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暑假回老家,我把一份《文化艺术报》交给老父亲:“您读读这篇文章。”父亲戴上老花镜,渐渐地眼圈湿润。他读到了儿子写他的文章——《立在田间的父亲》。那时,我能够感觉到,我们父子的心都很温暖。我很幸福,父亲很欣慰。 教了32年语文的我,愈来愈感觉到文字的温暖。古人有“三不朽”之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写文章记录自己的生命历程及所思所想。经过思考与提炼的生活才是有温度和诗意的生活。
江南的冬天一点都不冷,在冬日的雨滴倒映的梨云梦中,你开始神游至阳和启蛰的春日。恍惚间,一句乡音便会拉你回到现实。在陌生中神游,被熟悉温暖。 阿如,是我年少时最初排斥的陌生人。 一个人穿过窄窄的小巷,总是在心中悄悄期盼有一场不期而遇的雪,最好是一场大雪,可以把自己深深埋进雪里。这样,我的孤独,就好像雪中的一张白纸——铺开,融合,却不会被发现。 由于平日母亲工作太忙无法接送我,上下学路上我通常一
璀璨的烟花在如墨的夜色里绽放,窗框被抹上亮色。柔软的围巾裹着脸颊,拉下,嘴里呼出的白汽像一场雪,融进茫茫的记忆里。长空之下,映着白雪的红窗花,你说,你记得。 2017年的冬,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和父母在外地生活,那是一个冬天会下雪的地方。漫天飞舞的雪花,悄无声息地落下,轻轻吻上我的脸颊。小小的我穿着浅蓝色的羽绒服,开心地站在雪地里,感觉有些陌生,好像在梦里,又好像在童话里,素未谋面的雪无休
一 新学期,可谓新气象。可“新”,即是“陌生”。风扇“吱吱呀呀”地响着,似乎摇摇欲坠。我的注意力被风扇吸引过去了,转而凝望一览无物的天花板。以前很少来的地方,现在成为我日常学习的教室。身边的同学换了一批人,老师也不再是熟悉的老师。 好吧。看来并不是梦,我轻捏自己手背的肉,触感真实。绝不是无中生有。窗外的热浪一波又一波涌入,似在炙烤着我:怎么办?人际关系怎么办?老师讲课不适应怎么办?我两眼放空,
站在镜子前,望着那个陌生的自己,我愣住了。 “你家孩子又懒又笨!”“你这次的考试成绩真令我失望。”“就知道玩,你还会什么?”无数的脸庞浮现在眼前,话语如同枪膛里的子弹射向我。镜子里那个眼眸呆滞无神、头发乱糟糟、似乎想遮盖住什么的女孩,让我感到陌生。 无数情感如同奶奶手中的毛线,缠绕不清。我迷茫,我痛苦。我痛恨这样的自己,痛恨这样颓废不堪、惶惶度日的自己。我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跌跌撞撞,磕磕绊绊
楼楼相扣,满斟一斗夕晖。 “还在加练呢!”人影撞碎了半墙夕阳,余晖落在她微斜的衣领上,也落在我被汗浸湿的发梢。 记忆里的落日时分不如这日的浓,却更似来时的陌生。哨声此起彼伏,人影绰绰,篮球却慌了神般冲撞地面,应了那日血色的天。球赛愈加激烈。 我独自坐在一旁,耳边空鸣,四肢僵在空气里,只有几缕散落的发丝微微飘动,向那边的天呐喊着我的存在,却无济于事。 “你快上!现在是大比分领先,你快上去练练
2019年,陈玉赛编辑寄给我最新出版的几期《作文新天地》并约我写稿,我认真看过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刊物办得质朴而专业。 质朴的第一个含义是想学生成长之所想。比如说封二的内容安排:展示学生形象,介绍成长经历,交流心路历程,这样的设计,不仅仅为中学生搭建了展现青春活力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它能起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带动作用。《作文新天地》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形成并彰显了教育的功能,
她有一双爱笑的眼睛,像夏夜的星光,她热爱着这个世界,用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生活,把点滴温暖融入文字。她希望给人们带来故事。几年来,她追逐故事的脚步从未停止。每到周末她都会抽出时间来写作,也常常与老师交流写作,她对写作的热情从未消减。 她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写作是她抒发情感的途径。她很喜欢故事,喜欢故事的神秘、故事的趣味、故事的善恶美丑。因为热爱,所以她想写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故事。 没
