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写作吗?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家余华说:“写作唤醒了我生活中无数的欲望。”写作就是用笔说话,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这个世界对话。一支笔、一张纸,独坐于灯下,就可以创造一个世界。这种感觉,就像阳光洒进幽暗的房间,窗外是明亮的,屋内也亮堂起来;也像是小鸟轻轻栖在肩膀上,轻巧自如,一不留神它又飞走了,而快乐已充盈心中。写作其实很简单,它使我们穿梭于理想与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是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且在探索中一直绵延。今天“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科技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中,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科技,已真真切切地融进了浩浩荡荡的新时代,也飞进了我们这个寻常的四口之家。 爷爷:远程会诊疗效好 爷爷年纪大了,辛勤劳累了一辈子,又病倒了。这一次,他没有辗转到省城大医院,而是在当地县医院治疗。爷爷不无风趣地说:“现在医生真是神了!我
感谢这束光的出现,明朗、温暖,更要感谢这束光照进我的人生,照亮我的梦想。 遇光 “爸,我们是回老家吗?”我坐在汽车后排座位上,看着窗外后退的树,它们似乎都在和我说再见。“是呀!”爸爸笑着说,“现在导航多方便,去哪它都会带路。有了它就不会因为不认识路而发愁了。”我忽然生出疑问:爸爸的语气似乎曾有过因为想去哪里而去不了的事?还不待我回过神来,又听到他念叨着什么,似乎在感慨:“……多亏了人造卫星,和
应当是许多年前了…… 那时还住在老房子里,大榆树威风地站在院子的西南角,不时荡起层层绿浪,惊飞呆立在枝丫上的几只麻雀。这里平常是孤寂的,风在这儿也会被这份孤寂凝住。可无论如何,夏日在这儿是有特权的。当听到日中拉成长调的蝉鸣,我们几个小孩子便会心照不宣地交换眼神:两个去端小板凳,两个去拿冰箱里早上刚冰镇的豆浆,然后到榆树下会合。我们一个个像《水浒传》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的英雄好汉,仰着脖子将碗中豆浆
“如果这是报效祖国的唯一方式,我也愿意回国种苹果。”这是电影《钱学森》中钱学森对当时加州理工学院杜布里奇院长关于他归国疑问的坚定回答。 钱学森为什么一心想要回国?他身上有什么东西让当时的美国政府费尽心机阻止他回国?为什么他的美国同事、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说他一人顶得过五个师? 钱学森到底代表着什么?看完电影,我认为他代表的不是“五个师”,而是当时人类空气动力、核物理、航空航天技术的最高峰
每每回忆起读书时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作文这件事。对不擅长理科的我而言,我的认同感在“写作”这件事上得到满足,经常因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而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也因为“写作”让我成为一名人民公仆。可以说“作文”架起了一座通向我梦想和未来的桥梁,我在桥上看风景,发现了自己的未来成了梦想中的样子。 在这个纸媒日渐没落的时代,我已经好久没有阅读杂志和报纸了,所以在听到《作文新天地》依旧活跃在少年的书包中时
她以书为舟,执笔为桨,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划出美丽弧线,编织诗意旅程。她就是徐余艺榕,曾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实验初级中学的学生会主席,也是陆春祥少年文学院第二届学员。她的作品在众多报刊上发表,还获得“西湖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征文大赛初中组小作家金奖。 今天,她将与我们分享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宝贵收获。 黄羽舒(以下称“黄”):徐余艺榕同学,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能接受我的采访。塞缪尔曾说
我生活在与千万人相同的环境中,偶有热血壮志,欲与天公比高。 ——题记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到你在街上随意扫一眼,都能看见无数个我。 早上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睡眼惺忪,哈欠连天,极力保持清醒,落座以后扯着嗓子读英语或语文。早读结束,匆匆把作业一交,立刻趴在桌上补觉。等待着微凉的风穿过半开的窗户,吹拂我的发丝。 上课铃响,从课桌上抬起头,抽出课本,仰头望着老师。只能偶尔瞄一眼窗外的绿树,怕
又忆起老家的月色了,像一面清冷的圆镜,照着我慢慢成长。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的夜晚,抬头就能看到一轮皎洁的圆月。月光透过树梢洒下一地银辉,我便踏着软软的泥土去池塘的那边找小伙伴玩儿。阿祖不放心我一个人走,有时便陪我走到小伙伴的家,顺便与老人们摆摆龙门阵;有时她也会在我一再肯定自己能走的情况下目送我,直到我消失在路的尽头。我回头总能看到那时的月光披在阿祖的肩上,洒在阿祖那慈祥又温和的脸颊上。阿祖是爷爷
我不是舞台的C位,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那时,我们正在为一场隆重的表演做准备。展演前期,整个舞蹈教室都被紧张的气氛笼罩,老师一声声排练的指令在我耳边不断回响,这让我本就烦躁的心情又添一把火。一个沉重的声音从我内心升腾起:我不是舞台的C位,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 时间飞一般逝去,很快到了展示我们排练成果的日子。老师把我们带到舞台的后方候场,虽然还没看到观众,我们却已经感受到那热烈的氛围。我不自觉地盯
梦想将人生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漫长而无止境的黑夜;另一个是转瞬即逝却无比灿烂的黎明。 ——题记 最简单的颜色是黑白两色,最质朴的图形是方格,而国际象棋正是由这二者构成,极简的两个事物却勾勒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新世界,我初次涉足这个世界时,便被深深吸引。 在我已尘封的记忆中,永远也忘不了那几次比赛的经历。 那是六年前的一场比赛,只要我赢下最后一轮,便有机会取得第三名。当我终于用精确的计算打破对
