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中国的文艺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内核,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声乐艺术在讲话精神鼓舞下取得显著成就。以
杜亚雄先生是一位传奇式的音乐学者。笔者年少时便听师长讲起,杜老师精通汉语、裕固语、英语、匈牙利语、俄语等多种语言,是唯一一位获得匈牙利“社会主义文化勋章”的中国学者。他对裕固族民歌与中匈民歌的开拓性研究,在国内音乐理论界乃至万里之外的欧洲学界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关于中国乐理的研究,意在构筑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建设的最基础一环;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音乐概论,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改革。先生先后用
每次到医院探望郭祖荣老师, 笔者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最近在写什么曲子? ”他则每次都笑眯眯地从床头小书桌上,拿过一叠刚刚完成的手稿递给我。 郭祖荣老师身边的晚辈可能早已对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但若我们稍稍拉高视角,回顾他的创作历程与成就,就会惊叹于他朴实的外表和淡然的言语中,蕴藏着多么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一 2017年4月17日夜, 郭祖荣突发脑出血住院,随后两次进入ICU抢救;5月的一个
继2021年深入研究了陈其钢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变奏曲《乱弹》之后,他于2017年写就的为小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悲喜同源》又引发了笔者的兴趣。如果说,《乱弹》是居于创作盛年期的作曲家基于“自律”音乐观念创作的一部“大成”之作的话,那么这部《悲喜同源》则是基于“他律”音乐创作观念的比肩前者的另类“大成”者。面对这位重量级作曲家的作品, 我依然是放空自己, 继续以“听觉批评”的个性化范式展开批评。以下将笔
2024年7月6日至7日,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相聚北疆——2024中国合唱音乐创作(呼和浩特)研讨会”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举办。6日和7日下午在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演艺厅内,来自全国的八支合唱团演唱了本次活动中评选出来的15首优秀作品(有一首因故未能演唱)以及6首合唱团自选作品。这15首作品从来自全国投稿的208首合唱作品中选出,投稿者以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师
2024年7月6日至8日, 备受瞩目的“相聚北疆——2024中国合唱音乐创作(呼和浩特)研讨会”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此次盛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与内蒙古艺术学院联合主办, 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中国合唱音乐的创作、表演及理论研究。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近六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合唱团成员参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以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敏
为古琴写音乐评论是一件难事。乐评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社会产物,与音乐会一样,本就是舶来品。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思维迥异,西方音乐会观演模式与中国传统剧演观念大相径庭,也与旨趣绰绰的文士雅集相去甚远。 几十年来古典音乐的普及发展,从最开始被改变了艺术欣赏方式的中国观众在高大上的音乐厅里,对“乐章之间不可鼓掌”等诸多规矩不知所措地猜疑何为乐章的状况,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一二线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厅
2024年4月19日,国家大剧院迎来了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会。音乐会以“复兴”为核心主题,在指挥家彭家鹏先生的引领下,演奏家们以精湛的技艺献上了四部当代民族管弦乐精品。 一、新作首秀:风格交融,创新领航 音乐会上、下半场各有两首作品。上半场第一首民族管弦乐版《苏州好风光》是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作曲家刘长远先生创作,该曲由评弹曲牌【大九连环】改编而成。【大九连环】别名【姑苏好风光】,广泛流传于
2024年4月20日,正值谷雨时节的北京城开满了蔷薇与月季,湿润舒适的春风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北京民族乐团承办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乐之春”系列音乐会——“谷雨”阎惠昌与北京民族乐团中华四季暨北京民族乐团2024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上演。本场音乐会由香港中乐团指挥家阎惠昌执棒,北京民族乐团演奏,特邀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香港中乐团三弦首席赵太生联袂出演。“雨生百
