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总体部署。改革之于中国,犹如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了强大的发展动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篇章,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春天的故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年,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一伟大壮举,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我国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深厚的人
“一本达线人数突破5000大关,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900多人;二本以上达线人数首次突破15000大关,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900多人……”2024年,吕梁教育再传捷报,全市高考成绩实现一系列突破,教育战线战功显赫。近几年,老区人民明显感觉到家门口的学校办好了,好学校越来越多了,外流的学生纷纷回来上学了。 然而,在不久前,吕梁这片流淌着英雄血脉的革命老区,却是基础极差的“教育荒漠”
2024年高考,山西考区使用的是新课标II卷,多数考生反馈题目设问方式灵活但无偏题、怪题。专家也给予该套试卷高度评价,认为试题质量高,考查高阶思维品质、鼓励个性作答、加强教考衔接,遵从课标,体现出鲜明的语文学科特点和规律性,符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面我从最受关注的作文和阅读两大题型来解读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题目。 一、作文 1.读写结合,材料表述简练明确、意蕴丰厚。 作文命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对2024年九省联考最恰当的描述,因为试题个数减少、分值变化、顺序调整、思维量增加、新定义考题等若干问题在该卷中突然出现。“为什么对高考数学试卷要作如此大的调整”“结构改变是机遇还是挑战”“高考数学试卷真是这样的结构吗”……在这些疑惑下,大家倍加期待2024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2024年山西省高考数学试卷继续使用新高考域卷,总体而言本试卷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
一、应用文题目解析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I卷第46题要求考生化身“李华”,向英国好友写一封邮件,讲述其在公园上美术课的经历。“李华”的再次出现让我们意识到书信写作依旧是应用文考查的重点。 (一)主体分析 该作文题目凸显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宗旨,强调了在实践中发展美育的意图,使考生在考场写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修了一节美育课程,体现了高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节公园里的美术课
2024年山西、河南、云南、新疆高考的理科综合试题采用的是新课标卷。该套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规定的主干知识和典型过程为考查内容,以真实、有价值、有意义的情境为载体,保证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加强了试题的应用性、创新性,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一、试题特点 1.注重考查考生对物理观念本质的理解。 试题适当减少了繁琐的运算,避免二级结论的
2024年文综试卷(历史)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今后应该如何备考?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解读。 一、试卷结构总览 与往年比较,今年的客观题与主观题分值比没有变化,依然是48颐52;题目数量也保持了12道单选和2道材料题、1道开放题。在部分已经采用“新高考”试卷的地区,题目数量变为15或16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和1道开放性题目。 从内容看,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关题目分值比基本为6颐4。从题目主题看,经济
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以理科综合的形式进行命制,保留了旧教材、旧高考化学试题的常规形式,即7道选择、4道大题的题量。选择题题型和旧教材、旧高考的题型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要延续一个过程,不要变化太大,总结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知识考查的全面 2024年的试题立足于高中化学主干内容,实现了平稳过渡,确保了试题考查内容在新课标所要求的范围之内,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出偏题、怪题、难题。 二、精选试题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最大的特点为三个“突出”、一个“回归”,即突出丰富情境,落实立德树人;突出核心素养,展现时代新貌;突出创新思维,强化问题探究;回归教考衔接与教育本源。 一、突出丰富情境,落实立德树人 中国“土家第一村”———湖南省永顺双凤村是一个习俗、语言、建筑、文化等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山寨。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将其作为第一组选择题的情境素材,学生获取和解读
一、2024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政治试题沿袭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多维考查模式,彰显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实现了从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转变,从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1.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202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依托学科知识,结合重
从高中生物学一线教师的视角来看,2024年的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是近些年山西高考生物学试卷中,最能体现生物学科价值的一套试卷。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材,以及导向教学方面都对一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试卷内容分析 1.选择题以情境为载体,题干简洁,选项综合性强。六道选择题均以情境为载体,题干叙述简洁,没有过多复杂的信息,但是选项综合性很强,需要学生对相关生物学过程有较完整、系统的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的迭代升级和加速应用,促使教育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从“数字人”助教到答疑大模型,从课堂大数据分析系统到智慧学习平台,从智能翻译到数字体育教练。人工智能正逐步超越其作为技术工具的传统角色,成为推动教育转型和革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校长应该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
面向教育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教学中恰当、科学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这会让教师面临知识权威地位下降、育人角色发生改变、依赖智能技术程度增高和利用教学生成资源减少等困境,也会让学生遇到算法推送资源单一、身心健康成长受损、浅层次学习现象增多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风险。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挑战,教师要顺势亦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加速应用,促使教育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但AI赋能教育当坚持以育人为本,明确三个坚守,从而避开AI的潜在风险,让教育在技术的加持中获益。 一是要明确坚守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因此,应警惕技术主义支配,避免技术万能主义的思维陷阱,从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主义的角度理解AI对教育的赋能,AI是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存在于教育之中,要通过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新生态来更好地
AI技术融入教育,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更推动了精准教学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落地,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准而高效。 精准评价,洞察学情。AI技术的应用,使精准评价成为现实。AI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考试数据,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试卷的整体难度、效度、信度以及区分度。同时,AI还能分析学生的进退步情况、得分率,识别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差异化问题,结合学生历次考试数据,为每个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
AI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具备了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过度依赖AI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AI技术无法像人类一样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和互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因此,在推广AI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确保技术的合理使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人文素养培养。在AI技术的应用中,应始终重视对学生
