
卡尔斯鲁厄就安静地躺在森林与大河之间,无数辐射状的道路如蛛网般收聚,指向市中心那座著名的18世纪的宫殿。现在,赫兹就站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摆弄他的那套装置。装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电火花发生器,有两个大铜球作为电容,并通过铜棒连接到两个相隔很近的小铜球上。导线从两个小球上伸展出去,缠绕在一个大感应线圈的两端,然后又连接到一个梅丁格电池上,将这套古怪的装置连成了一个整体。 赫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