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为了探讨如何培养新质人才、如何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这一重大问题,文章首先对预先学习范式与按需学习范式进行了概念辨析和特征分析,认为预先学习存在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难以适应职业的变化、忽视个体差异、学习效率低与资源浪费等缺点。按需学习则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内容灵活多样、学习路径个性化、学习资源利用率高、以实践与应用为导向等优点。当下日新月异的数智技术
[摘 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引发关注,教育领域似乎是受其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的领域之一。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当前存在高估短期效果、低估长远效果的倾向。研究从唯物史观视角,分阶段概括梳理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其发展水平和技术限度,判断其与人类智慧仍有本质差别,特别是在高阶认知和社会情感方面。研究基于理性质疑的态度,发现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在结构对比、逻辑对比、符号编码、内容分析、交
[摘 要] 对技术与教育的研究离不开教育的本体探究。作为本体探讨的重要存在,如何理解技术时代的教育本质成为重要命题。面对本质永恒实体观带来的发展局限,确立“变在”方法论的本质观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解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从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来看,技术与教育在重新域定中实现了主体性技术重塑教育形态,教育中的技术本质使得工艺性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方式,教育中的技术“支架”促进教育性技术
[摘 要] 技术是物质要素,既是发展的对象,也是发展的结果,它制约发展并影响着制度和思想。制度是组织要素,是影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约束、激励、调节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思想是观念要素,思想与技术的融合程度决定着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程度。审视当下的教育生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介入教育领域,必须从技术、制度、思想三个层面出发,把握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形态转
[摘 要] 技术和知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技术的革新推动着知识的变革,由此引发了高等教育中的知识变局。以“知识”为核心范畴探索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知识变革图景,呈现出的主要趋向是:在核心知识职能上,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创新;在知识认知上,从严格的知识客观性到知识的不确定性;在知识选择上,从必需的学科知识到必备的未来生存能力;在知识主体上,从师生共同体到人机协作共同体。高等教育的知识变革深嵌于
[摘 要] 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效至关重要。以自陈式量表反馈学生动机的评价方法受被试主观倾向影响,难以反映其真实动机水平。基于此,文章基于行为投射视角,从学生参与在线学习行为的表现入手,结合在线学习动机量表数据,探索在线学习动机的有效测量策略,构建了基于行为投射理念的在线学习动机评价模型,并基于真实的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为大规模在线学习场域的动机测评提供支持。
[摘 要] 人机协同教学是教育创新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途径,对于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章对人机协同教学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人机协同教学旨在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和机器智能的核心优势,通过教师与机器的协同工作和优势互补,优化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重构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超越教师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局限性,实现人机协同的教育智慧创生,推动“教师智慧—机器智
[摘 要] 机器人教师已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教师与机器人教师共同形塑“人机协同教学”样态。从协同教学的条件和过程来看,机器人教师存在合法性、被动性和先验性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未能有效区分“类人师性”与“人师性”的特征,未能发现“强社交性”隐含的主体功能,未能明晰“高集成性”的精密设计与固化程序。纾解以上三种问题,应当做到:通过明晰概念任务,确立机器人教师的合法性;通过参与对话和自适应研
[摘 要] 智慧教学作为智慧教育的具体教学形态,其“知识过载”状况一直备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究其原因,传统观念往往认为智慧教学“知识过载”是由于智慧教学课程目标偏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不当、学习者缺乏知识整合能力等问题造成的。然而,从认知弹性理论的视角发现,智慧教学“知识过载”恰恰是多元认知表征的机遇、认知情境创设的依托和学习者弹性认知的契机。智慧教学应超越知识本身,更多地关注学习者深度认
[摘 要] 计算思维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关键问题解决技能。当前关于计算思维的认知本质尚不清楚,给教育实践带来一系列挑战,如缺乏统一的教学框架和明确的评估准则等。为此,研究从已有理论共识和观点出发,基于算法与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计算思维问题解决的层级加工特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层级加工的相关认知理论,进一步提出计算思维层级加工的理论假说,其核心观点是,计算思维的认知本质在于对不同
[摘 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变革,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基于“赋能—负能—使能”的逻辑理路进行审思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专业理念重构、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进阶和专业情意滋养的机遇。机遇背后暗含“人机共存”颠覆“以人为师”育人理念、“知识生产异化偏移”挑战知识创生、“高阶应用”挑战“高阶能力”、“主体身份遮蔽、降格”挑战主体情意等挑战。为把
[摘 要] 学习科学作为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核心学科,对于引领教育实践和变革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执行者,在教育改革和学习科学应用与发展中承担着关键角色。文章系统阐述了教师学习科学素养的概念发展与内涵演进,反映出学习科学与教学实践从线性、割裂、融合到升级的交织关系。基于概念内涵,文章构建并解析了教师学习科学素养理论框架的各个维度及其含义,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
[摘 要]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通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教育赋予“增量”,能够实现其价值取向从“一个学生”到“每个学生”、培养范式由“相对割裂”向“相称统一”、教学目标自“知识技能”至“全息素养”、教育手段由“各自游离”变“多向合作”。但技术的高效性与其风险相伴而生,技术获取开源性与师生信任、技术使用广泛性与情感维系、技
[摘 要] 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特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基于在地化教育空间建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通过对H省2,662份教师问卷与90余名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知识生成空间呈低阶化、育人实践空间存在不足、专业发展空间仍需提升、精神涵养空间较为欠缺、生活体验空间有待加强。对此,以知识生成空间的正义性
[摘 要] 数字教材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推进立体化教材开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现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其属性特征与现状旨趣决定了需要划定一定的知识边界,从而确保其知识生产、选择、组织等过程的运行有序。廓清数字教材知识边界,需强化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统摄下数字教材知识的整合创生,注重数智技术赋能教材下人、技术和知识的深度耦合,凸显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联合作用下“公共善”的知识伦理,促成教材建设国家事
[摘 要] 数字教材是新形态教材,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数字教材在促进义务教育变革、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初显,已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在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过程中,由于发展不成熟、支持服务不完善、传统教育惯性延续等问题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难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在系统剖析其发展困境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