对于深耕教育土壤的教育者来说,面对AI时代的到来,自己要有应对的勇气和担当的智慧,才不至于在日趋智能的教育领域中乱了阵脚、失了方寸。 AI时代教师要使教育内容更“鲜”。AI时代,教育者要用更大的热情和自觉去学习,将更多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将科技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对于新鲜的教育内容不排斥、不否定,要以积极的态度接收、消化和吸收,要与时俱进,努力将学科知识和科技紧密结合,使自己的
人机协同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是融合人类教师与计算机智能技术,经由人机协作的途径共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计算机(人工智能)承担信息处理、过程管理、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和即时反馈等职责;而人类教师则承担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情感支持以及深层次的学习引导等职责。 遵循“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理念,人机协同教学的开展为基于共同体的课堂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基于机器智能,我们可以细致分析学习者特征,设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媒介,必然可以给教育带来正面、积极和高质量的影响,我们应正确认识和主动拥抱这一态势。当然,教育行业还要理性审视技术革新现象,理清教育问题本质,善于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设计大师。 一、教育主管部门:擘画“推动”与“引导”蓝图 教育决策是教育走向和教育发展的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观大局、识大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把握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每一个契机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正逐步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作为语文老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数字化大潮,重塑教师角色认知,努力探索人机协作教学,推动语文教学创新。 AI伴读与语音交互做好课前预习。AI伴读功能可以模拟真人读音,为学生提供有声阅读材料,同时通过语音交互功能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澄清
我曾与学生探讨,如何通过AI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所处的环境,就会发现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很多视障、听障人士很难融入社会生活,一些古村落和古建筑的逐渐没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音乐、语言文字、非物质文化逐渐被遗忘等等。遗忘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看不见,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看见”那些没有那么多因果或者被忽视的一面,这是提出科技向善的缘由。科技向善,AI不只是前沿技术,
小学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数学教育,而计算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学校对教学设施进行更新以后,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嵌入小程序,实现教学的智能化。 学习了智能教学技术后,我们制作了一个小程序在教学中进行试用,程序是在白板基础上,融入了电子表格、语音识别等技术。程序运行以后,一组出示5道口算题,学生口答结果后,小程序自动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对错
作为教师要及早确立以人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与机器相互协作,双向赋能,做好教学工作的领跑者、指导者、推进者,以机器智能增添人类智慧,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学以定教,做胸有成竹的领跑者 多要素多主体的“师—机—生”教学新模式,更需要有效的协同合作。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心特点、知识储备、潜在能力、学习需求等,并在了解学生知识薄弱点的基础
近年来,阳城县白桑中学经历了爬坡过坎的历程,这个历程可以浓缩为“三个一”:一份清单,滴水穿石;一张蓝图,滴水破浪;一种坚守,滴水成海。 一份清单,滴水穿石 2022年正月十六,开学前一天的班子会上,我郑重地说:“新学期,新形象,新作为,从现在起我们要直面现状,团结带领全校师生打好翻身仗,走上复兴路!各处室要列出一周工作清单,张贴公示。下周例会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形成工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全局,从解决黄河生态和黄河安澜的根本问题出发,为黄河保护和发展指路领航、把关定向,对切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了科学定位,更是提出了实践性遵循和方向性指引。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为黄河文
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阅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不仅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书香校园是书香中国的基础。推进全民阅读,学校使命重大。阅读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重要途径。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 太原市万柏林
山西省祁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在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成立思政教育工作领导组,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领导、党员、教师、学生“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创立了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立(立德、立身、立技)、三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管理思政)“三三三”工作法。 一、“三进”工程为党育人
“亲爱的宁老师:多幸运才能遇见您,一起探索数学奥妙,您总给我留足发挥空间,给足我鼓励和帮助。当兴趣遇上了耐心引导,不禁让人感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您教过的学生,都会记着您的好。”这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张明信片上的内容,感染到记者的是落款“您的孩子:孔龄朝”,收到这张明信片的宁老师就是吕梁孝义中学的数学教师、班主任宁小虎。宁老师办公室的抽屉里放着一沓明信片,每当收获的九月来临
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启动编写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加快构建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7月8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马工程”教材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深入推进。编写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
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7月3日,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春林出席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美育工作的相关要求,推进美育一体化建设,紧跟晋中市委、市政府“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战略部署,近日,晋中学院与晋中师专附校、榆次区修文中学、榆次区乌金山镇鸣谦小学共同举办了“首届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实践周”启动仪式暨展演活动。 大中小学联袂表演的管乐合奏《美好的世界》《少年先锋队队歌》以明快的节奏带动了全场氛围,民乐合奏《太行颂》《闹社火》和民鼓表演《滚核桃》将中国
7月2日,泽州县举办小学语文及幼儿教师书写素养能力提升培训班结业仪式暨“蓓蕾杯”首届硬笔书写大赛颁奖仪式。本次活动由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指导、泽州县教育局主办、山西宣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泽州县各中心学校及县直学校的教研室主任、参培学员、获奖单位负责人及学员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会上,主办方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据了解,此次硬笔书法技能培训,既是县教育局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2021年8月,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学思课堂”建设应运而生。三年来,我们注重引领、深化研究、以思促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和师生共同成长。 建设学思课堂旨在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学习型和思维型课堂。学思课堂中“学”和“思”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学”关注的是学生主体,指向的是学科素养,渗透的是学习方法,培养