她叫白蕾,白雪的白,花蕾的蕾。她于1981年8月14日——一个炽热的夏日,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她在2009年11月16日——一个极为寒冷的冬天,成为我的母亲。 母亲小时候,台风天发洪水是很常见的事。水会漫到一楼的灶台,桌椅没在水里,锅碗瓢盆漂在水面。屋顶瓦片被台风刮走,下暴雨时母亲便和外婆一起拿着扫帚扫水、拿桶接水、趴在地上从楼上一路擦到楼下。母亲回忆时会感慨:“我当时真是又累又怕呀!”那
“宋朝徽宗坐山河,金兵入侵动干戈,朝廷出有卖国贼……”悠悠唱腔随婉转的琴声,带着闷热的夏风掠过身旁,琴声欲止未止之际,一两下极轻的夹板声响了起来。 “囡囡,快下来一起听啊!” 浑厚的声音响起,倦意倏忽消了大半。外公摇着蒲扇,浅啜龙井,于院落竹椅上朝我展露笑颜,一片安闲景象。我快步奔去,于另一竹椅落座。外公手持茶壶,面前浅绿茶杯已倒满,笑道:“这可是好茶,快尝尝!再吃块你最喜欢的桂花糕,我特意买
这是一个崇尚成功的时代,我却将目光和敬意投给了失败者。 ——《不朽的落魄》自序 2023年暑假,一个蝉鸣声声的下午,我收到了河南文艺出版社寄来的一本书。小心拆开包裹,入眼是黑底暗纹、素雅大气的封面,居中竖排五个沉稳的金色行书“不朽的落魄”,右上角是竖排的“徐海蛟著”,左上角与作者名字对称的位置,是同样竖排的三列小字“十三个”“科举落榜者”“和他们的时代”。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想到此刻各大公众号、
刘春文,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硕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作协会员、绍兴市作协散文创委会副主任。著有学术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微格作文解码》《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建构策略》等。在国家及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案例、随笔4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在这个视
这栋红房子坐落在一个很大的园子中。园里有很多花圃、各式各样的果树,以及一片广阔的草坪,上面有一架沙发式的秋千与一座小小的凉亭。这凉亭是奶奶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几周便夭折后,爷爷为奶奶兴建的。孩子的名字叫作玛莉。她的墓碑上写着“小小玛莉来到人间,惊鸿一瞥魂归高天”。 在花园的一角,那些木莓树丛后面有一片花草果树不生的浓密灌木林。事实上,那儿原本是一行生长多年的树篱,一度是森林的分界线。然而由于过去二
当我在有雾的天气里,绕着湖闲步时,有时我很有兴味地看到了一些渔人所采取的原始的生活方式。也许他在冰上掘了许多距离湖岸相等的小窟窿,各自距离四五杆,把白杨枝横在上面,用绳子缚住了枝丫,免得它被拉下水去,再在冰上面一英尺多的地方把松松的钓丝挂在白杨枝上,还缚了一张干燥的橡叶,这样钓丝给拉下去的时候,就表明鱼已上钩了。这些白杨枝显露在雾中,距离相等,你绕湖边走了一半时,便可以看到。 啊,瓦尔登的梭鱼!
八月里开始刮起了热风。这种热风不但窒息了玫瑰花丛,使所有的沼泽都干涸了,而且给马孔多生锈的锌板屋顶和它那百年杏树都撒上了一层灼热的尘土。下雨的时候,乌苏娜意识中突发的闪光是十分罕见的,但从八月开始,却变得频繁了。 看来,乌苏娜还要过不少日子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在雨停之后死去。她知道自己给孩子们当了三年多的玩偶,就无限自怜地哭泣起来。她拭净脸上的污垢,脱掉身上的花布衣服,抖掉身上的干蜥蜴和癞蛤蟆,
悬念,作为一种写作技法,一般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段。巧妙设置悬念,可以让一件平凡的小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驿路梨花》,文章一开始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悬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屋内没有灯,也没有人。“我们”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样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又推动情节发展。悬念的设置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从而加强作品的艺术感
姜恩华,浙江省衢州风华学校语文教师,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读书种子教师”,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英才、浙江省教坛新秀,曾获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浙江省初中语文论文评审一等奖。 原题呈现 市里组织优秀文化遗产评选,请你研读碑文并参与马公堤申遗活动。(66分) 撰写讲稿。申遗报告通过初审将进入答辩环节。请你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讲稿,用于陈述。你要通过介绍、阐述、传情,让评委了解、认可
佳作展示 马公堤,是先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济世精神的真实写照,是百姓因水而居、自信自强的智慧结晶,是衢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治水体现。 马公堤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衢城悠久灿烂文明史的缩影。这里原本“江水泛涨,冲决河堤,庐舍尽遭淹没”,民不聊生,百姓饱受洪水泛滥之苦,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后经过几代人团结一心的辛苦治水历程,马公堤变得坚不可摧。如今它静静地卧在衢江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 几百年前,那是一个水灾肆虐横行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那是一个冲垮了房屋、冲走了粮食却还要冲走一条条鲜活生命的年代。 可几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无钱、无料、无人,那一僧一官,劝募劝工,苦行日夕,那后继者马璘,捐出俸禄,添石置料,几经周折,永不气馁。试想,他们有多少次食不果腹,多少次“惜不能敌彼狂澜”,多少次失败后回首却还只看到——肆虐的洪水冲垮的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