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作为凝聚于劳动者个体本身的一种专业能力,天然具有产权私有性,同时还带有强烈的社会公共品色彩:既是劳动者谋生的工具,也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既是劳动者社会地位获得的载体,也是国家竞争优势达成的核心要素之一。技能形成既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选择,也是社会融入的一种努力。可以说,技能形成政策既是一种经济政策,也是一种社会政策,而且是一种发展型社会政策。 “技能”是一个很具理论延展性且学科跨度比较大
摘要:中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亚鲁班工坊建设稳步推进,对于助力“一带一路”中亚地区高质量建设、培养更多中外友好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鲁班工坊是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的重要内容,是中亚国家青年就业成长的“机遇之门”,是中国与中亚产能合作的“技术驿站”,是中国与中亚教育合作的“标杆项目”,是培养中亚友好事业接班人的“新型工程”。未来,中亚鲁班工坊建设要以中国—中亚峰
摘要: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的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有助于转变“重知识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的局面。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直接关系到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增值。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理论、需求结构—绩效及技能形成理论出发,分析职业教育制度供给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生逻辑,为职业教育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指导;并从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个维度提出赋能技能型社
摘要:构建完善的技能使用制度是国家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以技能的生产要素、社会产品、劳动力商品三个属性为切入点,探讨了技能属性与技能使用的关系,进而通过对技能属性、技能使用、技能循环的逐级分析阐释,得出技能使用制度应划分为可持续使用、有效使用、有偿使用三个制度层面,并在此基础上从技能人才岗位成长、技能传承、技能人才配置、国外技能人才引进、薪酬激励、技能人才成就加权等六个
摘要:当前,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劳动力市场却面临“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现实困境。研究借鉴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构建一套覆盖个体、院校、企业和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匹配生态系统,厘清系统内涵、运行机制、实践路径,以期从根源上缓解当前技术技能人才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促成供需匹配、双向互促的新格局。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匹配;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职业教育 中图分
摘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作为技能形成实践场所,具有真实性、灵活性、过程性和高效性的应然特征,是推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的重要体现、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重要载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工程、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提出了政府主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徒制特征的公共实践中心、多元联动建设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企业实践中心、开放创新建设综合性学校实践中心等三条建设路径。 关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逻辑与核心竞争力得以重构,同时也引起就业市场的变化,具体体现为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引发技术性失业、雇佣关系发生变化引发职业生涯多变、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引发劳动伦理风险。这一系列的变化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之外,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关键能力在数字经济中显得愈发重要。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要通过课程体系关联就业市场、教
摘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组织生态学对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借鉴意义较大。依据组织生态学理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具有多元性、贯通性、持久性的价值。目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存在合作文化缺失、信息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不明等现实挑战,有必要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通过强化共建共享文化、拓宽信息沟通渠道、优化利益分配体系等路径,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发展。 关键词:组织生态学;
摘要:实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供给与人口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调控具有指向性,区域教育政策往往聚焦于稳规模、调结构和谋出路。当前,解决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规模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应对学龄人口数量变化和持续提升人口红利需求的背景下,明确政策供给应当区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种方式。政策供给的关键路径则包括建立区域学龄人口预测机制,统筹区域高中阶段教育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主阵地,直接影响着中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文章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教师资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文化自信的职业教育
摘要:技能型社会强调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要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落地实施,有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回应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求。从课程体系构建的视角,阐释了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分析框架,剖析了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目标定位不明、课程内容缺乏时效性、课程实施协同性不强、课程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提出技能型社会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路径:确立德技并
摘要:构建技能型社会对提升国家的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至关重要。澳大利亚的技能生态系统被视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行业之间沟通联系的新途径,具有完善的制度框架,包括明确的愿景与项目范围、多元化的团队与有效的管理、战略协同与政策支持,以及持续的评估与改进。这一生态系统展现出开放合作、灵活适应、持续优化和长效发展的核心特征,为我国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正处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阶段,应
摘要:从金泳三政府首次提倡构建“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到朴槿惠政府提出“能力型社会”的建设,韩国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在寅政府时期发布终身职业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韩国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国民开启了多种职业道路和贯穿一生的职业发展途径,提高了就业率,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产业发展。我国可借鉴其政策实施经验,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摘要:天津高等工业学堂始建于1903年,1904年由周学熙任校长;1929年升格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首任院长魏元光。1952年,同津沽大学等高等院校一起并入北洋大学,被中央人民政府命名为天津大学。这所学堂所形成的产学一体、培育双师、校企合作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当代职业教育界应当传承和弘扬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职业教育;天津高等工业学堂;职业学校;周学熙;魏元光 中图分类号:G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