一 “羲和县车光未暾,岷峨云埋蜀帝魂。”我叫羲和。儿时,我问母亲,羲和是什么意思?母亲冷冷地回答我,是太阳。 太阳?真的是太阳吗?为什么这个名字炽热而光明,我的家却不曾因我的存在而温暖,而是支离破碎?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我说:“妈妈,我不想当太阳。”母亲蹲下来,脸上带着笑容,她冰凉的手抚过我的头发,但不知为何我却感受不到半分温暖,那是她在送我去补习班的路上。 二十八岁的母亲嫁给了年轻的爸爸。她
岁岁叶绘,迢迢风拂,层层树荫,累累柿子悬枝,挂霜渐红。 ——题记 这次我从浙江临安来到了外婆所在的广东小县城。外婆家的那棵柿子树始终扎根在我童年的梦里,枝繁叶茂间透出点点日光。穿过柿子树的微风,翻开了记忆中外婆和我的一个故事。 外婆是一直生活在小县城的农家女子。在外婆家度假的我发现了外婆的一个秘密:她准备投资一个从亲戚那了解到的融资储蓄项目。据称,这个项目拥有超高利率,远远超过银行,利息回报
细雨蒙蒙,旧檐滴落黄昏。埙声悠悠,风铎或唱或吟。听,那澄澈如水的埙声,流过亘古的洪荒,穿过风烛残月,钻进了我的耳朵里…… 初遇,静美。在古朴的乐器行,我一眼就看上了那不起眼的埙。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陶制,梨形,黑色,那么朴拙无华,附着一些灰尘,仿佛藏着许多故事,等着我去一窥究竟。店主看我注视着埙,有些好奇,又显露出欣慰的神色,也许是现在喜欢埙的人不是很多吧。他拿起埙,吹奏了一首
亲爱的外婆: 您好! 我陪伴在您身边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您说。返回学校之后,我对您的思念日积月累,愈发浓厚,就让这封信送去我对您的思念吧。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临近春节,您催促的电话就常常响起,一声声急促的电话铃声让我想要见您的心情更加迫切了。终于,我们决定踏上回家的路。您在电话那头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感受到了您声音里的喜悦,心里也暖洋洋的。 道路旁的树木“唰唰”地快速闪过,
那里,藏着深秋的礼物;那里,唱着深秋的赞歌;那里,讲述着深秋的故事…… ——题记 深秋在某个静谧的夜里悄然莅临我的家乡——楠溪江的一个小山村。 这天清晨,我早早起了床,披上棉袄,搓了搓手,哈了口气,那气忽地化作一团白雾,缓缓飘散。 深秋的小山村,阳光似乎特别冷淡,而秋风却特别热情,掺着秋霜的寒意,似乎想要吹散那缕淡淡的阳光。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戴上小毡帽,捧起一盒奶奶为我准备的热牛奶,轻轻
不论是在吴均笔下的山水名篇《与朱元思书》中,还是黄公望的不朽画作《富春山居图》里,富春江山水都被描绘得如梦如幻,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大文豪苏轼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大诗人白居易写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杭州西湖是公认的人间天堂,毋庸置疑是浙江旖旎风光的代表。 不同于西湖边的熙熙攘攘,绍兴东部稽东山区的雪窦岭可谓是个僻静去处。一条古道沿山而上,途边景色优美宜人。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白色的封底套上几笔淡淡的青花蓝紫色,没有丝毫商业花哨噱头的封面和书腰,极像一位身着扎染粗布蓝衣的江南乡间女子,朴素、自然、清新地向你走来。 每次读这本书,就像在品茶,合上它,便不禁扪心自问:你懂得生活吗?是啊,当面对这种闲适而富有智慧的文字,就会感到与其说自己是在生活,倒不如说是在赶集:每日来回穿梭于这喧嚣都市的不同地点,清晨融于茫茫人海,傍晚混入滚滚车流,却不曾有停下驻足
钱彦吉,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凤凰校区)语文教师。曾获浙江省2023年“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中学教师组一等奖、2023年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等荣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获评2023年浙江省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 在借景抒情中,写景是载体,抒情是其最终目的。阅读借景抒情类文章时可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以情为线索,理顺文章。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表达的是对春天到来的喜
