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的华北地区,尤其是山西,屡遭战乱影响,地方社会长时间处于“失序”、瓦解状态。那么,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士人阶层与普通民众如何适应艰难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如何在与外来的蒙古统治者互动、博弈中重建生活秩序,以及他们的选择和努力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此后几个世纪的人们?这些问题正是王锦萍著《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一书主要探讨的历史问题。 首先
晋商通常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晋商的崛起得益于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晋商发起于盐业,后开辟万里茶道,促进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各地城市集镇的兴起和国内外贸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经过长时期的财富积累,最后由实业转向金融业。晋商首创票号,开异地汇兑、转账等业务,集存款、放款、汇兑功能于一体,具备了近代银行的雏形。它的诞生使我国的金融业进入到异地汇兑时代,因此晋商创立的票号形象地被称之为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成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交融的中心地区。晋阳(今山西太原)作为山西的中心,是北方重要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物质和文化的交融之地,被视为边塞重镇。尤其在东魏北齐时代,晋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连接中原和塞外的交接点)逐步成为多个民族大融合的舞台和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在太原北齐徐显秀墓葬中找寻丝绸之路来的胡风胡韵,再现锦绣太原城中外交融的辉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的佛教文化交流,肇始于1600年前,不可谓不久。其有名有姓可稽可考的海东僧侣,高达300余位,而史籍未载者,不啻成千上万,不可谓不深。从教到禅,从显到密,从小乘到大乘,从宗派轮转到佛典译介,从经律论的研习到佛教艺术的门门类类,无所不涉,不可谓不广。有乔觉住锡,始有九华胜地;有谛观携经,方补天台典藏;又义通称祖,终致宝云中兴……东海僧侣们的传经弘法,于大陆向半岛涌动的文化主流中,时
陈硕石,原名陈天锁,1932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拐儿镇天门村,2013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陈硕石先生是我国书画界以诗、书、画、印、刻瓷完美结合,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成就卓著的老一代齐派艺术写意花鸟画大师。他师承齐白石先生,借鉴古今画家之长并发展创新、自成一派,把我国书法绘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作品通达洗练、挥洒自如、信马驰骋、气度恢弘,他治学严谨、为人坦荡,深得我国书
牛友兰,名照芝,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在兴县蔡家崖村一个书香之家,系清末秀才,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毕业前一年因病辍学返乡。牛友兰一生经历极其丰富,闪光点颇多——清末秀才却信仰三民主义,成为反封建斗士;国民党员却支持兴中爱国学生捣毁国民党兴县党部,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兴县首富却与旧政权势不两立,成为共产党的忠实同盟者;持家以俭却乐善好施,在国难当头之际毁家纾难、倾囊救国;国共
刘钺,字子威,1906年6月19日出生于右玉县杀虎口。刘家世代为商,虽然有过生意兴隆的时期,但后来家境因时代变迁而逐渐衰落。幼年的刘子威聪慧好学。六岁入本地私塾读书,后考入右玉城高小。他深知读书时光的可贵,加上天资过人,故学习快速进步,不论月考、期考,总是名列榜首。一次县长黄骥到校巡视,偶见他作文语句精辟,蝇头小楷工整秀丽,大加赞赏。当黄县长了解到他家境贫窘,有辍学危险时,破例让庶务科拨款资助其在
张玄素,原名张朴,字玄素,唐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隋朝末年,授景城户曹。为夏王窦建德所执,授治书侍御史和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平定窦建德后,授予景城都督录事参军。唐太宗即位后,授侍御史,迁给事中,直言进谏,极言得失。迁太子少詹事,辅佐皇太子李承乾,多次劝谏。贞观十四年(640年)拜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悉心教导。太子被废后,坐罪免职。贞观十八年(644年)历迁潮、邓二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年老
西下庄昭泽王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上遥镇西下庄村村东,始建年代不详。西下庄昭泽王庙正殿脊刹题记载:“至正元年岁次辛巳土月甲戊朔下……昭泽王殿上琉璃一所,十一月二十五日就毕……”由此可知,西下庄昭泽王庙最晚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就已经建成。明代弘治年间以及清代道光年间,都有所修葺。2006年当地村民曾自发捐资,“修顶安脊,更墙固根,内修神像,外添围栏……”2018年5月,山西省财政拨款170万
“河山带砺”是一个成语,“河”特指黄河,“山”特指泰山,“带”的意思是衣带,“砺”即磨刀石。黄河像衣带那么细,泰山像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成语的出处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三、从康熙《阳曲县志》记述中得见,陈谧于顺治四年(1647年)以前朝生员身份应试为贡生,但出仕前仍追随傅山于汾阳行医,又于顺治五年(1648年)初夏太行采药,并在府城创立“大宁堂”药铺。 改朝换代后,作为读书人,前朝生员,既然不能为良相辅佐国家,自然选择悬壶民间做一名良医,济世为民。“大宁堂”的创立,无疑是陈谧与傅山合作的结果。 四、从康熙四十一
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南梁镇牛家坡村,镶嵌着山西水利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滦池”,这眼泉水因为与晋国历史上的名臣栾成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名闻三晋大地。又因为在晋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不时受到国内农业、水利专家的关注。我在下乡巡查文物的过程中,在今滦池北侧的碑亭之内发现一通刊刻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的碑刻,其内容与滦池历史上的分水事件息息相关,同时对于一些晋南历史文化的阐释也
乾隆谕祭吏部尚书孙嘉淦碑文 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城关人,三十一岁中进士,历河东盐政、顺天府尹、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湖广总督等。在其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虽频遭颠蹶而旋即进用,休致返里后,又被乾隆皇帝召返,教授诸皇子,位列相位。他毕生以其突出政绩和敢于犯颜直谏而蜚声朝野。山西学者郭象升评价“嘉淦初为直臣,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文章亦
誓言,是发自内心的承诺,是对某种选择的坚守,是无怨无悔的决心,“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回荡着段段铮铮誓言,这是对党的誓言,是对初心的坚守,表达出他们坚定的理想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强斗志。本文将从“红色”蕴含的丰富内涵着手,探讨在党的发展史上,一个个山西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中国共产党人,或是书写,或是口述,或是流传过的誓言,来源形式固有不同,但传递出的对党的信念和决心
供销社,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名字,是上个世纪中国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承载着乡村经济发展的重任,更是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出生于晋南农村的我,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供销社就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的心头缓缓铺展开来,泛起一段岁月沉淀下的历史记忆。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忆那段与供销社相伴的日子,重温那段充满温馨与回忆的时光。 在20世纪那个遥远的年代,“供销社”三个大字既是一个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