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党优势、制度优势和民族优势是三大突出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延续历史、顺应时代的制度;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谱写了波澜壮阔、光耀世界的历史画卷,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这三大优势有利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主体性,保持自信自觉自主自强,开拓出与众不同的现代化新道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抓落实,成为检验是否真抓改革、是否能改革成功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全面深化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回答了“谁来领导改革”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回答了“什么不能改、什么能改”的问题;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依托,回答了“如何改革”的问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回答了“如何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回答了“以何种方法和思维设计和推进改革”的问题。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实现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引领作用等措施,展现了我国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索,旨在通过市场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格局,着重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内涵丰富、主旨鲜明,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我国创新体制机制和经济高质量建设,擘画了新征程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的蓝图。要在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三位一体关系的基础上,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与服务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系统阐释的重要概念,这一以应对少子化、老龄化为重点的政策布局为下一阶段我国持续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针。从理论上看,“健全人口发展支持与服务体系”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在循序渐进地增进基本民生福祉质量的基础上向公平普惠方向进行进阶式转变,体系性优化我国福利组合及其递送形式,通过稳步提升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民生保障水平来促进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有益变化。未来我国应当做好人口发展支持与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消除体系建设中的痛点堵点,夯实体系在实践中的落地能力,以有效实现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从主要覆盖困难人群向涵盖全体国民、从供给导向向需要导向、从权责分散到“家国一体”、从差异碎片到公平普惠的转型。
【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之举。新发展阶段,我国在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经济和市场体制、产业结构等领域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对此,应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主题,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摘要】改革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它蕴含着历史的再接续、时代的新图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根本上决定着改革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进程。党的创造力体现在党的理论创造力、制度创造力和实践创造力上;党的凝聚力体现在党的政治凝聚力、精神凝聚力和情感凝聚力上;党的战斗力体现在党的战斗意识、战斗本领和战斗精神上。只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凝聚改革共识、汇聚磅礴力量,更好地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做出了总动员、总部署,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于变局中开新局”,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世界大变局中开中国之新局、以中国之新局引领世界大变局的大棋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于变局中开新局”源于中国共产党是长期连续执政的百年大党,具有“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历史自信;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科学指南。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摘要】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且有较好经济基础的北方沿海地区,不仅要在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中走在前列,也需要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京津冀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在科教人才布局、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溢出、高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对此,可以通过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优化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等五大路径推动京津冀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直接的、重要的推动作用。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需要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区域内中心城市的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特别是上海作为区域内核心城市,需要进一步发挥好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摘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注重制度建设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着眼于制度建设这一主线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容错机制有效落实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摘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提升领导干部本领是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自身能力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新时代领导干部需具备多项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是核心要义,服务群众和化解风险本领是基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是实践要求,掌握学习本领是有力保障。为此,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宗旨意识、勇于担当重任来提升领导干部本领,还需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淬炼出过硬的实践本领。
【摘要】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去长期实行“人找政策”对象识别机制,在新时期社会救助目标提升和功能扩展的情况下这一传统机制已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各地纷纷开展“政策找人”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功能提升背景下新的精准化发展行动要求,即从瞄准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与个人扩展到瞄准实际具有严重困难的家庭与个人。为推动这一路径的有效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与传统调查方法的结合,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会救助制度运行规程,并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支持与配合。
【摘要】育儿问题为各个时期的家庭制度所重视,并体现在亲子关系、育儿目标、育儿策略、育儿方式等方面。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的家庭育儿制度既有时代传承的连续性,又有较明显的时期差异。在社会转型的当代,多数父母高度重视子女与学业相关的教育,考试、升学成为主要关注目标,亲子在育儿中的压力空前增大。对此,父母在子女培养目标、策略和方式上,应以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既有利于其成长,又有助于培育健康的亲子关系。这种做法是我国传统育儿制度所缺乏的,因而需要不断强化这一理念。
【摘要】2024年9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中非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等“六个现代化”。未来三年内中非将携手聚焦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和安全共筑等“十大伙伴行动”。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必将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摘要】近年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促进、双边关系与整体关系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中拉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都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如何选择和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问题,也都需要直面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赤字等挑战。中国和拉美国家利用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积极合作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由钟鼓楼、故宫、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坛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是积淀厚重的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
【摘要】社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合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互动参与等多重元素。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工具的不断升级,部分青年的社交欲望不断下降,他们既努力避免无效社交,又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搭子”。部分青年社交降级的内在动因,一方面源自知识性目标与情绪性目标的替代选择增多,另一方面则是网络时代社交模式变迁与演进的结果。为了提升青年的深度交往能力,需要系统性地优化社交网络,强化线上线下社交关系的互补与融合,进而引导青年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浅层次社交,转向以交互主体为核心的深度社交模式。
【摘要】当下部分青年容易陷入焦虑情绪中,主要表现在发展型焦虑、情感型焦虑及面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三个方面。青年在经济转型阶段的感知性落差、在智媒时代的认知困境、在寻求成功与遭到挫折之间无所适从是主要的触发因素。缓解青年焦虑,关键在于通过自主成长提升内在稳定性,获得纾解焦虑的内在力量,这就需要青年拓宽关注视野,提升思考深度;增进自我认同,减少精神内耗;提升实践能力,以确定的行动应对不确定性。
【摘要】科学思维方法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主要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思政课的作用至关重要。科学思维方法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
【摘要】互联网知识付费是互联网环境下分享经济的产物,其核心在于认知、分享与服务,其兴起和发展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经过几年的迅猛生长,当前阶段,知识付费行业如何根治内疾、解决乱象、应对风险、保持生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本文结合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揭示知识付费作为分享经济的特征,划分知识付费的演进阶段,聚焦行业困境和市场乱象,从内容供给、知识价值、交易伦理、法律监管等维度,探索知识付费破解困境、良性发展的治理策略和现实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推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游的外国游客人次激增,“China Travel(中国旅行)”视频成为许多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当前,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中官方国际舆论场的结构性导致中国国际形象被污名化,见证了中国真实情况的外国游客纷纷在短视频中驳斥西方错误叙事。同时,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中民间国际舆论场的贴近性是“中国旅行”视频爆火的重要原因。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既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又要调适、完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摘要】网红城市的打卡式旅行是地理位置社交化的产物,包含两个构面:一是人们按照媒介指引去往某个地理位置“打卡”,二是人们将“打卡”位置发布以作为社交的原料。在线打卡式旅行是社交媒体带来的诸多人类行为改变的一种。一旦旅行体验“在线化”,旅行就从一种私人的休闲活动变为面向他者的公共展示,人们的旅行体验也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他者的关系。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在线打卡,不仅仅是出于保存记忆或分享快乐的内生性需求,而是包含了寻求公共关注的外生性动力。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相处中创造的、世代传承并赖以生存的文化遗产内容,其中蕴含的农耕智慧、农技农艺经验、生态观念对于当今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数字化背景下加快农业文化遗产传承,有助于推进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激发农业文化遗产内在活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把“静态农业遗产”转化为“动态农业遗产”,更加充分地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叠、倍”作用,更好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
【摘要】唐朝时期,多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一体化取得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华夷一家”的民族关系理念、友善民族政策制定及和亲、册封、结盟、羁縻等包容制度安排、官方互市与民间贸易频繁、文化交流互鉴和融汇活跃、多民族广泛杂居和通婚盛行等方面,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认同明显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宝贵历史遗产及其智慧启迪和共同体意识,值得倍加珍视和赓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