逆向思维,即从相反或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新的突破与转机。学思课堂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不满足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一、反向思考以求进 多年来,我们总是沿用固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按照教师设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答问题的习惯。这种顺向思维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我发现掌握相关知识和原理,进而形成自己的感悟或结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小学部高度重视学思课堂建设,将其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自践行学思课堂以来,我校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思课堂研究的突破口,从中获得了深刻启示。 一、探究式教学之现状 在推进学思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重讲解,不探究。
当教学过程融入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我们可将其称之为教学的艺术思维。这种艺术思维在我校推行的学思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体现。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致力于释放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不受拘束地大胆想象,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拥有梦想、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艺术思维品质,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 一、艺术思维的教学特征 1.激发想象的能力。艺术思维对于激发人类独特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保持
情境思维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思考和判断,从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学思课堂正是力求通过构建生动具体的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就情境思维中的问题情境、情感情境和审美情境三个问题作探讨。 构建问题情境,提升思维之力。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构建问题情境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人生信条。许多人对这句话产生了共鸣,认为在既定轨道或世俗框架内生活是禁锢也是痛苦,而去未知的旷野随心所欲地“撒欢儿”则意味着享受“松弛感”,尤其在刚刚结束的中高考之后,相关讨论或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吸引着考生们的目光。此时,这句话的出现似乎成为了一些失意考生的“避风港”。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宽慰,或者借着这句话换取短暂的心灵慰藉。但无论是“轨道”还是“旷野”
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监测是指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进行定期的学习效果评估,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义务教育质量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本文着眼于探究当前县区层面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的现状,并针对监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以期对促进不同区域乃至各级各类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概述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我国教育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培育奋斗精神是高校开展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新时代以奋斗精神为契合点,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大学生,让青春之花绽放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1.现实关照:
劳动是人类生活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中职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对中职生进行劳动精神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自2020年9月开始,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将劳动精神的培育贯穿在中职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广大中职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培育中职生劳动精神的价值 1.新时代劳动精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响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全球趋势,更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顺应信息化教学趋势,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教育资源适配性,加强思政教育专业建设;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深化人文素养教育。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增强了教育资源的适应性,也为学生全面
“五育融合”是一种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策略。它需要打通五育间的壁垒,跨界整合,融汇贯通,构建和谐的育人生态“场”,以实现全人的发展。正因为“五育融合”“全人发展”等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使得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STEAM课程等学习范式成为大趋势。相应的,这也使得“好教师”的素养标准、专业标准及培养方式等产生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和新的方式
教学效果评估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高中教学来讲,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评估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探讨通过加强试题管理来提高教学评估效果的策略方法。 试题命制是教学评估的起点 试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的检测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确立命题原则。教师命题应以“立德树人”为
机器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杰出代表,集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其高度的集成性和跨学科性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开始关注机器人教育,尝试通过机器人技术的教育应用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挑战 1.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普遍水平低。在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教育衔接被称作幼小衔接。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妥善处理这一过渡阶段的问题,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下文简称为《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加深了课程间的衔接,特别强调“在幼小过渡期间的处理是教育衔接中的关键环节”。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儿童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进行设计的,是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载体。确保儿童从幼儿园
如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暨《扎根沃土: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感叙事》新书发布会,探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可行之路。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扎根沃土: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感叙事》选取了20位北京市延庆区乡村教师撰写的教育情感叙事,凝聚教育理论研究者、乡村教师、师范生等多方力量参与。其编写过程中“双向对话”的特点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了一
近日,在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典礼上,部分毕业生领到了一本特别的证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据该学校教师介绍,这是学校第一年颁发与体质相关的证书。毕业生想要获得这本证书需要三年体测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即要达到“优秀”或“良好”才能获得。 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很多大学生为了抢占先机,往往会想办法多拿几本证书。琳琅满目的证书之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令人眼前一亮。据悉,云南机