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学术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4年5月,以李守常署名的《史学要论》一书作为《百科小丛书》第51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从内容篇幅来看,该书集中阐述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等六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作为制度化的国家礼仪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往往体现国家政治层面的治理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俗”则被用来指代民众内部自发形成的习惯法则,更强调“自治”。“礼俗”特指在传统社会中,礼俗相交、以礼节俗的社会现象。“礼”“俗”之间的互动实践奠定了国家政治顶层设计与社会整体运行的基础,只有维持“自治”与“他治”的平衡关系,方能发挥维持社会稳定的实际作用,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为补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五台山佛光寺选址幽静,三面环山,视野开阔。寺庙历史悠久,从北魏一路传承而下。这里文物资源丰富,有世界闻名的唐构古建,有丰富多彩的唐塑壁画,有形制奇特的唐墓,有传奇叠加的唐经幢,有令人神往的梁林之路,有多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地区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对货币提出了现实的需求。所以春秋时期的晋国以及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都特别重视钱币的铸造,也为后世留存了大量钱币文物。本文介绍了三晋货币的特点、铸造工艺、在原平和祁县的考古发现,以及山西博物院、运城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晋货币,展示了山西古代辉煌的文明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在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战时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迅速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 八路军紧紧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在华北地区先后创建了三大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和晋绥根
西社卫公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区东北26千米处的平顺县北社乡西社村,周围均为耕地。卫公庙祭祀的是唐代开国元勋、有唐“武功第一”之称的卫国公李靖。据史志文献记载,唐时,李卫公曾率军驻守潞州(即今长治、晋城一带)以抵御突厥进犯,极大地维护了这一地区的和平安定。在山西东南部地区,曾广泛存在着对李卫公的信仰,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清雍正时期的《泽州府志》中就有“李卫公庙,晋普山及城内外胥建,春秋祀享”的
长城倒马关段文保碑 倒马关是明长城内三关的三个关口之一,位于河北省唐县西北部与山西省灵丘县东南部交界处唐河流经的太行山大峡谷里。倒马关的“倒”是跌倒的意思,人和马走到这里,几乎要仰面倒下,以此形容道路崎岖。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据唐代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载:“倒马故关,县西北一百一十三里。以滱水东经倒马关,山路险峭
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是著名的“宰相村”,村里所出的名卿贤相茂郁如林。南北朝时期的裴侠便是裴柏村人,村中有一方石碑,称其“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裴侠(?—559),字嵩和,河东解州人,祖籍闻喜裴柏村。裴侠出身官宦世家,生活在北魏到西魏、北周时期,历任南北朝时期北周刺史、司邑下大夫、户部中大夫、工部中大夫等。他为政清廉,勤勉奉公,生活俭朴。百姓怀其惠,污吏畏其威。 文韬武略 裴侠13岁丧父,青年时
杨立朝照片及自述生平 票号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晋商辉煌历史的见证。以票号诞生为标志,晋商成功将商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一跃成为当时金融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票号除了辉煌的金融业绩,在商业汇兑中也留下了不少文书和著述。这些著述种类繁多,有介绍经营之道的生意论述,有介绍商业知识的专题著作,还有介绍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的日记自述。前两者在晋商经商的过程中留存不少,但讲述个人生活经历的日记
在晋商博物院的展厅中,一本封面泛黄的账本悄然诉说着蔚泰厚票号往昔的辉煌。它不仅是晋商博物院中的珍贵藏品,更是引领我们穿越回那个商业贸易繁荣、金融大潮涌动时代的引路人。 蔚泰厚票号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家重要票号,其兴衰历程反映了传统金融业在近代社会的变革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对蔚泰厚票号账本及蔚泰厚票号的历史发展背景、业务特点及历史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蔚泰厚票号的经营策略、商业网络及兴衰原因
茹夫一 茹夫一(1916—2007),曾用名茹苤苡,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西里村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中。1937年,他正式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茹夫一在抗大分校担任干部,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战场成功阻止通化暴乱,在与反动派几十次战斗中三次负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组织中朝游击队在敌后积极活动,多次战斗;在援越抗法战争中,他加入顾问
梁寒冰(1909—1989),山西定襄人,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长期从事情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从事文教工作,史学著述颇丰。他晚年从事地方志工作,曾任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地方(史)志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第一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 梁寒冰出生在山西,成长在山西,参加革命工作也是在山西。可以说,他的一生与山西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出生在山西 19
张籁(1872—1959),字贯三,号闻田,山西平陆人,华北地区著名藏书家、教育家,为人刚毅,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张丹山公家传》是张籁为感恩、铭记祖父而为其写的传记。张籁品行的养成与成就离不开祖父丹山公的熏陶和教诲。《张丹山公家传》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祖父的感激和崇敬之情。这篇家传不仅承载着张籁本人对祖父的情感,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其他的价值。家传成篇后,赵铁山先生以隶书誊抄,张秉文先生镌刻成碑,
1951年7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成立合影 文史研究馆是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事业机构,其工作宗旨是“敬老崇文、存史资政”。组成人员有文史研究馆馆长、副馆长、馆员,也选聘特约馆员或名誉馆员。人员构成以党外人士为主,他们具备相当学识并有一定的声望。成立之初主要是下列人员:(一)民主革命时期做过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需要安置的民主人士;(二)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年知识分子;(三
不锈钢即不锈耐酸钢的简称,是一种特殊钢产品,产生于一战期间。近代中国长期无法生产不锈钢,严重限制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太原钢铁厂在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下成功炼制出第一炉不锈钢,才实现了共和国不锈钢生产“零”的突破。 新中国不能没有不锈钢 1949年后,新中国对不锈钢等特殊钢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局势日趋紧张,远东地区的“冷战”也愈演愈烈。因此,中国国防
太原市档案馆藏“中共太原市委”全宗中,保存着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太原解放档案。该批档案自1948年9月起,截止至1950年4月,内容涵盖了我党我军攻取太原、解放太原、接管太原、新建太原的全过程,记录见证了太原正式回到人民怀抱并开启新生的光辉历程,其中的接管档案不仅连贯完整而且生动鲜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后人得以管窥我党接管太原的前前后后。 太原解放,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