2024年3月31日,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乐之春”踏春而归。无锡民族乐团作为受邀的十五支乐团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民族乐团,于4月10日晚以民族交响“梦华江南”为题,上演了一场极具江南风韵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为这一活动的持续发热助力。无锡民族乐团成立仅四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业界肯定,并受到国家级院线邀请,实属不易。秉承创作具有“吴文化、太湖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原则,让这支乐团迅速成为民族管弦乐
中国音乐的年历上, 大部分年头没有重大事件,1954年却非同寻常, 发生了三件大事:3月28日“中国音乐研究所”成立,10月10日“北京古琴研究会” 成立,10月28日“中国乐器改革小组”成立。三件大事都在学科史上画上了深刻印记,这是拉开70年距离后才能从其引发的后续效应以及巨大变革中看清的庞大轮廓。如果把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提取一个年头作为缩影的话,那么1954年也可以作为一个节点,因为三件大事
一、与乐器改良结缘 1988年秋天的某一天(具体日期记不清了),黄翔鹏先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这两年我一直担任文化部乐器改良评审委员的工作,这个工作需要对乐器声学有一定了解,你刚从‘南大’(南京大学)学完音乐声学,比我更适合做这件事,希望你能来接替我”。当时,我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搞声学实验室的重建(也是黄先生交给的刚性任务),每天带两位木工师傅按设计图纸进行装修,同时测试进口的声学测
是一名民族乐器制作工作者, 进入这个行业至今已有60年,从来没有离开过,亲身经历了大部分时间的民族乐器改革历程。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新制度代替了旧制度,在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新社会里, 一个反映现实生活、歌颂伟大国家和人民历史性变迁的民族音乐热潮涌起。时代的需要,民族乐器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关键点,改革的速度和深度比任何时候都大,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对革命和建
《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载体, 延伸出中国乐器应该如何发展的百年追问。什么样的乐器能够承载中华民族的声音,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发展面临的一个标志性命题,也被视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音乐家采用科学主义态度审视乐器,辅以重构音响的行为,意指“中国民族乐器改革(良)”的专有名词——
2023年11月3日至5日,由哈尔滨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打击乐学会主办,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科研处承办的“首届中国打击乐艺术周”在该院举办。本次艺术周汇集学术论坛、大师课、音乐会、学会交流及中国打击乐器制作工艺成果展示等多种活动,有力推动了中国打击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加快中国打击乐艺术在现代音乐领域中的进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艺术周
“声”和“音”是中国乐理中的两个概念,它们与西方乐理中相应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都不同。建立中国乐理的话语体系,先要弄清这两个概念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大家较熟悉西方乐理中的概念,我们先对其进行回顾,然后谈中国乐理中与之相似的概念。 20世纪后半叶至今,在我国影响最大的乐理教程是苏联人斯波索宾写的《音乐基本理论》。此书开始就说:“本教程是以欧洲音乐及俄罗斯古典音乐中采用的体系为根据的。”关于调式
在海外, 由商业品牌赞助的高规格音乐奖项并不鲜见, 但由中国自主颁发给外国作曲家的音乐奖项却不多见。因此, 今年美国作曲家凯文·普茨(Kevin Puts)的获奖则更显不同。这位出生于1972年的作曲家获奖无数,最出名的是以歌剧《平安夜》(Silent Night)获得2012年“普利策音乐奖”,还有2023年“三人时光”(Time for three)弦乐组合演奏的普茨重奏作品与同名专辑《接触》
23年9月25—29日,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Music Archaeology,简称ISGMA) 第12届会议在位于德国中南部维尔茨堡(Würzburg)的维尔茨堡宫(Residenz Würzburg)召开。本次会议由维尔茨堡大学、国际音乐考古学会主办,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近六十位学者参加。会议主题为“文物—图像—文本:考
当今时代是中国从文化开放走向文化自信的重要转变阶段。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又体现了现代音乐的创新精神,这些作品通过钢琴演奏和教学得以传承和发扬,使中国钢琴文化具有无尽的生命力与发展创新能力,从“中国人从事外国钢琴文化的演奏、教学、理论研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文化”。 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儿童钢琴曲创作开启了新篇章,展现了中国钢琴文化创新道路的别致风景。丁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