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拽住夏日的尾巴,我和妈妈踏上了一段追寻伟人足迹的旅程。我们漫步橘子洲头,看绿意盎然,感受青年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和澎湃气息。当我凝视那座巍峨耸立的雕像时,伟人风采仿佛穿越时空,与光同至。踩着树荫前行,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长河中,能感受到峥嵘岁月的激荡与沉淀。 随后,我们走进乐之书店,走进知识的海洋、心灵的港湾。我沉浸在书香中,流连忘返。可是,原本充满期待与欢笑的时光发生了偏折——爸爸失约于我精心
许多年前到一家非常有个性的公司应聘,被要求在简历中描述擅长的事,我写:我非常擅长爱人,我也曾“以爱成名”。 的确,二十出头的年纪,浑身是劲儿,有用不完的力气,就像王小波那句广为流传的独白: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当生活还未真正展开,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前面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无穷的想象力。 为什么以爱成名,却摆脱不了邪恶;追求真实,却毁誉参半?因为在现实中,绝对的爱和真
让我的渴望像白云在飘荡/东边牧马 西边放羊 这是要推荐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开始一段广场舞时间吗?如果你只是这么想,如果你没有听过这首歌的交响乐版,那就太可惜了。交响乐版《月亮之上》的迅速走红,与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有莫大关系。新华社在发布嫦娥六号登陆月背的短视频时,镶入了这首大气的、富有行进节奏的曲子,音画搭配简直无敌,让人感觉在看一场激动人心的科幻大片。 大家给这首
其实,人的一生中,童话故事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作用。童话或多或少地参与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养分,滋养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成年后,会觉得儿时读过的童话已经离得很远很远。其实,只是我们忽略了。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对着流星为爱的人许下诺言时,和年迈的父母回忆过往时,曾经的童话故事就悄然回来了。它们那么近,近得好像从没有离开,近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 ☆启 智☆ 同事的儿子点点有时跟着妈妈来单位加班。我和他逗
穿着新买的鞋,工作了一整天,感觉后跟有些磨脚,走起路来隐隐作痛,然后我就莫名地联想到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 为了走到心爱的王子身边,美人鱼用美妙的声音换来一双能够直立行走的腿,代价是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疼痛。小时候不理解美人鱼,等到步入情窦初开的年纪,我才隐约懂得了什么是喜欢和爱恋。在孩童时代,许多奇妙的童话故事就像种子一样,撒进了我稚嫩的心,如今想起来仍然清晰动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
中国远古神话丰富多彩,内容庞大且生动有趣。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著名学者卡西勒曾说:“诗人的心灵在本质上是神话时代的心灵,故神话思维可称为诗性思维。”显然,远古神话传说与诗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像是血脉相通的孪生子。当我们理解了远古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就会惊讶地发现其中早已埋藏着
1 闲,繁体字为“閒”,“閒,隙也,从门从月”。透过门之缝隙里看月亮,多么浪漫!闲,代表物理上的间隙,也意味着人与自然心意相通。门缝透露给我们最美的月光,而之于人生,缝隙也是必要的,闲情是必要的。 “枕上诗书闲处好”,是李清照的闲 ;“人闲桂花落”,是王维的闲;“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是苏轼的闲……闲情雅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状态。 唐代诗人刘昚虚为人淡泊,多写山水隐
李商隐早期写有一首轻快活泼的《江东》,满是少年人“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轻盈生动: 惊鱼拨剌燕翩翾, 独自江东上钓船。 今日春光太漂荡, 谢家轻絮沈郎钱。 游鱼戏水,燕子翩翩,少年人在钓船上悠然欣赏盎然春光,柳絮、榆钱纷纷飘坠在他身边。这样闲适的诗歌,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他背负着太多责任和压力,对自己期许极高,但他的骄傲与自尊一次次在现实中被践踏。而初入洛阳那年,
细节之中有魔鬼。许多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一些细节。 曾经因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而走红的大叔吴桂春,有篇报道写的就是他的故事。十多年前,当拿着《新华字典》刚开始看书时,吴桂春第一次读到《红楼梦》里潇湘馆的鹦鹉吟葬花词,内心的胜负欲被那只鹦鹉彻底点燃了。“一只鸟都会背诗,我却不会。我不把这个诗背会,就白看《红楼梦》了。”很讨人喜的一个细节,跟林黛玉的鹦鹉较劲,生动有趣。 流感多发季节,医院
中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资源,或者说精神家园。在疲惫或倦怠时,我们能用什么方式缓解和休息?在遭遇挫败或意气消沉时,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寻找自我解脱的资源?是去读一本“我的书”,还是依据习惯在某个特定地点散步思考,自我疗愈? 现在,学生待在教室里的时间普遍过多。用于课业的时间很长,对成长而言,可能未必有益。教育部门有规定,中学生在校持续学习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这项规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符合学生成长的
