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大思政课”建构逻辑,充分挖掘“四史”学习教育资源,通过开发《“四史”讲堂之新中国的这些事儿》拓展课程,有效发挥思政小课堂与“四史”大课堂协同育人功能,从而推动党的历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大思政课;“四史”学习教育;初中;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初中
“双减”政策的落实,推动课堂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只有构建高质量课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议题式教学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导向,是落实“双减”、构建高效课堂的创新尝试。指向法治素养培育的议题式教学,是教师解构法治文本,创设法治情境,统整思辨议题与活动体验的教学活动。然而,当前的议题式教学在议题设置、议题序列化、情境创设和议学活动开展方面却存在诸多败笔。本文正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逻辑,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将各单元知识串联起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的形成,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道德与法治思维模式。 笔者认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基于生活化思维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所谓生活化思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与人们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标志着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的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深入发展与创新。所以,教师应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理想化教学目标的达成,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三维评价目标 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了对传统三维教学目标
上好思政课确实不易。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都要努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对青年教师来说,要想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要从上好课开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思政课呢?笔者在平时听评青年教师的思政课时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探求改进之道。 一、思政课要凸显政治认同和价值引领,要有思政味 相对于老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理解这些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时候,也需要认识到历史知识都可以理解为历史叙述,而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又都是对历史的解释。面对这一客观现实,笔者以为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必须有追求“求通”的意识。“求通”一直是中国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历史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握好既减负又增效这一对看似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作业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质量。设计单元作业,是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表现的重要途径。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实现对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学科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家国情怀素养导向。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统
随着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具体实践,“唯知识论”迅速被“唯能力论”取代。但笔者发现“唯能力论”片面崇尚对史料的分析、概括和提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统一化和机械化,危害比“唯知识论”有过之而无不及,两者都严重背离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本真。 本真为立本求真。“立本”出自《中庸》“立天下之大本”;“求真”来自教育名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历史本真教学的关键在于选择尽可能完善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合适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否拥有史料搜集的空间,又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史料搜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史料搜集的方向,然后借助于学习共同体明确史料搜集的途径,最后要有意识地判断自己所搜集的史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
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近年来教学一大亮点。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体现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知识利用与史料理解能力,从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相关运用途径进行探究。 随着新时代教学思想的更新与升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历史资源已经成为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
“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每个章节单独设置的板块,利用多元化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本文针对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问题促进思考、活动深化认知等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
摘要 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其趣味性、互动性、直观性等优势备受教师的青睐。它通过构建适切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有效学习和实践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的教学为背景,通过“中学生能源安全高峰论坛”教学情境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以期寻找高效教学路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培育需要,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来达成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确定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那就必须落实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大单元教学强调从单元的视角来认识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单元知识的建构,形成更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核心素养
如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不断创新与改革。但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高中地理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不利于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及自我独立学习意识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乡村振兴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教育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论述表明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源动力。高中阶段是“双创”人才培养的主要阶段。青年学生是创
新课改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牢记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探究,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在探究和分析中形成的,他们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也是在探究中逐步培养的。这样,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健全人格,形成责任意识,在亲历课堂探究中产生学习兴趣和主动
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尤其在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探究新的教育模式,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目前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一、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的课业繁重,若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
高中政治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及基本方法教育的人文综合性学科。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分析高中政治深度学习的相关问题,促进高中生理性政治思想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经济使得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应的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形
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打好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育者要重视教学策略的研究,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出发点,深度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古今中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大概念是将知识、技能、观念等有机结合,给予它们新的概念。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是教师教学的指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协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史学认知体系,通过深入地研习,了解史学,并且拓展知识面。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学科内的规律,“授之以渔”。 历史学科的大概念可以从很多层面进行整合和提炼,既可以是围绕整个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矿产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现在,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有了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因此,重视对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十分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个有效的手段。首先,通过历史的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朝代生态的变化特点,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在历史核心
我国地大物博,乡土资源十分丰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有利于学生从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资源中感受历史事件背景,体会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现实作用,为加深历史认知、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课程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历史思维和时空交互思维,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达到教学目的。 一、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乡
乡土资源,即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语言文化等。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资源中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教学资源,是历史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在新教育视角下,着力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合理引入乡土课程资源,对构建高质量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立足高中历史课程,从分辨乡土课程资源、合理使用乡土课程资源两个层面,论述了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推
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自然性与基础性极强的学科。地理教学对发展学生地理思维会产生较强的影响,也可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常识性地理知识,使之不断地丰富自身储备。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方法,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打造生本课堂。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分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路径。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打造生本课堂 在新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在设计初中地理课程时,教师应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借助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 初中地理教材经多次修正后已良好融入核心素养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寻找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对学生适当引导,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切实提升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出高中地理学科的高考备考教学研究思路,提出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一轮复习阶段”“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专题整合阶段”“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冲刺提升阶段”三个备考阶段,以各阶段的典型课例、实施要点与阶段检测来回应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具体的高中地理高考备考教学的实施建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总纲中明确指出: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
在新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模式已经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主体。那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该如何顺应这个改革潮流呢?特别是对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该如何快速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呢?这就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知识体系完整灌输给学生,学生除了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还需要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界定,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大内涵要素之一。由于教学空间所限,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相对研究较少。从地理课程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特质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离开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那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那么,如何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之下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呢?笔者以为营造合理的实践空
乡土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土资源的流失和文化的淡漠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与感受乡土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和自然环境等,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分析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乡土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促进乡土资源与初中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乡土资源
项目式学习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方向。“项目式学习”或“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面临复杂的项目活动时,拥有多种选择机会,可以采用多个解决方案,最终呈现开放性的、多样化的研究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教材,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构建相应的教学场景,甚至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 研学活动是指在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指导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广大青少年第一次接触哲学往往都是从高中思政课开始的。因此,高中的哲学课不仅承担了向学生普及哲学基础知识的作用,而且肩负着启迪学生哲学智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善用哲学方法的任务。因此,思政教师在进行哲学课教学时就应该努力让课堂充满哲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光芒,激发学生学哲学、用哲学的乐趣,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 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学习价值极高的红色资源。教师应在思想政治课中合理运用这些红色资源,在拓展政治学科教育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基于此,本文从“围绕课堂教学实际,精心选择红色资源;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呈现红色资源;巧妙设计课堂问题,精准分析红色资源”三个角度,对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
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问题式和主题式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教师和课程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因此限制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进步,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类现象,我认为议题式教学模式更适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议题式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同伴之间的讨论,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其实践性和开放性更强,对于提升学生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