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清晨,迎接我的是一夜的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很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落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
当人活成一棵树时,哪里会有化解不了的憋屈,无法消除的嫉妒,难以填满的贪欲?哪里会有攀比欲、计较心? ——题记 不管行至何处,我第一眼捕捉的,总是树。即便站在长城之上竭力去感受的,也是垛口外数百上千年密密丛生的树们的恢宏阵势。在地坛,我的目光贪婪地缠绕着亲吻着那一棵棵布满沧桑的树,只是遗憾不能跨过栏杆将它们逐一紧紧拥抱!遇上那些粗大到树心干枯成洞穴样的树,我甚至想将自己整个人塞进那空洞处,化作树
陈寿《三国志》中的“三顾茅庐”很简单,简单到只有12个字:“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不过这已经具备了记事“六要素”中的三个:人物(先主、亮)、经过(三往)、结果(见)。其实,“由是”也暗含了事情的起因(徐庶力荐)和发生的时间(“徐庶力荐”之后)两个要素,只缺地点。 然而,这样极度概括的表述,只能算是对事件有所交代,而记事并未真正发生。罗贯中据此在《三国演义》中用差不多两回的内容加以
“快点!快点!下楼啦!” 体育节临近,我们练习排球双人对垫的次数也越发频繁起来,就连午休时都想着在楼下找个地方好好练习。 今早我因为出门太赶而忘了带球,我和搭档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体育器材室了。可当我们满怀期待来到器材室门口时,却发现午休时不能借球。眼看着跟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个个都回教室了,我还是不甘心地站在那儿,望着锁在笼中的排球出神。我和搭档约好每人带一天,可偏偏我今天忘了带,说再多的
小区里有很多流浪猫,尤其我们十五号楼附近。 每天清晨,流浪猫们聚在楼前,唱起歌来,有的低沉,有的高亢,有的雄浑,有的激越,成了我们十五号楼独特的晨曲。 它们在呼唤一个人,一个老人。 老人个子不高,头发宛如秋霜,慈祥的脸上满布深深的皱纹。她的身体十分瘦弱,走路缓慢,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她都会准点出门喂猫。 有几次我出门早,看到了老人费力搬椅子的身影。她像是用尽了全部的力量
卢立银,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训员,浙江省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初中语文名师,首届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多项课题获得省级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二十多篇阅读与写作研究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 原题呈现(60分)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画家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呵呵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
生活就如海上行船,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浪,当夜幕降临,周围笼罩上一片死寂的黑暗时,行船就变得愈加艰难。 有的人,天生拥有一盏明灯。当遇到黑暗时,他们只需点亮那盏明灯,黑暗就会被驱散。就如宋徽宗,生来就是太子,他只管自己吟诗作画,江山总都是他的。 但这样的明灯总有一天会熄灭。宋徽宗即位之后,毫无治国才能,“靖康之变”中被掳北上遭金人囚禁,惨死他乡。习惯了别人给的光明,当黑暗真正来临时,便失去了行
终于结束了一天繁忙的课程,我就着月光,在人群喧嚷中,向家的方向走去。 我的脑海中都是琢磨不透的知识,腹中似乎淤积了一个始终未被消化掉的线团,在黑夜中不断发酵、膨胀,让我近乎成为这黑夜的一个分子。 走在小路上,远处微黄的灯光勉强照亮道路,耳边是路人交谈的声音,细细切切。我的脚步朝着家的方向,茫然地、机械地走着,我为何不敢停下?大抵是怕黑夜吞噬了自己吧。 恍惚间,忽然嗅见一缕淡淡的清香,那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