古人将黑发唤作青丝。青丝,本义为青色的丝线或绳子。“青”又是一个多意字,仅指颜色就有绿、蓝、黑等多种。以青丝喻指黑发,我们最熟悉的是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妙笔让“青丝”从此成了青春的象征。当然,“青丝”二字也可以借指垂柳的柔枝或其他植物的藤蔓。那二月春风裁出的低垂的柳条,不也如发丝般撩得人心里痒痒的吗? 青丝,予人一种色调鲜明而又情意缱绻的感觉,让我想
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匆匆忙忙为名利,何如轻轻轻松松过一生。”如果返回至二三十年前,我大概会用双拇指点赞。是啊!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活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一抔净土掩风流”。可经历无数沧桑后,又感觉对世事作这样的理解似乎简单了些。 人生需不需要“轻轻松松”?我想这应该没有争议。谁降临在这个世界,都不是准备来受罪的,追求舒适、安宁是一种本能。世间无数的事需要督
我查了一下“腔调”的含义,一是戏曲表演中的曲调,一是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一个人有腔调,一篇文章也有腔调。说人有腔调好懂,装模作样的,惟妙惟肖的,声嘶力竭的,这些都跟腔调有关。腔调好让人赏心悦目,写文章如果腔调正也会让读者如沐春风,沉浸回味。 讲解鲁迅的《呐喊·自序》,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感受这篇文章的腔调。一个人的腔调是一举手一投足的显现,是细节、动作、声口的表达。一篇文章的腔调感,毫无疑问得看第一
“你的手,就洗不干净了吗?多加点肥皂!好好洗洗,用热水烫一烫。早操的时候,在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萧红的短篇小说《手》,讲述了乡下姑娘王亚明在学校被歧视的故事。她有一双黑手,一双洗不干净的手。她想让父亲带一副手套来,并向校长表明了这一想法。校长笑得咳嗽了起来:“不必了!既然是不整齐,戴手套也是不整齐。” 虽然只是文字描述,但我依然能想象出那是
▲ 安隽站在窗前,觉得今年秋天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风从四面八方涌来,灰喜鹊从草地上起飞,天空蓝得惊心动魄。她对秋天的感知是从空气里嗅出来的,一种只属于这个季节的气味。 经过三次手术,安隽脸上和颈部烧伤的痕迹已经不甚明显,但皮肤的末梢神经没有恢复,瘢痕所至的整片区域麻木得很。她感觉不出这风急不急、凉不凉,甚至,感觉不到有风。 安隽今天出院。这次复查一切正常。 林然本要来接她的,安隽知道他在忙
在读《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这本书之前,我有一种迫切的执念——特别想拥有一幢带院子的房子,而且这房子最好是在田野里或者森林中。 符合我想象的,是学校北边、高铁站南边的几幢本地房子。它们是农村自建二层楼房,有宽敞的阳台,最令人羡慕的是,门前春天时有大片的油菜花,夏天里有青绿的水稻。这些房子就像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那么水灵自在。 我总是幻想在那样的房子里养猫养狗,在门前晒太阳,去油菜花地里跑。
他思考人类的生存境遇,思考这个时代的文明与喧嚣;他祈求回归自然,倡导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希望拥抱大地,诗意地栖居;他的哲学总是充满浪漫的人文色彩……他就是——马丁·海德格尔。 要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必须首先了解他的生活;而要真正理解一个人的生活,又必须理解他的思想。因为,真正的思想总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而思想一旦真正形成,又必然会参与构造他的生活。无论是从生活经历,还是从思想形成
今天是一节写作分享课。任务是之前布置的,我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后,借鉴作者散文式的写法来表达对“我很重要”这个话题的理解。上课伊始,我检查了作业,只有个别同学没完成,整体令人满意。 我说:“哪位同学先来做个分享?”教室里一阵沉默。这种沉默,在我的预料之中。学生刚上高中,很可能受初中课堂形式的影响,不愿主动分享。还有,面对刚刚认识没几天的“陌生人”,难免会有压力
如果你读过很多书,依然不能更好地生活,依然无法在躁动、迷茫、无助甚至是绝望时给自己做一次简单的心理按摩,不妨试着给我们写一封信说说。我们很乐意踏遍古今中外为你找到属于你的心灵智者。 秘密树洞:597516737@qq.com 读者来信 有个看似愚蠢而且很不具体的问题,实在不好意思开口问身边人,想了想,还是请助《中学生百科》吧。我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交朋友,却完全不懂什么相处之道。那
本栏目长期征集有益有趣的原创题,要求与语文有关,角度独特、新颖,但忌哗众取宠;解析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需轻松、好玩、热闹。 邮箱:597516737@qq.com 葫芦娃是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主角,每一个都本领超群,为救亲人前赴后继,与妖精们战斗,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请依据你所了解的信息,合理推测葫芦娃可能生活的地方。 解析:这是一道地理题,但其实很锻炼语文思维。根据茅草屋,可推出动画片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堂上,老师将“习”解释为“温习、练习”,并解释说:“持之以恒地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我一听到这里就心生厌烦。不断地去学习已经学习过的东西,不就是“炒剩饭”吗?剩饭本就不好吃,何况是不断地重复翻炒,哪里会心生喜悦? 记得在做阅读理解时,看过一个词——“牛嚼”,是指牛在进食时反复咀嚼食物的行为。牛在吃食时,首先快速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